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平法基础知识doc 9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66002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平法基础知识doc 9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钢筋平法基础知识doc 9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钢筋平法基础知识doc 9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钢筋平法基础知识doc 9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钢筋平法基础知识doc 9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筋平法基础知识doc 9页.docx

《钢筋平法基础知识doc 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平法基础知识doc 9页.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筋平法基础知识doc 9页.docx

钢筋平法基础知识doc9页

钢筋平法基础知识(doc9页)

第一部分平法基础知识

总说明

1.本图集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采用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简称平法)对我国目前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设计表示方法作了重大改革,被国家科委列为《“九五”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项目编号:

97070209A)和建设部列为一九九六年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项目编号:

96008)。

平法的表达形式,概括来讲,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件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

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

2.图集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7、8、9度地区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框支剪力墙主体结构施工图的设计。

3.本图集包括常用的现浇混凝土柱、墙、梁三种构件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内容。

4.本图集的制图规则、既是设计者完成柱、墙、梁平法施工图的依据,也是施工、监理人员准确和实施平法施工图的依据。

5.本图集的标准构件详图编入了目前国内常用的且较为成熟的构造

 

总则

第1.1.1条为了规范使用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设计方法,保证按平法设计绘制的结构施工图实现全国统一,确保设计、施工质量,特制定本制图规则。

第1.1.2条本图集制图规则适用于各种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柱、剪力墙、梁等构件的结构施工图设计。

第1.1.3条当采用本制图规则时,除遵守本图集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

第1.1.4条按平法设计制图的施工图,一般是由各类结构构件的平法施工图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构成,但对于复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尚需增加模板、开洞和预埋件等平面图。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需增加剖面配筋图。

第1.1.5条按平法设计绘制结构施工图时,必须根据具体工程设计,按照各类构件的平法制图规则,在按结构(标准)层绘制的平面布置图上直接表示各构件的尺寸、配筋和所选用的标准构造详图。

出图时,宜按基础、柱、剪力墙、梁、板、楼梯及其它构件的顺序排列。

第1.1.6条在平面布置图上表示各构件尺寸和配筋的方式,分平面注写方式、列表注写方式和截面注写方式三种。

第1.1.7条按平法设计绘制结构施工图时,应将所有柱、墙、梁构件进行编号,编号中含有类型代号和序号等,其中,类型代号的主要作用是指明所选用的标准构造详图;在标准构造详图上,已经按其所属构件类型注明代号,以明确该详图与平法施工图中相同构件的互补关系,使两者结合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图。

第1.1.8条按平法设计绘制结构施工图时,应当用表格或其它方式注明包括地下和地上各层的结构层楼(地)面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

其结构层楼面标高和结构层高在单项工程中必须统一,以保证基础、柱、与墙、梁、板等用同一标准竖向定位。

为施工方便,应将同意的结构层楼面标高和结构层高分别放在柱、墙、梁等各类构件的平法施工图中。

注:

结构层楼面标高系指将建筑图中各层地面和楼面标高值扣除建筑面层及垫层做法厚度后的标高,结构层号与建筑层号对应一致。

第1.1.9条为了确保施工人员准确无误地按平法施工图进行施工,在具体工程的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必须写明以下与平法施工图密切相关的内容:

一、注明所选用的平法标准图的图集号(如本图集号为03G101-1),以免图集升版后在施工中用错版本。

二、写明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

三、当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应写明抗震设防烈度及结构抗震等级,以明确选用响应抗震等级的标准构造详图;当无抗震设防要求时,也应写明,以明确选用非抗震的标准构造详图。

四、写明柱、墙、梁各类构件在其所在部位所选用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钢筋级别,以明确相应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及最小搭接长度等。

五、当标准构造详图有多种可选择的构造做法时(例如框架顶层端节点配筋构造),写明在何种构造做法。

当未写明时,则为设计人员自动授权施工人员可以任选一种构造做法进行施工。

六、写明柱(包括墙柱)纵筋、墙身分布筋、梁上部贯通筋等在具体工程中需接长时所采用的接头形式及有关要求。

必要时,尚应著名对钢筋的性能要求。

七、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有特殊要求时,写明不同部位的柱、墙、梁构件所处的环境类别。

八、当具体工程需要对本图集的标准构造详图作某些变更时,应写明变更的具体内容。

九、当具体工程中有特殊要求时,应在施工图中另加说明。

以上第四、五、六、七项内容也可分别写入柱、梁、墙平法施工图的该图说明或者相应表格中。

第1.1.10条对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搭接和锚固长度,除在结构施工图中另有注明者外,均须按本图集标准构造详图中的有关构造规定执行。

梁平法识图

1.梁平法制图规则:

1.1梁平法施工图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截面注写式,如下图:

另一种是平法注写式,如下图:

1.2梁平法识图:

梁平法的平面注写方式由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组成,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据,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殏数值。

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原位标注,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1.2.1集中标注必须包含的内容有以四项:

1.2.1.1梁编号(跨数、是否悬臂)

1.2.1.2梁截面尺寸(矩形、加腋、悬臂)

1.2.1.3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

1.2.1.4梁上部贯通钢筋或架立筋

1.2.1.5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具体内容:

集中标注

(1).梁编号(XXA、XXB)

梁编号由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有无悬挑代号几项组成。

KL(楼层框架梁)、WKL(屋面框架梁)、KZL(框支梁)、L(非框架梁)、XL(悬挑梁)、JZL(井字梁)

(2).截面尺寸:

A:

等截面:

B*H

B:

加腋梁:

B*HYC1*C2

C:

悬挑梁:

B*H1/H2(H1----根部高度、H2----端部高度)

(3).箍筋:

A:

肢数相同:

∮10-100/200(4)

B:

肢数不相同:

∮10-100(4)/200

(2)

C:

几根加密其他不加密且肢数相同:

13∮10-100/200(4)

D:

几根加密其他不加密且肢数不同:

13∮10-100

(2)/200(4)

(4).上部贯通筋:

A:

双肢箍:

2B22

B:

上部贯通筋+架立筋:

2B22+(4A12)

C:

上、下部都贯通:

3B22;3B20

(5).梁顶面标高:

用于结构夹层的梁;无高差,则不注

(6).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侧面抗扭纵筋:

A、梁高>700设置:

按标准构造图G4φ12(构造钢筋一边两根)

B、抗扭纵筋:

N6φ22(抗扭一边三根)

原位标注:

(1).支座上部纵筋:

支座处钢筋:

A:

同直径上下排:

6B254/2

B:

同排不同直径:

2B25+2B22

中间支座钢筋:

A:

纵筋直径不同:

两边标注

B:

纵筋直径相同:

一边标注即可

C:

跨值小时:

取自跨相邻两边LN/3处(一边跨取值LN/3与另一边跨取值LN/3重叠时或相对时)

(2).下部纵筋:

A:

同一直径上下排:

6B252/4

B:

同排不同直径:

6B25+2B22

C:

不全伸入支座:

6B252(-2)/4;2B25+3B22(-3)/5B25

(3).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侧面抗扭纵筋:

A、梁高>700设置:

按标准构造图

B、抗扭纵筋:

*6B18(腰筋)

(4).附加箍筋及吊筋:

根据主、次梁截面尺寸而定

注解:

(1).梁支座上部纵筋:

框架梁和非框架梁中间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

L0

A:

第一排:

LN/3

B:

第二排:

LN/4

LN:

端支座:

本跨的净跨值;中间支座:

支座边最大一跨的净跨值

2.2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

0.1LM(LM为本跨梁的净跨值)

1.3平法梁构造详图

1.3.1一级抗震等级KL、WKL纵向钢筋构造

1.3.1.1上部贯通筋在端支座的锚固(Lae)=Hc-C+Hb-C+20d

1.3.1.2上部支座负筋端支座锚固长度(Lae)=Hc-C+Hb-C+20d

1.3.1.3上部支座负筋中间支座搭接长度(L1e)上排Ln/3

下排Ln/4

1.3.1.4下部支座负筋端支座锚固长度(Lae)=MAX[Hc-C+15d,Lae]

1.3.1.5下部支座负筋中间支座搭接长度(L1e)=MAX[0.5Hc+5d,Lae]

1.3.1.6当梁的上部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筋时,架立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

1.3.1.7当楼层KL的纵向钢筋直锚长度>=Lae且>=0.5Hc+5d时,可不必往上(下)弯锚。

1.3.2二至四级抗震KL、WKL纵向钢筋构造

1.3.2.1上部贯通筋在端支座的锚固(Lae)=Hc-C+Hb-C+20d

1.3.2.2上部支座负筋端支座锚固长度(Lae)=Hc-C+Hb-C+20d

1.3.2.3上部支座负筋中间支座搭接长度(L1e)上排Ln/3

下排Ln/4

1.3.2.4下部支座负筋端支座锚固长度(Lae)=MAX[Hc-C+15d,0.45Lae]

1.3.2.5下部支座负筋中间支座搭接长度(L1e)=MAX[0.5Hc+5d,0.45Lae]

1.3.2.6当梁的上部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筋时,架立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

1.3.2.7当楼层KL的纵向钢筋直锚长度>=Lae且>=0.5Hc+5d时,可不必往上(下)弯锚。

1.3.3非抗震KL、WKL纵向钢筋构造

1.3.3.1上部贯通筋在端支座的锚固(Lae)=Hc-C+Hb-C+15d

1.3.3.2上部支座负筋端支座锚固长度(Lae)=Hc-C+Hb-C+15d

1.3.3.3上部支座负筋中间支座搭接长度(L1e)上排Ln/3

下排Ln/4

1.3.3.4下部支座负筋端支座锚固长度(Lae)=MAX[Hc-C+15d,0.45La]

1.3.3.5下部支座负筋中间支座搭接长度>=La

1.3.3.6当梁的上部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筋时,架立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

1.3.3.7当楼层KL的纵向钢筋直锚长度>=Lae且>=0.5Hc+5d时,可不必往上(下)弯锚。

1.3.4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向钢筋断点0.05La1

1.3.5KL、WKL中间支座变截面处理

1.3.5.1顶面有高差>=15d+C(WKL)C/Hc<=1/6时,上部纵筋连续布置(KL)>=LaC/Hc>1/6(KL)

1.3.5.2底面有高差>=0.45Lae(0.45La)C/Hc<=1/6时,上部纵筋连续布置(KL)

1.3.5.3当支座两边梁宽不同时,将无法直锚的纵筋锚入柱内;或当支座两边的纵筋根数不同时,可将多出的纵筋弯锚入柱内(WKL,KL)

1.3.5.4当为抗震时,梁的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的水平锚固长度,除应满足上述要求外,应>=0.5Hc+5d

1.3.6一级抗震等级KL、WKL箍筋、附加钢筋、吊筋构造

1.3.6.1箍筋:

加密间距,非加密间距加密区>=2hb>=500;非加密区

1.3.6.2附加箍筋间距8d,Max间距<=正常箍筋间距;当在箍筋加密区内,间距应<=100

1.3.6.3吊筋锚固长度20d

梁高<=800吊筋夹角为450;

梁高>800吊筋夹角为600

1.3.7二至四级抗震等级KL、WKL箍筋、附加钢筋、吊筋构造

1.3.7.1箍筋:

2*加密间距非加密间距加密区>=1.5hb>=500

1.3.7.2附加箍筋间距8d,Max间距<=正常箍筋间距;当在箍筋加密区内,间距应<=100

1.3.7.3吊筋锚固长度20d

梁高<=800吊筋夹角为450;

梁高>800吊筋夹角为600

1.3.8非抗震KL、WKL箍筋、附加钢筋、吊筋构造

1.3.8.1箍筋:

间距

1.3.8.2附加箍筋间距8d,Max间距<=正常箍筋间距

1.3.8.3吊筋锚固长度20d

梁高<=800吊筋夹角为450;

梁高>800吊筋夹角为600

1.3.9非框架梁构造

1.3.9.1一般构造

1.1.9.1.1框支梁KZL

1.1.9.1.2非框架梁L

1.3.9.2变截面构造

1.3.9.2.1框支梁KZL

1.3.9.2.2非框架梁L

1.3.9.3悬挑梁配筋构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