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学校》教案7.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34130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13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的学校》教案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花的学校》教案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花的学校》教案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花的学校》教案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花的学校》教案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花的学校》教案7.docx

《《花的学校》教案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的学校》教案7.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花的学校》教案7.docx

《花的学校》教案7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花的学校人教(部编版)

2花的学校(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荒、笛”等5个生字,会写“落、荒”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能通过想象理解词语,读懂句子,体会拟人的写法。

5.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必备品格

6.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重点】学会会认字和会写字,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

【教学难点】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

播放歌曲《上学歌》。

师生交流:

同学们天天在学校里学习,谁能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学生各抒己见)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二课《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板书:

2花的学校)学生齐读课题。

展示图片:

你听说过“花的学校”吗?

谁能看图说说你眼里的“花的学校”。

教师提示:

提示学生大胆想象说说“花的学校”里的学生,说说“花的学校”里可能发生的事情。

教师小结,谈话过渡:

课文《花的学校》是著名作家泰戈尔写的一首散文诗。

我们一起走进花的学校,领略一下它的美丽吧!

二、介绍作者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

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等。

《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出版于1886年。

当时,风华正茂的泰戈尔,正值春风得意。

他的第一个女儿刚好降生,事业上也不断取得成功。

温馨的家庭,锦绣的前程,使得青年诗人身心愉悦。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了这本著名诗集。

诗集问世之后,泰戈尔也因此被誉为“儿童诗人”。

有人说,《新月集》是天使带给人间的浪漫,是天堂送给大地的诗篇。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荒野口笛罚站放假衣裳

(重点指导生字“荒、裳”为翘舌音;后鼻音“裳”;多音字“假”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

地(dìde)假(jiǎjià)

练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①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地(dìde)

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

地球;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

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

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

5>土地、田地;地球上的一个区域:

地区;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

地板;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

地点。

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

慢慢地走。

②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假(jiǎjià)

jiǎ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

假山、假话、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等。

jià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

假日、假条、病假、放假、寒假、暑假等。

练读一读。

①燕子妈妈高兴地(de)对小燕子说:

“我们要飞到南方过冬,小青蛙在地(dì)下冬眠,明年春天大家才会见面。

”。

②放假(jià)了,我和爸爸去旅游,在一个公园里我看到很多假(jiǎ)山。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荒野】高举,卷起。

【狂欢】荒凉的野外。

【碰触】潮湿;湿润。

【扬起】接触、碰撞。

【润湿】纵情欢乐。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写了顽皮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的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

课文先写(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再写(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然后写(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最后写(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学习“会写字”

落荒笛舞狂罚假互所够猜扬臂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落、荒、笛、舞、臂”,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舞”,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罚”,上下结构,上下基本同宽。

“狂、假、扬”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所、够”左右结构,左右等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荒、舞”和左右结构的字“够、猜”,学生练写。

荒:

上宽下窄,下边部分笔画多而紧凑。

中间“亡”字要扁小、竖折不要写成撇折,下边儿字中间有一竖。

舞:

右边部分,上边中间是一横四竖,下边一横最长,倒数第二笔是撇折。

够:

左扁右长,右边两个“夕”字上下排列,最下边的撇要长。

猜:

左窄右宽,“青”字上边三横中下横最长,中间一竖上边出头。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

雷云、阵雨、荒野、竹林、口笛、绿草、花朵、学校、墙角、树枝、绿叶、狂风、衣裳、星星;

(2)表示动作的词语:

轰响、落下、走过、跑出、跳舞、狂欢、上学、游戏、碰触、扬起;

(3)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

润湿

(4)叠词:

一群一群、簌簌、急急忙忙

(5)描写颜色的词语:

紫的、黄的、白的

2.练习运用:

联系生活实际,练习用狂欢、湿润、急急忙忙说话。

【设计意图:

词语源于生活,而为反映生活所用,对于学生初学词语时,我们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景入手,来引导学生去感知生活,总结归纳,学习词语,积累词语,增长知识。

六、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本节课我们通过听读、自由读、指名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字形、字义,学会了正确书写本课的会写字,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14—26)

 

(27)

 

(28—29)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通过想象理解词语,读懂句子,体会拟人的写法。

(重点)

3.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给你们看一些美丽的图片,想看吗?

(课件出示)一组美丽的花儿图片,你们觉得这些花儿怎么样?

(漂亮)老师告诉你,这些漂亮的花儿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妈妈,有自己的学校。

那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它们的学校?

(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花的学校》。

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中花的学校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

运用学生喜欢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导入课文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培养了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的良好习惯。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中花的学校是怎样的?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三、品读释疑

(一)朗读感悟,充分想象。

1.朗读课文,想象:

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是怎样的情景?

预设:

一朵朵娇嫩的花儿从草丛里,从小河边,从大树旁,使劲往外钻,很快地聚集到草地上手舞足蹈。

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玩得真开心!

(板书:

跳舞狂欢)

小结: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是一个拟人句,“跑出来、跳舞、狂欢”突出了花儿们的美丽、活泼、可爱、向上。

2.自读课文,对于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1)想一想写的是哪些景、物?

课文写了雷云、阵雨、东风、花、树枝、绿叶等景物。

(2)用笔画出这些景物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是什么样的?

学生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品读吧。

(二)重点突破,精读解疑。

1.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1)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2)边听边想:

你知道了什么?

(3)“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哗啦啦、淅沥沥……)这样的词语是拟声词。

(4)“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哨”,谁能学一学这种声音?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自然段。

(5)从“走过荒野、吹着口哨”你感受到什么?

(东风“走过原野、吹着口笛”这样拟人化的描写,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大自然雷雨交加的画卷。

(6)读课文,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和体会。

◇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

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两个句子都是拟人的写法,将东风、树枝、雷云当作人来写,这样写让我们感受到雷雨交加的恶劣天气,可是花孩子却很愉快的心情。

2.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1)反复朗读,说说自己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作者笔下,花儿是“跑出来的,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读到这里,我们的脑海便会展现这样一副流动的画面:

一朵朵娇嫩的花儿从草丛里,从小河边,从大树旁,使劲往外钻,很快地聚集到草地上手舞足蹈。

(2)想象过渡:

大胆想象,在六月的阵雨中,花儿们笑着跳舞,它们在想什么,在说什么?

它们在跳着什么样的舞蹈?

(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用天真烂漫的语气来读好这段话。

3.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1)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在孩子眼里,花儿是和他们一样上学读书的。

”生活中的孩子有太多的压力,家庭、学校、自身,完全已经泯灭了他们该有的童真,多么渴望外面精彩的世界。

(2)想象过渡:

大胆想象,花儿在学校里是怎样学习的?

(学生各抒己见)

4.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如果他们想在散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1)指名朗读,鼓励学生想象并讲一讲花儿们被老师罚站的故事。

想一想,谁是它们的老师?

老师为什么要罚站?

花儿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可以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描述。

(板书:

关门做功课)

(孩子把花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这是孩子猜想的,花儿会被“罚站壁角”,这就是花和孩子一样的生活。

【设计意图: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张开想象的翅膀,补充课文的空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想象过渡:

这种时候花儿们最盼望的是什么?

5.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1)诗里的“雨”是花孩子最盼望的,因为只有下雨了,他们就可以放假了,就可以在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了。

(2)仿写: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

请你照样子写一写。

预设一:

清风一吹,他们便开心了。

预设二:

蝴蝶一来,他们便撒欢了。

(3)想象过渡:

放假后花儿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学生各抒己见)

6.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

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探究交流: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哗啦啦地响”一句的?

“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理解“簌簌”,这样的词语能再说几个吗?

(积累拟声词)

(这是描写大雨来临前狂风大作的景象,但是在孩子眼中就像人一样“互相碰触”、“簌簌地响”、“拍着大手”,他们没有任何的害怕,表达出喜爱。

7.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1)你认为这句话中的哪个字用得好?

为什么?

(这些各种颜色的花,都非常的欢乐,“冲”出束缚,那么的迫不及待。

)(板书:

冲进狂风)

(2)边听边想:

你知道了什么?

大雨来时花儿们更高兴了,雷电伴奏,花儿娃娃冲出来,你来猜一猜,穿着紫色衣服的是什么花?

穿着黄色衣服的是什么花?

穿着白色衣服的是什么花?

(3)想一想大雨前花儿们在想什么?

说什么?

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

(4)大家回忆一下阵雨时花儿们什么样?

看一下大雨时花儿什么样?

通过这样的对比,你理解到了什么?

对,其实这也体现了花儿们一种顽强的精神,环境越恶劣,它们越是冲出来,勇于向困难挑战,决不低头。

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5)想象:

这些花孩子冲了出来做什么?

(这些花孩子在雨中自由的奔跑、游戏、打水仗等。

(6)谈话过渡:

课文告诉了我们会儿的学校,你想过没有花儿的家在哪里?

(学生各抒己见。

8.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1)作者为什么说花儿的家在天上?

(这是孩子的想象,他们化身为烂漫的小花!

是对生活的渴望,天空是辽阔的,星星所住的地方是宽敞的,没有约束的,太阳妈妈对它们的爱是温和的。

(2)谈话过渡:

花儿玩够了,他们要到哪儿去呢?

(学生各抒己见)

9.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

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1)反复朗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两个疑问句,告诉我们孩子是多么希望能得到太阳般的温暖,天空般的自由。

(2)指导朗读,读出花儿急迫地想回家的语气。

(3)问题过度:

花儿急迫地想回家做什么?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板书:

扬起双臂)

10.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想想花儿的妈妈是谁?

学生讨论,汇报,随着学生汇报就解决了刚开始提出的问题“花儿们的妈妈是谁?

”,充分理解最后一句话,指导朗读。

(三)想象交流。

1.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你想象的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讨论形成想象的方法:

把自己当成那些花,如果让我狂欢怎么做的,同学们怎么做?

再想花在风雨交加情境中是什么样的?

然后还可以想同学们都是怎样跳舞的?

……这样就能说出来这道题的答案了。

方法指导:

互相交流,小结引导联系生活想象画面:

边读边想象画面方法很多,第二自然段想象方法主要是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来想象。

首先确定重点词语是“跳舞狂欢”,然后我把自己当成那些花,如果让我狂欢我怎么做的,同学们怎么做?

再想花在风雨交加的情境中是什么样的?

接着还可以想同学们都是怎样跳舞的?

……这样我就能说出来这道题的答案了。

2.轻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

熟读课文一、二、六自然段,背诵下来,积累优美的词语。

四、总结课文主旨

读了课文你喜欢花的学校吗?

为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喜欢花的学校这篇课文,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运用拟人手法,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

顽皮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的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

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述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板书:

可爱童真童趣)

五、学习写作方法

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拟人化的写法)

(1)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本文全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

如“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中,“走过、吹着口笛”这些动作只有人才会做,作者把“东风”当作人来写,让它像人一样有这些行为,更加生动形象。

(2)你能说几个这样的句子吗?

(举例:

一阵强风吹来,弄乱了花儿的美丽的秀发,也吹弯了草儿笔直的腰板。

(3)练一练:

将下面的句子改写为拟人句

①太阳升起来了。

(太阳露出了笑脸。

②石榴熟了。

(石榴咧开嘴笑了。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各抒己见)

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

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篇课文美而富有童趣。

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学习了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植物的方法。

七、主题延伸

1.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

说一说,写一写。

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预设:

春天到了,花的学校里,花儿睁开了眼睛,只见她们伸伸腰,抬抬头,争先恐后地纵情怒放,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真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

这些花虽然不名贵,但它们用自己的点点姿色把学校点缀得更加靓丽。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练笔,引导学生写一写,在训练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八、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雨后》《几张飘落的红叶》。

(一)读《雨后》思考:

1.从哪里可以看出哥哥和妹妹玩水乐在其中?

2.妹妹为什么也想摔一跤?

(二)读《几张飘落的红叶》完成练习:

1.想象红叶是怎样飘落的,用你的笔写下来。

2.想象红叶“窃窃私语”会说些什么,并写下来。

 

(1)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1)

 

(19)

 

(22)

 

(23)

(24)

 

(25)

 

(26)

 

(30——31)

(32)

板书设计

花跳舞、狂欢

的关门做功课可爱

学冲进狂风童真童趣

校扬起双臂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条件,采用多种手段运用不同措施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改进表象的质量,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

如“大胆想象,在六月的阵雨中,花儿们笑着跳舞,它们在想什么,在说什么?

它们在跳着什么样的舞蹈?

”再如:

“大胆想象,花儿在学校里是怎样学习的?

”“指名朗读,鼓励学生想象并讲一讲花儿们被老师罚站的故事。

想一想,谁是它们的老师?

老师为什么要罚站?

花儿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可以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描述。

”“想一想大雨前花儿们在想什么?

说什么?

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抓住空白、借助问题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堂上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评价,在课堂评价中运用欣赏的语气对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再加上婉言的引导性语言,适当配合动作、表情等体态,激起学生的想象、兴趣,激发学生以愉快的心情主动地展开想象,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时展开想象的有效手段。

不足之处:

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要在“扶”中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利用学生的进步引导学生积累学习方法,“放”手学生独立学习,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花的学校》人教(部编版)

2 花的学校

导学案设计

课题

花的学校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荒、笛”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会写“落、荒”等13个字,会写“阵雨、荒野”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等情景。

3.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教学重难点

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边读文边想象,体会诗歌语言的形象、生动。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字词,朗读课文,搜集泰戈尔的资料及儿童诗。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用时:

3分钟)

1.激趣引入,板书课题。

2.引导质疑。

3.简要介绍作者。

1.齐读课题。

2.根据课题,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3.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了解本文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在诗集中,诗人热烈地歌颂了童真与母爱。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用时:

15分钟)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2.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1)同桌互相考一考。

(2)摘苹果游戏检查。

荒 笛 罚 假 裳

(3)读词语卡片,指导学生学习多音字“假”。

3.指名读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师生评价。

4.理解词语,侧重理解“簌簌”。

5.出示练习,指名补充完整。

走过(  ) 吹着(  )

(  )的东风 (  )地响 雷云拍着(  ) 

扬起(  )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借助拼音读一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2.

(1)同桌互相考一考生字,注意倾听。

(2)读一读苹果上的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荒”和“裳”是后鼻音;“笛”和“罚”读第二声。

(3)“假”表示“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离开工作、学习场所的时间”时,读第四声,如“请假、放假、病假”;表示“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跟‘真’相对”等时,读第三声,如“真假、假话”。

3.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从字音、停顿、语调方面进行评价。

4.找一找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与同学交流。

5.补充填空,积累优美的词语。

1.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相机指导重点字的读音:

“裳”在“衣裳”中读轻声;“假”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jià。

 

2.引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读好带问号的句子,注意语气。

 

3.在理解“簌簌”时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听到的树叶抖动的声音是怎样的,从而理解“簌簌”。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

10分钟)

1.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合作读课文。

3.指名读。

4.引导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在小组里分自然段轮读课文。

3.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根据课文,发挥想象,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

1.强调学生在读课文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帮助纠正字音。

2.鼓励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的景物展开想象,描述画面,有的放矢。

四、指导书写,积累词语(用时:

12分钟)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读。

落 荒 笛 舞 狂 罚 假 互 所 够 猜 扬 臂

2.指导观察,运用三点关注法:

看结构,看笔画,看部件。

3.教师范写重点字。

4.重点指导“舞、假、臂”。

 

5.积累词句。

1.读一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2.观察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看结构,整体把握,明确大小宽窄;二看笔画,精细观察,写好主笔画;三看部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