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3035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题.docx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题.docx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题

研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1.(2009·广东理基)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

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

力与弹簧长度关系的图象如图实-3-7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

是(  )图实-3-7

A.a的原长比b的长

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

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解析:

图象的横轴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A错误;图象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B正确,C错误;图象不过原点,D错误.

答案:

B

2.(2010·临沂质检)如图实-3-8甲所示,一个弹簧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当对弹簧施加变化的作用力(拉力或压力)时,在电脑上得到了弹簧形变量与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的关系图象,如图实-3-8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实-3-8

A.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B.弹力增加量与对应的弹簧长度的增加量成正比

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00N/m

D.该弹簧受到反向压力时,劲度系数不变

解析:

由图乙知,F-x是一个过原点的直线,k=N/m=200N/m,可知A错,B、C、D正确.

答案:

BCD

3.(2010·安徽省两地三校联考)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如下问题:

一轻弹簧竖直悬挂于某一深度为h=25.0cm,且开口向下的小筒中(没有外力作用时弹簧的下部分位于筒内,但测力计可以同弹簧的下端接触),如图实-3-9甲所示,如果本实验的长度测量工具只能测量出筒的下端弹簧的长度l,现要测出弹簧的原长l0和弹簧的劲度系数,该同学通过改变l而测出对应的弹力F,作出F-l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弹簧的原长l0=    m.

图实-3-9

解析:

由胡克定律可得F=kx=k(h+l-l0)=k(h-l0)+kl.因此F-l图线的斜率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k=N/m=100N/m,k(h-l0)=10N,得l0=0.15m.

答案:

100 0.15

4.用如图实-3-10甲所示的装置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被测弹簧一端固定于A点,另一端B用细绳绕过定滑轮挂钩码,旁边竖直固定一最小刻度为mm的刻度尺,当挂两个钩码时,绳上一定点P对应刻度如图实-3-10乙中ab虚线所示,再增加一个钩码后,P点对应刻度如图实-3-10乙中cd虚线所示,已知每个钩码质量为50g,重力加速度g=9.8m/s2,则被测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挂三个钩码时弹簧的形变量为    cm.

图实-3-10

解析:

对钩码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和胡克定律,得

2mg=k(l-l0)

3mg=k(l′-l0)

则k==N/m=70N/m

挂三个钩码时,可列方程

(m+m+m)g=kΔx′

Δx′==m

=2.10×10-2m=2.10cm.

答案:

70 2.10

5.某同学用如图实-3-11所示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

关系”的实验.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

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并逐个增加钩码,测

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下:

(g取9.8m/s2)图实-3-11

 钩码质量

 

(1)根据所测数据,在图实-3-12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的刻度x与钩码质量m的关系曲线.

(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以判断,在    N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这种规格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

 

图实-3-12

解析:

(1)根据题目中所测量的数据进行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或直线)连接各点,在连接时应让尽量多的点落在线上,偏差比较大的点舍去,不在线上的点尽量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如图所示.

(2)根据所画图象可以看出,当m≤5.00×102g=0.5kg时,标尺刻度x与钩码质量m成一次函数关系,所以在F≤4.9N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由胡克定律F=kΔx可知,图线斜率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弹簧的劲度系数k,即

k===25.0N/m.

答案:

(1)见解析 

(2)0~4.9 25.0

6.(2008·北京高考)某同学和你一起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k.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0;弹簧下端挂一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1;弹簧下端挂两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2;……;挂七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7.

(1)下表记录的是该同学已测出的6个值,其中有两个数值在记录时有误,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     和    .

代表

 

(2)实验中,L3和L7两个值还没有测定,请你根据图实-3-13将这两个测量值填入上表中.

图实-3-13

(3)为了充分利用测量数据,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值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分别计算出了三个差值:

d1=L4-L0=6.90cm,d2=L5-L1=6.90cm,d3=L6-L2=7.00cm.

请你给出第四个差值:

d4=    =    cm.

(4)根据以上差值,可以求出每增加50g砝码的弹簧平均伸长量ΔL.ΔL用d1、d2、d3、d4表示的式子为:

ΔL=    ,代入数据解得ΔL=    cm.

(5)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g取9.8m/s2)

解析:

(1)L5、L6两组数据在读数时均没有估读值.

(2)根据表格已知读数,刻度尺上端的刻度数小,因而L3=6.85cm,L7=14.05cm.

(3)题中三组数据在寻求多挂4个砝码形成的长度差,故d4=L7-L3=(14.05-6.85)cm=7.20cm.

(4)每增加4个砝码弹簧的平均伸长量ΔL1=,则每增加1个砝码弹簧的平均伸长量ΔL==,代入数据求得ΔL=1.75cm.

(5)由(3)(4)可知,弹力F和弹簧伸长量ΔL成正比,即满足F=kΔL,代入数据

k==N/m=28N/m.

答案:

(1)L5 L6 

(2)6.85 14.05

(3)L7-L3 7.20

(4) 1.75 (5)28

7.橡皮筋也像弹簧一样,在弹性限度内,伸长量x与弹力F成正比,即F=kx,k的值与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长度L、横截面积S有关,理论与实践都表明k=Y,其中Y是一个由材料决定的常数,材料力学上称之为杨氏模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杨氏模量Y的单位应该是(  )

A.N      B.mC.N/mD.Pa

(2)有一段横截面是圆形的橡皮筋,应用如图实-3-14

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测量出它的杨氏模量Y的值.首先

利用测量工具a测得橡皮筋的长度L=20.00cm,利用

测量工具b测得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直径D=

4.000mm,那么测量工具a应该是    ,测量工图实-3-14

具b应该是    .

(3)下面的表格是橡皮筋受到的拉力F与伸长量x的实验记录.

 

请作出F-x图象,由图象可求得该橡皮筋的劲度系数k=    N/m.

(4)这种橡皮筋的Y值等于    .

解析:

(1)在弹性限度内,弹力F与伸长量x成正比,F=kx,又根据题意可知,k=YS/L.

则F=kx=Y·x

得出杨氏模量Y=

各物理量取国际单位得杨氏模量的单位是N/m2=Pa,选项D正确.

(2)根据精确度判断可知a为毫米刻度尺,b为螺旋测微器.

(3)根据表格数据,描点、连线,可得F-x图象如图所示.根据斜率的物量意义表示劲度系数k,

k=≈3.1×102N/m.

(4)根据Y=kL/S求得,Y≈5×106Pa.

答案:

(1)D 

(2)毫米刻度尺 螺旋测微器 (3)图象见解析图 3.1×102 (4)5×106Pa

8.(2010·南京模拟)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发现: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量与弹力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胡克定律.受此启发,一学习小组同学研究“金属线材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

横截面为圆形的金属丝或金属杆在弹性限度内,其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与截面半径成反比.

B.他们准备选用一些“由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长度、不同半径的线材”作为研究对象,用测距仪、传感器等仪器测量线材的伸长量随拉力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通过实验取得如下数据: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对他们的假设进行了补充完善.

(1)上述科学探究活动中,属于“制定计划”和“搜集证据”的环节分别是    、    .

(2)请根据上述过程分析他们的假设是否全部正确?

若有错误或不足,请给予修正.

解析:

确定研究对象,选取实验器材属“制定计划”;实验过程和测量数据属“搜集证据”.研究伸长量x与拉力F、长度L、直径D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比如长度、直径不变,再研究伸长量与力的关系,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这是物理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

答案:

(1)B C 

(2)他们的假设不是全部正确.在弹性限度内,金属丝(杆)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与截面半径的平方成反比,还与金属丝(杆)的长度成正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