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2.docx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2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2
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梅兰芳大师崇高的人格魅力和他精湛的表演艺术风采,体验、比较、南梆子和四平调两种唱腔音乐在表现人物情绪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不同风格及特点。
(二)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感受中国国粹—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和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及他为中国戏剧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三)跟录音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海岛冰轮初转腾》选段的片断,实践体验京剧唱腔独特的韵味。
二、重点、难点重点:
欣赏京剧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并在学唱中体验感受京剧国粹的音乐风格,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和梅兰芳大师的艺术成就。
难点:
把握京剧唱腔的韵味,理解京剧这种综合性表演艺术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欣赏一段由四大名旦表演的录像片段进行导入。
(二)简介京剧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三)介绍梅兰芳的艺术成就。
(四)欣赏由梅兰芳演唱的京剧选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
1欣赏作品2简介作品的剧情3介绍南梆子及四平调的特点4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这两首作品。
(五)欣赏李玉刚和梅兰芳在表演上的不同风格。
说说你对两个唱段的音乐情绪的感受与理解,分别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教材资源:
教材配套中第四单元第八节中的全部资源与第九节中《京剧的行当》部分资源。
(二)录像资源:
四大名旦的表演录像片段,梅兰芳表演的《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录像片段,李玉刚的录像片段。
(三)教师资源,教师范唱并指导学生学唱。
(四)学生资源,发挥喜爱京剧艺术学生的特长,在上充分展示其才华。
(五)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
(一)以聆听、学唱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引导学生在亲身感受体验中,学习了解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京剧国粹的兴趣和情感。
(二)辅助视频资料的播放,在视觉感官上引导学生理解京剧的综合表演艺术的特征,使审美情感得到升华。
(三)引导、提示学生外到剧院欣赏京剧艺术,身临其境感受其京剧舞台艺术的独特的魅力。
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同学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在京剧的历史发展当中出现了很多的名家名作,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
(出示)教师播放四大名旦的录像片断。
问题1:
这几个艺术家分别是谁?
问题2:
他们善于塑造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教师总结:
梅兰芳:
雍容富丽荀慧生:
俏丽清新程砚秋:
深沉委婉尚小云:
刚健洒脱学生分辨表演艺术家及他们善于塑造的人物形象。
学生思考回答二、了解京剧历史及京剧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及京剧大师梅兰芳
(一)京剧的诞生及发展
(二)京剧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三)认识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师总结: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有成就的艺术家。
如京剧的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及老生三杰,这些艺术家为京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尤其是京剧大师梅兰芳更是将中国京剧艺术引向世界的第一人。
下面我们来欣赏他演唱的两首作品。
学生前预习京剧的相关知识学生分组回答学生答:
京剧在中国戏曲中形成较晚,从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进京算起只有200多年的历史。
但它久居京城,融汇了各家之长,吸收了各剧种和兄弟艺术的精华,名角辈出,流派纷呈,艺术成就显著。
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艺术,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
在中国的戏曲当中京剧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京剧大师梅兰芳是梅派艺术的奠基人,梅兰芳被誉为伟大演员,美的化身,他的嗓音圆润、甜美、嘹亮,韵味纯正醇厚,质朴中见俏丽,妩媚中见大方。
自己创编了很多唱段。
三、欣赏作品
(一)播放录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
(二)介绍南梆子及四平调的特点(三)听音乐模唱《海岛冰轮初转腾》。
(四)对比评价自己歌唱和聆听录音的不同感受。
(五)谈对《海岛冰轮初转腾》的行腔感受和认识。
在欣赏的过程中,思考问题1:
这两首作品的剧情是什么?
表现了什么内容?
问题2:
这两首作品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情绪?
问题3:
这两首作品的兴趣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教师播放录音片段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答:
虞姬是一个愁苦的人物,杨玉环是一种哀怨自伤的情绪。
学生模唱谈谈你对这两个录像片段的见解四、拓展欣赏李玉刚、梅兰芳不同板本的《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的录像片段教师小结:
两种版本的表演各有千秋,梅兰芳的表演雍容大气,李玉刚的表演温柔秀美都获得了人们的喜爱。
学生用自己喜爱的不同方式表现对梅兰芳的理解(如:
语言描述、模唱表演)五、堂小结教师做概括性小结,启发学生下继续探索京剧的相关知识。
六、布置作业预习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声腔、板式、伴奏、行当等等)七、教学评价建议
(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京剧常识和相关知识,做成答题卡片,在上进行竞赛抢答活动,在交流活动中检测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
(二)上学唱的片断,进行分组、或个体、资源组合的听唱检测。
(三)写一篇学习京剧艺术的体会,发表自己京剧艺术的认识与看法。
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第九节现代京剧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家住安源》唱段,了解唱段内容,感受体验现代戏曲音乐的表现力,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享受表演唱段的乐趣。
(二)了解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基本知识。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
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家住安源》,感受、体验其变化着的音乐情绪,掌握一些有关声腔、板式、伴奏、行当及现代京剧的知识。
难点:
理解声腔(以西皮、二黄为主)、板式、伴奏,在戏曲情感、情绪渲染表现中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帮衬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唱段初次欣赏;引领学生思考教师前已准备的试题板所示思考题目(题目的拟定主要围绕学习目标和知识重点中的内容,难易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而定)。
(二)二次欣赏唱段中重点部分节选,引领学生边听边依据题板、记录作答。
1再次欣赏:
学生间的交流,教师针对某些学生中还不清楚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总结、归纳后再次欣赏。
2分组展示学生艺术实践活动:
从完整唱段中根据声腔及板式的特点,有目的挑选简单的局部唱段让学生分组进行唱段模仿、板式节奏敲击体验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学生资源
(二)多媒体资源(三)网络资源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知识的学习,采用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预习式学习方法,每个人搜集的资料互相交流,共享。
同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顺带讲解有关音乐知识。
(二)重要唱段的了解、掌握,采用针对性多次重复听赏、听辨法以及模唱唱段来获得在感受体验中的音乐理解。
六、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导入新:
首先请同学们聆听两个京剧唱段,进而引领学生走进现代京剧。
播放《红灯记》中《雄心壮志冲云天》选段及《杜鹃山》中《家住安源》选段(p3格式)引导学生思考:
两个唱段与上节我们欣赏的京剧唱段有什么不同?
大家有什么新的感受和体验?
学生畅谈自己的见解二、新授
(一)了解现代京剧
(二)观看录像《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家住安源》(三)聆听两个唱段的局部段落(四)学生学唱自己认为《家住安源》中最喜欢的乐句,并附加表演(五)再次复听两个唱段教师不对知识做讲解,而是由学生代表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介绍给大家,最后教师总结1.播放两个唱段的录像,要求学生通过视听感受、体验两个唱段变化着的音乐情绪,教师顺带讲解京剧音乐的相关知识2.简单了解剧情采用比较唱腔和板式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声腔、板式的艺术作用以及它们在表现人物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1.播放《家住安源》录像2.教师随音乐边唱边表演3.对学生的表演给予肯定和鼓励1.思考唱段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
2.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声腔、板式、伴奏在戏曲情感、情绪渲染表现中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帮衬的重要作用。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阅读本和参考资料,以及从网上搜集到的资料内容,互相交流、展示,一些戏迷们还可以给大家演唱表演现代京剧的小唱段。
学生聆听、观看、思考并回答参考教科书P64京剧音乐知识由学生自己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剧情学生认真聆听鉴赏两个唱段,分组讨论,进而理解、掌握声腔及板式学生先随演员模唱,然后自愿演唱表演,体会声腔、板式的变化聆听、思考并回答讨论并回答三、拓展与探究拓宽学生在京剧方面的知识领域引导学生参与自学:
1.人们将京剧视为综合艺术,那么京剧艺术的综合性表现在哪里呢?
2.
你知道京剧脸谱吗?
它是怎样起源的吗?
这其中有个很有趣的故事,如果不知道的话,请查阅相关资料,并将故事说给大家听。
3。
后欣赏现代京剧《我是中国人》,判断其中人物所属的行当和所使用的京剧音乐后讨论完成七、教学评价建议
(一)能基本掌握中国戏曲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等以及现代京剧基本知识,能在堂上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
(二)能与他人或小组间进行合作,唱上一小段现代京戏唱段并能进行表演设计。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一)欣赏四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体验亚洲不同地域的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二)初步了解亚洲音乐概况,学习亚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
(三)学习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尼西亚的克隆钟歌曲、印度的萨朗吉的音乐特点。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通过欣赏这四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难点:
通过总结、分析以上各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利用自己对亚洲地理、历史、经济、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主动探究此音乐特点的形成及与这些相关背景之间的关系。
三、
内容安排
(一)东亚——通过练习“呼麦”唱法,欣赏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掌握“呼麦”的初步知识,分析音乐,欣赏三条旋律的“呼麦”演唱;
(二)东南亚——通过欣赏“克隆钟”音乐《星星索》并演唱,与前曲做风格上的对比,联系印度尼西亚地理知识,分析歌曲与地域、生活方式的关系;(三)中亚——通过萨朗吉(Sarangi)音乐《欢迎》与小提琴音色和演奏特点的比对,分析中亚音乐特点,强调不同国家和地区音乐艺术之间的影响和交融;(四)西亚——阿塞拜疆卡曼贾(aanhe)音乐《巴雅提木卡姆》与x疆《十二木卡姆》音乐的对比,从地理关系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音乐特点的生成与发展。
四、
教学资源建议《音乐鉴赏教材》及自选教学内容五、
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本节内容为亚洲四个不同地域的代表性音乐作品的赏析,由于地理环境、宗教历史、生活方式等等的不同,造就了风格迥异而又异彩纷呈的音乐特点,为了使学生能够更为快捷地学习到与之年龄和能力相匹配的音乐知识,建议根据不同音乐的风格特点,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来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一)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了解唱法、分析音乐(长调、短调);
(二)印尼歌曲《星星索》——分析歌曲艺术风格的成因(地理、历史);(三)印度音乐《欢迎》——与小提琴对比,乐器形制、演奏姿态、典型节奏;(四)阿塞拜疆卡曼贾音乐《巴雅提木卡姆》——与x疆《十二木卡姆》对比,从地理关系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音乐特点的生成与发展。
六、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根据教材上关于“呼麦”唱法的定义,指导学生进行尝试性发声练习。
学生练习:
(出示)1、尝试。
2、分析并提问。
3、我们要听的是什么风格的音乐?
(二)欣赏《四岁的红鬃马》1、组织欣赏音乐及讨论活动2、概述“呼麦”音乐特点及发展3、音乐分析(呼麦、马头琴)4、欣赏“呼麦”视频1、学生聆听音乐,初步讨论。
2、根据初中关于“长调、短调、马头琴”的知识进行音乐分析。
听辩三条旋律,体会“呼麦”的神奇。
(修正教材上的错误)(三)欣赏《星星索》全曲1、教师提出问题,出示印尼地图,组织欣赏与讨论、看教材。
2、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印尼地理特点对印尼人民的生活方式做进一步阐述,再通过对印尼历史的讲述指出“克隆钟”音乐的产生和特色。
3、葡萄牙民歌“法多”欣赏4、、印尼民歌《哎呦妈妈》和《梭罗河》欣赏。
欣赏音乐,与前曲进行比较并讨论《四岁的红鬃马》和《星星索》的音乐要素的异同点,对不同地域民间音乐的风格做进一步分析。
学习演唱歌曲片段,掌握典型节奏
比较
加深印象(四)欣赏萨朗吉(Sarangi)音乐《欢迎》1、小提琴曲《美丽的罗斯玛琳》片段2、欣赏《欢迎》片段3、出示图片,对比。
4、完整欣赏(分析特殊节奏——出示)、萨朗吉演奏的其他音乐作品欣赏学生欣赏音乐,思考问题,讨论两首音乐作品及演奏乐器的异同及声音、演奏特点。
完成教材76页“拓展与探究”问题3加深印象(五)欣赏《巴雅提木卡姆》1、欣赏x疆《十二木卡姆》片段2、欣赏《巴雅提木卡姆》3、出示音乐要素比较表格(见附录1)4、从地理位置进行引导分析分析总结音乐特点分析总结音乐特点,与前曲做比较完成表格进行分析(六)小结教师概括总结亚洲不同地理位置音乐的风格特征,提示学生学习民间音乐并分析其成因及风格特点时要时时关注其所产生的土壤。
学生总结亚洲不同地理位置音乐的风格特征,通过发、对比发表看法。
七、教学评价建议:
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问题的提出环环相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到问题讨论当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阐述观点,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并予以适当补充。
附录1:
音乐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音色相同点 不同点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一)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非洲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并能表现出非洲歌舞音乐的主要特点。
(二)参与唱、奏、跳的实践活动,从而探讨非洲歌舞音乐中歌舞、乐器、舞蹈三个方面的音乐特点,在自身的体验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知道非洲音乐的功能。
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欣赏教材提供的几首非洲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在参与实践活动中了解非洲音乐的功能。
难点:
了解非洲音乐的功能,感受、体验并掌握节奏特点。
三、
教学内容安排
(一)舞蹈鼓乐《男孩之舞》
(二)鼓乐《鼓舞》(三)歌曲《非洲赞歌》(四)马林巴演奏《门库尔雅》四、
教学资源
(一)运用《鼓舞》的两个基本节奏型,指导学生模仿。
(1)║: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
║
(2)║:
ⅩⅩⅩⅩⅩ
:
║:
ⅩⅩⅩⅩ
ⅩⅩ
:
║
(二)教师充分利用教学参考书,了解非洲音乐的相关音乐知识。
(三)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上马林巴乐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形状、基本结构、所用材料等。
(四)教师引导学生到学校图书馆或本地区的书店及网站搜集有关非洲歌舞音乐的资料http:
//gglen/searh五、
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
(一)教学方法:
1.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体会《非洲赞歌》中无任何装饰音的旋律走向;鲜明而单一的节奏;曲调与伴奏、说唱、喊叫声、独奏等交替进行的音乐特点。
2.指导学生用合作式的方法会用所学习的非洲音乐的基本节奏为歌曲《非洲赞歌》片段伴奏。
3.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感受和体验活动与过程中,探究关于非洲歌舞音乐的知识与特点,建议可以通过堂评价的方式进行口头或书面总结和归纳出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
(二)学习指导策略建议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聆听歌曲《非洲赞歌》,感受、体验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
2.聆听乐器马林巴演奏的乐曲《门库尔雅》,在通过观察教材上马林巴的图片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述出音色特点,基本结构、形状、制作材料等。
3.观看各种鼓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说出制作材料并利用自制的鼓模仿、学习“鼓语”敲击方法。
4.聆听鼓乐《鼓舞》,《南孩之舞》,探究鼓在非洲音乐中的功能和用途。
学习《鼓舞》片段,体会鼓手以有力的身体动作,敲击出洪亮的、富有震撼性的鼓声。
.学生活动,分别播放爵士乐和非洲歌舞音乐,并让学生跟随音乐舞蹈,感受非洲音乐和爵士乐之间的联系。
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
通过聆听《男孩之舞》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体验非洲音乐的特殊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
1.播放赛内加尔鼓乐《男孩之舞》片段,结合本上的图片,启发学生想象鼓乐演奏的情景并让若干学生自由的跟着节奏跳起来。
2.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刚才播放音乐的特殊性。
1.学生聆听和舞蹈,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特殊性。
2.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学生提出不同见解。
二、新授:
(一)欣赏《鼓舞》片段
(二)欣赏《非洲赞歌》(三)《门库尔雅》1.教师把学生的表述进行总结并引出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2.介绍鼓乐《男孩之舞》和《鼓舞》3.播放各种非洲鼓的图片播放音响《鼓舞》片段,4.指导学生拍手模仿音乐中两个基本节奏型,引导体验节奏变化(速度、重音、强弱变化):
①║: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②║:
ⅩⅩⅩⅩⅩ
:
║:
ⅩⅩⅩⅩ
ⅩⅩ:
║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认识到鼓的音色和节奏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性。
1.简介《非洲赞歌》2.播放音响《非洲赞歌》,让学生体会无任何装饰音的旋律走向;鲜明而强烈的单一节奏;曲调、伴奏、说唱、喊叫声、独奏等交替进行的音乐特点。
3.指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用所学习的非洲音乐的基本节奏型为歌曲《非洲赞歌》伴奏。
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活动中加深对非洲音乐特点的理解。
1.播放《门库尔雅》,让学生自己听辨伴奏乐器是由什么材质构成的。
2.介绍伴奏乐器马林巴(基本构造、形状、制作材料)并展示图片。
3.聆听器乐曲《门库尔雅》,让学生表述马林巴的音色特点。
4.教师进行点评。
1.学生观看图片2.学生感受非洲鼓的音色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拍手模仿。
3.体验非洲鼓乐的节奏,可做逐人连续的练习4.学生讨论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性。
1.聆听音乐并感受其特点。
2.学生分组合作,为《非洲赞歌》伴奏。
1.学生聆听并回答2.学生观看图片3.学生聆听音乐,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述马林巴的音色特点。
三、拓展与探究1.分三组讨论第一组:
非洲歌舞的特点第二组:
非洲音乐社会功能第三组:
非洲音乐的风格特征2.教师总结3.分别播放爵士乐和非洲歌舞音乐,并让学生跟随音乐舞蹈,感受非洲音乐和爵士乐之间的联系。
1.学生分组讨论2.学生跟随音乐舞蹈四、堂小结欣赏了几首具有代表性的非洲民间音乐,感受、体验了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在参与实践活动中了解了非洲音乐的功能及特点。
七、评价设计
(一)通过本的学习,谈谈非洲歌舞音乐有哪些特点?
又有哪些社会功能?
(回答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情况或采用口头回答或采用书面回答问题)
(二)引导学生自由组合,用非洲音乐和歌曲编排非洲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师生共同评价。
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箫歌声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
(一)学生能认真聆听具有代表性的欧洲民间音乐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苏格兰民间乐曲《优雅》、罗马尼亚民间乐曲《森林的多伊娜和妇女的舞蹈》以积极的态度学习,了解欧洲民间音乐文化,在实践表现活动中感受、体验其风格特点。
(二)在鉴赏中初步感知风笛、排箫及“欧亚唱法”民歌的音乐特点。
(三)能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对欧洲民间音乐于欧洲艺术音乐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欣赏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苏格兰民间乐曲《优雅》、罗马尼亚民间乐曲《森林的多伊娜和妇女的舞蹈》,感受、体验欧洲民间音乐风格特点。
难点:
初步探究欧洲民间音乐于欧洲艺术音乐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赏析由苏格兰风笛演奏的器乐《优雅》,由罗马尼亚排箫演奏的器乐曲《森林的多伊娜和妇女的舞蹈》及用“欧亚唱法”演唱的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重点放在对两首器乐曲的赏析上。
(二)对“欧洲音乐”概念的认知和对“欧洲唱法”、“美声唱法”“约德尔唱法”概念上的认知与区分。
四、教学资源
(一)教科书《音乐鉴赏》、《教师用书》所提供的知识内容与本配套的多媒体资料资源。
(二)前网上搜集有关欧洲历史地理、风俗民情、文学艺术的文字、图片等资料,注重学生资源的充分发挥和利用,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
五、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
(一)本采用教学中常用的比较欣赏法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直接审美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聆听比较不同民族音乐里的不同风格,探究音乐作品中的音乐与文化、风格与表现要素、民间音乐与艺术音乐等的联系。
如在欣赏用“欧亚唱法”演唱的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时,可让学生聆听《孤独的牧羊人》、《我的太阳》等不同唱法的欧洲声乐作品,让学生在比较中分析、感悟各种不同演唱方法的基本特点,体味各自间独特的魅力。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欧洲民间音乐在体裁与形式、风格色彩、表现手段等方面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如在初步聆听乐曲后,引导学生说出主奏乐器在音色上有什么特点?
风笛和排箫在音色上有什么不同?
在堂上欣赏后有什么新的感受等,然后由学生利用音乐要素来分析乐曲的特点,分析要把握好尺度。
学习指导策略:
在本实践和参与活动中,学生需要在聆听中听出主题,听出变化,听出音色,并在体验中哼唱、熟悉音乐主题。
在讨论归纳这部分参与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引领者、合作者,学生拥有充分表现意见——讨论——达成共识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过程。
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引出本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的展示活动2-3个人展示自己在下网上搜集的有关欧洲历史地理、风俗民情、文学艺术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使学生对本节内容引起关注[展开]感受、体验、讨论欧洲民间音乐风格特点小结学生的展示活动,板书题《欧洲民间音乐》一、简介欧洲民间乐器(风笛)并播放苏格兰民间乐曲《优雅》思考:
1、音乐的风格特点是怎样?
2、演奏乐器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二、简介罗马尼亚民间乐器(排箫)并播放罗马尼亚民间音乐《森林的多伊娜和妇女的舞蹈》思考:
1、这首乐曲的演奏乐器音色有何特点?
2、与上首乐曲相比较,这首乐曲在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你感觉表现了什么?
3、根据以上两首乐曲的欣赏引导学生小结欧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
(一)播放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思考:
1、这首民歌演唱方法有什么特点?
2、要求学生随着歌唱,用肢体语言来尽情表现歌曲的情感。
(二)分别播放《我的太阳》、《孤独的牧羊人》,和学生共同探讨三首歌曲的不同唱法的特点。
聆听、感受、思考并讨论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风笛音色的特点,探讨其旋律的主要特点。
聆听、感受、思考并讨论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排箫音色的特点,探讨其旋律的主要特点聆听并用肢体语言表现这首民歌的情感表达。
学生的积极参与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哼唱、感受并说出欧洲歌唱方法的不同特点,用比较法引导学生的联想思考。
[深入]探究欧洲民族民间音乐和欧洲艺术音乐的关系肯定学生的发言并举例说明两种音乐的关系。
阅读教科书P91内容,说出欧洲民间音乐和欧洲艺术音乐的特点和二者之间的关系,用自学的方法引导思考。
听、思考[归纳拓展学习]1、请学生简要说出自己对哪一种音乐更感兴趣,并说明理由。
2、播放罗马尼亚排箫、秘鲁排箫、中国排箫演奏的不同片断,让学生讨论它们在演奏风格上的异同。
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聆听、讨论七、教学评价设计本是第六单元的第一节,教学评价重点在于考查通过这堂的学习,学生是否对欧洲民间音乐得风格特点及欧洲民间音乐与欧洲艺术音乐得关系有了初步的认知,并能在重点听赏的三首作品中得到体现。
让学生简要的说出自己对哪种音乐形式更感兴趣并说明理由。
后撰写音乐评述小短文。
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
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欣赏《美丽的小天使》、《小伙伴》及辅助音乐作品《飞驰的鹰》、《鸽子》等具有代表性的拉丁美洲民间音乐,引导学生用音乐要素分析、感受、体验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二)知道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概况,了解拉丁美洲音乐是三种音乐(印第安音乐和非洲音乐)的融合。
并能说出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三)初步认识拉丁美洲民间器乐、歌舞和探戈音乐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重点:
在聆听与欣赏作品中,结合历史、地理背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