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A文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较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9860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A文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较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6A文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较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6A文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较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6A文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较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6A文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较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A文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较全.docx

《6A文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较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A文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较全.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A文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较全.docx

6A文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较全

有机化学

一、烯烃

1、卤化氢加成

(1)

【马氏规则】在不对称烯烃加成中,氢总是加在含碳较多的碳上。

【机理】

【本质】不对称烯烃的亲电加成总是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中间体。

【注】碳正离子的重排

(2)

【特点】反马氏规则

【机理】自由基机理(略)

【注】过氧化物效应仅限于HBr、对HCl、HI无效。

【本质】不对称烯烃加成时生成稳定的自由基中间体。

【例】

2、硼氢化—氧化

【特点】不对称烯烃经硼氢化—氧化得一反马氏加成的醇,加成是顺式的,并且不重排。

【机理】

【例】

3、G2加成

【机理】

【注】通过机理可以看出,反应先形成三元环的溴鎓正离子,然后亲和试剂进攻从背面进攻,不难看出是反式加成。

不对称的烯烃,亲核试剂进攻主要取决于空间效应。

【特点】反式加成

4、烯烃的氧化

1)稀冷高锰酸钾氧化成邻二醇。

2)热浓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3)臭氧氧化

4)过氧酸氧化

5、烯烃的复分解反应

【例】

6、共轭二烯烃

1)卤化氢加成

2)狄尔斯-阿德尔(Diels-Alder)反应

【描述】共轭二烯烃和烯烃在加热的条件下很容易生成环状的1,4加成产物。

【例】

二、脂环烃

1、环丙烷的化学反应

【描述】三元环由于张力而不稳定,易发生加成反应开环,类似碳碳双键。

【特点】环烷烃都有抗氧化性,可用于区分不饱和化合物。

【注】遵循马氏规则

【例】

2、环烷烃制备

1)武兹(Wurtz)反应

【描述】通过碱金属脱去卤素,制备环烷烃。

【例】

2)卡宾

①卡宾的生成

A、多卤代物的α消除

B、由某些双键化合物的分解

②卡宾与烯烃的加成反应

【特点】顺式加成,构型保持

【例】

③类卡宾

【描述】类卡宾是一类在反应中能起到卡宾作用的非卡宾类化合物,最常用的类卡宾是ICH2ZnI。

【特点】顺式加成,构型保持

【例】

三、炔烃

1、还原成烯烃

1)、顺式加成

2)、反式加成

2、亲电加成

1)、加G2

【机理】

中间体

【特点】反式加成

2)、加HG

(一摩尔的卤化氢主要为反式加成)

3)、加H2O

【机理】

【特点】炔烃水合符合马式规则。

【注】只有乙炔水合生成乙醛,其他炔烃都生成相应的酮。

3、亲核加成

1)、

2)、

3)、

4、聚合

5、端炔的鉴别

【注】干燥的炔银和炔铜受热或震动时易发生爆炸,实验完毕,应立即加浓硫酸把炔化物分解。

6、炔基负离子

【例】

三、芳烃

1、苯的亲电取代反应

1)卤代

2)硝化

3)磺化

4)傅-克(Friedel-Crafts)反应

①傅-克烷基化反应

【机理】

【注】碳正离子的重排,苯环上带有第二类定位基不能进行傅-克反应。

【例】

②傅-克酰基化反应

【例】

2、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效应

1)第一类定位基,邻对位定位基,常见的有:

2)第二类定位基,间位定位基,常见的有:

【注】第一类定位基除卤素外,均使苯环活化。

第二类定位基使苯环钝化。

卤素比较特殊,为弱钝化的第一类定位基。

3、苯的侧链卤代

【机理】自由基机理

4、苯的侧链氧化

1)用高锰酸钾氧化时,产物为酸。

【描述】苯环不易被氧化,当其烷基侧链上有α氢的时候,则该链可被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氧化,不论烷基侧链多长。

结果都是被氧化成苯甲酸。

【例】

2)用CrO3+Ac2O为氧化剂时,产物为醛。

【例】

3)用MnO2为氧化剂时,产物为醛或酮。

5、萘

【特点】萘的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发生在α位,因为进攻α位,形成的共振杂化体较稳定,反应速度快。

【例】

四、卤代烃

1、取代反应

(1)水解

(2)醇解

(3)氰解

(4)氨解

(5)酸解

(6)与炔钠反应

(7)卤素交换反应

2、消除反应

(1)脱卤化氢

①β-消除

【注】当有多种β-H时,其消除方向遵循萨伊切夫规律,即卤原子总是优先与含氢较少的β碳上的氢一起消除。

【例】

②α-消除

(2)脱卤素

3、与活泼金属反应

(1)与金属镁反应

(格式试剂)

(2)与金属钠反应武兹(Wurtz)反应

(3)与金属锂反应

【注】二烷基铜锂主要是与卤代烃偶联成烷烃

4、还原反应

5、氯甲基化

五、醇

1、卢卡斯(Lucas)试剂

无水氯化锌与浓盐酸的很合溶液叫卢卡斯试剂,用于鉴别伯、仲、叔醇

2、把羟基变成卤基

(1)、醇与卤化磷(PG5、PG3)

(2)、醇与亚硫酰氯(SOCl2)

3、醇的氧化

(1)沙瑞特(Sarret)试剂

【注】沙瑞特试剂,是CrO3和吡啶的络合物。

它可以把伯醇的氧化控制在生成醛的阶段上,产率比较高,且对分子中的双键无影响。

(2)琼斯(Jones)试剂

【注】琼斯试剂是把CrO3溶于稀硫酸中,滴加到醇的丙酮溶液中,在室温下就可以得到很高的产率的酮。

同样对分子中的双键无影响。

【例】

(3)邻二醇被高碘酸氧化

4、频哪醇重排(pinacolrearrangement)

【机理】

【注】

①羟基脱水,总是优先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

②在不同的烃基中,总是芳基优先迁移。

不同的芳基,苯环上连有给电子基团的优先迁移。

③要注意立体化学,离去基团所连的碳原子(如有手性的话)构型发生转化,因为是一个协同反应,准确的机理描述是

④频哪醇重排再有机中是非常普遍的重排反应,只要在反应中形成结构的碳正离子(即带正电荷的碳原子的邻近碳上连有羟基),都可以发生频哪醇重排。

【例】

5、制醇

(1)烯烃制备

①酸性水合

【注】碳正机理,生成稳定的碳正离子,可能重排。

②羟汞化-脱汞反应

【特点】反应不发生重排,因此常用来制备较复杂的醇,特别是有体积效应的醇。

③硼氢化-氧化法

【特点】反马氏规则,所以可合成伯醇,上两种方法无法合成。

(2)格式试剂

【例】

(3)制备邻二醇

①顺式邻二醇

②反式邻二醇(环氧化合物的水解)

六、酚

1、傅-克反应

2、傅瑞斯(Fries)重排

【特点】产物很好分离,邻位的产物可随水蒸气蒸出。

3、与甲醛和丙酮反应

【注】生成中药工业原料双酚A(bisphenolA),双酚A可与光气聚合生成制备高强度透明的高分子聚合物的防弹玻璃,它还可以作为环氧树脂胶粘剂。

4、瑞穆-悌曼(Reimer-Tiemann)反应

【本质】生成卡宾

5、酚的制法

(1)磺酸盐碱融法

工业上的:

【例】

(2)、重氮盐法

七、醚和环氧化合物

1、醚的制法

(1)威廉姆逊(Williamson)合成

(2)烷氧汞化-脱汞

【注】和羟汞化-脱汞反应一样,醇对双键的加成方向符合马氏规则。

2、克莱森(Claisen)重排

【机理】

【注】类似的构型也可发生重排

【例】

3、冠醚

【特点】冠醚性质最突出就是他有很多醚键,分子中有一定的空穴,金属例子可以钻到空穴中与醚键络合。

冠醚分子内圈氧可以与水形成氢键,故有亲水性。

它的外围都是CH2结构,又具有亲油性,因此冠醚能将水相中的试剂包在内圈带到有机相中,从而加速反应,故称冠醚为相转移催化剂。

这种加速非均相有机反应称为相转移催化。

4、环氧化合物

(1)开环

①酸性开环

【注】不对称环氧化合物的酸性开环方向是亲核试剂优先与取代较多的碳原子结合。

【例】

②碱性开环

【注】碱性开环,亲核试剂总是先进攻空间位阻较小的,空间效应。

【例】

【注】环氧开环不论酸式还是碱式开环,都属于SN2类型的反应,所以亲核试剂总是从离去基团(氧桥)的反位进攻中心碳原子,得到反式开环产物。

这种过程犹如在烯烃加溴时,溴负离子对溴鎓离子的进攻。

【例】

(2)环氧的制备

①过氧酸氧化

②银催化氧化(工业)

③β-卤代醇

八、醛和酮

1、羰基上的亲和加成

(1)加氢氰酸

(2)与醇加成

①缩醛的生成

【机理】

【特点】缩醛具有胞二醚的结构,对碱、氧化剂稳定,所以可用此法在合成中做羰基的保护。

同样的方法也可制备缩酮,机理相同。

【例】

(3)加金属有机化合物

2、与氨衍生物的反应

【例】

3、卤仿反应

【机理】

【注】如果卤素用碘的话,则得到碘仿(CHI3)为黄色沉淀,利用这种现象可以鉴别甲基醛、酮,还有这种结构的醇()。

【例】

4、羟醛缩合

(1)一般的羟醛缩合

①碱催化下的羟醛缩合

【描述】在稀碱的作用下,两分子醛(酮)相互作用,生成α、β不饱和醛(酮)的反应。

【机理】

【本质】其实是羰基的亲和加成,她的亲核试剂是一种由醛或酮自生成生的碳负离子,体现了α-H的酸性。

【注】从反应机理看出,醛要进行羟醛缩合必须有α-H,否则无法产生碳负离子亲核试剂。

当有一个α-H一般停留在脱水的前一步,形成α羟基醛。

其实羟醛缩合反应,只要控制温度就可以停留在羟醛产物。

【例】

②酸催化下的羟醛缩合

【机理】

【本质】在酸催化反应中,亲核试剂实际上就是醛的稀醇式。

【注】酸的作用除了促进稀醇式的生成外,还可以提供活化羰基的醛分子。

此外,在酸的条件下,羟醛化合物更容易脱水生成α、β不饱和醛(酮),因为酸是脱水的催化剂。

(2)酮的缩合反应

【例】

(3)分子内缩合

【注】分子内缩合,一般是形成稳定的五、六圆环,因为五、六圆环更稳定。

【例】

(4)交叉的羟醛缩合

【描述】两种同时有α-H的醛(酮),可发生交叉羟醛缩合,产物是混合物。

【注】①一般的羟醛缩合反应,最好是一个有α-H的醛(酮),和一个没有α-H的醛(酮)反应。

【例】

【注】②跟酸碱催化的卤代一样,当脂肪酮有两个不同的烃基的时候,碱催化缩合一般优先发生在取代较少的α碳上,酸催化缩合发生在取代较多的α碳上。

但这种反应的选择性不高,常常得到混合物。

【例】

【注】③如果用体积较大的碱,如二异丙基氨基锂(LDA)作缩合催化剂,使之基本上进攻体积较小的一侧。

【例】

5、醛(酮)的氧化

(1)Tollens,吐伦试剂

【描述】氢氧化银溶液氨溶液,被称为吐伦试剂。

(2)Fehling,菲林试剂

【描述】碱性氢氧化铜溶液用酒石酸盐熔合,称为菲林试剂。

(3)拜耶尔-维立格(Baeyer-Villiger)氧化

【描述】酮被过氧酸氧化成脂。

【机理】

【注】

①不对称酮进行拜耶尔-维立格氧化时,会有两种可能,这主要看迁移基团的迁移难度,芳基>叔烃基>伯烃基>甲基。

②醛也可发生拜耶尔-维立格氧化反应,但因优先迁移基团是氢,所以主要产物是羧酸,相当于醛被过氧酸氧化。

【例】

6、醛(酮)的还原

(1)催化氢化

【注】很多基团都可以催化氢化,如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硝基、氰基……,所以选择催化氢化还原羰基的时候,要看好化合物是否还有其他可以催化氢化的基团。

(2)用LiAlH4、NaBH4还原

【特点】NaBH4还原醛、酮的过程与LiAlH4类似,但它的还原能力不如LiAlH4的强。

也正因如此,NaBH4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即NaBH4对醛、酮的还原不受脂基、羧基、卤基、氰基、硝基等基团的干扰,而这些基团都能被LiAlH4还原。

(3)①麦尔外因-彭多夫(Meerwein-Ponndorf)还原

【机理】

②欧芬脑(Oppenauer)氧化

【注】麦尔外因-彭多夫还原的逆反应,就是欧芬脑氧化。

【特点】麦尔外因-彭多夫还原和欧芬脑氧化,他们都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对双键、叁键或者其他易被还原或易被氧化的官能团都不发生作用。

【例】

(4)双分子还原

【特点】双分子还原的产物是邻二醇,可以在酸的作用下发生频哪醇重排。

(5)克莱门森(Clemmensen)还原

【特点】羰基还原成亚甲基

【注】不适用α、β不饱和醛(酮),双键对其有影响。

(6)乌尔夫-基日聂耳(Wolff-Kishner)还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