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46192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单元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单元

第四单元

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有八课。

前5课主要地球的自转,后面3课,研究公转和与地球运动相关的现象:

四季和极昼极夜。

最终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在逆时针自转和公转,自转产生昼夜现象,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产生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教学要求

1.对地球的运动进行较系统、持续和细致的研究。

2.根据所要模拟的对象特征做模拟实验。

3.通过观察、模拟实验、收集资料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收集有关的证据。

4.对获得的证据进行批判性选择和思维加工,最终形成解释。

如解释有多种可能性,需进一步探求证据。

5.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和测量的结果,并且能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6.运用口头或书面、文字或图画的形式,有目的地进行探究活动的公开交流。

重点难点

1、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的原理。

2、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

3、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

4、认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西向东自转而形成的。

5、北极星看上去“不动”的原因。

6、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方法措施

1、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

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2、采用多种学生所能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进行探究。

课时安排

每个教学活动一课时,三节左右的机动课时,共11课时。

 

课时备课记录表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科学

主备人

崔学梅

课题

昼夜交替现象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对昼夜交替现象能作出自己的解释。

2、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模拟实验,研究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3、和小组同学分工协作,做好模拟实验。

4、在实验过程中实事求是,严谨认真。

5、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难点

模拟实验设计验证假设,

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的原理。

教具准备

小皮球(乒乓球)、手电筒(蜡烛)、白纸、水彩笔、小组记录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学习:

谈话:

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每天晚上,太阳又从西边落下……就这样,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二、提出问题:

1、交流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

昼夜现象为什么交替出现?

2、解释:

哪些情况可能出现昼夜交替?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③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④地球自转。

三、实验探究:

1、演示实验:

(1)如果让乒乓球当作地球,手电筒当作太阳,被“太阳”照亮的一面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

(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呢?

(黑夜)。

(2)在“地球”上贴(或画)一个小纸人,怎样才能让小人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

2、学生分组实验。

(1)对以上四种假设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看这四种假设能不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4、讨论:

这些解释你赞同哪一种观点?

为什么?

四、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很多情况都会使地球上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交替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同学们也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看看科学家是怎样研究得出结论的?

把你们的资料和全班同学交流。

 

思考: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

昼夜为什么交替出现?

关于昼夜,你知道哪些?

还有什么问题?

讨论:

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

我们怎样知道哪种解释是正确的呢?

 

学生分组实验

 

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模拟实验。

交流汇报。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教后反思

教学活动开始时,让学生发表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可以借此了解学生原有的有关地球运动的认识,做模拟实验的活动,是让学生借助光照射到球体上,会在球体上形成亮面和暗面来模拟昼夜交替现象探究形成球体上亮暗交替现象的多种可能性。

通过学习对昼夜交替现象能作出自己的解释。

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模拟实验,研究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和小组同学分工协作,做好模拟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实事求是,严谨认真。

教学目标基本完成。

课时备课记录表

年级

学科

科学

主备人

崔学梅

课题

类认识地球及人其运动的历史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及其内容。

2、认识到对同一种现象可能有许多不同的解释。

科学的观点是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

3、对收集到的资料能进行批判和借鉴。

4、通过认识科学家对昼夜现象的解释,修正自己对昼夜现象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

教学难点:

认识科学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有关“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图片、课件及文本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学习:

1、谈话:

我们通过实验已经知道,教科书上提出的四种假设有可能使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

对昼夜交替的现象,人类经历了怎样的认识过程呢?

2、阅读教科书,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

二、认识“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及其证据:

1、全班交流:

托勒密的“地心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他怎样解释他的观点?

你怎样看待他的观点及其解释?

他的观点能解释昼夜现象的成因吗?

2、全班交流:

哥白尼“日心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他怎样解释他的观点?

你怎样看待他的观点及其解释?

他的观点能解释昼夜现象的成因吗?

3、讨论交流:

“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

有什么不同之处?

“日心说”是怎样反驳“地心说”的?

“日心说”的证据充分吗?

4、思考:

如果按照这两种观点来做模拟实验,都能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吗?

三、修正自己的观点:

1、小组交流:

根据以上的资料,我们对昼夜现象的解释有什么变化?

2、全班交流:

要排除哪一种解释?

保留哪一种解释?

为什么?

 

思考

阅读

全班交流

 

讨论交流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地心说        日心说

教后反思

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及其内容。

认识到对同一种现象可能有许多不同的解释。

科学的观点是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

对收集到的资料能进行批判和借鉴。

通过认识科学家对昼夜现象的解释,修正自己对昼夜现象的认识。

课时备课记录表

年级

学科

科学

主备人

崔学梅

课题

3、证明地球在自转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2、制作一个简易的“傅科”摆,知道“傅科”摆摆动后,与地面的刻度盘会发生“偏移”。

3、用收集到的证据来解释昼夜交替出现的原因。

4、认识到地球自转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到,但是能通过实验证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摆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

教具准备

单摆一个,支架一个,圆盘一个,有关“傅科摆”的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认识摆的特点:

1、谈话: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但是人们对他的观点表示怀疑,因为没有人能看见地球在自转。

现在,我们能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看见地球的自转,但是古代人们是怎样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的呢?

2、演示:

(出示一个单摆)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我们今天也来做一个类似的实验。

(1)用铁架台做支架,挂上一个摆。

(2)将铁架台放到一个圆盘上,先让摆摆动起来,然后慢慢转动圆盘,看摆的方向改变了吗?

3、小结:

摆具有摆动的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4、思考:

如果地球表面竖立一个巨大的摆,当地球这个圆盘转动后(自转),会出现什么现象?

(摆的方向偏移)反过来,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摆,而且摆动的方向发生了偏移,又说明了什么?

(地球自转)

二、认识“傅科摆”:

1、阅读教科书,认识傅科摆。

2、讨论:

傅科摆有什么特别之处?

傅科摆摆动后发生可什么现象?

它为什么能证明地球在自转?

三、交流:

1、全班交流关于地球自转的资料。

2、阅读课文P92页资料库中《地球自转会产生哪些突出现象?

3、补充由于地球自转发生的河流偏移等现象。

四、解释:

对前面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我们保留哪些?

排除哪些?

为什么?

听讲

 

分组演示

 

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阅读教科书

板书设计

证明地球在自转

傅科摆——地球自转

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知道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制作一个简易的“傅科”摆,知道“傅科”摆摆动后,与地面的刻度盘会发生“偏移”。

教学目标基本完成。

课时备课记录表

年级

学科

科学

主备人

崔学梅

课题

谁先迎来黎明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知道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自转的方向和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3、知道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的时差是由于经度不同决定的。

4、体验领会相对运动,并能用相对运动的观点来解释天体的运动。

5、体会到物体的运动要从多个角度来认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西向东自转而形成的。

教学难点:

理解相对运动。

教具准备

两张小卡片,水彩笔,大地球仪;世界时区图,转椅。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学习:

1、谈话:

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是怎样自转的呢?

2、思考:

我国的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

二、模拟实验:

1、确定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关系:

北京在东,乌鲁木齐在西。

2、请一组同学面向外拉成一个圆圈,代表地球;请两位同学分别代表“北京”和“乌鲁木齐”,再请一位同学当“太阳”;先按照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转圈,看谁先看见太阳;然后再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转动,看谁先看见太阳。

3、小结:

如果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北京先看见太阳;如果地球是自东向西自转,乌鲁木齐先看见太阳。

三、认识相对运动:

1、思考:

地球的自转方向到底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

2、回忆:

汽车向前运动时,车窗外的景物怎样运动?

车窗内的景物呢?

汽车后退时,车窗外的景物又是怎样运动的车窗内呢?

3、体验:

坐在转椅上,让转椅逆时针运动时,周围的景物怎样运动?

转椅顺时针运动时,周围的景物又是怎样运动?

3、联想:

如果把地球看作是一个大转椅,我们会看见太阳等天体东升西落,那么转椅是怎样转的?

4、解释:

北京和乌鲁木齐谁最先迎来黎明?

(北京)

四、认识时区及时差:

1、问题:

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北京比乌鲁木齐早几个小时看见太阳呢?

2、出示世界时区图,找出北京和乌鲁木齐所在的时区。

3、阅读P81页资料,小组讨论:

北京、巴黎和纽约谁先迎来黎明?

相差多少小时?

五、总结地球运动的特点:

自转证据:

太阳、月亮东升西落;

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自转周期:

24小时。

六、课外作业:

观察北极星和北斗星的位置。

 

思考

分组模拟实验

 

思考

 

回忆

体验

 

联想

阅读教科书P80页

 

小组讨论

板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周期为24小时(一天)

自转证据:

太阳、月亮东升西落

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自转周期:

24小时

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知道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自转的方向和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知道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的时差是由于经度不同决定的。

能体验领会相对运动,并能用相对运动的观点来解释天体的运动。

能体会到物体的运动要从多个角度来认识。

课时备课记录表

年级

学科

科学

主备人

崔学梅

课题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天空中的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运动,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结果。

2、能根据已知“北极星相对不动”等事实证据,推测地球绕地轴自转,而且地轴始终是倾斜的。

3、做模拟实验研究北极星。

4、主动和小组同学合作探究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5、体会到多角度、多方面收集证据,有助于更好地解释现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地轴始终是倾斜的。

教学难点:

北极星看上去“不动”的原因。

教具准备

硬纸片两张,水彩笔,地球仪,转椅,四季星座运行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学习:

谈话:

人们在夜间观星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北极星不动,而其他的星星都围绕北极星运动。

二、探究北极星为什么“相对不动”:

1、看图:

(P82页两副图)这两副图有什么相同之处?

(1)星星都在怎样运动?

是否都有一个“圆心”?

(2)“圆心”是否在天顶位置?

是不是与天顶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2、讨论:

照片中为什么北极星保持“不动”?

(1)模拟实验一:

在一个纸板上画出北极星和北斗七星等星星,然后转动纸板,观察北极星是否不动,其他星星都围绕北极星运动。

再用一个纸板当作地平线,然后旋转纸板,观察,哪些星星能被观察到,哪些不能被观察到,从这现象中能想到什么?

(2)模拟实验二:

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我们在夜间能看见星星东升西落,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

怎样能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北极星“不动”呢?

用一个转椅代表地球,在教室墙上贴一颗星星当作北极星,请一位同学坐在转椅上,当眼睛盯着北极星看时,北极星好像是不动的,如果视点落在哪一颗星星上,周围的星星就会围绕哪一颗星星运动。

(3)观察陀螺运动,想象:

陀螺转动时,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

能想象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吗?

(4)模拟实验三:

在一个球上贴几个小人,代表地球上的人,让球自转的同时,想办法让小人能看见教室一面墙上的“北极星”不动。

三、拓展:

1、观察地球仪,思考:

地球仪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铁轴要做成倾斜的

2、交流:

地球自转还有什么特点?

填写P83页的表格。

 

看图

 

小组交流

分组实验

 

模拟实验

 

阅读P83页的资料,研讨一年中北极星“不动”的原因。

 

交流

填写

板书设计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  地轴始终是倾斜的

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天空中的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运动,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结果。

能根据已知“北极星相对不动”等事实证据,推测地球绕地轴自转,而且地轴始终是倾斜的。

做模拟实验研究北极星。

主动和小组同学合作探究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体会到多角度、多方面收集证据,有助于更好地解释现象。

教学效果良好

课时备课记录表

年级

学科

科学

主备人

崔学梅

课题

6、地球在公转吗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

2、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3、能和小组同学合作做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并认真观察,收集证据,进行记录。

4、体会到科学家获得证据的过程中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意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能为科学家提供更为有力的证据。

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为一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

认识恒星的周年视差。

教学准备:

记录表,两根木杆,一把木尺,小纸条,一个红圆片(太阳),两个蓝色圆片(星星)

教具准备

记录表,两根木杆,一把木尺,小纸条,一个红圆片(太阳),两个蓝色圆片(星星)。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学习:

1、谈话:

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在自转的同时是不是还围绕太阳公转呢?

3、小结:

地球的确是在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

二、探究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证据:

1、思考:

在人们不能到天空中观察地球的运动时,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公转的呢?

2、提问:

(在黑板上画一地球运行轨道图,在轨道外画两颗星星)如果地球在公转,在公转的轨道上观察星星,会看到什么现象?

3、模拟实验。

(1)谈话:

天空中的星星的位置各不相同,有的离地球近,有的离地球远,如果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那么,天空中的星星的位置就会随着地球的运动而发生变化。

我们可以用一个模拟实验来研究这种变化。

(2)模拟实验

①讲解:

在操场上画一个圆圈,圆圈中放一个红色小圆片,代表太阳;找两个竹竿,上面分别贴上一个蓝色圆片,分别代表星星,其中一颗星星离地球近,一颗星星离地球远;在远处的星星顶竿上挂一木尺,每隔10厘米贴一个记号;然后找一位同学代表地球,背对着圆圈做圆周运动(公转),在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仔细观察两颗星的位置,并做好记录

②学生到操场模拟实验。

③把两根竹竿放的更远一些,再次观察两颗星的位置变化,并做好记录。

4、交流汇报:

(1)当地球公转运动时,星星怎么运动?

(2)当地球运动到A、B两点时,星星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3)当星星离我们更远时,位置又有什么变化?

(4)从这些现象中我们能发现什么?

5、认识恒星的周年视差

(1)阅读P85页资料,思考:

为什么人们长期未能发现恒星的周年视差?

(2)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为什么能发现恒星周年视差?

(3)恒星周年视差为什么能证明地球在公转?

三、整理归纳:

1、关于昼夜现象的解释,我们保留哪一种?

为什么?

2、地球是怎样运动的?

3、小结:

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一年为一个周期;在公转的同时还围绕地轴自转,24小时为一个周期;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同时,地轴始终时倾斜不变的。

 

思考怎样知道地球是否围绕太阳公转

 

模拟实验

 

学生到操场模拟实验

 

交流汇报

 

整理归纳

板书设计

地球在公转吗

公转周期为一年

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

了解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能和小组同学合作做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并认真观察,收集证据,进行记录。

课时备课记录表

年级

学科

科学

主备人

崔学梅

课题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2、能根据地球公转的特征做模拟实验,并做好记录。

3、在模拟实验过程中能收集证据,并根据证据进行推理。

4、从古代人们观察四季中杆影的长短这一现象,推想四季的形成与地轴的倾斜有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教学难点:

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教具准备

地球仪,光源,小木棍(火柴或者大头针),地球公转、四季成因挂图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学习:

1、谈话:

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循环往复。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呢?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2、交流。

二、探究四季的成因:

1、古代人们是怎样探究四季的形成的。

(1)出示古人用立竿见影的方法来观测四季:

一年中,春秋季影子长短适中,夏季最短,冬季最长。

(2)讨论:

为什么一年中影子长短不同?

影子长短不同说明了什么?

(3)小结:

由于四季太阳高度不同,同一个物体在阳光下影子的长短就不一样。

太阳斜射,影子长,是冬季;太阳直射,影子短,是夏季;太阳高度适中,影子长短也适中,是春季和秋季。

2、模拟实验探究四季的成因

(1)谈话:

我们知道,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方向。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一年为一个周期。

(2)模拟实验:

在地球仪上垂直竖一根标杆,在教室里放一盏灯当作太阳,让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在A(春分)、B(夏至)、C(秋分)、D(东至)四个方位分别测量标杆影子的长短。

(3)学生做模拟实验,并在教科书P87页的表格里做好记录。

(4)研讨:

在A、B、C、D四个方位测量的结果能不能判断地球所在的季节?

(5)讨论:

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还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吗?

(6)研讨:

一年中地球上同一个地方被阳光照射的情况会发生什么变化?

地球上不同地区被阳光照射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南半球是什么季节?

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而是垂直的,地球上还有四季吗?

作业:

课后收集关于地球运动和四季关系的资料,和全班同学交流。

三、小结:

地球上为什么会形成四季?

把我们的认识填写在P87页下的空格里。

 

交流

 

讨论

 

模拟实验

 

研讨

研讨

 

作业:

课后收集关于地球运动和四季关系的资料,和全班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地球公转                        地轴倾斜

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能根据地球公转的特征做模拟实验,并做好记录。

在模拟实验过程中能收集证据,并根据证据进行推理。

从古代人们观察四季中杆影的长短这一现象,推想四季的形成与地轴的倾斜有关,教学效果良好。

课时备课记录表

年级

学科

科学

主备人

崔学梅

课题

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2、知道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3、能用模拟实验、模型、示意图等方法来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4、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能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教学难点:

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教具准备

地球仪,光源,极昼极夜现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学习:

1、谈话:

地球的南极和北极,会出现很多令人奇怪的现象,比如:

北半球到了夏季,太阳就会挂在天空几个月而不落下,北极中心地带的白天甚至可以长达半年之久;而到了冬季,就会连续几个月不见太阳,北极中心地带的黑夜甚至可以长达半年之久。

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做极昼和极夜。

2、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昼夜交替就是一天,可是极地的白天和黑夜竟然长达半年!

我们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吗?

二、探究极昼和极夜现象:

1、谈话:

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夜可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

还记得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吗?

2、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1)思考:

利用手电筒、地球仪、示意图等材料,我们怎样能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2)学生分组实验。

(3)全班交流。

(4)小结。

三、研讨地轴倾斜的角度和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

1、讨论:

我们知道地轴倾斜的角度是23度,如果倾斜角度加大,会出现什么现象?

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2、交流。

四、总结延伸:

1、交流并记录:

(1)在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主要有哪两种形式?

(2)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

周期多长?

自转有什么特点?

地球公转的方向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