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46522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学前教育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学前教育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学前教育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学前教育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研究.docx

《学前教育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研究.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教育研究.docx

学前教育研究

第二章研究实施的基本方法

包含: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个案研究、历史研究

第一节观察法(书P61)

一、含义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或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并对此分析的一种方法。

包含:

自然观察法、实验观察法。

二、特殊作用

三、类型

根据不同标准,划分

(一)根据观察者是否参与幼儿活动中,可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1、参与观察

(1)优点:

不仅能得到儿童行为表现的比较具体的感性认识,而且可深入了解儿童对自己行为意义的解释;(情境较自然)

(2)缺点:

费时费力、主观情绪影响。

2、非参与观察

(1)优点:

操作简单,客观;

(2)缺点:

资料获得较全面,不能进行深入了解。

(-)按照观察本身形式,可分成结构型观察和无结构型观察

1、结构型观察

事先设计统一观察对彖和记录标准,所有的观察对彖都使用统一观察方式和记录表格。

主要目的是获得可量化的观察数据,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2、无结构型观察

事先设计一个观察提纲,但其形式开放,可根据当地情形进行修改。

(三)根据观察者与观察对象的接触方式,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1、直接观察:

正在发生的现彖,研究者身临其境,亲眼看到、听到。

(1)优点:

真实;

(2)缺点:

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2、间接观察:

通过物化了的现彖进行查看,以此来研究对彖。

例如:

痕迹观察——看书的磨损程度来推测儿童的欢迎;

累积物观察一书架上的灰尘分布推测。

(1)优点:

相对自由;

(2)缺点:

不可靠。

(四)观察内容是否连续完整以及观察记录方式不同,观察法可分为叙述观察、取样观察与评定观察

1、叙述观察:

详细观察和记录儿童连续、完整的心理活动。

2、取样观察:

特定时间、某行为

3、评定观察:

要求研究者在观察的基础上,

四、观察前应如何做准备

1、制定观察计划

(1)内容、对象、范围;

(2)地点

(3)时间、长度、次数

(4)方式、手段

(5)效度

(6)伦理道德问题

2、设计观察提纲

(1)谁

(2)什么

(3)何时

(4)何地

(5)如何

(6)为什么

3、选择具体观察方法和策略

(1)时间抽样

1注意:

确定时间、时间间隔,对行为下操作性定义,对观察对象编号;

2优点:

客观性、代表性;

3缺点:

A.适用范围有限:

E.难揭示因果关系。

(2)事件抽样法

1注意:

对特定行为卞操作定义;

2优点:

揭示因果关系;

3缺点:

缺乏测量稳定性。

(3)实况详录

1优点:

详尽丰富,可适用于多种目的下的分析:

2缺点:

手记困难。

(4)口记描述法

1优点:

方便易行,记录详细而长期;

2缺点:

用于对个别对彖,缺乏代表性。

(5)轶事记录法

1优点:

简单方便:

2缺点:

带主观色彩。

(6)特性等级评定法

1注意:

等级评定量表的设计;

2优点:

可对行为进行评价;

3缺点:

多次、多人进行评估。

(7)清单法

1注意:

清单量表设计

2优点:

对教育及发育作评价

3缺点:

(8)频率记数图示法

五、观察记录的方法(书P89)

(一)连续记录法

将现场观察笔录分成四部分:

(舒兹曼、斯特劳斯)

1、实地笔记一专门用来记录观察者看到和听到的事实性内容;

2、个人笔记——用来记录观察者个人在实地观察时的感受和想法;

3、方法笔记——记录观察者使用的方法及记录;

4、理论笔记——观察者

(-)频率记录法

记录观察表格的设计:

记录时段:

对所观察的行为进行分类并下详细的操作性定义:

对儿童及行为进行编码。

(三)等级记录法

量表设计:

明确评定内容的详细指标;确定等级、赋予权重;

(四)符号记录法

对预先的观察对彖或行为进行编码。

(五)现代观察技术与记录手段

六、小结(基本方法,搜集资料的基本途径)

优点:

1、可收集到非言语行为的数据和资料,便于对行为进行研究,特别适合于对学前儿童的研究;

2、在自然状态卞及时进行,生动、具体直观,可获得第一手资料,相对来说,所得资料比较客观;

3、可观察对象做较长时间的跟踪研究,能获取行为现彖发展变化趋势的有关资料。

4、观察资料是从被观察者的常态行为表现中获得,可以排除被试的主观反映差,具有好效度;

5、操作简单,易于实施。

局限:

1、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不允许改变各种条件,受时间、地点、环境、人力、经费等的限制,难以大规模;

2、在自然状态下,不允许改变观察对彖的各种条件;

3、收集到的是感性的资料,表面的,难以深入本质,难以确定因呆关系。

第二节调查法

一、定义(书P98)

是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儿童发展与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系统的间接了解和考察,并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或理论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调查研究的基本类型

(一)根据调查目的分类

1•现状调查:

幼儿发展中某些特征方面、现彖状况;

2.区别调查:

不同类型、特点幼儿心理发展现象进行比较调查;

3.发展变化调查:

特征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

4.关系调查:

比较两个变量联系的性质与程度;

5.原因调查

(-)根据调查对彖分类

1.全面调查

即普查,对符合课题要求的全部对象(即总体)进行调查,能全面地反应总体本身的情况,可靠性强。

在时间、人力、物力上的耗费很人,通常在小范围内展开。

2.典型调查

从总体中选择个别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比较深入、全面,可以细致地剖析对象,同时也比较省时省力。

受调查者主观意志的左右,难以避免主观随意性。

3.抽样调查

注意样本的代表性问题

三、调查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问卷法

是研究者把要调查研究的主体分为详细的纲目,拟成简单的°。

1、形式:

(1)开放式问卷

[适合于说不清楚或难以预料回答结果的研究]

只提出问题,不列出答案,让被试自由回答。

(不受限制,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简单、真实、易于定性分析)

(2)封闭式问卷

[可量化,便于统计、省时省力,但缺乏灵活性、指导性、深入性]

不仅列出问题,提出可选择的答案•简单易行,省时省力,便于统计分析;但缺乏灵活性。

(3)混合型

2、问卷的编制

(1)一般结构

标题、前沿、指导语、问题、选择答案(主要组成部分)和结束六个部分。

简洁明了用词恰当,便于理解

(2)问题的确定

明确问题所包含的变量,一般有3种方式:

1理论推导方式:

从一个或若干个概念入手,找出与这些概念相联系的明确的行为、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2因素分析方式:

将实际中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抽出主要因素,每一种因素代表一个特质,依次编制问卷;

3经验标准方式:

研究者用一个问卷在不同类型的被试组中测试,每一组被试可能在某一方面为人家公认与别组被试不同,然后通过被试回答,研究者将那些把不同被试组区别开来的项目保留下来,用他们制作成问卷。

3、选择问题排列的方式:

按由易到难,或由浅入深的内容顺序排列,避免被调查对彖产生不安情绪。

4、回答方式的制定

(1)不定答案型;又称开放型、自由答题式

(2)定答案性:

[选择式、是否式、编序式、等级式、数量式。

5、注意事项:

(1〉问卷要适合研究主题的需要,切合主题;

(2)清楚;

(3)—个题目中只包含一个问题;

(4)防止使用多重否定。

6、问卷回收率的影响因素

(1)小费;

(2)吸引力、专业化(问卷);

(3)适当的时间暗示。

7、关于幼儿使用问卷

8、优缺点:

优点:

简单易行,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犬量信息,便于定量分析;局限:

问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访谈法(书P.114)

面对面的接触做有目的谈话和询问的一种活动。

1、访谈法类型

(1)就结构控制程度而言,可分为结构型、无结构型和半结构性。

1结构型:

事先设计,具有固定结构的问题;

优点:

在短时间内获得所需材料

缺点:

较刻板、受访者会感到被动勉强,有时不大愿说心里话

2无结构型:

没有固定的访谈问题(较轻松,可靠信息,费时费力、易离题);

3半结构型:

对访谈结构具有一定限制作用,但同时允许受访者积极参与。

(2)根据受访者人数,可分成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1个别访谈:

一对一,可对问题进行较深入的交流;

2集体访谈:

一到三名访谈者,6~10名参与者组成。

(3)按访谈次数,可分为一次性访谈和多次性访谈

1一次性访谈:

内容极简单,主要以收集事实性信息为主;

2多次性访谈:

用于追踪调查,或深入探究问题。

2、如何进行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如访谈时间、地点、访谈次数、长度、是否录音)

(1)设计访谈提纲;

粗线条,列出主要问题和应覆盖的内容范I韦I;

(2)与受访者协商相关爭宜

以对方的方便为主,以使对方轻松,感觉安全,可自如表现自己:

地点应僻静,避免过多的人员来往和噪音干扰;

[另外,还应就访谈的次数和时间长短与对方进行磋商。

3、访谈中的提问

重要原则:

尽町能自然地结合受访者当时的情形开始访谈

(1)访谈问题类型

1按问题的语句结构可分成开放型和封闭型问题

开放型:

在语句上具有开放的结构,在内容上没有固定的答案,允许受访者作出多种回答的问题。

(什么、如何、为什么);

封闭型:

在语句结构上对回答方式和内容均有严格限制,其回答往往只有“是”与“否,俩种选择的问题。

注意:

*封闭型问题应尽量少用:

*尽量使用开放型问题,但需考虑到受访者个人特点和文化水平。

2从访谈问题所期待的回答来看,可分为具体型和抽象型

具体型:

指的是那些询问具体事件(特别是事情的细节)问题;

抽象型:

具有较高的总结性和概括性。

具体型问题有利于受访者回到有关事宜的发生时的时间和心态,对事件的情境和过程进行细节上的回忆或即时性建构。

(抽彖问题应尽量少用,由于思维理性化的影响,人们往往习惯于理性层面探讨问题,不习惯落实到实处)

3从语义清晰程度上来看,可分为清晰型和含混型

清晰型:

结构简单明了、意义单一、容易被受访者理解的问题;

含混型:

语句结构复杂,叠床架屋,承载者多重意义和提问者个人“倾向”的问题。

(2)追问的作用与技巧

原则:

使用受访者自己的语言来询问他们曾经表达过的看法和行为。

另外,追问时,应注意时机是否合适,不要在访谈的开始阶段频繁地进行。

注意适度,注意捕捉对方的有意无意抛出的言语“标记”。

[必须将自己的“前见”悬置起来,全身心地倾听对方谈话。

(一个具体方法是注意捕捉对方在谈话中有意无意抛出的言语“标记”。

)]

(3)访谈问题的过渡:

应由浅入深、由简入繁:

转换话题,使用过渡型问题。

4、访谈中如何倾听

(1)听的方式

1行为层面上的听:

表现为表面的听、消极的听、积极关注的听

表面的听:

指的是访谈者只是做出一种听的姿态,并没有认真地将对方所说的话全听进去。

消极的听:

被动地听进,但并没有将这些话的意义听进去。

积极关注的听:

最犬的、无条件的、真诚的关注。

2认知层面上的听:

分为强加的听、接受的听和建构的听

强加的听:

将受访者所说的话迅速纳入自己习惯的概念分类系统,用自己的意义解释来理解对方的谈话,并黑快做出自己的解释;

接受的听:

悬置自己的判断,主动接受和捕捉受访者发岀的信息,注意他们使用的本土概念;建构的听:

枳极与对方进行对话,反省自己“倾见”的同时与对方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方共同建构新的“现实”;

(强加的听不可取)

3情感层面上的听:

无感情的听:

指的是访谈者在听的时候不仅自己没有感情的投入,而且对对方的情感表露也无动于衷。

有感情的听:

对对方的谈话有感情表露,能接纳对方所以的情绪反应。

共情的听:

无条件的倾听中与受访者在情感上达到了共鸣,双方同欢、同悲)

(2)倾听的原则

1不轻易打断对方;

2容忍沉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回应)。

5、访谈中如何回应

(1)回应的类型和功能

1认可:

指的是表示听见,希望对方继续说下去,有两种方式:

言语行为:

嗯、对、是的、是吗、很好、真棒

非言语行为:

点头、微笑、鼓励的目光

2重复、重组和总结

重复指的是访谈者将受访者所说的重复一遍,目的是引导对方继续说该事情的具体细节进行陈述,同时体验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

重组指的是访谈者将受访者所说的话换一个方式说出来。

总结指的是对受访者所说的一番话用一两句话概括地说出来。

目的是帮助对方理清思路,鼓励继续说,同时体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3自我暴露:

访谈者向受访者所谈内容就自己有关的经历或经验作出回应。

(2)应避免的回应方式

1论说型回应:

指访谈者利用一些现成的理论或者访谈这个人的经验对受访者所说的内容作出回应;

2评价型回应:

访谈者对受访者的谈话内容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其中隐含有“好”与“不好”的意思。

6、其他注意事项

(1)做访谈记录:

可能的话,现场录音和摄像

(2)注意非言语受访者的非语言行为(外貌、衣着打扮、面部表情、眼神、人际距离、谈话和沉默的时间长短、音量等)

(3)结束访谈:

善于察言观色,在适当的时机结束访谈,尽可能以一种轻松、自然的方式结束;可再次许诺自愿原则和保密原则,表示真诚的谢意。

7、如何进行集体访谈

(1)作用:

访谈本身作为研究的对象,相互探讨,建构知识。

(2)弊端:

①群体内部的动力会创造出一种集体性思维,易产生导向作用;

②内容可能杂乱,为今后资料整理和分析带来一定的困难。

(3)实施:

1捕样:

一般为6—10人:

在挑选参与者时应该注意其同质性;除非有特殊要求,最好选择对研究者和参与者都陌生的人;

2访谈者的角色:

主要不是一个提问者,而是一个辅助者或协调者,主要职责是促使参与者积极参加讨论;

3物质空间安排:

座位应尽量排成圆圈;请大家自由就座;

4开始访谈:

应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开始,然后向参与者交代集体访谈的基本规则:

5进行访谈:

集体访谈中引进话题的顺序与个别访谈一样[宽泛——收缩、转换话题流畅];

6结束访谈:

让每一位参与者简单总结一下自己的看法,或补充自己想说而没有机会说的话,是人家理清思路,给较少说话的人一个表现自己的最后机会。

[强调保密原则]

8、访谈法优缺点:

优点:

简单易行,获取的资料真实、可靠、深入,:

缺点:

耗时费力,不适合人范围的调查,难以做定量分析。

第三节实验法

一、教育实验研究:

推断所加教育影响同教育效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的一种研究。

二、教育实验的变量及其分析

三要素:

操纵自变量、观测因变量、控制无关变量。

[原因变量:

即研究者施加于被试的可操纵的教育影响。

(一)自变量及其操纵

自变量又称实验变屋,是实验前假定存在的因果联系中的原因变量。

操纵自变量的两层意思:

1、一是要使自变量发生合乎实验要求的变化。

通常有两种状况,一是从无到有,另一种是有这种教育影响,但在形式上、层次上有差异;

2、二是要使自变量真正有效地作用于被试,以期待引起被试的变化。

(-)因变量及其观测

效(结)果变量,是实验前假定存在的因果联系中的结果变量。

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1、观测哪些因变量:

从哪些方面观测教育效果,实验前必须明确;

2、如何进行测定:

I】头测定、书面测定、操作测定等;

3、如何进行成绩评定:

等级评定或打分数、各种等级的评定标准一级试卷的得分标准必须一一明确。

(三)无关变量及其控制

无关变量:

指教育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因变量之外的其他一切变量。

方法:

1、消除法:

将其排除在试验在外,尽可能不让其影响实验结束:

2、平衡法:

通过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使所有无关变量都以同一水平同时作用于这两个组,使之对两个组的教育效果影响相同,以此来平衡其影响,再来比较两组差异,从而确定自变量与无关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系。

此法基本要求是设置等组:

1等第评定配组:

将经过基础测定的两个平行班的学生按每一等第进行排列,使每一等第人数相等,由此组成两组。

2分数评定配组

3、抵消法

实验班对照班(案例)

三、假设与验证

(一)科学假设

(二)实验验证(P125)三个必要条件

教育实验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卜•图概括表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类型

(一)单组实验

1•被试只有一组或一班,整个实验过程都是在一组(班)里完成

2.(“家庭一口小当家”)-孩子的自然成长

3.单组实验的做法:

4•优点:

简单易行

弱点:

无法排除“时序效应”

(二)等组实验

(“隐形的老师”)-教师的指导、等组流程图:

优点:

有效避免“时序效应S周期较短;

局限:

组成等组是不容易的,容易出现“霍桑效应S

(三)轮组实验步骤:

优点:

克服时序效应与难以组成等组等缺点;

局限:

前后两次实验间会有相互不协调,因此,在进行轮组实验时,需特别注意两点:

①是要使前后两次测验的试题难度保持一致;②2次实验之间要保持独立。

第四节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含义)

在教育情境中,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结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是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一种自我反思的研究方式)

二、主要特点(有5个)

1、研究人员与实际工作者结合(典型层次,最高层次)

2、研究环境即实践工作坏境,完全是在自然状态下,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

3、在理论探索与解决实际问题两大问题偏重于实践;

4、强调研究过程和行动过程的结合;

5、阶段性的评价反思和连续性的评价反思相结合。

三、基本步骤:

行动研究的程序是一个螺旋式加课的发展过程,包扌舌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

计划:

研究的第一环节。

计划是以人量事实和调查资料为前提,形成认识,结合有关理论方法,做出计划。

行动:

第二环节。

按目的和计划行动。

考察:

第三环节。

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及对行动者特点的考察。

四、优缺点:

1、优点:

方法简单易行,最适合幼儿园一线教师使用;

(“为什么说适合幼儿园一线教师”应该的,教育研究对教育之真正影响在于它对教师的价值观点和态度的影响:

可行的)

2、局限:

(1)往往会忽视研究的计划性和系统性,使研究结果缺乏普遍性和可靠性;

(2)行动研究的内部和外部的效度都不高,所取得的结果难以在更人范围内推广采用;

(3)研究是自行检验效果,较难客观地诊断问题。

五、注意要点

1、建立行动研究法和其他研究法结合的模式;

2、参加行动研究的实际工作者,应具备研究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以减少盲目性;

3、在确立研究目标时,把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教师素质作为工作的重点;

4、努力提高行动研究的科学性,多征得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以提高研究成果的普遍适用性。

第五节个案研究法

一、定义

1、是对一个或少数对象进行深入研究的方法;

2、对彖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组织或机构。

二、特点

1、研究对象的个别性

有意抽样法,即研究者对特殊问题的目的要求,在特定的范卿内选取特定对彖。

所选对彖要

有典型性

2、研究方法的综合性[观察、问卷、谈话]

全面均衡,收集全面信息。

3、研究内容的深入性

对象相对单一量小,多方位、多层面和多维度研究。

三、个案法分类

1、诊断性个案研究

侧重了解儿童目前现状,对其特殊心理与行为作出诊断:

2、指导型个案研究

侧重对特殊儿童矫治或教育尝试;

3、回溯型个案研究

重点在于对儿童的既往心理发展过程的考察,探究导致现状的各种因素;

4、追踪型个案研究

随儿童年龄的增长,定期对其进行研究考察,寻找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探求其年龄特点等。

(纵向)

四、方法

1、追踪法(短则数月,长则几年或更多时间)

个案追踪法适用于三种情形:

(1)探索发展的连续性;

(2)探索发展的稳定性;

(3)探索早期教育对以后其他教育现象的影响。

局限:

①耗时耗力:

②研究对彖控制不易。

2、追因法(追寻和探究现彖的原因)(果t因)

与实验法(原因t结果)因果顺序相反

3、临床法

旨在帮助个体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使之走出困境。

4、会诊法

教师、医务人员、心理学人员通过检查及讨论,就某一学生的行为作出鉴定,形成比较客观公正的结论的方法。

五、程序

1、确定研究目的、研究重点。

[有组织、有目的、有程序的活动]

2、确定研究对象

(1)看研究对彖是否有显著的行为表现:

(2)测出的评价指标是否与众不同;(3)向家长、教师及有关人员了解,看是否也有类似的评价和印彖。

3、搜集研究资料

[来源:

个案本身、学校本身、家庭和社会背景。

总之,可采用不同方式进行。

4、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六、特点与评价

缺点:

缺乏代表性;

优点:

研究可深入了解。

第六节历史研究法

一、含义

也称资料研究或文献法,就是对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的过程,包括对前人或同时代人的有关教育科研成果的研究。

从而认识和揭示教育现象之间的联系,探索教育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主要手段是查阅文献资料。

目的不在于考试,在于对当前教育评价有启示。

二、历史法的作用

三、历史法特点

1、历史性;

2、历史研究从逻辑分析为主,注重理论研究;

3、批判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4、历史法具有容量犬、费用低的特点。

四、步骤

检索资料t收集资料t研究与运用资料

(一)资料的检索

1、种类

教育文献资料由三部分构成:

(1)图书;

(2)期刊资料;(3)学术会议资料、文件、档案等。

2、资料收集

(1)确定查找范围;

(2)选择检索工具:

图书目录、期刊目录、索引、文摘、计算机检索

(3)确定查找办法:

顺查法、追溯法、逆查法;

[原则:

①尽量收第一手资料,保证准确可靠;②收集不同观点材料,以便全面深入地考虑问题。

(-)资料阅读与积累

1、查阅步骤:

搜索、浏览、详读、记录、做读书卡片或笔记。

2、如何制作读书卡片?

(1)记录方式:

摘录、摘要、提纲、索引

(2)记录内容:

编号、书名(文章名)、作者、内容简介、出处、存放处(来源)

(3)卡片记录注意事项:

资料记录的内容应十分准确、完整;将抄写减低到最低程度:

记录卡片时应当注意留白

(三)资料研究与运用

1、资料研究的前提条件(进行资料研究,研究者必须首先切实掌握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研究及应用应当着眼于比较与借鉴

3、提出观点并撰写论文或文献综述

第三章数据处理与结果解释

(开始处于无序状态t分析、处理)

第一节研究资料的整理

一、为什么?

有序化、典型化

二、定性资料的整理

1、尽早进行(系统地把握已收集到的资料、时间的关系)

2、尽量详细、全面

定性研究,通常需要将资料的内容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观察过后,必须对遗漏的信息进行补漏,对简化的内容进行扩展。

3、建立编号系统

(1)资料类型(访谈、观察、实物)

(2)资料提供者姓名、性别、职业等有关信息

(3)收集资料的时间、地点和情境

(4)资料的排列序号(对某某的某一次访谈)

三、定量资料的整理

资料的整理包括资料的审核、评定、统计分类和编制系科图表四个步骤。

(一)研究资料的审核

审核有:

①资料完整性审核;②计量的审核;③材料的逻辑关系审核。

(二)研究资料的评定

审核以后,根据研究设计中确定的评价标准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