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考前冲刺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3441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考前冲刺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三语文考前冲刺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三语文考前冲刺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三语文考前冲刺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三语文考前冲刺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考前冲刺试题.docx

《高三语文考前冲刺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考前冲刺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考前冲刺试题.docx

高三语文考前冲刺试题

高三语文考前冲刺试题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供给jǐ包庇bì框(kuāng)架皈依guīB.蹊跷qī提防dī翘(qiào)首哺育bǔ

C.罹难lí悭吝qiān请帖tiě晕船yùnD.浸渍zì破绽zhàn生肖xiāo讥诮qiào

2.下列这段话文字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亚运火炬从北京天坛点火开始,中山有幸成为广东境内首当其冲的第一站,一大早,广大市民倾巢而出,现场数千名观众严阵以待,准备迎接火炬的到来。

在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中,前奥运羽毛球冠军杨维第一个举起“潮流”从孙文纪念公园出发,现场气氛之热烈令人叹为观止。

A.首当其冲B.倾巢而出C.严阵以待D.叹为观止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表明,人类68%的疾病的原因是由空气污染引起的,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是感冒的主要根源。

B.为迎接亚运会,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广州市自去年以来投入巨资,免费为市民住宅旧楼实施“穿衣戴帽”工程,外墙粉刷一新,屋顶搭棚隔热。

这本是一个让老百姓称颂的民心工程,为何却屡遭市民投诉?

C.记者发现,包里尽管揣着数张银行卡,但不少市民对银行业务收费标准并不清楚,有些人“被扣费”后才恍然大悟。

D.在西南西北广袤的土地上,很多学校甚至连一个正规本科毕业的教师都没有,这让深入该地区实习锻炼的免费师范生更加倍感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4.按顺序排列下面的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还人为地造出来了许多的什么贫富、智愚、劳逸、苦乐等等。

②这种人类社会与美丽的大自然不相和谐的思想,在短篇小说《月光》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③而寄居在大自然中的人类,却有许多的烦恼。

④冰心认为大自然是灿烂庄严的。

⑤冰心在为同时代人医治时代病的时候,也把求援的手,伸向了美丽的大自然。

A.④③⑤①②B.⑤④③①②C.⑤②④③①D.④③①⑤②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

祖善方,后梁吏部尚书,更家江陵。

父之象,仕隋为邯郸令,坐为人讼,不得申。

文本年十四,诣司隶理冤,辨对哀畅无所诎。

众属目,命作《莲华赋》,文成,合台嗟赏,遂得直。

性沈敏,有姿仪,善文辞,多所贯综。

郡举秀才,不应。

萧铣僭号,召为中书侍郎,主文记。

河间王孝恭平荆州,其下欲掠夺,文本说孝恭曰:

“自隋无道,四海救死,延颈以望真主。

萧氏君臣决策归命者,意欲去危就安。

大王诚纵兵剽系,恐江、岭以南,向化心沮,狼顾麇惊。

不如厚抚荆州,劝未附,陈天子厚惠,谁非王人?

”孝恭善之,遽下令止侵略,署文本别驾。

从击辅公祏,典檄符。

进署行台考功郎中。

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

太宗既藉田①,又元日朝群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

李靖复荐于帝,擢中书舍人。

时颜师古为侍郎,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

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

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

师古以谴罢,温彦博为请帝曰:

“师古练时事,长于文诰,人少逮者,幸得复用。

”帝曰:

“朕自举一人,公毋忧。

”乃授文本侍郎,专典机要。

封江陵县子。

是时,魏王泰有宠,侈第舍,冠诸王。

文本上疏,劝崇节俭,陈嫡庶分,宜有抑损。

帝善之,赐帛三百段。

逾年为令,从伐辽东,事一委倚,至粮漕最目、甲兵凡要、料配差序,筹不废手,由是神用顿耗,容止不常。

帝忧曰:

“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与同返矣!

”至幽州暴病,帝临视流涕。

卒,年五十一。

是夕,帝闻夜严,曰:

“文本死,所不忍闻。

”命罢之。

赠侍中、广州都督,谥曰宪,陪葬昭陵。

始文本贵常自以兴孤生居处卑室无茵褥帏帟事母以孝显抚弟侄笃恩义生平故人虽羁贱必钧礼帝每称其忠谨吾亲之信之(选自《新唐书》)

[注]①藉田:

古时帝王于春耕前亲耕农田的活动,以示鼓励农耕。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家江陵调换B.辨对哀畅无所诎屈服

C.文致华赡简短D.师古时事处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时颜师古为侍郎逾年为令

B.李靖复荐于帝长于文诰

C.孝恭善之命罢之

D.延颈以望真主师古以谴罢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岑文本“善文辞”的一组是(3分)()

①诣司隶理冤,辨对哀畅无所诎

②长于文诰,人少逮者

③命作《莲华赋》,文成,合台嗟赏

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

⑤从伐辽东,事一委倚

⑥朕自举一人,公毋忧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⑤⑥D.①③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岑文本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岑之象受冤无法申诉,十四岁的他为父亲申冤当场作赋,令人赞叹不已,他父亲的冤屈也得以洗雪。

B.岑文本少年时代即聪颖明理,博览经史,虽没有接受举荐去获取秀才名号,却在萧铣割据政权中出任中书侍郎,主管文书。

C.唐李孝恭平定荆州时,其部下打算掠夺百姓财物,岑文本劝说李孝恭严申军令,禁止杀掠。

李孝恭接受了他的意见。

D.在对辽东的战争中,岑文本主管后勤事宜总是筹算不离手。

因心血损耗,精力枯竭,操劳过度,染病在身,岑文本在幽州病故。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段断句。

(4分)

始文本贵常自以兴孤生居处卑室无茵褥帏帟事母以孝显抚弟侄笃恩义生平故人虽羁贱必钧礼帝每称其忠谨吾亲之信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

②是时,魏王泰有宠,侈第舍,冠诸王。

10.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杂诗》之四曹植①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②。

时俗薄③朱颜,谁为发皓齿④?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注释】①曹植:

字子建,曹操第三子,世称陈思王,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后饱受迫害,郁郁而终,年四十一岁。

②沚:

水中的小块陆地。

③薄,轻视。

④发皓齿:

指歌唱或说话。

(1)本诗描绘了一位怎样的“佳人”形象?

(3分)

(2)诗人运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李商隐《锦瑟》)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白居易《琵琶行》)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

手机文学的艺术诉求与文化缺失

蒋信伟

手机文学不是文学的大餐,而是文学的点心。

点心虽小,却别有风味。

手机文学不可能也不必要承载多厚的社会内容,获得多大的艺术感染力,甚至可以说,手机文学应当是一种“笑”的文学,应该在“笑”字上做文章,能够给人以轻松释放、付诸一笑之感,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生活中起到一种调节心情的作用。

如果说艺术张力是手机文学的存在之本,那么幽默、讽刺、灵动是手机文学的生命之根。

幽默可以解开心情凝滞的结扣,释放出生命快乐的种子。

幽默风趣,足以让人开心一笑。

讽刺如果离开了幽默,就会丧失内在的艺术韵味,成为一种变相的挖苦与谩骂。

绝妙的讽刺总是和幽默互为表里、融为一体的。

灵动则是生命智慧的自然流露,是创作者与读者之间“心有灵犀”。

换句话说,也就是创作者说出了读者想说却没有说出,或者没有想到却极想想到的东西。

其实,正如幽默与讽刺交互相融一样,灵动有时也融合在幽默与讽刺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多样化的审美意味。

当然,在这种幽默、讽刺、灵动的审美追求之中,不时也透露出后现代的气脉,表现为平面化、碎片化、解构化的艺术倾向。

手机文学的产生,说到底是技术消费时代对文学产生冲撞的结果,也是文学嫁接现代商业生活方式的结果。

走产业化之路,追求商业利益,是手机文学的初衷。

下载、发送成为事关手机文学命运的两件大事。

就传统文学来说,手机文学在技术时代、市场经济的双重语境下,难以避免要犯下“两宗罪”,也就是机械复制和过分媚俗求利。

手机文学在机械复制和过分媚俗求利双重缺失影响下,必然产生大量的“快餐文化”甚至“文化垃圾”。

手机也就不再是文学的一块阵地,相反,却成为了文学沙化的制造者。

点心固然花样繁多、别有味道,但是变了质的点心毕竟是有害的,对于广大手机文学读者来说,“变了质”的手机文学无疑也会成为一种潜在的“文化毒害”。

因而,不能不说,手机文学悄然兴起的背后也隐含着文化的缺失与忧虑。

不可否认,手机文学在大众文化时代的文学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对它的任何一种夸大或贬低都是不切实际的妄谈。

正视手机文学的艺术诉求和文化缺失,对于引导手机文学朝着健康、优质的方向发展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选自《文汇报》)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手机文学无法承载丰厚的社会内容,因而它的艺术感染力不大。

B.手机文学大多令人开心释怀,因而受到许多节奏快、压力大的现代人的欢迎。

C.手机文学的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常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美好感觉。

D.手机文学就像点心一样,固然花样繁多、别有味道,但是不能登大雅之堂。

E.手机文学在某些状态下也会变成为一种潜在的“文化毒害”。

F.要引导手机文学朝着健康、优质的方向发展,阻止手机成为了文学沙化的制造者。

13.对手机文学“幽默”“讽刺”“灵动”三种特性相互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幽默”“讽刺”“灵动”相辅相成,是手机文学的根本特性。

B.手机文学惯用讽刺手法,正在演变为一种变相的挖苦与谩骂,缺乏幽默和灵动。

C.灵动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它必须与幽默、讽刺融合在一起,形成手机文学独特的审美意味。

D.当前手机文学平面化、碎片化、解构化的艺术倾向,是追求幽默、讽刺、灵动的结果。

14.手机文学在大众文化时代的文学建设中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3分)

15.根据文本内容,概括手机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特点。

(5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做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题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会思想的芦苇

赵丽宏

最近回到我曾经“插队落户”的故乡,一下船,就看到了在江堤上迎风摇曳的芦苇。

久违了,朋友!

芦苇,曾经被人认为是荒凉的象征。

然而在我的心目中,这些随处可见的植物,却代表着美丽自由的生命,它们伴随我度过了艰辛的岁月。

从前,芦苇是崇明岛上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芦苇的一身都有经济价值。

埋在地下的嫩芦根可解渴充饥,也可入药。

芦叶可以包粽子,芦叶和糯米合成的气味,就是粽子的清香。

芦花能扎成芦花扫帚,这样的扫帚,城里人至今还在用。

用途最广的,是芦苇秆,农民用灵巧的手,将它们编织成苇帘、苇席、芦篚、箩筐、簸箕,盖房子的时候,芦苇可以编苇墙,织屋顶。

很多乡民曾经以编织芦苇为生,生生不息的芦苇使故乡人多了一条活路。

我在崇明“插队”时,曾经和农民一起研究利用地下的沼气来做饭。

打沼气灶,也用得上芦苇。

我们先在地上挖洞,再将芦苇集束成捆,一段一段接起来,扎成长十数米的芦把,慢慢地插入洞中,深藏地下的沼气,会沿着芦把的空隙升上地面,积蓄于土灶中,只要划一根火柴,就能在灶口燃起一簇蓝色的火苗,为贫困的生活增添些许温馨。

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件无比奇妙的事情。

在艰苦的“插队”生涯中,芦苇给我的抚慰旁人难以想象。

我是一个迷恋自然的人,而芦苇,正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美妙礼物。

在被人类精心耕作的田野中,几乎很少有野生的植物连片成块,只有芦苇例外。

没有人播种栽培,它们自生自长,繁衍生息,哪里有泥土,有流水,它们就在哪里传播绿色,描绘生命的坚韧和多姿多彩。

春天和夏天,它们像一群绿衣人,伫立在河畔江边,我喜欢看它们在风中摇动的姿态,喜欢听它们应和江涛的簌簌絮语。

和农民一起挑着担子从它们中间走过时,青青的芦叶掸我衣,拂我脸,那是自然对人的亲近。

最难忘的是它们开花的景象,酷暑过去,金秋来临,风一天凉似一天,这时,江边的芦苇纷纷开花了,那是一大片皎洁的银色,在风中,芦苇摇动着它们银色的脑袋,在江堤两边发出深沉的喧哗,远远看去,犹如起伏的浪涛,也像浮动的积雪。

使我难忘的是夕照中的景象,在绚烂的晚霞里,银色的芦花变成了金红色的一片,仿佛随风蔓延的火苗,在大地和江海的交界地带熊熊燃烧。

冬天,没有被收割的芦苇身枯叶焦,在风雪中显得颓败,使大地平添几分萧瑟之气。

然而我知道,芦苇还活着,它们不会死,在冰封的土下,有冻不僵的芦根,有割不断的芦笋。

只要春风一吹,它们就以粉红的嫩芽,以翠绿的新叶为人类报告春天的消息。

冬天的尾巴还在大地上扫动,芦笋却倔强地顶破被严霜覆盖的土地,在凛冽寒风中骄傲地伸展开它们那柔嫩的肢体,宣告冬天的失败,也宣告生命又一次战胜自然强加于它们的严酷。

我曾经在日记中写诗,诗中以芦苇自比。

帕斯卡说:

“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这比喻使我感到亲切。

以芦苇比人,喻示人的渺小和脆弱,其实,可以作另义理解,人性中的忍耐和坚毅,恰恰如芦苇。

在我的诗中,芦苇是有思想的,它们面对荒滩,面对流水,面对南来北往的候鸟,舒展开思想之翼,飞翔在自由的天空中。

我当年在乡下所有的悲欢和憧憬,都通过芦苇倾吐了出来。

我曾经担心,随着崇明岛的发展和进步,岛上的芦苇会渐渐消失。

然而我的担心大概是多余的,只要泥土和流水还在,只要滩涂上的芦根还在,谁也无法使这些绿色的生命绝迹。

我的故乡,也将因为有芦苇的存在而显得生机勃发,永葆它的天生丽质。

这次去崇明,我专门到堤岸上去看了芦苇。

芦苇还和当年一样,在秋风中摇晃着银色的花朵。

那天黄昏,我凝视着落霞渐渐映红那一大片芦花,它们在天地之间波浪起伏,像涌动的火光,重又点燃我青春的梦想……

16.文章的标题在设计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4分)

17.联系原文,请简析“抚慰”一词的含意。

(5分)

18.你认可本文作者对“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的另义理解吗?

试作简述。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钱伟长:

矮个子的“科学巨人”

钱伟长,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2010年7月30日辞世,享年98岁。

“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是钱伟长的口头禅。

他幼时家境清寒,身体很瘦弱。

18岁那年考入清华大学时,身高只有1.49米。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清华历史上首位身高不达标的学生”,在就读的第二学年,竟一鸣惊人地入选清华越野代表队,两年后更以13秒4的成绩夺得全国大学生对抗赛跨栏季军。

曾代表国家队参加远东运动会,跨栏、越野跑样样拿手,还是清华足球队的球星呢。

历史考满分却要学物理

钱伟长1912年出生在江苏无锡县一个名叫七房桥的小村庄。

祖父和父叔辈都是乡村教师。

父亲英年早逝,钱伟长受四叔钱穆的影响最大,钱穆仅上过中等师范学校,靠艰苦奋斗自学成才,毕生著述甚丰。

四叔不仅资助钱伟长完成中等教育,而且经常让其陪读,少年钱伟长跟着四叔博览群书,打下了深厚的国学根底。

1931年中学毕业后,钱伟长在一个月内,在上海连考了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和浙江大学五个大学的考试。

此时,四叔已到北京大学任教。

他从北平来信,建议侄儿到清华读书。

清华大学根据他的考试成绩——历史与国文成绩最好、历史竟得满分,准备把他分到中文系或历史系去。

然而,当时中国正处于被列强欺辱的弱势,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他走上弃文学理的道路,他决定读物理系。

由于钱伟长物理分数太低,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坚决不允。

而历史系主任陈寅恪又到处打听这位历史满分的学生为何不来报到。

陈寅恪处由钱穆去商量,吴有训处由顾颉刚出面通融。

吴有训教授被这个学生的诚挚热情打动了,他对钱伟长说:

“那好吧,你先在物理系学习一年,如果到了期末考试,你的物理和高等数学的成绩达不到70分的话,再改学文史不晚。

钱伟长欣然接受了这个条件。

他凭着刻苦精神,攻克了学习上的一道道难关。

一个学年下来,他各门功课的成绩均在70以上。

等到他从清华毕业时,吴有训教授已经非常器重这个有志气的青年人了,把他收为自己的研究生。

归心似箭为报国

1940年夏,钱伟长从上海启航,开始了公费留学生活。

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钱伟长是在应用数学系主任辛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很快,他们合作共同攻克了板壳内禀统一理论这个世界性的难题。

这时,钱伟长仅28岁。

由于钱伟长的出色成果,多伦多大学于1942年授予他博士学位。

就在这一年,他离开多伦多,来到了冯·卡门的门下,在喷射推进研究所任研究员。

他担任的主要课题是火箭的起飞、飞行中火箭的翻滚、火箭弹道的控制等。

抗战胜利后,钱伟长以探亲为由回国。

回国后,钱伟长到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任教授。

可是薪水很低,生活的困难令他失望。

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已只好在北京大学工学院和燕京大学工学院兼课,奔波于北京的三所大学讲课,但仍不得温饱,他不得不向单身同事、老同学借贷度日。

1948年友人捎信给钱伟长,告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工作进展较快,亟愿他回该所复职,携全家去定居并给予优厚待遇。

于是,他到美国领事馆申办签证,但在填写申请表时,发现最后一栏写有“若中美交战,你是否忠于美国?

”钱伟长毅然填上了“NO”,最后以拒绝赴美了事。

噩梦醒来是早晨

解放后,钱伟长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进入了他学术上的第二个丰收期,与钱学森、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三钱”。

正当钱伟长雄心勃勃地攀登新高峰的时候,一场历时20余年的苦难落到了他的头上。

他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了极不合理的待遇。

“文革”期间,虽然缺乏起码的工作条件,但钱伟长以非凡的毅力,推导了12000多个三角级数求和公式。

其中不少很有实用价值,也是前人所未知的。

……

1983年,70高龄的钱伟长以年轻人般的活力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

“我没有休闲生活,不抽烟、不喝酒、不锻炼。

不胡思乱思,所以我身体健康。

工作就是我强身健体的秘诀,脑筋用得越多身体越好。

我睡眠时间不长,但睡眠效率很高。

工作其实就是最好的休息。

”(选自2010年7月30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9.请简要赏析这篇通讯的总标题。

(4分)

20.请分段简述钱伟长的人生历程(不必涉及具体时间)。

(5分)

21.钱伟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本简要评述。

(6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这是2010年广东省高考语用题不同分值的得分统计表,分别调查了第22、23题,每道题满分6分。

请你根据这个得分情况统计数字,写出两条结论。

并提出一条建议。

(6分)

分数

22题

所占比例

23题

所占比例

0分

80753

14.2%

42495

7.5%

1分

45056

8.0%

45827

8.1%

2分

53847

9.5%

114190

20.1%

3分

66022

11.7%

150527

26.6%

4分

130297

23.0%

123871

21.8%

5分

134867

23.8%

70528

12.5%

6分

55688

9.8%

19092

3.4%

23.为下面一则故事补写出结论。

“告诉我一片雪花的重量。

”一只知更鸟问一只野鸽。

野鸽的回答是“微不足道”。

“那么让我来给你讲一个不平常的故事。

”知更鸟说道,“我飞落在一棵冷杉的树枝上,这时下雪了,小瓣的雪花缓缓降落。

我无事可做,于是就数起了飘落在我栖息的树枝上的雪花,确切的数字是141254。

当又一片你所讲的微不足道的雪花飘落在树枝上时,枝条折断了。

”说完知更鸟便飞走了。

由这个故事我们想到:

六、写作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泰戈尔说:

“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三语文考前冲刺试题答案

1、C(A框kuàng架针砭B翘(qiáoD生肖xiào)考查易错字、多音字,为了增加难度,每个选项只错一个,但这些字应该都是平时做练习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

2、D(A断章取义,“首当其冲”是指最先受到冲击,不能理解为“首先”。

B、“倾巢而出”为贬义词,用在此色彩不当。

C、“严阵以待”指摆好阵势等待着。

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着敌人。

不合语境。

)此题要求学生准确理解词意,不可望文生义,要联系语境,同时还要注意词语的情感色彩。

3、B(A句式杂糅。

“据”“表明”保留一个,“的原因”或“由……引起的

”保留一个。

C语序不当。

“尽管”应放在“包里”的前面。

D项,重复赘余。

“倍”是更加,格外的意思,与前面的“更加”重复)

4.答案:

B.(⑤是总的观点句。

④③①是解释。

②是例证。

并且可以通过一些关联词“而”“还”以及指代词“这种”等判断。

【参考译文】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

祖父岑善方,在后梁任吏部尚书,他把家迁到了

江陵。

父亲岑之象,在隋做官,任邯郸令,因事被人告了一状,无法申冤。

岑文

本十四岁那年,到司隶官处申理冤屈,辩论和答对的言辞悲伤流利而又无所屈服

,为众人所注目,司隶叫他作《莲华赋》,做成之后,整个官署的人都赞叹不已

,他父亲的冤屈最终也得以洗雪。

岑文本性情沉稳聪敏,仪表美好,擅长作文章,见多识广融会贯通。

本郡推荐他

为秀才,岑文本没有应召。

萧铣越分自称帝号,召他任中书侍郎,主管文书。

河间王李孝恭平定荆州,他部下打算掠夺百姓,岑文本劝说李孝恭道:

“自从隋

室无道,海内百姓为了活命都伸长脖子盼望真命君主。

萧氏君臣之所以决心归顺

,是为了远离危亡而寻求安定。

大王您如果纵兵剽掠,恐怕江、岭以南,人们的

归顺之心受阻,从而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面。

不如好好安顿荆州,以此来劝勉还未

归附的人,陈说天子的大恩大德,那么谁不愿意成为我朝的百姓呢?

”李孝恭认

为他说的对,立即下令制止侵扰掠夺,任用岑文本为别驾。

后跟随李孝恭攻打辅

公祏,主管文案印信。

升任行台考功郎中。

贞观元年,岑文本被授任为秘书郎,同时在中书省任职。

太宗在举行完藉田礼之

后,又在元日召见群臣,岑文本奏上《藉田》、《三元颂》两篇,辞藻与情致华

丽丰富。

李靖又把他推荐给皇上,他被提升为中书舍人。

这时颜师古担任侍郎,

自从武德年以来,诏书文诰或大事都由颜师古起草制定。

等到岑文本任职后,大

家都评说他称职,而且反应敏捷超过了颜师古。

有时诏令繁多时间紧急,他便叫

属吏六七人蘸笔等待,分别进行口授,草成之后一看意思也没有遗漏的。

颜师古

因过错被免职,温彦博替他向皇上求情说:

“颜师古熟悉时事,擅长草拟文诰,

很少有人能比得上,希望能重新任用。

”皇上说:

“朕亲自举荐一人,您不要担

忧了。

”于是授任岑文本为侍郎,专门掌管机要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