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乡初级中学校舍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彝族乡初级中学校舍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彝族乡初级中学校舍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彝族乡初级中学校舍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彝族乡初级中学校舍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
大理州XX县厂街彝族乡初级中学校舍改造工程。
1.2项目业主及法定代表人
1.2.1承办单位:
XX县教育局
1.2.2法定代表人:
XX
1.2.3通讯地址:
XX县教育局
1.2.4联系电话:
1.3项目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
北京峡光经济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咨询资格证书工咨甲)
1.4研究范围及可行性研究编制原则及主要依据
1.4.1:
项目指导思想
项目的建设应当结合当前危房改造以及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即立足于当前,又着眼于未来,项目建成后能长期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避免重复投资。
1.4.2:
研究范围:
根据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建设项目方法与参数》(三版)、2002年国家发改委出版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以及国家有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内容和深度要求,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需求进行分析,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及标准、主体设施的功能及技术方案、环境影响及保护、建筑节能措施、项目建设组织管理、项目工程建设进度计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研究。
1.4.3:
编制原则
1、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范围、编制深度等相关规定编制,并且满足相关规定要求;
2、严格执行国家发改委关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标准和节约建设用地、节能、节材的要求;
3、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地方经济承受能力和实际需求,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功能适应,建设规模适当的原则;
4、XX县厂街彝族乡初级中学拟建项目的功能布局、交通、消防、给排水、供电、环保以及室外工程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5、项目总体规划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满足建成后的使用。
6、通过对项目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从而对拟建项目是否应该进行建设以及如何建设做出论证和评价,为加强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1.4.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和《云南省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及大理州委、州政府《关于印发大理州贯彻<云南省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及四个配套文件的通知》;
3、《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XX县关于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工作的意见》;
5、《农村中小学建设规划表》;
6、《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
7、《建设项目评价方式与参数》第三版;
8、XX县厂街彝族乡初级中学校园规划;
9、现场勘察和实地调研所得资料;
10、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合同;
11、XX县教育局提供的项目相关资料;
12、建筑方案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方案图;
13、国家发改委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的有关规定。
1.5建设项目内容及规模
根据《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规定,农村寄宿制初中18个班和24个班规模的占地面积生均分别为39㎡和34㎡,校舍建筑面积生均分别为15.66㎡和15.31㎡。
而XX县厂街彝族乡初级中学占地面积15008平方米,建筑面积6305平方米(其中:
A级1254平方米,B级危房1056平方米,C级危房1043平方米,D级危房350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70人,有20个教学班,在校生1001人。
因此,XX县厂街彝族乡初级中学现有的校园占地面积以及校舍面积远远不能达到国家标准。
所以,根据XX县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及厂街彝族乡初级中学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按照拆一建一的原则,规划拆除2009年排查鉴定的D级危房2900平方米,新建建筑总建筑面积3032.12平方米。
原有两栋D级学生宿舍拆除后,需解决221名男生以及165名女生的住宿问题,还因为学校原有D级食堂的拆除,需新建一栋食堂,解决全校师生的吃饭问题,因此本项目具体建设情况如下:
男生宿舍一幢,四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242.08平方米。
女生宿舍一幢,三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931.5平方米。
学生食堂一幢,二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685.94平方米。
室外公共厕所一幢,二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72.6平方米。
1.6主要经济指标
本项目总估算投资为425.00万元,其中:
其中第一部分费用(工程费用)为334.68万元,第二部分费用(工程其他费用)为:
50.51万元,第三部分费用(预备费)为:
30.82万元,第四部分费用(危房拆除费)为:
9.00万元。
1.7项目综合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15008.00平方米(约22.51亩);
总建筑面积:
7789.74平方米;
其中:
新建3032.12平方米,原有建筑面积4757.62平方米;
建筑占地面积:
2594.54平方米;
建筑密度:
17.2%;
绿地率:
28.8%;
容积率:
0.519;
第二章项目背景
2.1项目背景
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中央决定从2009年开始,在全国城市和农村中的各类中小学实施校舍安全工程。
计划用三年时间,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提高综合防灾能力。
其他地区按抗震加固、综合防灾的要求,集中重建整体出现险情的D级危房、改造加固局部出现险情的C级校舍,消除安全隐患。
确保将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2.1.1工程目标及任务:
校舍安全工程的目标是,在全国中小学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台风、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云南省从2009年开始,在保证完成2008年3月全省中小学校舍普查锁定的640万平方米D级危房排危任务的前提下,在全省中小学校实施更大范围的校舍安全工程,力争用3年时间,经过逐校逐栋排查鉴定,建立校舍安全信息档案,制定具体的加固改造方案,通过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从根本上改善我省中小学办学条件。
按照国务院要求,2009年底前完成三年总工作量的30%;2010年完成三年总工作量的60%,累计完成三年总工作量的90%;2011年完成三年总工作量的10%,累计完成三年总工作量的100%,检查验收面达到100%。
2.1.2工程范围:
校舍安全工程覆盖全国城市和农村、公立和民办、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的所有中小学。
2.1.3工作步骤:
⑴对中小学校舍进行全面排查鉴定。
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统筹安排技术力量,具体组织部署各州、市、县对本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中小学现有校舍进行逐校逐栋“拉网式”排查,按照抗震设防和有关防灾要求,形成对每一单体建筑五方面的鉴定报告,建立校舍安全信息档案。
⑵科学制定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规划和方案。
各州、市、县政府要根据省的实施方案,制定总体规划和分年度维修加固计划,有计划、分年度组织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
⑶区别情况,分类、分步实施校舍安全工程。
对通过维修加固可以达到抗震设防标准的校舍,按照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改造加固;对经鉴定不符合要求、不具备维修加固条件的校舍以及鉴定为D级的危房,按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重建;对地处洪涝灾害易发区、水库大坝下游可能受淹区以及严重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校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实行避险迁移;对根据学校布局规划确应废弃的危房校舍不再改造,但必须确保及时拆除,不再使用;完善校舍防火、防雷等综合防灾标准,并严格执行。
2.1.4资金安排:
校舍安全工程资金实行省级统筹,市县负责,中央财政补助。
同时根据各地财力状况、工作任务及工作实效等给予奖励性补助。
中央计划从2009年起连续三年每年新增专项资金80亿元,共240亿,重点支持中西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及其他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校舍安全工程。
各地要切实担负起校舍安全工程投入的责任,安排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确保资金及时到位。
民办、外资、企(事)业办中小学校舍的改造资金由投资方和所属单位负责,当地政府给予指导、支持并实施监管。
2.1.5组织实施:
校舍安全工程实行国务院统一领导,省级政府统一组织,市、县级政府负责实施,充分发挥专业部门作用的领导和管理体制
2.2XX县厂街彝族乡基本情况
厂街彝族乡位于XX县城东南部,距离县城33公里,因明末清初在此建厂铸币形成集市,故名厂街。
厂街东边和龙街镇接壤,南与水泄乡为界,西同杉阳镇毗邻,北与博南镇相连,辖区内国土面积36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022亩,属典型的山区民族农业乡。
全乡辖11个村民委员会172个村民小组,有彝、汉、回、傈僳、白、苗、满7个民族,总人口19653人,农业人口18768人,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为烤烟、泡核桃、矿冶业、畜牧业。
2.3项目建设单位情况
XX县厂街彝族乡初级中学占地面积15008平方米,建筑面积6305平方米(其中:
A级1254平方米,B级危房1056平方米,C级危房1043平方米,D级危房350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70人,有20个教学班,在校生1001人,是一所典型的山区少数民族学校。
由于建校时间久远,房屋建筑年代久远,学校现有的6305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中,现存D级危房3500平方米属砖木结构,且房顶漏雨,瓦片脱落,房梁榫铆脱臼,柱梁虫蚀风化,墙体裂缝随处可见,电线电路老化,给老师及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师生的生命安全。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条件分析
3.1项目建设选址
3.1.1选址原则
项目建设地点的选择遵循拆一建一的原则,将校园内原有2900平方米危房拆除,在原址上进行建设。
3.1.2位置选择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该项目学校位于厂街彝族乡杨柳树村,靠近永厂公路,校园内地势较平坦,位置距离适宜。
周边环境安静,水、电、路基础设施齐备,交通方便,符合乡镇总体规划。
该地块满足本项目需要。
3.1.3土地权属
本项目用地均为校园内原有规划建设用地。
3.2工程地质条件
3.2.1气象、水文
XX地形地貌独特,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XX境内山高谷深,山川河流交错,较大山脉有博南山和云台山两大山系。
最高点为青龙神山,海拔2933米;最低点鱼坝坪坦,海拔1130米;县城中心海拔1620米。
县内主要河流银江河由西北向东南横穿县境,银江河之东顺濞河以西是云台山,银江河之西、澜沧江以东是博南山,形成“三河夹两山”,高山、河、谷、坝子纵横交错的独特地貌。
由于海拔高低差异大,“立体气候”特征十分突出,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
全县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8℃,年平均日照2053.7小时,有霜期115天,年平均降水量1092.1毫米。
3.2.2地质岩层与水文地质
(1)地质岩层
根据地质勘查资料,场地地基土主要为第四系(Q4ml)填土及二叠系强风化泥岩组成。
拟建场地地基土第二层角砾土及第三层强风化泥岩均可作建筑物基础持力层,是较好的下卧层。
项目区不良地质不发育,未见大规模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边坡现状稳定。
无特殊岩土分布,构造条件简单,场地内未发现新构造运动及活动性断裂等不良地质现象存在,场地是稳定和安全的。
(2)水文地质
根据地质勘查资料,场地地表水表现为场地附近箐沟流水,降雨时形成地表溪流,向场地附近箐沟排泄及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主要表现为松散岩类孔隙水。
勘查期间各钻孔均见地下水位,地下水位埋深为4.80—7.20米。
地下水及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外露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3.2.4地震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XX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3.2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四川“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