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真题及答案 精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6143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真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真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真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真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真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真题及答案 精品.docx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真题及答案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真题及答案 精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真题及答案 精品.docx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真题及答案精品

2018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题。

   2.考生领到试卷后,必须按规定在试卷上填写姓名、考籍号、座位号,并在答题卡上涂黑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

   3.所有答案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地球属于

  A.恒星             B.卫星          C.行星          D.彗星

2.太阳系中地球的“左邻右舍”分别是

  A.水星、金星                B.金星、火星  

  C.火星、木星                D.木星、土星

3.地球上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是因为

  A.地球的质量适中            B.地球的体积适中

  C.地球的卫星数目适中        D.日地距离适中

【解析】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的“左邻右舍”分别是金星和火星。

地球上具有生物存在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其温度条件的适宜是有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所决定的。

4.太阳大气层的某些区域会突然爆发,出现增亮的斑块,这种现象发生在

  A.光球层          B.日冕层         C.色球层       D.太阳内部

【解析】

太阳大气层的某些区域会突然爆发,人们称这种现象为“耀斑”。

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

5.我国的“月兔车”在月球上正常工作的主要动力来源是

  A.太阳能          B.重力能         C.核能         D.风能

【解析】

“月兔车”之所以在月球上能正常工作,是因为它安装有太阳能板,能够接受太阳辐射,所以“玉兔车”的主要动力来源应该为太阳能。

6.目前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自转轨道面的夹角是

  A.0°             B.23°26′       C.66°34′         D.90°

【解析】

常识性。

黄赤交角目前为23°26′或23.5°。

7.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A.一个太阳日      B.一个恒星日     C.一个恒星年       D.一个回归年 

【解析】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360°所用的时间(23小时56分),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是地球自转360°59′所用的时间(24小时),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恒星年是地球公转360°所需的时间(365日6小时9分10秒),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回归年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365日5小时48分46秒),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

  读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示意图(题8、9图),完成8—9题

                          题8、9图

8.“三八”国际妇女节这天,太阳直射点在图中的位置是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9.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②位置时,是北京一年中

  A.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昼最短的一天    B.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昼最短的一天

  C.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昼最长的一天    D.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昼最长的一天

【解析】本题组关键是读懂“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示意图”。

图中①代表每年3月21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赤道),②代表6月22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北回归线),图中③代表每年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赤道),图中④代表每年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南回归线)。

图中⑤①代表次年3月21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赤道)。

“三八”国际妇女节这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图中④——⑤之间。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②位置时(6月22日),北回归线以北各维度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这一天是北京一年白昼最长的一天。

10.该题10图,地质波传播速度在地表以下月2900千米处的变化是

                            题10图

  A.纵波消失     B.横波消失     C.纵波速度变大         D.横波速度变大

【解析】从“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图看,在地表以下约2900千米处,横波消失,纵波速度急剧变小。

1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交界处往往形成

  A.新月形沙丘         B.喀斯特地貌

  C.河口三角洲         D.火山、地震

【解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往往形成火山、地震。

而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河口三角洲是泥沙沉积作用形成的,新月形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它们都是外力作用。

12.题12图中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题12图

  A.岩浆活动     B.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

【解析】10元人民币背面的图案是黄河壶口瀑布(晋陕交界黄河段),它是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

13.云层对太阳辐射削减作用的主要方式是

  A.辐射       B.反射          C.散射       D.吸收

【解析】常识性记忆,云层对太阳辐射削减作用主要是反射作用。

14.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大气垂直运动          B.大气水平运动

  C.地区间气压差异        D.地面冷热不均

【解析】常识性记忆,地面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15.题15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题15图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图中①由低压指向高压,不符合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②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故②曲线表示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③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向南偏向,③表示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④由低气压指向高压,不符合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偏向。

  读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题16、17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①代表的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7.常年受②控制的地区,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海洋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解析】图中①位于30°S,代表副热带高气压带,②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是中纬西风带。

常年受②风带控制的地区,形成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气候。

18.2014年3月4日,一股强冷空气入侵陕西并继续南下,刚有春暖之感的关中大地迅速降温并降雨雪,引起此次降温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解析】3月4日属于北半球的冬半年,我国北方地区还比较寒冷,这时有“一股强冷空气入侵陕西并继续南下,刚有春暖之感的关中大地迅速降温并普降雨雪,引起此次天气变化的是冷锋天气系统。

19.地处北冰洋的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与其关系密切的洋流是

  A.北太平洋暖流     B.北大西洋暖流       C.阿拉斯加暖流     D.墨西哥湾暖流

【解析】地处北冰洋沿岸的俄罗斯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关系密切。

20.黄河、长江在水循环中所属的环节是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径流

【解析】考查水循环环节,长江属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

2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

  A.植被破坏         B.降水集中           C.地形崎岖         D.土质疏松

【解析】常识性考查,“人为因素”只有“植被破坏”,B、C、D都为“自然因素”。

22.读非洲部分区域自然带分布图(题22图),①→②→③→④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题22图

  A.经度地带性分异              B.垂直地带性分异

  C.纬度地带性分异              D.非地带性

【解析】从局部非洲自然带分布图中可看:

①为热带雨林带、②为热带草原带、③为热带沙漠带、④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自然带①→②→③→④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属于纬度地带性。

23.小强与驴友在攀登太白山途中,看到植被从山麓到山顶有明显的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质构造                    B.水热组合

  C.土壤条件                    D.水文状况

【解析】考查垂直地带性分异因素,水分和热量。

(经度地带性——水分;纬度地带性——热量;非地带性——非地带性因素如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地下水、坡向等等)

24、有关自然环境各要素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相互渗透、制约             B.各自发展演变

 C.互不影响                    D.独立存在

【解析】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即相互渗透、制约。

25、半坡原始村落选址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矿产             B.气候          C.植被             D.地形

【解析】考查地形对聚落的基本影响。

26、我国大陆沿岸平均海平面呈明显上升趋势,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大约上升了0.14米,于此有关的是

  A.风暴潮             B.潮汐           C.海啸              D.气候变暖

【解析】“我国大陆沿岸平均海平面呈明显上升趋势,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大约上升了0.14米”,这与全球变暖有关。

27、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土地资源             B.生物资源           C.气候资源              D.矿产资源

【解析】考查自然资源分类:

根据其属性可分为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28、近年,我国多地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的自然原因是

 A.大气运动较弱             B.第二产业比重大

 C.交通工具尾气排放多       D.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

【解析】近年来,我国多地雾霾天气频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自然原因应是大气运动较弱(比如“逆温”)。

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第二产业比重过大,交通工具尾气排放等都是人为原因。

29、滑坡、崩塌属于

   A.地质灾害             B.气象灾害           C.海洋灾害              D.生物灾害

【解析】自然灾害按照与发生过程分类,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属于地质灾害。

热浪、台风、寒潮、干旱、霜冻、冰雹等属于气象灾害、海啸属于海洋灾害、蝗灾属于生物灾害。

30、大棚农业中,大棚的作用是改善

  A、水分条件            B、光照条件            C、热量条件            D、土壤肥力

【解析】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活动中,近年来大力推广大棚农业,大棚的作用主要是改善热量条件。

  读图31、32图,完成31—32题。

31、图中四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