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859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0年代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90年代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90年代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90年代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90年代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0年代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分析.docx

《90年代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0年代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0年代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分析.docx

90年代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分析

90年代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分析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华尔诚先生揭示了90年代我国服务业价格增长快于价格总水平增长,但服务业发展滞后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这种“令人迷惑”的现象。

本文试图从不同的方面进一步证实和解释这种现象。

一、服务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服务业,也称第三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全世界经济发展情况看,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的趋势。

这意味着,至少在较长的时期内,服务业的平均发展速度快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平均发展速度。

8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表现出这种特征,从1980年到1989年,第三产业年均增长%,GDP年均增长%,前者比者高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从1980年的%上升到1989年的%,上升了个百分点。

但是,90年代,我国似乎发生了相反的情况。

相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缓慢,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

表1展示了我国1990~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增长的情况。

  表1国内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增长率(%)

  年度  GDP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增长率  增长率  增长率  增长率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年平均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摘要(2000)》中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表。

从表1可以看出,除1997、1998和1999年度第三产业增长率略高于GDP增长率外,其余年度均低于GDP增长率,年均低个百分点。

因此,90年代,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落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这种情况必然导致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的下降。

表2展示了我国1990~1999年现价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构成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现价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比重以1992年最高,占%,随后一直下滑,1996年滑到%,下滑了个百分点。

1997年后开始回升,1999年回升到%,但仍比1992年低个百分点。

  表2 现介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结构

  年度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比重(%)  比重(%)  比重(%)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年平均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摘要》(2000)中的国内生产总值构成表。

表3展示了我国1990~1999年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构成情况。

  表3 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结构

  年度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比重(%)  比重(%)  比重(%)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年平均  

注:

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00)中的国民生产总值表和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表计算。

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不变价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与现价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不过,1997年以后不变价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趋势不像相应的现价比重那样明显;从整个时期看,不变价比重更低,比现价比重年均低近3个百分点。

与增长率较低的情况恰好相反,第三产业价格上升的幅度高于整个国民经济的价格上升幅度。

从1990年到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上升了%,第三产业增加值价格指数上升了%,后者比前者高近个百分点,年平均高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通常被用来观察一个国家的价格变化情况。

表4展示了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和其中的服务项目指数。

  表4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年度  总指数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年平均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1995,1999)和《中国统计摘要》(2000)。

从表4可以看出,1990~1999年,历年的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均高于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年均上涨个百分点,而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年均上涨个百分点,高1倍以上。

特别是1998和1999年,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负增长的情况下,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仍高于10%,趋势截然相反。

二、服务业发展滞后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

价格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供求关系。

服务价格上涨的幅度高于全部消费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说明服务的需求大于供给的比例超过全部消费品的相应比例。

特别是1998和1999年,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呈负增长的情况下,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仍以较大的幅度增长。

这说明,与货物需求不足的情况相反,服务的需求较旺。

那么,为什么90年代服务业的增长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出现下降的情况呢?

我认为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解释这种现象:

一是从制约第三产业发展的现实因素方面去解释,二是从反映整个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的统计方面去解释。

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现实因素

我国服务业没有伴随着需求而迅速增长,存在许多现实因素。

下面以教育服务和居民住房服务为例来加以说明。

1.教育服务

90年代,我国政府一直把教育支出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在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下降、财政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不断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

例如,1991~199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累计达亿元,年平均增长%,比同期财政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高个百分点。

尽管如此,我国的公共教育经费占GNP的比重仍明显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国公共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

  表5 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1990  1994  1995

  中国  

  世界总计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1999)》。

90年代,国家采取了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多种形式发展教育的政策。

其中包括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收取学费,鼓励社会集资办学、捐资助学等政策。

这些措施是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有效手段。

很多国家,包括很多发达国家都采取有效措施,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展本国的教育。

表6给出了部分国家1995年民间教育资金占全部教育经费的比重。

相比之下,我国对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远远不够的。

我国1998年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集资办学以及捐资助学经费占全部教育经费的比重仅为%。

近些年来,许多有支付能力的居民将低龄子女送往国外留学,造成大量资源外流。

  表6 部分国家1995年民间教育资金占全部教育经费的比重

  国家  民间教育资金比重

  德国  

  日本  

  美国  

  西班牙  

  法国  

  印度  

资料来源:

张本波、李震:

《我国教育产业化问题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00年第6期。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接受教育的程度在获得就业机会、经济回报和实现自我发展目标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渴望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从而产生了日益旺盛的教育需求。

在公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潜在的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导致我国教育没有以应有的速度发展。

教育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尖锐矛盾,导致教育服务价格以高于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幅度迅速上涨。

这是导致服务项目价格指数高于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因素之一。

我国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必将促进教育行业的迅速发展。

  2.居民住房服务

我国住房服务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很低,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福利性住房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一方面,公有住房的房租很低,弥补不了房屋的维修成本,住房管理部门没有能力开发新的住房和提高住房服务水平;另一方面,由于职工工资很低,尽管福利住房条件很差,但没有能力购买或租用条件较好的住房。

即使有的家庭“一家两制”,例如夫妻一方在国家机关工作,因而享受福利住房,另一方在私人公司或外企工作,因而有较好的收入。

这样的家庭本来有能力购买或租用条件较好的住房。

但是,一旦他们购买或租用非福利住房,他们就失去福利住房的资格。

所以,一般情况下,他们宁可委屈一些,也不放弃相应的福利。

因此,福利性住房制度限制了住房服务的发展。

  表7 居民住房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情况对照表

  国别  1990  1991  1992  1993

  中国   

  美国  

  加拿大  

  德国   

  日本  

  挪威  

  韩国  

  泰国  

  菲律宾  

  印度  

资料来源:

许宪春、李文政:

《中国房地产业核算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设想》,《研究资料》,1998年第54期。

我国目前进行的住房制度的改革无疑将推动住房服务的迅速发展。

统计方面的影响

1.现价统计问题

(1)农村工业统计

农村工业曾经长期不在国家统计局系统的直接统计调查范围之内,而是有关部门根据全面报表和层层汇总的形式统计出来的。

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结果表明:

农村工业总产值被高估了18000亿元,占全部农村工业总产值的40%。

根据有关资料计算,1991~1997年农村工业总产值合计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如表8所示。

  表8 农村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年度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比例(%)  

表8中的比重,1991~1994年是第三次工业普查前的比重,1995年是第三次工业普查的比重,1996和1997年是工业普查之后工业统计的比重。

从中可以看出,普查年度的比重较低。

普查年度之前的比重较高的原因是农村工业总产值中的水分没有扣足。

普查之后比重的反弹,也必然主要是农村工业总产值中的水分造成的,因为农村工业的发展不可能出现如此大的跳跃。

虽然在工业增加值计算中对农村工业总产值数据中存在的水分做了进一步的调整,但仍然没有调整到位。

(2)农业统计

全国农业普查结果表明,经常性牧业统计中的肉类产量高估了%,猪、牛、羊存栏头数分别高估了%、%和%,因而高估了猪、牛、羊产值。

这种情况也对农业增加值产生一定的影响。

(3)服务业统计

受传统的重视物质产品生产、轻视非物质产品生产指导思想的影响,我国服务业统计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

1993~1995年,我国第一次对服务业进行了普查。

普查结果发现,服务业存在着严重的低估现象。

普查之后,国家统计局对服务业历史数据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但是,普查之后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服务业经常性统计调查制度,统计的遗漏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例如,计算机软件服务、网络服务、律师服务、会计师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的统计调查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传统服务业的统计调查范围也存在缺口。

这种情况势必导致服务业的低估。

农业、农村工业的高估和服务业的低估,必然导致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第二产业比重的高估和第三产业比重的低估。

国家统计局从1999年开始开展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工业抽样调查,以解决相应工业统计中存在的水分问题。

目前,国家统计局正在利用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解决经常性农业统计中存在的高估问题和研究服务业的经常性统计调查制度方法问题。

这些统计工作的改革和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