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加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70891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加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加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加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加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加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加习题.docx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加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加习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加习题.docx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加习题

第三章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一节考点知识概述

一、大纲要求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

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

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

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

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

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

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

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二)中学课程

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

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3.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其基本的实施状况。

(三)中学教学

1.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

2.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

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

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3.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掌握和运用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了解教学组织形式

的内容及要求。

4.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1.了解感觉的特性;理解知觉的特性。

2.了解注意的分类,掌握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了解记忆的分类,掌握遗忘的规律和原

因,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的有效学习。

3.了解思维的种类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

素。

4.了解学习动机的功能,理解动机理论,掌握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5.了解学习迁移的分类,理解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认

知结构迁移理论,掌握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6.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掌握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7.理解并运用行为主义、认知学说、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促进教学。

(五)中学生发展心理

1.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

2.了解情绪的分类,理解情绪理论,能应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3.掌握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主要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

种类等。

4.掌握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5.理解人格的特征,掌握人格的结构,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

6.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

因素。

7.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性心理的特点,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

(六)中学生心理辅导

1.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怖症、焦虑症、

强迫症、网络成瘾等。

2.理解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包括强化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理

性——情绪疗法等。

(七)中学德育

1.了解品德结构,理解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2.理解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理解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掌握促进中学生形

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3.熟悉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

4.熟悉和运用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

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

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

过程),分析和解决中学德育实际中的问题。

5.理解德育原则,掌握和运用德育方法,熟悉德育途径。

6.了解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就业指导等的意义及基本途径。

(八)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1.熟悉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2.了解课堂管理的原则,理解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了解课堂气氛的类型,理解影响课堂

气氛的因素,掌握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

3.了解课堂纪律的类型,理解课堂结构,能有效管理课堂;了解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类

型,分析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掌握处置与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

4.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5.了解课外活动组织和管理的有关知识,包括课外活动的意义、主要内容、特点、组织形

式以及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

6.理解协调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了解协调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方式

等。

7.了解教师角色心理和教师心理特征。

8.理解教师成长心理,掌握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论与方法。

二、重点考点精讲

考点1:

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

教育目的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当前所要

做的工作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小学的基本任务,为年轻一代奠定人生发展

的基础。

1.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

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础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

和进一步接受专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

2.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

普通中小学教育包括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组成部分。

考点:

2: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教学

当前,在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的教学实践中,班级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

这是因

为它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取代的优点,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上仍然起着主要的作

用。

1.班级教学的基本特征

所谓班级教学,是指根据年龄或学习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

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与个别教学组织形式相比,

班级教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以“班”为人员单位,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

第二,以“课时”为单位,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师同时面向全

体学生授课。

第三,以“课”为活动单位,把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综合在“课”上,把教学活动

划分为相对完整且互相衔接的各个教学单元,从而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班级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

班级教学的优点:

第一,它能够大规模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它能够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扎扎实实,有条不紊。

第三,它能够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是教师系统讲授,并在这个基础上直接指导学生

学习的全过程。

第四,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与加

强教学管理,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发展。

第五,在班集体中学习,学生可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多向交流,互相影响、互相启发、互

相促进,从而增加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源。

第六,它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它不仅能较全面地保证学

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同时,班集体内的群体活动和交往有利于形成学生互助友

爱、和平竞争的态度和集体主义精神,并有利于形成学生其他一些健康的个性品质。

班级教学的局限性:

第一,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

第二,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

第三,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第四,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和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

施教。

第五,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进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多的教

容和方法。

第六,由于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

学活动人为地分割,不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第七,缺乏真正的集体性。

在班级教学中,每个学生独自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虽然向许多学

生同样施教,但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掌握。

每个学生分别对教师负责,学生与学

生之间并无分工合作,彼此不承担任何责任,无必然的依存关系。

考点3:

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1.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

归因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任何行为都一定有其原因,人们会将自己在某种活动中的成功或失

败不自觉地归于某种原因。

因此对这种因果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对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更有效

地把握。

2.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动机。

归因理论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人们可以根据某个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未来在此方

面的动机。

3.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让学生学会正确而有积极意义的归因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生学会归因

的过程也就是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的过程。

通过归因训练“培养学生在从了解自己到认识别

人的过程中,建立起明确的自我观念,所以无论学生自我归因正确与否,都是重要的。

考点4:

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

它以个体品德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要

求为依据,概括了德育实践的宝贵经验,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

我国中学德育的原则主要有:

1.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

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点,联系学生生活,引导学生

把思想政治观念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学习同参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提高道德思想境界与养

成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

贯彻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的要求是:

(1)理论学习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切实提高学生

的思想。

(2)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2.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使他们积极向上。

疏导原则也被称为循循善诱原则。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

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长善救失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

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

贯彻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基本要求:

(1)“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2)发

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

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的要求是:

(1)尊重和信赖学生;(2)严格要求学生。

5.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

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是: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

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6.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在集体中教育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有赖于学生的社会交往、共同活动,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

过社会交往和集体活动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贯彻在集体中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1)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而

努力。

(2)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

(3)把教师的主导作用

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

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

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

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

(2)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和一致。

(3)正确认识和发挥学校教育的

引领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达到最佳状态。

8.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向性原则是德育过程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

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

学校德

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

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第二节考点强化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思想品德教育工作B.教学工作

C.校外活动D.教师的培养工作

2.课程目的为个体发展和幸福服务,课程内容提倡广泛,课程实施尊重儿童,讲究方法,

这是()课程观的观点。

A.人文主义B.科学主义

C.知识本位D.能力本位

3.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

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

A.迁移B.同化C.顺应D.模仿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B.转变旧的学习方式

C.倡导建构的学习D.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古罗马的昆体良在《论演说家的教育》中,提出了()的学习过程理论。

A.“模仿、理论、练习”

B.“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C.“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6.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稳定

7.解决问题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发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A.原型B.原型启发

C.问题情境D.问题对象

8.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

A.随意性B.娱乐性

C.自觉性D.系统性

9.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的个人特点是()。

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D.性格的理智特征

10.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具有法制观念取向者属于下列()时期的特征。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D.道德成规前期

二、辨析题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三、简答题

教师专业化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四、材料分析题

一个爸爸很关注儿子的学习情况和班级里学习环境情况。

于是一次他问儿子:

“你们班上自

习课的时候有多少人?

”儿子说:

“老师在的时候有45人。

”于是爸爸又问:

“老师不在的时

候有多少人。

”儿子回答:

“一个人也没有。

问题:

(1)评价一下这个班级的学习环境(学风)怎么样?

(2)请你针对上面的情况提出一些对班级的老师或学生合理的建议。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

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工作。

2.【答案】A。

解析:

人文主义课程观主张课程目的为个体发展和幸福服务,课程内容提

倡广泛,课程实施尊重儿童,讲究方法。

3.【答案】A。

解析: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题干中的“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闻一知十”都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4.【答案】D。

解析: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

核心。

5.【答案】A。

解析: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在《论演说家的教育》中提出了“模仿、理论、

练习”的学习过程理论。

6.【答案】A。

解析:

学生开小差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属于注意的分散。

7.【答案】A。

解析:

原型是对问题解决起启发作用的事物。

8.【答案】D。

解析:

学校教学活动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因而比一般锻炼更具系统性。

9.【答案】B。

解析:

意志对活动具有调节支配作用,包括对行为方式和水平的调节。

10.【答案】B。

解析:

习俗水平包括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二、辨析题

【答案要点】错误。

这是对考试的误解。

考试包括百分制考试本身没有错,主要错在应试教

育中使用者将其看作学习的目的。

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

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

三、简答题

【答案要点】

(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4)具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性。

四、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

(1)从“儿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该班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主动性,班级学习

风气不浓厚。

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势必不能安心学习,从而影响学生知识的获得。

这不仅不利

于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获得,也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不利于素质教育目

标的实现。

(2)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的积极性。

同时,规范班级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此外,注重班干部的培养及其模范作用的发挥。

2012年上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

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学》

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

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

法是()

A.调查法B.访谈法C.历史法D.实验法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5.我国2006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

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6.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社会课程

7.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计划B.课程目标C.课程标准D.课程说明

8.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倡导的“三中心”是()

A.儿童、教材、活动B.教师、活动、经验

C.儿童、活动、经验D.教师、经验、教材

9.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

A.生产经验B.生活经验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

10.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可夫

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品德评价法D.情感陶冶法

12.杨柳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讲。

这属于()

A.注意分配B.注意广度

C.注意分散D.注意转移

13.王老师在讲“果实”这个概念时,列举了苹果、花生等可食果实的例子,也列举了

棉籽、橡树籽等不可食果实的例子。

这种教学方法称为()

A.变式B.范式C.原型D.演绎

14.“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的哪一种思维?

()

A.直觉思维B.发散思维C.动作思维D.集中思维

15.某中学一次数学考试中,陈鹏是唯一满分的学生。

当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陈鹏

内心非常高兴,但他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这反映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A.稳定性B.持久性C.掩饰性D.短暂性

16.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

移。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7.某生近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容易自我否定、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他的主要问题是()

A.焦虑B.强迫C.抑郁D.恐怖

18.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帮助李晓明建立焦虑等级,让他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进行放

松训练,从而缓解他的考试焦虑。

这种心理辅导的方法是()

A.强化法B.系统脱敏法

C.理性-情绪疗法D.来访者中心疗法

19.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

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

A.服从阶段B.依从阶段C.认同阶段D.内化阶段

20.学生兴趣小组的纪律主要属于()

A.教师促成纪律B.群体促成纪律

C.任务促成纪律D.自我促成纪律

21.李老师坚信自己能教好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

这主要反映了他

具有较高的教学()

A.认知能力B.监控能力

C.操作能力D.效能感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23.知识多少与能力高低成正比。

24.学习迁移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它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25.个体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和内容。

27.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说服教育法有哪些要求?

28.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

29.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我就英语cock&clock这篇材料进行了认真备课,对上好这节课充满了信心。

当我给学生板

书单词“cock(公鸡)”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班上一个男孩子突然站了起来,恶

作剧式的怪声怪气地向我问道:

“老师,有没有母鸡啊?

”全班立刻哄然大笑……当时我窘迫

极了,作为一个新教师,从未遇到这种情况,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生气归生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