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九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73829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8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九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鄂教版九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鄂教版九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鄂教版九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鄂教版九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九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鄂教版九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九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版九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鄂教版九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鄂教版九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站在聚龙湖畔,极目远眺,只见湖光潋滟,高楼林立,令人心旷神怡。

B.大田里的麦苗像一片海,星罗棋布的村庄是不沉的舟。

C.七(9)班小周同学学习很努力,一遇问题就到办公室向滕老师不耻下问。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河南省位于中国的中东部,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简称“豫”,   。

 。

    。

    。

①河南省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对于那些研究东方文化和华夏文明源流的旅游者来说,河南如同一座浩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一本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国历史文化教科书。

②又有“中原”“中州”之称。

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河南也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推出了以历史为载体的旅游活动。

④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条件的河南,以其特殊的战略地位、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品种繁多的矿产资源、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快速发展的经济成为中国重要的省份之一。

A.④②③①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③④①②

3.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号叫:

原指大声叫,文中形容海燕的极度欢乐。

B.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高傲:

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

C.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

(精灵:

旧指鬼怪或神仙,这里指海燕英勇、机智,具有反抗精神。

D.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预言家:

能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预先料到结果的人。

文中指海燕预知革命风暴将至,将席卷一切。

二、字词书写

4.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打开七年级部编本教材,我们耳目一新:

读《春》,能感受大自然的péng()勃生机;读《朝花夕拾》,能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读家喻户xiǎo()的《纪念白求恩》,能受到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读《皇帝的新装》,在感到情节荒诞离奇,人物滑稽()可笑之余,对童话的表现力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蜗牛很“牛”

蒋骁飞

①在很多人眼里,蜗牛是羸弱的小动物,它们行动迟缓、不堪一击,遇到天敌,几乎只能坐以待毙。

然而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蜗牛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动物之一,它们遍布世界各地,森林、草地、池塘、沼泽、高山、平地、丘陵等地随处可见其踪影,甚至在一些高寒地区也能发现它们笨拙但坚定的身影。

一个种群能如此繁盛,一定与其强大的适应力有关。

其实,在适应环境方面,蜗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者。

②蜗牛足部有一个特殊的结构,被称为活板,就相当于蜗牛壳的大门。

蜗牛一旦预感到危险,就会把自己的身体缩回蜗牛壳中,用活板封住蜗牛壳的口,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

直到它感觉到警报解除,才会再次出来活动。

那么蜗牛在壳中一次能待多久呢?

几个小时,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有可能。

躲在壳里的蜗牛可以将自己的代谢速率降到极低的程度,仅仅能维持呼吸、循环等最基本的生命活动。

曾经有人将一只被认为死去的蜗牛制成标本,没想到四年之后,当他把这只标本拿到湿润的环境中时,这只蜗牛竟然从壳中钻了出来,在众目睽睽之下闲庭信步起来。

③在日本,有一种叫蚤蜗牛的蜗牛,它们可以“迁徙”——从一座岛屿迁移到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另一座岛屿上。

大家都知道,蜗牛行动极其迟缓,每天的生活区域通常只有几平方米,蚤蜗牛难道能借助什么神秘力量“飞”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

④科学家最终揭开了谜底。

有一种叫暗绿绣眼的鸟特别喜欢吃微小的蚤蜗牛,但有一小部分的蜗牛被鸟吞食之后,能忍受住鸟儿的消化液,最后随粪便被鸟儿排出体外而逃生。

日本研究人员裕也一郎说:

“我们发现大约有15%的小蜗牛经过鸟儿的消化后,仍然能活着。

受到地域限制的无翼陆生无脊椎动物,尤其是蜗牛为什么能够迁移到很远的地方?

也许通过以下解释可以揭开这个谜底——它们借助鸟儿的足、肠胃,抑或是龙卷风,被散布到更加广阔的区域。

”动物的消化液腐蚀性极强,能将钢铁溶化,一些看似弱不禁风的蜗牛却能在其中安然无恙,并借助“鸟的翅膀”成功地扩展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别出心裁的生存策略。

⑤在我们的意识中,快速、攻击、凶猛是强者的象征,但自然界的逻辑似乎并不如此,不然,缓慢、羸弱、渺小的蜗牛为何也能在“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下生生不息?

(选自2018年第4期《思维与智慧》)

5.结合全文来看,蜗牛的“牛”体现在哪些方面?

6.请指出第②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简析其作用。

曾经有人将一只被认为死去的蜗牛制成标本,没想到四年之后,当他把这只标本拿到湿润的环境中时,这只蜗牛竟然从壳中钻了出来,在众目睽睽之下闲庭信步起来。

7.第④段画线句“我们发现大约有15%的小蜗牛经过鸟儿的消化后,仍然能活着。

”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去掉?

请简析原因。

8.读完本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阅读侯发山的小小说《认亲》,完成下面小题。

①那天,龙飞和妻子文静正在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大型公益节目《等着我》。

看过这个节目的人都知道,这是一档寻亲栏目,就是失去亲人的家属提供线索,由社会各界力量帮忙寻找。

其中一大部分因为线索充足,加之现代化手段,以及志愿者的倾心投入,最终都能够找到,也有一少部分,因为年代久远,蛛丝马迹都没有,希望就成了泡影。

②当时电视上出现一个大叔,他来自四川农村。

四十多年前,他们七个月大的儿子丢失了,找了几十年也没有找到。

男人姓陈,他对主持人倪萍说,当时他们两口子在山腰的一块田里刨土豆,儿子在田边的竹篓里睡觉。

两口子干了半天活,到田边去歇息时,才发现儿子不见了。

这么多年,两个人辗转全国各地,每到一个地方,打上半年工,然后再赶往下一个地方,赚钱是次要的,主要是为了找儿子。

他们常年在外,老家几乎很少回去,最近从老家传来消息,说家里的房子已经坍塌了。

十年前,因为思念儿子,老伴的眼睛哭瞎了;五年前,老伴病逝了。

③陈大叔只有六十岁,看上去像是七八十岁的人了。

他虽然一直平静地叙述着,却是一脸的无助。

看得出,他强烈压抑着心中的悲伤。

④很显然,他老了,希望在有生之年找到儿子,自己也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⑤可是,大家都能看出来,陈大叔给出的线索太少了,他的儿子没有找到的可能。

⑥龙飞鼻子酸酸的,文静也用纸巾擦拭着眼角的泪水。

⑦倪萍对陈大叔说,你还记得儿子长什么模样吗?

他身上有没有特别的特征?

⑧陈大叔说,我只记得他小时候的模样……他的脸上有块特别明显的胎记。

⑨龙飞和文静对视一眼。

⑩龙飞摸了摸自己脸上的胎记,看着文静,迟疑了一下,说:

“我,我是不是该去认亲?

⑾“应该去。

老人家太可怜了。

”文静点了点头,鼓励龙飞。

⑿龙飞说:

“要不要给萌萌商量一下?

”萌萌是他们的儿子,在大学读书。

⒀文静说:

“不用商量,给他解释一下就中。

再说,他小时候就一直要爷爷,现在爷爷回来了,他应该高兴才是。

⒁就这样,龙飞联系中央电视台“寻亲栏目组”,声称自己就是陈大叔的儿子。

“寻亲栏目组”喜出望外,急忙联系双方见面。

⒂陈大叔见到龙飞那一刻,愣怔了好半天,似乎不敢上前相认。

⒃瞅着陈大叔,龙飞心里刺疼刺疼的。

陈大叔的头发都已经花白,像是落了一头的雪。

可以想象到,为了寻找儿子,老人家饱受了怎样的磨难。

⒄龙飞说:

“爹,我是您儿子啊。

”说罢,上前抱着陈大叔,眼里的泪不由得流了出来。

龙飞一边哭一边诉说自己寻找生身父母也找得好辛苦,说要不是看电视,真不敢相信这辈子还能见到他。

⒅陈大叔落泪了。

他颤抖着手,抚摸着龙飞的肩膀,也呜嗬呜嗬地哭起来,鼻涕一把泪一把的。

⒆后来,龙飞就把陈大叔接回了家里。

龙飞在城里开家店铺,经营着五颜六色的布匹,买的房子也在城里。

陈大叔勤快,龙飞不让他去店里帮忙,他就在家里忙活,没事干了,就去拖地板,有时一天拖三四遍,都能照出人影来。

⒇儿子找到了,也有了家,陈大叔好像一下子掉进了福窝里。

萌萌从学校回来,一家三代更是其乐融融,家里边充满了爱的温馨。

二十三年后,陈大叔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

弥留之际,他拉着龙飞的手说:

“孩子,谢谢你!

其实,你不是我的孩子,他脸上的胎记在左边,你的在右边。

当时,看你哭得那么伤心,我也就认了。

龙飞说:

“爹,我知道我不是您的儿子,因为在我两岁的时候父母先后病逝了……看到您无依无靠,我和文静商量后就认您了。

陈大叔粲然一笑,蠕动着嘴唇,还想说点什么,眼睛一闭,再也没有睁开。

萌萌得知真相后,写成故事放在了网上。

陈大叔的老家人看到这个故事,就在网文后面留言说,当年老人的儿子被狼叼走了,害怕老人知道真相挺不过去,村人就隐瞒了事实,都说是丢了,是为了让老人心存希望,活下去。

(选自《北京文学》2019年第2期)

9.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  节

陈大叔的心理或表现

龙飞的心理或表现

丢失儿子,央视寻亲

②____________

同情迟疑

央视援助,龙飞认亲

惊讶感动

③_____________

一家团聚,其乐融融

勤快幸福

关爱大叔

①______________

粲然一笑

讲出实情

10.结合语境,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⑩段划线句。

(2)第⑮段加点词“似乎”富有表现力,请揣摩其作用。

11.文章第23段划线句子中,龙飞说自己知道不是陈大叔的儿子,这其实在前文已有暗示,请找出其中一处。

12.文章的结尾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阅读选文最后一段和链接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链接材料)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社戏》)

(1)从内容和主题的角度说说《认亲》一文结尾的作用。

(2)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是让“我”昏昏欲睡的戏,但是《社戏》一文最后却说是“好豆”“好戏”,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拾荒

万吉星

①深秋的凌晨,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

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个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操打着酸痛的腰。

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

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

她孩子抱起来,孩子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

“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那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

”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

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本啊!

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

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

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

“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

一束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

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

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

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⑪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还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

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

“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按揭买一套60平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⑫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⑬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

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修改)

13.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___→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②____

14.小说第⑫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请你描写此刻王婆婆的心理活动。

15.阅读第⑥段画线句,从描写或修辞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16.小说②③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⑬段仅用“一年后”三个字一笔带过这一年发生的事情。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17.小说最后一句写到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小说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

庄子钓于濮水①,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②,曰:

“愿以境内累③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

“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④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宁其生而曳⑤尾于途中乎?

”二大夫曰:

“宁生而曳尾途中。

”庄子曰:

“往矣!

吾将曳尾于途中。

(节选自《庄子·秋水》)

[注]①濮水:

水名,在今河南濮阳。

②往先焉:

指先前往表达心愿。

③累:

lèi,烦劳,托付。

④笥:

sì,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

名词作动词用,用竹匣装。

⑤曳:

拖。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富贵不能淫                   ②往之女家

③楚王使大夫二人               ④庄子持竿不顾

1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②宁生而曳尾途中。

21.甲乙两文均用“类比”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五、情景默写

22.老子曾说过:

“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

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______。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宴词①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②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③,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①宴词:

宴会上所作的诗。

②畎:

田间小沟。

③催去棹:

催促船儿离开。

棹,长的船桨。

23.赏析“长堤春水绿悠悠”一句。

24.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5.下列诗句中,与“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

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B.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C.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D.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七、名著阅读

26.下面这段文字是周进参观贡院时的场景描写,请运用“知识卡片”,结合人物经历,说说作者描写周进这一举动的目的。

周进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众人劝也劝不住。

金有余道:

“你看,这不是疯了么?

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曾死了人,为甚么号啕痛哭?

”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著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

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著他的膀子。

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八、综合性学习

图一显示位于北非撒哈拉乍得湖的水深改变状况。

约在公元前20,000年,最后一次冰河时期,乍得湖完全消失了。

直至公元前11,000年,它又再次出现。

今天湖水的深度仍然跟公元1,000年大致相同。

图一

图二显示撒哈拉岩石艺术图(在山洞石壁上发现的古代图案或图画)和野生动物的变化样式。

图二

27.乍得湖目前的湖水深度大约是___________米?

28.你要搜集图一和图二的讯息來回答这个问题。

犀牛、河马和野牛从撒哈拉岩石艺术图中消失是起于()

A.最近一次冰河时期开始时。

B.乍得湖湖水最深的中段时期。

C.乍得湖湖水深度持续下降已一千多年后。

D.不间断干旱时期开始时。

29.根据材料,请推断犀牛、河马和野牛从撒哈拉区域消失最有可能是什么原因?

九、作文

3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成长,不仅仅是身体上长得多高多壮实;成长,不仅仅是学会了自立自强、坚定勇敢。

成长意味着所有优良的品性在你的血液里沉淀,所有积极的心态在你的心底里生根。

请以“我长大,我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写你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和明白的道理。

要求:

①内容真实,感情真挚;

②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3、

四、对比阅读

1、

五、情景默写

1、

六、诗歌鉴赏

1、

七、名著阅读

1、

八、综合性学习

1、

九、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