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城镇社区专职人员招聘考试吐血总结考上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66575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城镇社区专职人员招聘考试吐血总结考上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陕西城镇社区专职人员招聘考试吐血总结考上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陕西城镇社区专职人员招聘考试吐血总结考上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陕西城镇社区专职人员招聘考试吐血总结考上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陕西城镇社区专职人员招聘考试吐血总结考上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城镇社区专职人员招聘考试吐血总结考上了.docx

《陕西城镇社区专职人员招聘考试吐血总结考上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城镇社区专职人员招聘考试吐血总结考上了.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城镇社区专职人员招聘考试吐血总结考上了.docx

陕西城镇社区专职人员招聘考试吐血总结考上了

2012陕西城镇社区专职人员招聘

考试大纲

一、陕西省情省貌

一陕西基本概况

1.位置面积、地形地貌与气候特征

内陆腹地,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2.14%。

中国大地原点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地域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南北870公里,东西宽200—500公里。

分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地。

陕北黄土高原:

总面积92521.4平方公里,占全省45%,地貌类型:

黄土塬、梁、沟、峁。

关中平原:

西起宝鸡,东到潼关,全长360公里,总面积39064.5平方公里,占全省19%。

地貌类型:

河流阶地、黄土台塬。

粮油产量和国民GDP占全省三分之二,号称“八百里秦川”。

陕南秦巴山地:

西部汉中盆地,东部安康盆地是陕西主要的农业区和亚热带资源宝库;盛产水稻、油菜号称“陕西小江南”。

特产:

农林特产、有色金属。

总面积74017平方公里占全省36%,

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

平均气温13.7度,降水量340—1240毫米。

2.主要河流和主要山脉

黄河水系:

渭河、无定河、延河、泾河、北洛河;渭河发源甘肃省渭源县,经宝鸡峡流入关中,全长818公里含沙量高。

长江水系:

汉江、嘉陵江、丹江;汉江全长1577KM,发源于汉中市,中国中部水质最好的江河,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于武汉市汇入长江。

太白山:

秦岭中段,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2米,特点:

高、寒、险、奇、秀、富饶、神秘。

“太白积雪六月天”关中八景之一。

关中八景:

雁塔晨钟、霸上飞柳、草堂烟雾、华山、咸阳古渡、曲江流饮、骊山晚照。

1986年7月,国家自然保护区;1995年“中国生物圈保护网络”。

华山:

海拔2154.9米,花岗岩山。

“奇险天下第一山”。

1982年,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其他山脉:

终南山、首阳山、化龙山、白子山、巴山、子午岭等。

3.自然资源

水资源:

平均降水量676.4毫米,平均地表流量425.8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44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

人均水资源1280立方米,最大年水资源847亿立方米,最小年水资源168亿立方米,丰枯比3.0以上。

长江流域面积占全省36.7%,水资源占全省总量71%;黄河流域面积63.3%,水资源占全省29%。

土地资源:

自然土壤包括:

栗钙土、黑垆土、褐土、黄褐土、棕壤。

全省农业用地约2772万亩,未利用1503万亩。

土地资源主要特点山地多川塬少,海拔800米以下河川、台塬、山前洪积扇仅占10%。

土地主要类型山地、丘陵、塬、川地、沙地、沼泽。

矿产资源:

陕北渭北:

优质煤、石油、天然气、铝土矿、水泥、灰岩、黏土、盐类矿产;其中陕北神府煤田是世界上少有的低磷、低硫、低灰、高热量的优质环保动力煤;关中:

金、钼、建材矿产、地下热水、矿泉水;陕南秦巴:

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非金属矿产。

矿产价值42.56万亿元,占全国三分之一。

天然气、盐、钛、钼、煤、镍保有量居全国前10。

植物资源:

林地670.3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2.6%;天然林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关山、黄龙山、桥山;秦岭巴山素有“生物基因库”,野生种子植物3300余种,约全国10%,中华猕猴桃、沙棘、绞股蓝、富硒茶具开发价值;生漆产量和质量居全国之冠;红枣、核桃、桐油传统出口产品,药用植物天麻、杜仲、苦杏仁、甘草占全国重要地位。

野生动物资源:

野生动物604种,鸟类380种,哺乳类147种,占全国30%;两栖类77种占全国13%;珍稀动物69种,大熊猫、金丝猴、羚羊、朱鹮12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4.旅游资源

“天然的历史博物馆”

六大品牌旅游景区:

临潼旅游景区、延安旅游景区、华山旅游景区、法门寺旅游景区、秦岭生态旅游景区、韩城古城旅游景区。

民风民俗:

户县农民画、西府民间工艺(泥塑、彩绘、草编、木板、年画)、蒲城焰火、安塞腰鼓、陕北秧歌、民间剪纸。

陕西小吃:

牛羊肉泡馍、腊汁肉夹馍、凉皮、臊子面、锅盔

5.农业、工业与交通

三大农业区:

关中平原、陕北、陕南汉中盆地大巴山区

关中平原:

一年两熟、两年三熟;小麦、玉米、棉花、油料、豆类;秦川牛、关中驴、奶山羊。

陕北:

一年一熟;小麦、玉米、谷子、糜子、土豆、苹果、红枣、皮毛。

陕南汉中盆地:

一年两熟、两年三熟;稻米、油菜籽、柑橘、油茶籽、油橄榄。

秦岭山区是林业基地。

大巴山区:

一年两熟;玉米、稻米、小麦、土豆。

是茶叶、生漆、蚕茧、桐油、麻、药材重要产区。

六大行业支柱产业:

机械、能源、电子、纺织、食品、医药

陕北、渭北、汉江上游:

煤、气、电。

关中加工工业基地、汉中加工工业基地:

电子、通讯设备、仪器仪表、电气机械、器材、交通运输设备、棉纺织、烟草加工、医药。

民航最大机群:

西安工业飞机公司。

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

500千伏高压输变电设备。

秦川、汉江机床:

齿轮磨床、螺纹磨床占全国60%;精密机床三大基地之一。

产量及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偏转线圈、偏转磁芯、覆铜板、真空开关。

铁路:

2581网,“两纵五横八辐射一城际”,2600亿元建设4500公里铁路,20个重点工程。

公路:

2012年突破3000公里。

2637网,“两环六辐射三纵七横”。

航空:

五个民用机场,西安咸阳、榆林、安康、汉中、延安。

西安咸阳机场:

干线机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十大机场之一;八大枢纽机场之一。

6.人口与民族

人口:

37327378人,与2000人口普查相比增长3.55%。

常住人口性别比由108.42下降为106.92。

人口老龄化严重。

每10人中大学文化程度由4100上升为1万,文盲减少120万人。

民族:

54个民族,汉族人口占99.9%。

长住少数民族25万,主要有回、满、蒙古、壮、藏、朝鲜、土家、维吾尔;大分散、小集中、城镇多、农村少。

7.行政区划

3个县级市:

兴平市—咸阳、华阴市---渭南、韩城市—渭南。

杨凌示范区

二陕西历史与文化

1.历史概述

河南陕县为界:

以东周公治之,以西召公治之。

80万年前,蓝田猿人;6000年前,半坡村遗址;中华民族精神象征:

陕北黄陵县轩辕黄帝陵。

1935到1948,中共中央领导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

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实事求是。

西周周公旦“制礼作乐”;秦代程邈创制隶书;汉代史学家:

司马迁、班彪、班固、班昭。

关中经学大师:

马融;唐代大诗人:

王维、白居易、杜牧;大书法家:

柳公权、颜真卿;画家:

阎立德、阎立本;训诂学家:

颜师古。

2.文化概述

(一)异彩纷呈的现代文化

1.种类繁多的戏剧:

秦腔和碗碗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碗碗腔又名“灯碗腔”、“阮儿腔”,易名“华剧”。

2.开拓创新的“长安画派”:

创始人有石鲁、赵望云;重要画家有何海霞、方济众、黄胄。

绘画特点:

构思巧妙、藏后质朴,表现浑朴苍茫的西北风光。

3.陕西影视:

西部电影集团六大电影集团之一,国家电影产业布局的四大集团之一。

《天地英雄》2004年广电总局唯一推荐参加奥斯卡外语片评选影片。

《美丽的大脚》获得金鸡奖七项提名四项大奖。

4.文学:

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柳青、胡采、王汶石、杜鹏程、李若冰、魏刚焰;路遥《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白鹿原》,贾平凹《秦腔》均获得了矛盾文学奖。

(二)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陕北民歌,安塞腰鼓(“天下第一鼓”,96年被文化部名为“中国腰鼓之乡”,06年5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陕北秧歌(06年5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户县农民画,凤翔泥塑(06年5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商洛花鼓(06年5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陕南民歌。

紫阳民歌(06年5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全面建设西部强省

1.过去五年的辉煌成就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西部第一,郑西客运专线,西安地铁2号线,西安咸阳国际机场3号楼

2.过去五年的实践经验

一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二是坚持科学发展,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四是坚持改革创新,五是坚持统筹兼顾,六是加强党的建设,

3.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

4.弘扬陕西精神,发挥好导向、支撑、凝聚和激励作用

牢固树立三个意识一是主线意识:

德是根本,以德为先。

二是参与意识:

人是根本,以人为先,三是践行意识:

实是关键,重在实效

努力做到五个好一是舆论氛围好,二是社会心态好,三是人际关系好,四是典型示范好,五是践行效果好

陕西精神:

爱国守信、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

二、政治基础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一)哲学

世界观: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理论。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

二元论:

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本质。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将唯物主义原则运用到社会历史观种,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高度统一,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有史以来最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

2.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不能代替具体科学,具体科学不能取消哲学。

3.传统哲学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改造世界为目的的“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标志着与旧哲学根本不同的特点。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层含义:

一是把马哲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创造性的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二是把马哲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辩证唯物主义

(一)物质和意识

1.物质

列宁的物质概念:

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②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③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共同本质的抽象。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统一的。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其原理基本内容是:

①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整个世界有其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③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的统一。

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的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石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2.意识

意识起源: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②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产生意识的决定性力量是劳动和语言。

意识的本质:

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意识起源的自然性、社会性,意识的本质对物质的依赖性,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①能动的认识世界。

②能动的改造世界。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1.质量互变规律。

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创造条件,促成新的量变。

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质变和两边的相互转化的规律。

2.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和总趋势,是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综合体现。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变化的方向和道路,体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3.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原因和结果。

2.现实性和可能性。

3.必要性和偶然性。

4.现象和本质。

5.内容和形式。

(四)实践和认识

1.实践

实践的三种形式:

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

生产实践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提高物质水平和改造社会生活的水平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

2.认识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4.认识发展过程的两次飞跃

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五)真理

1.真理与谬误

2.真理的属性。

任何真理都有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具体性的属性。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历史唯物主义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它们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具有不同作用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是推动人力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社会意识是社会精神生活的总和,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二)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三要素: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性质的主要标志。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三)阶级、国家

1.阶级。

阶级是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又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时代的必然产物。

2.国家。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政体的两大类:

君主政体和共和政体。

(四)群众、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

1.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

2.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二毛泽东思想概况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和历史地位

(一)毛泽东思想科学含义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源泉。

(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之南。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2.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一)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时间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二)主要内容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基本内容体现在四个方面:

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分析和统一战线的政策;关于中国武装斗争的特点和作用;关于中国共产党本身的建设;关于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①创造性的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③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

④创造性的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①系统的解决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②系统提出了建设人民军队的思想。

③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思想。

④制定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⑤提出了建设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思想。

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关于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四方面内容:

①从思想上建党。

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③“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

④创造了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运动。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三个基本方面: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一)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

(三)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的新形势。

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

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前夕,是邓小平理论的准备和初步提出阶段。

②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阶段。

③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阶段。

④党的十五大是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命名的阶段。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并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写进党章。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邓小平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问题。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论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的问题。

邓论的三个层次:

①邓论的哲学基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邓论的精髓。

②邓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拨乱反正。

③邓小平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回答。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思想路线的理论。

强调建设社会主义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走自己的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道路的理论。

第三,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

做出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

第四,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经济建设。

第五,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三个有利于是指: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品。

第六,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理论。

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第七,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障的理论。

强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的政治保证。

第八,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

强调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

第九,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

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结合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第十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强调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

第十二,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的理论。

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依靠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十三,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

强调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第十四,祖国统一的理论。

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用以解决港、澳、台问题。

第十五,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和国防建设理论。

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

第十六,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理论。

关键在于坚持、加强、改善党的领导。

(三)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容

1956实现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从这一历史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过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

确立这一任务的主要依据是:

第一,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总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第三。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的物质条件。

4.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步走”:

第一步,1981—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1991—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在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形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当今国际趋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当今中国发展变化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党的现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州主持召开党建工作会议时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论断。

建党80周年发展成为思想体系。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辩证关系

1.科学内涵

三个代表: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三个代表”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个代表”密切相连、辩证统一,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江泽民在党十六大报告中强调: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4.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历史地位

1.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总结经验、扩展视野,进行理论概括,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坚持统筹兼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创造性的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发展: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

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

要促进人与自然地和谐。

(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1.科学反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

要从我国发展全局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节并处理好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促进整个社会协调发展,是全国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2.坚持统筹兼顾

怎样做到统筹兼顾:

1.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统筹中央与地方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