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讲人口的迁移精选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79897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讲人口的迁移精选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讲人口的迁移精选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讲人口的迁移精选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讲人口的迁移精选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讲人口的迁移精选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讲人口的迁移精选教案.docx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讲人口的迁移精选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讲人口的迁移精选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讲人口的迁移精选教案.docx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讲人口的迁移精选教案

第二讲人口的迁移

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1.概念

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国际人口迁移

(1)新大陆发现前:

集中在旧大陆。

(2)新大陆发现后:

出现人口跨洲迁移。

(3)“二战”后:

劳务输出成为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3.国内人口迁移

(1)历史上:

发生过大规模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

(2)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

河北、山东一带人口“闯关东”迁往东北地区,河南一带人口“走西口”迁往新疆、甘肃等地。

(3)新中国成立后:

改革开放前,人口自由迁移较少。

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流向以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为主。

(4)城乡人口迁移:

一种重要的迁移形式。

20世纪初仅局限于工业发达国家,目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

[温馨提示]

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一般具备三个条件: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具体内容

经济因素

是主要因素,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往往是人口迁入区

政治因素

表现为政治迫害、战争或国家有组织的大规模人口迁移

社会文化因素

宗教、种族是造成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生态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灾难性的变化常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其他因素

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因素;迁入地和迁出地的距离

一、知识联系串一串

二、核心问题想一想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哪些影响?

 

以考纲为纲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2.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以真题为范

[考题精妙] 

[典例] (2016·全国卷Ⅲ)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

(1)~

(2)题。

(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

(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第

(1)题,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但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说明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对劳动力需求减少,A项正确;食品价格大增、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加重都不是影响外来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B、C、D项错误。

(2)题,与上海市相比,周边中小城市的服务设施较差,且生态环境目前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因此①④说法错误;周边中小城市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就会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的大量迁入,因此②③说法正确。

故选C项。

[答案] 

(1)A 

(2)C

[命题出发点] 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原因;人口迁往周边中心城市的原因。

[命题落脚点] 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试题评价]

(1)典型的情景,显示着时代发展的趋势:

上海位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前沿,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基础设施完善,吸引外来人口大量流入,人口流动性强。

选取上海市作为考查人口迁移的命题背景,极为典型。

而且把材料的核心信息定格在2015年人口流入的数量和方向的变化上,隐含着上海产业升级与人口迁移的关联性,表明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和人口迁移变化趋势。

(2)朴实的设问,折射出问题探究的深邃:

(1)题分析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原因,第

(2)题分析流向周边中小城市的原因,从命题角度看,两个问题没有什么新意,属于朴实无华的一类,但是有两点值得回味:

一是两个设问紧密相连,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正确回答第

(1)题是解答第

(2)题的基础。

二是要准确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有深厚的知识储备:

上海市人口策略的制定,导致外来常住人口减少,体现出流动人口整体质量不高,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人口流向中小城市,说明中小城市产业以劳动力导向型为主,产业结构有待完善。

(3)广度的拓展,体现了关注社会的要求:

本题折射的两个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①当前流动人口数量大,但整体质量不高,简单的数量增加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大对流动人口专业技能的培训已迫在眉睫。

②随着人口的不断流入,城市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已成为解决城市化问题的主要途径。

考点

(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学法:

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

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从推力和拉力两个角度对比分析如表所示:

推力(排斥力)

拉力(吸引力)

自然生态

环境因素

环境恶化、自然灾害

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好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低

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多

政治因素

政局动荡、战争

优惠的移民政策

社会文化因素

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矛盾

良好的文化教育,家庭、婚姻

2.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变化

(1)个人动机的变化:

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

(2)环境支撑的变化: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3.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思路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

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

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2015·福建高考·节选)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

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分析楚河中游地区出现“秦腔飞地”的原因。

[学审题析题]

1.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地处古代丝绸之路;自然地理环境较好;关中地区人口迁移到此聚居,带来秦腔文化,并世代相传至今。

1.(2016·上海高考)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劳动力倾向于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通过地区间观念、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促使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劳动力流动减弱。

据此回答

(1)~

(2)题。

(1)2000年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特点是(  )

A.东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B.西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C.中部地区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D.全国平均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2)图中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①省际经济差异变小 ②县内经济差异变小 ③省际经济差异变大 ④县内经济差异变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1)A 

(2)B 第

(1)题,由图可以看出2000年:

东部地区省际流动占40%,以省际流动为主;西部地区县内流动占50%,以县内流动为主;中部地区县内流动占60%,以县内流动为主;全国平均县内流动占45%,以县内流动为主。

(2)题,图示2000~2010年十年间,东部地区县内人口流动比例下降,说明县内经济差异变小;省际人口流动比例上升,说明省际经济差异变大。

2.出生地与登记地发生分离的人口被称为终身迁移人口。

如图为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抽样数据)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  )

A.西南地区B.华东地区

C.北方地区D.周边省(区、市)

(2)安徽、河南两省迁往武汉市的终身迁移人口数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程度差异

B.地域开放程度差异

C.人口迁出数量差异

D.与沿海较发达地区距离远近差异

解析:

(1)D 

(2)D 第

(1)题,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周边省(区、市),只选西南地区、华东地区、北方地区不全面,A、B、C错,D正确。

(2)题,安徽、河南两省迁往武汉市的终身迁移人口数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与沿海较发达地区距离远近不同。

安徽距离沿海发达地区近,人口迁往沿海发达地区数量多,到武汉的人口少,D对。

考点

(二) 人口迁移的影响[学法:

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

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

主要体现在对人口迁出地、迁入地、城市化和就业结构的影响上。

1.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

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方法技巧]

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

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

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

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4)从具体方面:

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2013·全国卷Ⅱ·节选)如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题。

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学审题析题] (在“____”上填关键点)

题干解读

关键词:

迁移人口比重、以青壮年为主

知识迁移

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

信息获取

文字信息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图中信息

信息1:

北京、上海、天津等沿海发达省份以人口迁入为主。

信息2:

安徽、江西、贵州等中西部地区以人口迁出为主

综合分析

①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沪、京、津地区,提高了其城市化水平,延缓了老龄化进程;②大量青壮年迁出皖、赣、黔地区,加快了其老龄化进程,对城市化水平影响不大

[答案] B

1.(2016·浙江高考)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

(1)~

(2)题。

(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D.③→①→②

(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解析:

(1)D 

(2)C 第

(1)题,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扩大了劳动力的需求,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而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又为农业专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题中三者关系排序正确的是③→①→②,故选项D正确。

(2)题,人口的合理流动,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选项A错误。

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即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选项B错误。

区域协调发展会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从而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选项C正确。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能改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选项D错误。

2.(2015·山东高考)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

(1)~

(2)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解析:

(1)C 

(2)A 第

(1)题,“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说明农村大量人口迁移到了城市中。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原因,故C项正确。

城市自然环境不如农村优越,故A项错误;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于城市,故B项错误;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故D项错误。

(2)题,“有院无人住”造成农村宅基地的浪费,“有地无人种”造成农村土地的荒芜,所以近年来出现的合村并点、土地流转,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土地浪费问题。

因此农村空心化带来的是土地资源的浪费,与城乡协调发展、农村老龄化以及农业发展水平关系不大。

3.(2018·泰安检测)如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有关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江西省净迁入人口数增加 ②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 ③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 ④贵州人口净减少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2)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  )

A.加剧了北京、上海、天津城市交通拥堵

B.引起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

C.主要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

D.使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

解析:

(1)C 

(2)A 第

(1)题,江西省净迁移率小于0,所以净迁入人口数减少;天津净迁移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大于0,人口增长率数值大,而四川人口净迁移率小于0,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增长率数值比天津小;广东自然增长率大于净迁移率,所以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贵州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移率之和大于0,所以人口净增加,C正确。

(2)题,由图中可知,北京、天津人口增长迅速,而且净迁入率很大,说明外来人口很多,加剧了北京、天津等城市的人地矛盾,导致交通、住宅等压力增大,外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降低了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故A正确、D错误;人口合理容量大小与人口迁移无关,故B错误;广东、浙江迁入人口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影响不大,故C错误。

[锁定命题热点——备考超人一步]

[热点关注]

1.聚焦不同时期的人口流动现象,如“走西口”“闯关东”“燕南飞”及“民工流”等,考查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尤其关注近期“民工倒流”和“用工荒”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2.“空巢老人”“空巢家庭”“留守儿童”等是人口流动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现象,关注、关心、关爱这一部分弱势群体是我国实现人口协调发展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高考一般会从具体社会现象为命题背景,考查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及其相应解决措施。

[热点押题]

1.2016年10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

报告指出,2015年年末,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47亿人,占总人口的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

预计到2020年我国仍有2亿以上的流动人口。

读图回答

(1)~

(2)题。

(1)关于现阶段我国流动人口呈现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规模大,以“90后”为主

B.流动时间短,季节性返乡规模大

C.北京、上海吸纳跨省流入人口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D.以个体流动为主,家庭化流动未成趋势

(2)阻碍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条件是(  )

A.城市教育水平较高    B.城市教育费用较高

C.城市生活条件较好D.户籍地居住条件较差

解析:

(1)C 

(2)B 第

(1)题,由图可知,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平均年龄约33岁,可推断流动人口不以“90后”为主,所以A选项错误;读图可知,流动人口6~15岁子女随同父母流动的比例为62.5%,说明以家庭化流动为主,故季节性返乡规模小,所以B、D选项错误;图中显示,特大城市人口聚集态势加强,跨省流入人口东部地区所占比例为90.5%,由此可以看出,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吸纳跨省流入人口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2)题,城市教育水平较高、生活条件较好,有利于人口流动;户籍地较差的居住条件会增加子女随迁的概率;但城市教育费用较高,会阻碍流动人口子女随迁。

2.空巢家庭是指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目前我国城乡家庭空巢率超过五成。

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图1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图2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

(1)~(3)题。

(1)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原因B.家庭原因

C.计划生育D.个人原因

(2)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与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相比,0~14岁人口将增加约(  )

A.0.2亿B.0.7亿

C.1.0亿D.1.3亿

(3)“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B.家庭负担持续加重

C.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D.有利于扩大内需

解析:

(1)C 

(2)B (3)D 第

(1)题,空巢家庭是指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家庭越来越多,而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最主要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故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生育。

(2)题,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与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相比,0~14岁人口将增加约0.7亿(15.5亿×19%-14亿×16%≈0.7亿)。

第(3)题,“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将缓解人口老龄化状况,但不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家庭负担不会持续加重;出生人口性别比可能会下降;有利于扩大内需。

[解读热点素材——认知多人一点]

1.用工荒

用工荒,也称为用工难,是指用工短缺现象,主要发生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

相对于持续多年的民工潮,用工荒的出现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既包括农民工的一些权利没有很好的得到保障,一些政策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落实,也包括现代农业的发展及美丽乡村建设导致的大量民工回流等。

2.空巢家庭

空巢家庭是指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空巢家庭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社会进步的体现及人们价值观念改变的结果。

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促成了空巢家庭的迅速发展。

随着社会转型加快,代沟越来越突出。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追求精神生活,老少两代人都要求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越来越多的自由,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

我国的家庭正趋向核心化和小型化。

可以预料,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甚至许多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

(2018·宿迁模拟)2015年初,俄罗斯政府计划将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该项政策的实施,将刺激其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

如图为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资料。

完成1~2题。

1.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  )

A.生育率提高       B.就业率提高

C.迁出率下降D.人口容量下降

2.目前,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和主要目的分别是(  )

A.经济 矿产开发B.环境 生态保护

C.政策 国土开发D.军事 加强国防

解析:

1.B 2.C 第1题,读图可知,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总人口下降,说明出生率下降,A错。

总人口减少,就业人口上升,说明就业率提高,B对。

总人口减少,说明迁出率上升,C错。

总人口减少,不表示人口容量下降,D错。

第2题,根据材料,目前,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是国家政策刺激人口迁入。

主要目的是国土开发,从事农业生产,C对。

(2018·江西新余二模)读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入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完成3~4题。

3.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

A.①B.②

C.③D.④

4.③~④时期人口迁入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该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该城市产业升级和转移

C.该城市房价增长快

D.该城市经济水平持续下降

解析:

3.C 4.B 第3题,人口增长率等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入率之和,图示③时期二者之和最大。

第4题,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即经济收入和就业。

图示③~④时期,该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一般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迁入率下降,可能是该城市进行产业升级,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其他地区,该地对劳动力的需求有所减少。

(2018·湖南湘中名校联考)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从2012年开始下降,至2015年累计减少1300万人,2015年,随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的回流,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

据此完成5~6题。

5.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

A.外出务工时间过长

B.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降低

C.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

D.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

6.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双降”,对我国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劳动密集型企业回流

B.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

C.加快经济的增长速度

D.促进第一产业发展

解析:

5.D 6.B 第5题,我国流动人口之所以减少,是因为外出务工收益甚微,即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故回流至农村的乡镇企业。

所以D正确。

第6题,由于劳动力和外出务工人员减少,我国“民工荒”状况将进一步加剧,短期之内会使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但侧面则会加速企业的升级转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2018·湖北新联考模拟)人口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区域总人口]×100%。

读1985~2010年广东、河南、云南、北京四省市人口净迁移率示意图,回答7~9题。

7.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的省市是(  )

A.广东、河南、云南、北京

B.北京、广东、河南、云南

C.北京、广东、云南、河南

D.云南、河南、广东、北京

8.甲、丙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B.资源状况

C.国家政策D.交通条件

9.1995年以后,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人口容量下降B.环境污染严重

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限制人口迁入

解析:

7.B 8.A 9.C 第7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1985~2010年的人口一直为净迁入,丙地的人口主要为净迁出,丁地的人口净迁移率在0附近,说明甲、乙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丙、丁两地;且甲地在2005~2010年的人口净迁移率明显大于乙地,因此甲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又高于乙地,故甲表示北京市,乙表示广东省,则A、D错误。

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