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选修五1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讲义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35457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选修五1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讲义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选修五1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讲义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选修五1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讲义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选修五1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讲义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选修五1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讲义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选修五1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讲义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选修五1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讲义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选修五1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讲义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选修五1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讲义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选修五1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讲义学案

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本专题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是没有的,因为这是编写教材时新增加的一部分。

●课标解读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在生活中要遵守法律,运用法律,做合格的公民。

●落实策略

课前:

自主学习,调查搜集。

学生阅读教材、搜集有关的事实及相关知识。

课上:

教学互动,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方式一:

情景导入一

用视频和图片展示我国近几年来食品安全的一些事例及其国家依法打击的状况。

教师分析: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的违法事件所取得的成果说明:

仅靠舆论监督和道德谴责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法律手段,才能使打击违法经济行动顺利进行,才能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由此可见,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依法治国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的兴盛,法治则国兴。

因此,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二框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方式二:

情景导入二

喜欢上网的小王在2013年初,拿近一年积攒的钱到某商场购买了一台电脑。

谁知,不知是电脑还是网络的问题,上网时一直不那么顺畅。

于是,小王找到电脑经销商,经销商说电脑质量没问题,给电信打去热线电话,电信也说网络没问题。

于是他一气之下,上网对购买电脑的商场、商家及所购电脑品牌来了个“一锅端”,在网上发帖对其进行毫无节制的“形象诋毁”。

维权者最终成了侵权者。

这一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让我们通过今天内容的学习来解决这一问题。

●教学地位分析

教材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和目标为统领,在此基础上,教材后面分析了具体的法律内容。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

1.①看教材7~8页“依法治国:

共产党领导人民的基本方略”,完成知识1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②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2.①看教材8~10页“有法可依: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成知识2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②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3.①看教材10~11页“依法办事:

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完成知识3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②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4.①看教材11页“法治国家: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解”,完成知识4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②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说明本课时教学地位。

⇒步骤2: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注①

步骤7:

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内容,然后“对照课堂小结”内容进行简要归纳总结。

根据时间引导进行“课外生活感悟”、让学生处理课堂练习、布置课后练习。

⇐步骤6:

处理探究2,教师根据教学时间和内容灵活掌握,最好交由学生自主处理,参照探究1方式,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

注③⇐步骤5:

教师要求学生完成“题组训练”1、2,巩固探究成果。

然后根据背景材料,让学生自己提出其他探究问题,同学之间互相讨论问题解决方式、方法和结果。

最后,根据“当堂双基达标”设计变式练习,学生交流完成并互相评价。

⇐步骤4:

教师通过对知识外引内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步骤3:

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互动方式可以利用问题导思1、2、3、4由浅入深地实施。

注②

注①:

建议教师对【课前自主导学】中比较基本的知识点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注②:

建议教师除已有“题组训练”和“探究问题”之外,再变换一下命题角度和问题提出方式,让学生设置一些变式习题和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注③:

在探究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再找一些体现本知识的事例加以说明,在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

2.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3.知道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4.懂得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础。

重点: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难点:

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

依法治国:

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

国家的基本方略

1.依法治国的地位: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依法治国的含义:

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这就是依法治国。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吗?

【提示】 主体是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力量。

有法可依: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律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地位

立法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活动。

形成符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比较科学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协调统一整体。

(1)在我国,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制定的。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原有的现已废止的法律。

(×)

(3)目前,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

依法办事:

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

义务观

1.依法办事的基本要求:

坚持依法办事,就要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

2.依法办事的必要性

(1)依法办事,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定,也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

(2)把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基础。

3.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1)要掌握与自身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

(2)养成遵守法律、依法积极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的观念和习惯。

有些同学认为,只要自己不违法犯罪,就与法律无关系。

说明这种观点的错误所在。

【提示】 这种观点否认了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

每个公民应把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这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基础。

法治国家: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1.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自觉守法等方面扎实推进,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2.坚持法治理念、保障公民权利

我国将坚持以人为本,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同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我国法律体系尚不健全,所以不能切实尊重和保护公民权益。

这种观点对吗?

【提示】 这种观点不对。

随着法律规定、司法体制、维护权益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公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将不断得到切实尊重和全面保障。

1.教材P7探究问题

【提示】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作为公民,首先应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其次应认真学法、懂法;再次应特别做到严格守法,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最后还要学会用法,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教材P8探究问题

【提示】 我国法律体系日益完备,根据制定机关不同可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

根据所调整的领域不同可分为民商法、行政法、社会法、经济法等。

3.教材P10探究问题

【提示】 

(1)李某的行为不属于合法行使权利。

尽管李某有权饲养、放飞信鸽,但他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即李某也有不损害甚至维护他人合法权益的义务,否则就可能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成为被告。

(2)可根据自身所了解的实际,简单举例。

例如,公民在公共场所行使言论权不得给他人造成伤害;公民的家庭生活不得干扰居住区的其他居民;等等。

4.教材P11探究问题

【提示】 在将来的政法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自觉守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保护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自觉学法、普法、守法、用法、护法。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

的基本方略

【问题导思】

2012年9月24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重庆市原副市长、公安局原局长王立军徇私枉法、叛逃、滥用职权、受贿案,作出一审宣判。

对王立军以徇私枉法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以叛逃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以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九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

1.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实施哪种基本治国方略?

【提示】 依法治国。

2.依法治国的主体、领导者、依据、对象、目的各是什么?

【提示】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依法治国的对象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等;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3.结合上述案例说明:

依法治国有哪些基本要求?

【提示】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体现了有法可依;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重庆市原副市长、公安局原局长王立军徇私枉法、叛逃、滥用职权、受贿案,作出一审宣判体现了有法必依;对王立军以徇私枉法罪、叛逃罪、滥用职权罪、受贿罪等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体现了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材料启示公民应该如何做到依法治国?

【提示】 人人要学法、懂法、守法、护法,并且要用合法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全面理解依法治国

1.是什么——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为什么——依法治国的原因

(1)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施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3)坚持依法治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保障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营造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秩序。

3.怎么做——依法治国的要求

(1)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具体要求

地位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公正地执法和司法,依法行政,执法为民,尽职尽责地打击和制裁一切违法犯罪行为

保障

(2)思想基础:

依法治国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坚持依法办事,把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这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基础。

(3)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自觉守法等方面扎实推进,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设法治国家。

 

比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区别

实施方式不同

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实施的后盾

主要靠社会舆论、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等力量来获得实施和维护

发挥的作用不同

侧重点是保证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侧重点是通过社会舆论与内心信念促使人们自觉养成良好习惯和规范良好道德行为,约束和制止不道德和不文明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

联系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德治对法治的实施具有指导和保障作用,以德治国将更好地推动依法治国进程;法治为德治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的法律保障,是德治的发展与延伸,法治对德治理念的弘扬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题组训练】

1.在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

A.中国共产党

B.全国人大

C.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

D.国家主席

【解析】 从依法治国的含义中可知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答案】 C

2.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对这四个环节理解正确的是(  )

A.“有法可依”是要求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法律可遵循

B.“有法必依”就是要求全体公民都严格遵守法律

C.“执法必严”只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公正地执法

D.“违法必究”是要求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公正地司法

【解析】 本题考查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必依要求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都严格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所以B错误;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公正地执法和司法,所以C、D两项观点错误。

【答案】 A

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

【问题导思】

王某居住在某小区1号楼1单元342室,他自小酷爱音乐,非常喜欢唱歌,他经常晚上下班后,在家里听歌听到24:

00点左右,并且音响的声音开得很大,影响周围邻居的休息。

特别是周末的早晨,他早早起来练歌,严重扰民。

邻居提醒他把声音开小一点,王某总是不以为然地说:

“我在我自己家里,这是我的权利。

”他的邻居实在无法忍受,就把他告到了法院。

1.王某的做法违背了什么权利义务观?

【提示】 违背了社会主义权利义务观。

2.试用这一观点分析王某做法。

【提示】 把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基础。

王某在自己家里听音乐是自己的权利,但不得影响周围邻居的休息是自己的义务。

因此,王某的做法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关系,是错误的。

3.王某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 坚持依法办事,就要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

我们要掌握与自身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养成遵守法律、依法积极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的观念和习惯。

全面理解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

1.必要性

把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基础。

2.具体要求

(1)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就要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

(2)每个公民既要依法行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权利,通过合法的劳动和经营获取正当物质利益;又要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

并不是所有国家公民的权利与义务都是统一的,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才是统一的。

【题组训练】

3.以下不符合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点的是(  )

A.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点,要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

B.每个公民既要依法行使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又要自觉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C.树立权利义务观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基础

D.公民应履行法定义务,法律应保障公民的一切利益

【解析】 A、B、C三项说法正确;法律保障的是公民的合法的、正当的利益,故D项说法错误。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应选D项。

【答案】 D

4.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联系,正确的是(  )

A.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都是我国基本的治国方略

B.道德调节的范围更广泛

C.法律调节的行为更具体

D.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二者是根本对立的

【解析】 B、C两项说法正确,但它们所阐明的是法治和德治的区别而非联系;D项本身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 A

 

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

国家

【走进生活】

某镇政府在修筑公路时,需占用一村民的承包地。

在没有与该村民达成有效补偿协议的情况下,镇政府便组织人员将其承包土地上的庄稼毁掉。

该村民要求镇政府对此事予以合理解决,但未得到答复。

于是,该村民向县人民法院提出了行政诉讼,将镇政府告上了法庭。

法院经过认真的庭审调查,作出判决,责令被告镇政府对原告作出合理的赔偿。

【知识对接】 

材料信息

知识对接

某镇政府在修筑公路时,在没有与该村民达成协议的情况下,毁掉土地上的庄稼

政府滥用职权会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

该村民向县人民法院提出了行政诉讼,将镇政府告上了法庭

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

法院判决镇政府对毁掉该村民承包土地上的庄稼进行赔偿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感悟应用】 

1.下列不符合上述材料事实的是(  )

A.政府滥用职权会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

B.司法机关必须依法行政

C.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受到保护

D.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受人民法院监督

【解析】 本题通过法院判决镇政府对毁掉该村民承包土地上的庄稼进行赔偿的事例,考查依法治国及公民权利方面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司法机关要坚持公正司法,行政机关要坚持依法行政,故B项观点错误。

【答案】 B

2.该村民向县人民法院提出了行政诉讼,将镇政府告上了法庭。

这说明(  )

A.人民法院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公正地执法

C.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法律可遵循

D.行政诉讼就是公民向上一级政府提起诉讼

【解析】 A、D两项说法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B项强调政府要依法行政,符合题意。

【答案】 B

3.上述材料启示我国公民(  )

A.应该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

B.应认真学法、懂法

C.应特别做到严格守法,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

D.要学会用法,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解析】 材料说明公民能够做到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故D符合题意。

【答案】 D

1.辨析:

要依法治国,就要做到国家机关立法,全体公民守法。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如何做到依法治国,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答题时要注意依法治国对公民和国家机关的不同要求,还要注意立法机关是谁。

本题在做题时一定要审全题干观点的含义,切忌漏掉内容。

【答案】 

(1)“国家机关立法”这一提法不准确,并不是所有国家机关都拥有并行使立法权。

(2)就国家机关来说,要依法治国,不仅要确保社会生活有法可依,而且要求国家机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还要求国家机关自觉接受监督。

(3)就公民来说,要实现依法治国,不仅要遵守法律,而且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与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还要对国家机关进行监督,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事。

2.我国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法律和司法解释有: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关于修改《监狱法》的决定、关于修改《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律师法》的决定等;关于修改《劳动合同法》的决定,2013年7月1日起施行;农业保险条例,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结合材料分析国家立法对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首先分析加强立法工作能够使国家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有法律可以遵循,做到有法可依;其次分析立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的意义。

【答案】 

(1)法的主要内容是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使人们明确行为的模式、标准和方向。

国家高度重视立法工作,使国家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有法律可以遵循,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才能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

(2)加强立法工作,形成符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比较科学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

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下面对依法治国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③法律依据是宪法 ④对象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依法治国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所以③错误,排除,故答案选C。

【答案】 C

2.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原有的现已废止的法律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须加强立法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包括行政法规

D.目前,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十分完善

【解析】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

法律体系是现行全部法律规范形成的有机整体,不包括已废止的法律,排除A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规范性文件在内,排除C项。

目前,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排除D项。

【答案】 B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点有(  )

①以宪法为统帅和核心 ②以法律为主干 ③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④是由法律部门的法律规范组成的协调统一整体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考查教材基础知识,①②③④均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 D

4.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 ②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对我国法制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需要在当代中国的立法实践中全面落实 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④不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正确表述,排除。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629号令:

《农业保险条例》经2012年10月24日国务院第22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解析】 此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措施,根据所学教材知识总结答案即可。

【答案】 

(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基本要求。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加强立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我国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做到完全有法可依。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法办事,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把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

(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还要掌握与自身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养成遵守法律、依法积极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的观念和习惯。

6.在次《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