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润滑管理与技术手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93507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0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润滑管理与技术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设备润滑管理与技术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设备润滑管理与技术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设备润滑管理与技术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设备润滑管理与技术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备润滑管理与技术手册.docx

《设备润滑管理与技术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润滑管理与技术手册.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备润滑管理与技术手册.docx

设备润滑管理与技术手册

 

设备润滑管理与技术手册

 

目录

 

第一章设备润滑机理-----------------------------------------------------------1

第一节、摩擦;第二节、磨损;第三节、润滑。

第二章润滑剂分类、润滑油的生产及质量指标简介-----------------

一、润滑剂分类,二、润滑油的生产,三、润滑油的质量指标

第三章主要润滑油品---------------------------------------------------------

一、润滑油的分类及命名,二、主要润滑油品。

第四章润滑脂------------------------------------------------------------------

一、润滑脂的组成,二、润滑脂的主要性质,三、润滑脂的种类、主要品种及用途,四、润滑脂的选用及添加量。

第五章润滑油选用、代用的一般原则------------------------------------

一、自行选用场润滑油的选用;二、参考设备说明书的推荐意见选油,三、根据机械部件选用润滑油的品种及牌号;

四、润滑油代用的一般原则。

第六章润滑油质量维护与监控技术--------------------------------------

一、润滑油变质的原因,二、使用中的质量维护,三、贮存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维护,四、润滑油的质量监控方法;五、部分油品的换油指标。

第七章设备润滑管理--------------------------------------------------------

一、设备润滑管理的含义;二、润滑管理的工作任务;三、润滑管理制度;四、润滑工作的岗位责任制;五、润滑“五定”与“三过滤”,六、润滑管理用图表;七、设备润滑的目视管理;八、设备润滑状态良好应具备的条件。

第一章设备润滑机理

第一节摩擦

一、摩擦、摩擦力、摩擦系数、运动副的定义。

阻止两物体接触表面作相对切向运动的现象称为摩擦。

其阻力称为摩擦力。

摩擦力与法向载荷的比值称为摩擦系数。

(摩擦系数小表示摩擦力小,反之则摩擦力大。

)机器中互相接触并有相对运动的两个构件称为“运动副”或“摩擦副”。

二、摩擦力产生的原因解释:

1、任何经过精加工的机件表面,在显示镜下都显现为凹凸不平,相互接触的两表面,其凸起与凹下部位将犬牙交错地嵌合在一起。

发生相对运动时,两表面上的凸起部分将互相碰撞,阻碍表面的相对运动,这样就产生摩擦与摩擦力。

2、摩擦面承受载荷时,表面只由若干个凸起部位支撑着,摩擦副支撑点上的分子已处于分子力作用范围之内互相吸引,因此两表面作相对运动时,就必须克服支撑点处的分子引力,从而产处摩擦与摩擦力。

3、经有关研究和计算表明,上述碰撞点和支撑点的面积(称为实际接触面积)只有表面积的0.01~0.1%,并随外载荷大小而变化。

因此,摩擦副在静止和相对运动时,碰撞点和支撑点都要承受极高的压力,使金属在其相互接触的区域将发生弹性、塑性变形甚至牢固的粘附连接(粘着);摩擦时可能产生瞬时高温,引起“冷焊”。

继续运动时又将撕裂这些粘结点。

粘附、变形、撕裂交替进行,都将对相互运动的构件产生阻力。

摩擦力也就是这些阻力的总和。

4、较硬金属与较软金属相互摩擦时,硬金属的凸起部位将嵌入较软金属表面而产生“犁沟”阻力,这也是摩擦力的组成部分。

摩擦力就是以上各项的总和。

三、摩擦的分类:

1、按摩擦的的运动状态分为:

⑴静摩擦:

两个物体作作宏观位移前的微观位移时,其接触表面之间的外摩擦叫做静摩擦,其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其接触表面之间的外摩擦叫做动摩擦,其摩擦力为动摩擦力。

2、按摩擦的的运动形式为:

⑴滑动摩擦:

在动摩擦状态下两个物体的接触表面上的切向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同。

⑵滚动摩擦:

在动摩擦状态下两个物体的接触表面上至少有一点的切向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相同。

3、按摩擦的的润滑状态为:

⑴干摩擦:

在没有任何润滑剂情况下的摩擦称为干摩擦。

(干摩擦时的摩擦系数极大,如钢对钢的干摩擦系数达0.8,而加入良好润滑剂后则可降至0.1,干摩擦时消耗的能量转化为摩擦热使摩擦面的温度升高甚至发生熔结烧毁。

⑵液体摩擦:

摩擦副表面安全被润滑剂离开时的摩擦叫液体摩擦,这时摩擦系数极小。

⑶边界摩擦:

摩擦表面仅存在一层极薄的分子层结构的润滑膜时摩擦称为边界摩擦。

⑷混合摩擦:

摩擦表面同时存在液体摩擦、边界摩擦和干摩擦时称为混合摩擦。

四、摩擦系数的大小:

摩擦系数的大小取决于摩擦种类、材料种类、摩擦面的粗糙度等条件。

不同种类的摩擦系数大至如下:

干摩擦系数为0.1~0.8;边界摩擦系数为0.05~0.1;液体摩擦系数为0.001~0.01;滚珠摩擦系数为0.001~0.03;滚柱摩擦系数为0.002~0.07。

第二节、磨损

一、磨损的概念:

一般地讲,磨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物质磨损(或叫有形磨损),另一种是精神磨损(或叫无形磨损)。

本节所研究的磨损仅指物质磨损,是指设备的实际磨损是伴随摩擦而产生的现象,通常表现为几何尺寸的改变,或理化性能的改变,肉眼可见或用仪器能检测出来,所以又叫有形磨损。

此种磨损造成机械零件丧失精度。

在工交企业中,每年由于磨损造成的损失极为巨大,搞好设备润滑就是要防止和减缓机件的磨损,保证设备精度,延长机件使用寿命。

二、磨损产生的原因:

1、物体表面粗糙不平,引起摩擦而互相咬合,凸峰破坏、扭曲、碎裂,散落碎片在摩擦面间碾压又进一步加快磨损;

2、摩擦面由于摩擦使温度升高,金属软化、融熔、粘附转移;

3、在摩擦面之间分子吸引力的作用下,接触点的分子受到剪切分离而剥落;

4、在滚动或滚动-滑动复合摩擦时,摩擦面在交变接触应力作用下,材料表层疲劳剥落。

三、磨损的类型:

现代化的机械工程界常采用的分类方法是按摩擦表面破坏的机理和特征分为磨粒磨损、粘着磨损、腐蚀磨损、疲劳磨损和疲劳磨损,现分别介绍如下:

1、磨粒磨损:

由硬质凸出物或硬质颗粒的切削或刮擦作用引起的机械磨损称为磨粒磨损。

从研究的角度讲,磨粒一般指非金属矿物和岩石,如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等,它们的硬度大大超过金属的硬度。

2、粘附磨损:

粘附磨损,有人称为粘着磨损又叫抓粘磨损,是指摩擦副相对运动时,由于固相焊合作用的结果,造成接触面金属损耗的过程。

由于摩擦表面粗糙不平——只是在一些点上接触。

在法向载荷作用下,接触点压力很大,接触点的变形导致金属表面膜破裂,而摩擦表面的金属直接接触,在接点上产生面相焊合——粘着。

滑动时,粘着点发生剪切和材料转移,同时在临近区域新的粘着点又可能形成。

所以粘着磨损的过程可描述为:

摩擦表面相对滑动时,粘着点被剪切然后再粘着、再剪切,最后使摩擦表面破坏并形成磨损。

并使两摩擦表面造成了凹凸不平。

干摩擦容易产生粘附磨损,液体摩擦不会产生粘附磨损。

润滑油中加有良好的添加剂,会在金属表面形成边界润滑膜,也可防止粘附磨损的发生。

粘附磨损常发生于缸套、活塞环、轴、轴瓦,滑动导轨副等摩擦副。

3、疲劳磨损:

疲劳磨损是循环接触应力周期性地作用在摩擦表面上,使表面材料疲劳而引起材料微粒脱落的现象。

粘附磨损与摩擦表面的直接接触有关,磨粒磨损与磨料和摩擦副表面的接触有关。

如果有润滑油将其隔开,排除磨料颗粒,则这两类磨损机理就不起作用。

对于疲劳磨损,即使摩擦表面间存在润滑油,并不直接接触,也可能发生。

这是因为:

摩擦表面通过润滑油膜传递而承受很大的应力。

但有油膜时,使接触应力均匀,并有缓冲作用,这对抗疲劳磨损是有利的。

另外,疲劳磨损与粘附磨损和磨粒磨损不同,它不是一开始就发生的,而是应力经过了一定的循环次数(临界次数)后发生并很快形成大块磨削,摩擦副失去工作能力。

在临界次数之前的磨损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对疲劳磨损大小的表示不用磨损量或磨损率,而用转数或一定速度下的工作时间来表示其有效寿命。

疲劳磨损与摩擦副材料、环境介质及润滑剂等有关。

当交变应力较大时,材料塑性稍差或润滑选择不当可加速表面疲劳磨损。

使出现的小麻点数量不断增加进而形成麻点的连接现象,形成痘斑状凹坑或大面积剥落。

由于表面剥落,使摩擦副在工作中噪声增加,振动增大,温度上升和磨损加剧,严重时导致摩擦副不能工作。

4、腐蚀磨损:

摩擦时材料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或电化学相互作用而造成的磨损叫做腐蚀磨损。

这种磨损实质上包含两个过程:

腐蚀和机械磨损。

由于介质及材料的性质不同,腐蚀磨损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与大气中的氧发生氧化作用产生的磨损;另一类是与酸、碱、盐等特殊介质发生化学作用而产生的磨损。

这两种腐蚀磨损的机理差不多,但第二类比第一类速度快得多。

镍、铬等元素在特殊介质作用下,可形成化学结合力较高,结构较致密的钝化膜,因此可以减轻腐蚀磨损。

钨、钼在500℃以上其表面可形成保护膜,使摩擦系数减小。

因此,钨、钼是抗高温腐蚀的重要材料。

含银、铜等元素的轴承材料,在温度不高时,与润滑油中硫化物作用也可生成硫化膜,能起减摩作用。

此外,由于碳化钨、碳化钛组成的硬质合金也都具有较高的抗腐蚀磨损能力。

5、微动磨损:

两个接触表面之间没有宏观相对,但在外界变动载荷影响下却有小振幅的相对振动(振幅小于100um,一般为2~20um)。

在这种情况下,表面间产生的磨损现象叫微动磨损。

可见微动磨损是发生在相对静止的零件上,如搭接接头处、健连接处、过盈配合的轮和轴、发动机固定处、螺栓连接处。

在长距离铁路和轮船运输中的汽车、拖拉机等机械的动配合表面也会发生微动磨损。

这是由于这些表面既能承受载荷,在运输中又发生连续振动的摇晃所致。

微动磨损使金属表面出现麻点或沟纹,这些麻点和沟纹随着时间推移和振动力的加大将会成为疲劳裂纹的核心,同时又易产生腐蚀磨损,可见微动磨损是一种复合型式的磨损。

微动磨损不仅使配合精度下降,紧配合的部件变松,严重时导致零件疲劳断裂。

各类磨损的特点

磨损类型

磨损表面的特征

磨粒磨损

刮伤、沟槽、擦痕

粘附磨损

擦痕、锥形坑、鱼鳞片状、麻点、沟槽

疲劳磨损

裂纹、麻点、剥落

腐蚀磨损

有反应产物(形成膜、颗粒)

微动磨损

麻点或沟纹,有腐蚀产物

四、机械零件的磨损过程

机械零件在正常运转中的磨损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下图所表示的磨损过程曲线为磨损曲线。

 

1、跑合阶段:

图中0~a段,又称磨合阶段。

新的摩擦副表面比较粗糙,其实接触面极小,它们在跑合阶段被逐浙磨平,真实接触面积增大,磨损速度减缓。

选择合理的跑合规程,采用适当的摩擦副材料及加工工艺,使用含活性添加剂的润滑油(磨合油)等方法,可以缩短跑合期。

跑合结束应重新换油。

2、稳定磨损阶段:

图中a~b阶段磨损缓慢稳定,其斜率就是磨损速度。

横坐标(时间段)就是耐磨寿命。

在此期间一般不易发生故障,主要要注意做好维护保养和润滑工作。

3、剧烈磨损阶段:

图中b点以后,磨损速度急剧加大,机械效率下降,功率和润滑油的损耗增加,精度丧失,产生异常噪音及振动,摩擦副温度迅速升高,最终零件失效。

上述机械零件磨损经历的三个阶段仅是指一般的情况,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不一定是这三个阶段。

如:

某些零件无明显的剧烈磨损阶段,零件寿命较长;有些零件在跑合阶段和稳定阶段无明显磨损,当表层达到疲劳极限后,产生激烈磨损;又如一些零件工作条件恶劣,跑合阶段后,立即转入激烈磨损阶段,机器无法正常工作。

机械设备润滑的任务就是实现良好的润滑,尽可能降低稳定磨损阶段的磨损率,延长机械设备的稳定磨损阶段,防止激烈磨损阶段的发生,其措施就是及时加油、换油、选用合适的润滑油品。

第三节润滑

一、润滑的含义:

润滑就是向摩擦表面供给润滑剂,从而达到减少摩擦力,减少磨损,减少机械零件表面的损伤,延长机械使用寿命,提高机械效率,降低能耗等目的。

润滑的具体内容包括:

1、根据摩擦副的工作条件和作用性质,选用最合适的润滑油。

2、确定正确的润滑方式和方法,将润滑按一定的量分配到各摩擦表面之间。

3、做好润滑管理。

二、润滑的类型:

按照摩擦副表面的润滑状态,可以把润滑类型分为;

a液体润滑

b边界润滑

c混合润滑(半液体润滑)

1、液体润滑:

两个相对运动物体的摩擦表面被液体润滑剂隔开的润滑形式称为液体润滑。

液体润滑摩擦系数的大小取决于液体润滑剂内摩擦,通常为0.001~0.01,理论上不发生磨损。

例如润滑轴承在形式液体润滑时,当轴的转速足够高时,轴与轴承的中心位置就接近重合,轴与轴承完全被润滑油层隔开。

轴与轴承摩擦面间的油层厚度,是轴上所承受的载荷和油层的内摩擦力的大小来决定的,油层内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油品的粘度和轴与轴承的相对运动速度。

一般说来,速度高、负荷轻,应选用粘度较小的油品,速度低、负荷重,应选用粘度较大熊猫的油品。

2、边界润滑

液体润滑比较理想,但除了接触压力比较低的轴承和导轨以外,不易实现。

当机械运动速度很低(例如相对运动速度0.1cm/s),而负荷又很大时,即使用粘度很大的润滑油,也很难在摩擦表面间形成完整的油层,此时液体润滑膜遭破坏,接触面上仍然存在着一层极薄(约为0.01um)的油膜,这一薄层油膜和摩擦表面之间依靠润滑油(或添加剂)分子的物理或化学作用力而形成膜,这种润滑状态称为边界润滑,所形成的膜叫边界膜。

边界膜有吸附膜和反应膜两类,吸附膜由润滑剂的极性分子吸附在摩擦表面上形成;反应膜是润滑剂中的添加剂与摩擦表面起化学反应所生成。

如果负荷高,摩擦表面凸峰处受压过大,会导致边界膜破裂,从而出现金属直接接触,产生干摩擦。

3、半液体润滑(混合润滑)

摩擦表面上所形成的润滑膜,局部遭到破坏,同时存在液体润滑,边界润滑和干摩擦的润滑状态叫半液体润滑。

产生半液体润滑的主要原因是负荷过大,或速度、负荷变化频繁,选用油品不当,以及摩擦面粗糙等。

上述三种润滑状态在机械实际工作中经常互相转换,单独存在的极少,其情况随油量、油性及油品油粘度等条件而变化,采取提高供油压力及油量、选用适宜的粘度的润滑剂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润滑状态。

三、润滑剂的作用:

润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摩擦,防止磨损、提高机械效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减少摩擦:

在液体润滑条件下,润滑油粘度和润滑厚度决定了摩擦阻力的大小,在边界润滑的条件下,则由润滑剂的化学性质(添加剂的化学活性)来决定摩擦力的大小。

2、降低磨损

加入油性剂、极性抗磨剂可以有效地降低粘附磨损和表面疲劳磨损。

3、冷却作用

润滑剂可以减轻摩擦,并可以吸热、传热、散热,因而能降低机械运转中摩擦所造成的温升。

4、防腐作用

摩擦面上有润滑剂覆盖时,就可以防止或避免因空气、水份、水蒸汽、腐蚀性气体及液体、尘土、氧化物所引起的腐蚀、锈蚀。

润滑剂的防腐能力与保留于金属表面的油膜厚度有直接关系,同时也取决于润滑剂的组成。

采用每些表面活性剂作为防锈剂能使润滑剂的防锈能力提高。

5、减震作用

润滑剂附在金属表面上,在摩擦副受到冲击时,能够吸收冲击能,如汽车减震器就是利用油液减震的原理。

6、清洗作用

润滑油的循环可以带走润滑系统中的磨屑和杂质,再经过过滤器滤掉。

7、密封作用

润滑剂对每些外露零部件形成密封,防止水份和介质的侵入。

 

第二章润滑剂分类、润滑油的生产及质量指标简介

一、润滑剂的分类:

润滑剂是具有能够降低摩擦阻力作用的一类物质的总称。

机器设备中所使用的润滑剂有液体、半固体和固体的,常用的润滑剂有如下类型:

 

润滑剂

其中:

液体润滑剂——润滑油是最常用的润滑剂。

 

二、润滑油的生产

使用广泛的润滑油是以石油馏份为原料生产的。

通称为矿物油类润滑油。

制取这类润滑油的原料充足。

价格便宜,且可以加入添加剂提高质量。

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润滑油的生产程如下图:

补充精制

常三

减二

减三

减四

常减压蒸馏

原油

产品

添加剂

脱沥清

渣油

沥清

 

原油加热至一定温度进入常压蒸馏塔蒸出汽油、煤油等轻组份,余下为常压残油。

再进入减压蒸馏塔进行常压蒸馏,制取不同的润滑油馏份。

通常按粘度分为轻质、中质和重质润滑油馏份。

重质润滑油馏份中含有大量胶状沥青,故通过溶剂油抽提出来而把沥青脱除。

润滑油馏份中含有一些有害物质,故再选用某些溶剂把有害组份抽出,留下余油即为精制油。

精制油中含有不同程度的蜡,它们会影响油品的低温流动性能。

因此再选用溶剂把油和蜡溶解,然后把蜡分离称为脱蜡。

经过上述处理后的润滑油再用活性白士在较高温度下处理,把残留的胶质、酸渣及微量溶剂吸附除去,便制得可供调配使用的基础油。

把上述工艺制得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粘度的基础油,按润滑油产品的要求调和成需要的粘度,并加入合适的添加剂便可制成润滑油产品。

产品的性能隋基础油的精制成度和性质、添加剂的不同而变化。

各种润滑油中所加入的添加种类和各种添加剂的主要性能见下表:

 

各种润滑油中含添加剂种类表

抗氧化剂

清净分散剂

增粘剂

降粘剂

极压剂

油性剂

防锈剂

消泡剂

乳化剂

主轴油

冷冻机油

透平油

船用汽缸油

汽油机油

柴油机油

齿轮油

切削油

液压油

压缩机油

精密机油

 

各种添加剂的主要性能表

添加剂

种类

目的及性能

举例

清净

分散

除去内燃机在高温运转中生成的沉积物起清净作用,对积碳及油泥起分散作用。

1、石油磺酸钙

2、烧基水杨酸钙

3、烷基酚钙

抗氧抗腐剂

与游离基或过氧化氢反应生稳定的物质,提高润滑油的抗氧化和抗腐蚀能力。

烷基硫磷酸盐还有提高极压抗磨性的作用。

1、硫磷化烷基酚锌;

2、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

3、硫磷化烯烃钙;

4、硫磷化脂肪醇锌盐。

极压抗磨剂

在摩擦面之间形成二次化合物的保护膜,以防止磨损。

在极压润滑的条件下,防止烧结和损坏,提高润滑油的润滑性能。

1、氯化石蜡;

2、二苯基二硫化物;

3、亚磷酸二丁脂;

4、硫化异丁烯。

油性剂

在低负荷下,在摩擦面之间形成油膜,减小摩擦与磨损。

1、硫化鲸鱼油

2、硫化棉子油

3、苯三唑十八铵

抗氧防胶剂

与游离基或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稳定物质,提高油品氧化安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2.6——二叔丁基对甲酚

增粘剂

提高润滑油的粘度与粘温性能。

1、聚甲基丙烯酸脂

2、聚异丁烯

防锈剂

提高润滑油的防锈性,用于金属制品的保管、运输、保养等防腐。

1、石油磺酸钡(钠)

2、二壬基萘磺酸钡

3、苯骈三氮唑

4、烯基丁二酸

防凝剂

防止低温条件下,润滑油中的腊结晶固化,降低凝固点。

烷基萘

聚a烯烃

消泡剂

抑制润滑油起泡。

甲基硅油

三、润滑油的质量指标

理化性能指标

润滑油的质量指标分为两类

使用性能指标

1、润滑油的理化性能指标

⑴颜色

润滑油的颜色与基础油的精制程度及所加的添加剂有关,在使用或贮存过程中则与油品的氧化、变质程度有关。

如乳白色则有水或气泡存在,变深则氧化变质或污染。

⑵粘度

粘度是润滑油最重要最基本的性能指标。

大多数润滑油都依照粘度来划分牌号。

润滑油的粘度越大,所形成的油膜越厚,有利于承受高负荷,但其流动性差,也增加了机械运动的阻力,或者不能及时流到需要润滑的部位,以致失去润滑作用。

油品在一定剪切力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大小的度量值为动力粘度。

油液在重力下流动时内部阻力的度量值为运动粘度。

我国常用的运动粘度单位为厘斯托克斯(cst)。

运动粘度和动力粘度和称为绝对粘度。

实用上还有其它各种粘度计测量的粘度,以相对单位表示,称为相对粘度,亦称条件粘度。

我国常用的相对粘度是恩氏粘度,单位是(Et)。

英国常用雷氏粘度(R1、R2)。

美国常用赛氏通用粘度(SUS),单位均为秒。

它们均可用经验公式、换算图表换算为运动粘度。

⑶粘度——温度特性

温度变化时,润滑油的粘度也随之变化。

温度升高,则粘度降低;温度降低,则粘度增大。

润滑油粘度随温度而变化的特性称为润滑油的粘温特性。

粘温特性是润滑油的又一个重要指标。

由不同原油或同一原油不同馏份制得的润滑油的粘温特性也不相同。

表示油品粘温特性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粘度比,一种是粘度指数(VI)。

油品随温度变化的程度与标准油随温度变化的程度的比值就是粘度指数。

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其粘温性能越好。

粘度指数可通过测定该油品40℃或50℃与100℃时的运动粘度,按公式计算或查表求得。

⑷凝点或倾点

凝点是指在规定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最高温度,一般润滑油的使用温度应比凝点高5~7℃。

倾点是油品在规定条件下冷却到能继续流动的最低温度,也就是油品流动的极限温度,故能更好地反映油品的低温流动性,实际使用性比凝点好。

润滑油的最低作用温度应高于油品倾点3℃以上。

⑸闪点

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油品蒸发性越大,其闪点越低。

同时闪点又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险的指标。

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划分的。

闪点在45℃以下为易燃品,45℃以上为可燃品。

在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选择,一般应选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方可安全使用。

⑹酸值

酸值指中和1克油样中全部酸性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单位是mgKOH/g。

对于新油,酸值表示油品精制的深度,或添加剂的加入度(当加有酸性添加剂时);对旧油,酸值表示氧化变质的程度。

一般润滑油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在一定温度下,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生成一定的有机酸;或由于添加剂的消耗,油品的酸值会发生变化。

因此,酸值过大说明油品氧化变质严重,应考虑换油。

⑺中和值

润滑剂的酸性或碱性程度,以中和一定重量润滑油所需碱液或酸液相当量表示,单位是mgKOH/g。

⑻水溶性酸碱(又称反应)

主要用于鉴别油品在精制过程中是否将无机碱水洗干净,在贮存、使用过程中,有无受无机酸碱的污染或因包装、保管不当使油品氧化分解,产生酸类,致使油品产生水溶性酸碱。

一般地讲,油品中不允许有水溶性酸碱,否则对于和水、汽接触的油品,容易腐蚀机械设备。

⑼机械杂质

机械杂质是润滑油中不溶于溶剂的沉淀物或胶状悬浮物的含量。

它们大部分是砂石和铁屑之类,以及由添加剂带来的一些难溶于溶剂的有机金属盐。

机械杂质将加速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破坏正常润滑。

且金属碎屑在一定的温度下,对油起催化作用,加速油品氧化变质。

⑽水份

润滑油中的水份,一般呈三种状态存在:

⑴游离水;⑵乳化水;⑶溶解水。

润滑油中水份的存在会破坏润滑油膜,使润滑效果变差,加速有机酸对金属的腐蚀作用,锈蚀设备,还会使添加剂(尤其是金属盐类)发生水解反应而失效,产生沉淀,堵塞油路,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