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互通A匝道现浇梁计算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36448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梅互通A匝道现浇梁计算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杨梅互通A匝道现浇梁计算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杨梅互通A匝道现浇梁计算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杨梅互通A匝道现浇梁计算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杨梅互通A匝道现浇梁计算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杨梅互通A匝道现浇梁计算书.docx

《杨梅互通A匝道现浇梁计算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梅互通A匝道现浇梁计算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杨梅互通A匝道现浇梁计算书.docx

杨梅互通A匝道现浇梁计算书

杨梅互通A匝道桥现浇梁施工

支架搭设结构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起讫里程为:

K309+620-K316+380,路线长度6.760km,主线桥梁全长892.7m/5座,其中大桥812.1m/4座,中桥80.6m/1座,涵洞22道;桥隧总长占路线总长的13.206%;互通立交1处,服务区1处,通道12座;路基挖方279.6万方,填方243.2万方。

其中现浇梁1座为杨梅互通A匝道桥,起讫里程为AK0+685-AK0+749,中心里程为AK0+717,A匝道桥共2跨,0#-3#墩上部结构全部采用现浇箱梁结构,桥跨布置为22+35m,桥宽17.5m,桥梁全长64m(含耳墙),桥梁面积1120㎡,桥梁位平面位于R=210m右偏圆曲线上,桥梁交角为90度,桥台背墙前侧线、桥墩中心线与路线设计线的右偏角为90度,采用径向布置,桥梁跨径指路线设计线上的曲线长度。

根据设计图纸,A匝道桥上部为等宽预应力现浇连续箱梁,箱梁梁高为1.8m,桥宽17.5m,箱梁采用单箱三室截面形式,顶板宽17.5m,底板宽12.82,两侧悬臂各2m,顶板厚25cm,腹板厚45-75cm,在1#墩跨中设置中横梁,0#、3#墩设置端横梁。

二、编制依据

(1)《铁路混凝土梁支架法现浇施工技术规程》(TB10110—2011);

(2)《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5)《公路施工手册》;

(6)《》公路施工计算手册》。

三、上部梁体施工方案

杨梅互通A匝道桥现浇箱梁共两跨,其中第二跨位于主线路基上,地形较平坦,梁底至原地面高度在6-7m,第一跨跨径为22m,第二跨跨径为35m,两跨均采用碗扣式满堂支架现浇施工。

主要施工流程为:

场地平整、地基处理、满堂支架搭设、安装支座、堆载预压、沉降观测、逐级卸载、设置预拱度、安装外模、底腹板钢筋制作及安装、底腹板混凝土浇筑、顶板钢筋及防护栏预埋筋安装、顶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拆除侧模、张拉压浆、拆除底模板、拆除满堂支架。

支架具体布置见施工方案。

1、地基处理

在清除表面松散土后,碾压平整后浇筑15cm厚C20混凝土,宽度21米。

2、满堂支架施工

在清除表层土后,碾压平整再浇筑15cmC20混凝土,宽度21m,作为支架基础。

选用碗式支架作为支撑骨架,支架布置为:

满堂支架顺桥向立杆排距0.6m,横桥向立杆中间底腹板位置为23排排距0.6m,两侧翼缘板按6排排距0.9m,翼缘板外为2排排距0.9m立杆作为操作平台,所有横杆步距均为1.2m。

支架支撑在专用地托上,以确保受力均匀,支架上端采用专用天托,纵向采用10×10cm方木间距0.3m,横向采用10×10cm方木,间距0.6米,通过支架上端的天托设置预拱度。

3、堆载预压

为消除非弹性变形,取得碗式支架弹性变形量和地基沉降变形量。

在方木铺设完毕且加固稳固后选用砂带进行分级堆载预压。

预压采用分跨预压,从A匝道桥第一跨向第二跨进行,施加荷载总重:

梁体自重+施工荷载(梁体自重10%)。

模拟砼施工过程按30%、70%、110%逐级加载。

在加载过程中设置沉降观测点,观测点分别设在翼缘板、底板处,每断面设5点,每4米设一个观测断面。

堆载预压时间不小于48小时,卸载采用分级逐步卸载。

每次堆载、卸载均做好沉降观测,并做好记录。

4、预拱度设置

预拱度计算公式为f=f1+f2,其中f1支架弹性变形(由预压得出数据),f2=梁片设计预拱度值。

最大预拱度值设置在梁的跨中位置,并按二次抛物线形式进行分配,算得间距2米各点处的预拱度值后,按折线通过钢管脚手架对底模和翼缘板进行调整。

5、钢筋制安

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地制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工艺连接,根据钢筋绑扎的先后顺序采用人工配合汽车、吊车运输到模板。

钢筋绑扎顺序:

从一段向另一段进行,箱梁底板、箱梁腹板、箱梁底、腹板波纹管、箱梁顶板、预留钢筋和预埋件埋设。

按照设计图纸和验标要求进行钢筋的绑扎安装,同时注意钢筋接头按要求错开,钢筋绑扎时要按设计图纸的钢筋编号从下到上、从一头到另一头分顺序绑扎,为避免在安装时将误差集中到某一头,可分成几段进行。

保证所有的钢筋规格、型号、间距、数量及保护层等满足设计要求。

钢筋交接点绑扎均采用十字交叉绑,不允许采用梅花跳绑,且绑扎铁丝的尾段不应伸入保护层内。

钢筋保护层采用购买的同等级砂浆垫块,梁体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少应为4个/m2。

箱梁施工中主要预埋件有泄水孔、透气孔、伸缩缝预埋件、防撞护栏预埋筋、施工预埋件等,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预埋。

6、砼施工

砼浇筑采用2台混凝土汽车泵从0#台边跨向2#边跨一次进行。

混凝土浇筑水平分层、斜向分段、对称、连续浇注的原则。

浇注砼时,每层砼的厚度30厘米为宜,不得超过50厘米,砼振捣和下料交替进行,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

砼浇注成型终凝后,覆盖土工布浇水养护。

四、满堂支架结构验算

1、碗扣支架相关参数

立杆和横杆设计允许荷载

立杆

横杆

步距(m)

允许载荷(KN)

横杆长度(m)

允许集中荷载(KN))

允许均布荷载(KN)

0.6

40

0.9

4.5

12

1.2

30

1.2

3.5

7

1.8

25

1.5

2.5

4.5

2.4

20

1.8

2.0

3.0

碗口支架钢管外径48㎜,钢管内径41㎜,壁厚3.5mm,截面积4.89*102mm2

惯性矩I=1.215*105mm4,单位重量62kg/m

回旋半径i={[π(484-414)/64}/{π(484-414)/4}}1/2=15.78㎜

2、支架荷载分析

根据本工程现浇箱梁的结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将涉及到以下荷载形式:

⑴q1——箱梁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密度取26KN/m3。

根据我部现浇箱梁结构特点,我们取中横梁截面为代表截面进行箱梁自重计算,并对这个代表截面下的支架体系进行检算,首先分别进行自重计算。

 

⑵q2——箱梁内模、底模、内模支撑及外模支撑荷载,按均布荷载计算;取q2=1.2kPa

⑶q3——因施工时面积分布广,需要人员及机械设备不多,取q3=2.0KN/m2(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其荷载量)。

⑷q4——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对底板取2.0kPa,对侧板取4.0kPa。

⑸q5——新浇混凝土对侧模的压力。

因现浇箱梁采取水平分层以每层30cm高度浇筑,在竖向上以V=1.2m/h浇筑速度控制,砼入模温度T=28℃控制,因此新浇混凝土对侧模的最大压力

q5=

K为外加剂修正稀数,取掺缓凝外加剂K=1.2

当V/t=1.2/28=0.043>0.035

h=1.53+3.8V/t=1.69m

q5=

⑹q6——倾倒混凝土产生的水平荷载,取2.0kPa。

⑺q7——支架自重,经计算支架在不同布置形式时其自重如下表所示:

 

满堂钢管支架自重

立杆横桥向间距×立杆纵桥向间距×横杆步距

支架自重q7的计算值(kPa)

60cm×60cm×120cm

3.38

荷载组合

模板、支架设计计算荷载组合

模板结构名称

荷载组合

强度计算

刚度检算

底模及支架系统计算

⑴+⑵+⑶+⑷+⑺

⑴+⑵+⑺

侧模计算

⑸+⑹

3、支架结构验算

3.1底模面板检算

底模面板采用15mm厚竹胶板,竹胶板尺寸为122*244*1.5cm。

竹胶板下纵桥向设置100*100mm方木小肋,中心间距300mm,取1m板宽按净跨径300mm连续梁检算。

(1)荷载

取底腹板荷载进行计算:

梁体砼1m截面均布荷载:

2

底模面板宽度自重

2

箱内支撑架荷载

2,实际取0KN/m2。

(2)强度验算

 

 

Mmax=0.57kN·mQmax=11.46kN

底模力学参数:

S=1/8×bh2=1/8×1.0×0.0152=2.8×10-5m3

I=1/12×bh3=1/12×1.0×0.0153=2.8125×10-7m4

W=1/6×bh2=1/6×1.0×0.0152=3.75×10-5m3

强度条件:

σ=Mmax/W=0.57/(3.75×10-5)=15.2MPa<[σ]=45Mpa

τ=QmaxS/(Ib)=(11.46×2.8×10-5)/(2.8125×10-7×1.0)

=1.14MPa<[τ]=4MPa

(3)刚度验算:

fmax<[f]

fmax=0.677ql4/(100EI)其中E=9×103MPa

fmax=(0.677×63.642*1000×0.24)/(100×9×103×106×2.8125×10-7)

=0.27mm<[f]=1/400m=0.75mm

1.5cm的竹胶板作为底模满足要求。

3.2模板底纵桥向方木计算:

竹胶板底部桥顺向设置100*100mm方木小肋,中心间距300mm,方木下设置横桥向方木,方木中心间距为60cm,按单根方木受力(单根方木承受宽度600mm的系梁荷载)按三跨连续梁检算。

(1)、荷载组合

取底腹板荷载进行计算:

梁体砼顺桥向均布荷载:

2

底模面板宽度自重

2

方木自重:

2

Mmax=0.69kN·mQmax=6.91kN

方木力学参数:

S=1/8×bh2=1/8×0.1×0.12=1.25×10-4m3

I=1/12×bh3=1/12×0.1×0.13=8.3×10-6m4

W=1/6×bh2=1/6×0.1×0.12=1.67×10-4m3

强度条件:

σ=Mmax/W=0.69/(1.67×10-4)=4.1MPa<[σ]=12Mpa

τ=QmaxS/(Ib)=(6.91×1.25×10-4)/(8.3×10-6×0.1)

=0.1MPa<[τ]=1.3MPa

刚度验算:

fmax<[f]

fmax=0.677ql4/(100EI)其中E=9×103MPa

fmax=(0.677×19.2×0.64)/(100×9×109×8.3×10-6)

=0.23mm<[f]=1/400m=1.5mm

底模纵向方木截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3.3横向方木计算:

横桥向方木采用10*10cm方木,铺设于支架立杆顶撑上,间距为60cm,跨度60cm,所受荷载为上部纵向方木传递的集中荷载,间距按30cm布置,其荷载大小为:

P=1.143*ql=1.143*19.2*0.6=13.17KN/m

按四跨连续梁计算。

 

 

 

Mmax=1.27kN·mQmax=8.7kN

方木力学参数:

S=1/8×bh2=1/8×0.1×0.12=1.25×10-4m3

I=1/12×bh3=1/12×0.1×0.13=8.3×10-6m4

W=1/6×bh2=1/6×0.1×0.12=1.67×10-4m3

强度条件:

σ=Mmax/W=1.27/(1.67×10-4)=7.6MPa<[σ]=12Mpa

τ=QmaxS/(Ib)=(8.7*1.25×10-4)/(8.3×10-6×0.1)

=0.013MPa<[τ]=1.3MPa

刚度验算:

fmax<[f]

fmax=1.764ql3/(100EI)其中E=9×103MPa

fmax=(1.764×13.17×0.63)/(100×9×109×8.3×10-6)

=0.04mm<[f]=1/400m=1.5mm

底模横向方木截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3.4扣件式钢管支架立杆强度及稳定性验算

边支点V-V截面处

钢管扣件式支架体系在箱梁底腹板采用60×60×120cm的布置结构,在翼缘板采用60×90×120cm的布置结构,如图:

 

①、立杆强度验算

根据立杆的设计允许荷载,当横杆步距为120cm,立杆可承受的最大允许竖直荷载为[N]=30kN(参见公路桥涵施工手册)。

立杆实际承受的荷载为:

N=1.2(NG1K+NG2K)+0.85×1.4ΣNQK(组合风荷载时)

NG1K—支架结构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

NG2K—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

ΣNQK—施工荷载标准值;

于是,在底腹板位置有:

NG1K=0.6×0.6×q1=0.6×0.6×45.9=16.5KN

NG2K=0.6×0.6×q2=0.6×0.6×1.2=0.432KN

ΣNQK=0.6×0.6×(q3+q4+q7)=0.36×(2.0+2.0+3.38)=2.657KN

则:

N=1.2(NG1K+NG2K)+0.85×1.4ΣNQK=1.2×(16.5+0.432)+0.85×1.4×2.657=23.48KN<[N]=30kN,强度满足要求,安全系数23.48/24.57=0.96。

在翼缘板位置有:

NG1K=0.6×0.9×q1=0.6×0.9×8.19=4.42KN

NG2K=0.6×0.9×q2=0.6×0.9×1.2=0.648KN

ΣNQK=0.6×0.9×(q3+q4+q7)=0.54×(2.0+2.0+3.38)=3.985KN

则:

N=1.2(NG1K+NG2K)+0.85×1.4ΣNQK=1.2×(4.42+0.648)+0.85×1.4×3.985=10.82KN<[N]=30kN,强度满足要求。

均满足要求。

②、立杆稳定性验算

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有关模板支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N/ΦA+MW/W≤f

N—钢管所受的垂直荷载,N=1.2(NG1K+NG2K)+0.85×1.4ΣNQK(组合风荷载时),同前计算所得;

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参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表5.1.6得。

A—φ48mm×3.5㎜钢管的截面积A=489mm2。

Φ—轴心受压杆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查表即可求得Φ。

i—截面的回转半径,查《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附录B得i=15.8㎜。

长细比λ=L/i。

L—水平步距,L=1.2m。

于是,λ=L/i=76,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查附录C得Φ=0.744。

MW—计算立杆段有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距;

MW=0.85×1.4×WK×La×h2/10

WK=0.7uz×us×w0

u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参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7.2.1得uz=1

us—风荷载脚手架体型系数,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6.3.1第36项得:

us=1.2

w0—基本风压,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表D.4w0=0.35KN/m2

故:

WK=0.7uz×us×w0=0.7×1.25×1.2×0.35=0.368KN

La—立杆纵距0.6m;

h—立杆步距1.2m,

故:

MW=0.85×1.4×WK×La×h2/10=0.03784KN

W—截面模量查表〈〈建筑施工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附表B得:

W=5.08×103mm3

则,N/ΦA+MW/W=35.39×103/(0.744×489)+0.03784×106/(5.08×103)=104.72KN/mm2≤f=205KN/mm2

计算结果说明支架是安全稳定的。

3.5满堂支架整体抗倾覆验算

依据《公路桥涵技术施工技术规范实施手册》第9.2.3要求支架在自重和风荷栽作用下时,倾覆稳定系数不得小于1.3。

K0=稳定力矩/倾覆力矩=y×Ni/ΣMw

采用57m验算支架抗倾覆能力:

跨中支架宽20.5m,长57m采用60×60×120cm支架来验算全桥:

支架横向31排;

支架纵向95排;

高度7m;

顶托TC60共需要31*95=2945个;

立杆需要31*95×7=20615m;

纵向横杆需要31×7/1.2×57=10307.5m;

横向横杆需要95×7/1.2×18.5=10252m;

故:

钢管总重(20615+10307.5+10252)×3.84=158t;

顶托TC60总重为:

2945×7.2=21t;

故q=158×9.8+21×9.8=1754KN;

稳定力矩=y×Ni=8×1754=14032KN.m

依据以上对风荷载计算WK=0.7uz×us×w0=0.504KN/m2

跨中57m共受力为:

q=0.504×7×57=201.096KN;

倾覆力矩=q×5=201.096×5=1005.48KN.m

K0=稳定力矩/倾覆力矩=14032/1005.48=13.96>1.3

计算结果说明本方案满堂支架满足抗倾覆要求

3.6跨中门洞支架体系验算

本桥施工方案中A匝道第二跨中门式通道采取间距30cm碗扣支架和工字钢平台支架体系,工字钢平台支架体系由碗扣支架上铺设10*10的纵向方木,方木上铺设间距为60cm的I40a工字钢作为横向分配梁,工字钢上纵向向满铺10×10cm方木及搭设满堂扣件式钢管支架。

(1)门洞横梁工字钢验算

门洞处荷载为

取底腹板荷载进行计算:

梁体砼顺桥向均布荷载:

2

底模面板宽度自重

2

方木自重:

2

上部拱肋自重及支撑架宽度荷载

2

取立杆间距为0.6*0.6m;则门洞横梁处每根立杆受力为:

67.77*0.6*0.6=24.4KN;

门洞横梁受力图如下:

 

 

 

Mmax=128.1kN·mQmax=109.8kN

横梁所需要的截面抵抗矩为:

W=

查《桥涵计算手册》“热轧普通工字钢截面特性表”可知,需使用I40a型号的工字钢,该型号工字钢截面特性如下:

S=86.07mm2Ix=21714cm4Wx=1085.7cm3M=67.56kg/mtw=16.5mm

Ix/Sx=34.1cm

I40a自重为0.6756KN/m(查桥涵手册)

I40a自重产生弯距为:

M=

总弯距Mx=128.1+2.11=130.21KN·m

弯距正应力为

(临时结构,取1.3的容许应力增加值),满足要求

支点处剪力为:

Qx=109.8+0.6756×2.5=114.5KN

为腹板厚度

=15mm

max=

Mpa<1.3×85Mpa(1.3为容许应力增大值),满足要求。

工字钢跨中挠度验算:

I40a单位长度上的荷载标准值为:

q=43.98+0.6756=44.66KN/m

I40a刚度满足要求,所以采用I40a。

(2)门洞支撑墩立杆上枕梁计算

若枕梁按图中布置,纵梁将只起到传力作用,不需要特别的验算,

但在实际施工中考虑最不利情况,支撑立杆顶枕梁承受由门洞横梁传递的上部荷载和自重,横梁传递的力以端头支墩处剪力最大,取此处计算。

支撑立杆顶枕梁按跨中受集中荷载这一最不利的情况进行验算。

验算时按连续梁进行,L=0.6m

纵梁传递的剪力:

Qx=114.5KN

每边支撑墩立杆共7排,故支撑墩立杆顶单根枕梁跨中集中荷载

P=1/7Qx+Wx=1/7*114.5=16.36KN

Mmax=1/4*0.6*16.36=2.454KN.m

最大应力计算

强度符合要求

挠度验算:

满足要求。

(3)门洞两边支撑墩立杆验算:

立杆强度验算

按接受由支撑墩立杆顶枕梁传递的荷载P及自重这一最不利的情况进行验算。

则支墩立杆所受压力N=P+W自重=16.36+2.2=18.56KN;

立杆轴心受压应力计算

强度符合要求。

立杆稳定性验算:

立杆步距为1.2m,碗扣脚手架立杆Φ=48mm,壁厚为3.5mm

参照《扣件式规范》,按下式计算

l0=h+2a

h——步距,h=1200mm;

a——立杆上端顶托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650m;

则立杆计算长度

l0=h+2a

=1200+650×2

=2500mm

则立杆受压长细比:

l0/i=2500/15.8

=158.23

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表A.0.6得

φ=0.2801

则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N/φA

=18.56/(0.2801×4.89×102)

=135.51N/mm2<f=205N/mm2

∴立杆满足设计要求。

3.7立杆底座和地基承载力计算

 

⑴立杆承受荷载计算

在底腹板两侧立杆的间距为60×60cm,每根立杆上荷载为:

N=a×b×q=a×b×(45.9+q2+q3+q4+q7)

=0.6×0.6×(45.9+1.2+2.0+2.0+3.38)=19.6kN

⑵立杆底托验算

立杆底托验算:

N≤Rd

通过前面立杆承受荷载计算,每根立杆上荷载最大值为:

N=a×b×q=a×b×(45.9+q2+q3+q4+q7)

=0.6×0.6×(45.9+1.2+2.0+2.0+3.38)=19.6kN

底托承载力(抗压)设计值,一般取Rd=40KN;

得:

19.6KN<40KN立杆底托符合要求。

(3)立杆地基承载力验算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P=N/A;

式中:

N---支架传递基础顶面的轴心力;

A---硬化地基受力面面积。

立杆底座为150cm*150cm,直接支承在混凝土垫层上,则混凝土局部受压面积为Ad=15cm×15cm=225cm2;有前面计算得知道立杆最大轴心力N=19.6KN。

则混凝土垫层局部承压应力计算如下:

,C20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9.6MPa。

则混凝土局部受压满足受力要求。

C20混凝土容重为24KN/m3,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9.6MPa,其刚性角取45°;应力按45°角扩散,则15cmC20混凝土垫层下的承载力:

(19.6+0.45*0.45*0.15*24)/(0.45*0.45)=100.4KPa,及地基要求承载力不小于110KPa。

由于A匝道位于主线路基挖方上,主线路基已到挖方路基顶,清除松土压实后,承载力满足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