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5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32533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5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科学5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科学5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科学5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科学5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5单元.docx

《科学5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5单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5单元.docx

科学5单元

20、蚯蚓找家

教 学目 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动物的生存和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对三种鸟的身体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关系的研究,认识动物身体的某些形态特征,总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动物身体的某些形态特征,总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难点:

知道动物的生存和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具准备:

1、有关动物生活与环境的挂图或投影片。

2、啄木鸟、丹顶鹤、鸵鸟及它们的喙、足、爪的特写图片和它们生活及环境的录像带。

3、每组蚯蚓若干条,长方形的盒子(里面涂成黑色并把盒盖的一侧剪掉2厘米),一张同盒底面积一样大的薄膜或吹塑纸,一块黑色湿布或一张吸水纸、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

动物的生存是否需要一些基本的条件呢?

动物和环境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适于蚯蚓生活的环境

(1)提问:

你在什么地方容易捉到蚯蚓?

这说明蚯蚓可能喜欢什么样的环境?

(2)讨论: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蚯蚓喜欢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

(3)汇报设计方案。

(让学生充分发言,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方案完善起来)

(4)谈话:

现在请同学们按刚才设计的方案来研究蚯蚓喜欢在什么环境中生活。

(5)分组实验1:

蚯蚓对明暗环境的反应。

①谈话:

请将桌上的扁盒盒底铺一张薄膜或一块吹塑纸,再铺上一块潮湿的黑布,把捉来的蚯蚓放在盒底的中间处,扣上盒盖,过一会,再观察蚯蚓可能爬向哪边。

②学生分组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

④提问:

蚯蚓适宜在黑暗的环境还是在明亮的环境中生活?

⑤小结:

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6)分组实验2:

蚯蚓对干湿环境的反应。

①谈话:

我们继续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蚯蚓是喜欢潮湿的环境还是干燥的环境。

②提问:

怎样创设一个其他条件基本相同只是干湿不同的环境呢?

③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④谈话:

取实验1用过的纸盒,将盒盖和铺在盒底的湿布拿掉,在盒的左边放干土,右边放湿土,干、湿土中间留下一段距离(约3厘米),把蚯蚓放在干湿土之间,观察蚯蚓往哪边爬。

⑤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

⑥提问:

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

⑦小结:

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泥土中。

(7)谈话: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你认为蚯蚓适宜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8)师生小结:

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认识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1)学生看图片:

课本4页插图或复制的投影片。

(2)提问:

图中有哪些动物?

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环境里?

(3)讨论:

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4)小结:

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周围的环境,动物将不能生存。

3、认识三种鸟的形态结构与它的生活环境总是相适应的。

(1)观察啄木鸟适于捉食树洞中虫子的形态结构特点。

①出示啄木鸟的标本或硬卡纸做的图片。

②引导学生观察:

啄木鸟的喙、足和爪各有什么特点?

与它的生活环境有关系吗?

③讨论后师生小结:

啄木鸟的喙长而坚硬才能捉吃树洞中的虫子;脚两趾向前,两趾向后,能够紧紧地抓住树干,加上尾部的作用,牢固地支撑住身体直立在树干上,这样的形态结构是它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这也是与其在树上生活相适应的。

(2)观察丹顶鹤适于在水中捕食的形态结构特点。

①出示鹤的投影片或卡片。

②观察:

丹顶鹤的喙、足、爪各有什么特点?

这些特点与它必须在水中捕食有什么关系?

③师生小结:

丹顶鹤的喙又长又大,便于在浅水中捕食鱼虾和软体动物。

它的脚趾都长得特别长,适宜生活在沼泽地带,能行走自如,不致陷于泥泞中。

(3)观察鸵鸟适于沙漠奔跑等形态结构特点。

①出示鸵鸟的投影片或卡片。

②观察:

鸵鸟的喙、腿、脚趾各有什么特点?

这些特点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③师生小结:

鸵鸟的喙一般长而扁平,上喙比下喙长,适于摄取植物性食物。

两腿长而粗壮,趾间有蹼,脚下面长有肉垫,便于在沙漠中快速奔跑。

(4)谈话:

通过以上的观察、讨论和分析,你认为鸟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5)学生讨论,并汇报。

(6)小结:

鸟的形态结构及其身体器官的特殊构造总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4、指导学生用研究鸟的方法研究其他动物的生存与环境的关系。

(1)谈话: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总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其他动物的生存是否也和环境相适应呢?

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说明吗?

(2)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讨论结果。

(4)小结:

同学们的发言充分说明了动物的生存总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譬如:

鱼类的身体表面有鳞片,体呈纺锤形,用鳃呼吸,大量产卵,用鳍游泳等这些特点都是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

再如:

青蛙的头呈三角形,趾间有蹼,腹部白色,皮肤有黏液,这都是与水中和陆地生活相适应的,而后肢长大,前肢短小又是与陆上跳跃相适应的;宽大的口腔,舌跟前位是和捕食活的昆虫相适应。

 

 

 

 

                21、变色龙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各种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3.锻炼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各种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难点:

动物的自我保护是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教学准备:

师: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各个科普网站收集了许多有关动物自我保护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录像片段以及新鲜有趣的故事;还用数码摄像机摄下了乌鱼变色实验的过程,然后用这些材料制作了一个《动物星球》的网站。

生:

把两条大小颜色相近的乌鱼分别放入两个不同的环境中饲养,观察它们有没有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动物捕食的录像。

讨论:

这是动物的什么现象?

2.师:

难道这些小动物心甘情愿作为别人的美餐吗?

它们会怎么做?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动物是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好吗?

(板书课题:

动物的自我保护)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书上“阅读”部分内容)思考:

为什么两组蝗虫的“命运”绝然不同。

2.师:

我原来请大家在家中做了一个实验,这是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做的实验过程。

(播放乌鱼实验的开始部分录像:

一条放入黑色桶中,另一条放白色盆里)请根据你自己在家中的实验观察,说说几天后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生:

我发现五天后两条乌鱼的颜色深浅不同了。

生:

我没有发现多大变化。

师:

(继续放映完实验录像)那现在看看老师做的实验结果如何?

生:

放在黑色水桶中的乌鱼更黑了,放在白色脸盆中的乌鱼颜色变浅了。

师:

有的同学实验的结果与我的不同,那就请你课后再分析一下实验的过程,找一找原因,好吗?

现在大家先讨论一下,为什么乌鱼会变色,这样有什么作用呢?

生:

乌鱼的颜色深浅可能与它的生活环境有关,生活在黑暗的地方就会变黑;生活在明亮的地方就会变白。

生:

对,乌鱼变化的颜色与生活的环境颜色相近,就不容易被别人发现,可以保护自己。

师: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

让自己身体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这是乌鱼自我保护的方法。

那么其它动物会不会想办法保护自己呢?

如果会,它们是用什么方法呢?

现在我请大家到《动物星球》上去探索一番,看谁能得到最新的发现。

生:

(进入《动物星球》的网站,自主地搜寻动物自我保护的资料。

师:

好,大家已经对《动物星球》探索了二十分钟,现在展示自己成果的时间到了,请你把自己的最新发现介绍给大家?

(请几位有不同发现的同学分别上教师电脑,使用网络广播形式,边操作电脑,边进行介绍,使得介绍更加清晰生动。

其他同学还可以向他们提问。

师:

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现在我们知道其它动物也都有自我保护的方法,而且种类繁多。

你们还想知道更多有关动物的知识吗?

生:

想!

师:

那可以课后继续在《动物星球》上研究,也可以进入《动物星球》上的“时空隧道”到其它动物网站去探索。

三、巩固练习:

1、请学生进入“考考你”的网页,完成三个关于动物自我保护的选择题。

2、师:

现在你们知道两组蝗虫的“命运”为什么不同了吗?

3、全班评选出一个“达尔文研究小组”,并发给他们课前准备好的证书。

四、布置作业:

师:

通过这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各种动物在自然界都会遇到敌害,凡是能生存下来的都有保护自己的本领。

请大家课后再深入地研究一两种动物自我保护的特点。

 

 

 

                    22、植物向哪里生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植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2.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初步学会说明"植物生活需要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

3.发展学生质疑和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用差异法判明事物因果关系的能力。

4.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5.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各种植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里。

难点:

认识黄豆或其它植物的生存环境。

教学准备:

黄豆、暗盒、小烧杯、餐巾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

你都知道或种植过什么植物,能否向大家做一个介绍。

  学生介绍自己知道或种植过什么植物。

二、学习新课

活动

(一)

  指导学生认识植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出示一些植物挂图或图片(可把一些图片存到软盘中,投到屏幕上)。

思考:

  1.柑橘树生长在什么地方?

(我国南方)苹果树生长在什么地方?

(我国北方)在北方有柑橘树吗?

南方有苹果树吗?

我国南北自然条件有什么不同?

  2.仙人掌生长在什么地方?

(沙漠)莲(荷花)生长在什么地方?

(河湖、池塘里)把仙人掌种在水里、把莲种在沙漠中行吗?

沙漠与池塘、河湖的自然环境有什么不同?

  3.月季花种在什么地方生长得好?

(向阳地方)玉簪种在什么地方生长得好?

(背阴地方)这两个地方自然环境有什么不同?

t

  讨论:

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

  教师小结:

根据以上讨论,我们知道各种植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植物的生活环境包括阳光、温度、水等。

阳光、温度、水等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但是各种植物对阳光、温度、水的需要并不完全相同。

例如有的植物喜光,有的植物喜阴;有的植物喜水,有的植物喜干;有的植物喜暖,有的植物喜寒。

活动

(二)

  指导学生认识绿豆或其它生长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实验l--绿豆或其它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实验2--绿豆或其它生长与水的关系

  学生根据课前的实验,进行汇报

实验报告

实验用具

实验过程

师生小结绿豆或其它生长需要的环境条件。

活动(三)

  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植物

  出示挂图或图片热带森林、沙漠植物、沼泽植物。

思考

  1.图中是什么自然环境?

  沙漠、池塘、热带森林、沼泽。

  2.沙漠、池塘、热带森林、沼泽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

(干旱、少雨)

  干旱、少雨;水多;炎热、多雨;泥泞、多水。

  3.在沙漠中、池塘中、热带森林中、沼泽中有什么特有的植物?

  仙人掌、骆驼刺等耐旱植物;莲、水草、浮萍等喜水植物;高大、茂密、长绿的植物;多是喜水的草类植物。

  讲解:

因为各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植物。

  观看植物的适应性的资料片,并由教师和学生介绍相关的资料。

巩固应用

  1.植物生长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各种植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23、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自然界中生物都要从食物中获得能量。

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动物必须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获取能量。

知道各种生物在获取食物的关系上是错综复杂的。

认识什么叫做食物链和食物网。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自然界中生物都要从食物中获得能量

难点:

认识什么叫做食物链和食物网。

三、教学准备:

有关食物链中的植物、动物的投影片或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提问:

动物和植物的生活环境包括哪些方面?

植物的生活为什么离不开阳光?

2、植物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来制造食物,动物又是怎样来获取食物的?

3、动植物为什么必须获取食物?

4、讲述:

动植物从“食物”中获得它们生存所需要的能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学习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食物链。

(1)提问:

要研究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你认为应从哪几方面来研究?

(2)出示挂图或投影片(也可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

图中的动植物谁吃了谁?

(3)学生叙述后,你能按照谁被谁吃的关系顺序填写课文中的空格吗?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强调指出要按照谁被谁吃的关系描述。

(4)讨论:

这五种动、植物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食物关系,连结在一起像什么?

你能根据它们的形状取一个形象的名字吗?

(5)讲解:

像稻谷被蝗虫吃,蝗虫被青蛙吃,青蛙被蛇吃,蛇被鹰吃这样的食物关系,把植物与动物连结起来,形成一个链条,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食物链。

(板书课题)

(6)学生分组讨论:

一条食物链通常是从什么开始,到什么终上?

(7)师生小结:

食物链通常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2、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食物网。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也可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观察:

图中有哪些生物?

(2)讲述:

利用食物链的知识,你能将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用箭头表示出来吗?

注意画的时候要完整,即从植物开始到肉食动物结束。

(3)小组讨论:

研究画图,写出食物链。

(4)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在投影上画箭头表示,并且检查每条食物链画得是否完整,是否合理。

(5)提问:

数一数,我们一共画了多少条食物链?

(6)找一找,这些食物链中,哪些生物能被不同的动物吃掉?

哪些动物能吃不同的食物?

这些食物链之间的关系怎样?

(7)观察投影,并提问:

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联结,像什么样子?

(8)小结:

多种生物在取食关系上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多种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联结,形成网状的结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食物网

 

 

 

                      24、珍稀动植物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我国几种珍稀的动植物,以及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向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我国几种珍稀的动植物

难点:

通过认识珍稀的动植物,查找相关资料,使学生从中体会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资料。

  

四、教学过程:

指导学生认识几种珍稀的动植物。

教师活动:

讲述:

我国动、植物种类很多,其中有些是非常珍贵、稀少的动植物,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提问:

你们知道在我国,哪些是珍稀的动植物吗?

  谈话:

你们刚才说的这些珍稀的动植物,有的书上有一些简单介绍,有的没有。

同学们,你们查找到它们相关的资料吗?

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给同学们介绍一些珍稀动物或植物。

老师在前面准备了录相机、VCD机、实物展台等,如果有相关的音像资料,也可以放给同学们看。

  组织同学汇报,学生汇报时,师生可及时点评,对汇报有新意的组给予鼓励、表扬。

认识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

学生活动:

  ⑴ 学生课前准备好查到的资料。

  ⑵ 学生思考后回答:

大熊猫、扬子鳄……

  ⑶ 合作:

小组同学共同准备,最后派1~2名代表来汇报。

  学生代表小组汇报,如有相关音像资料的可请老师帮助播放。

评价:

  能介绍一些珍稀的动植物

2、认识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

教师活动:

  谈话:

刚才各小组的代表都进行了精彩的汇报。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动植物为什么珍稀呢?

  谈话:

在我们生活中,在自己的身边,你知道哪些珍稀的动植物?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

  设置情境:

假如我们这个地方飞来一只受了伤的珍稀鸟类,你应该怎么办?

学生活动

  讨论:

  数量少。

  特别宝贵,有研究价值。

  (学生如有困难,教师可适当启发、补充)

  小组讨论:

例如,正义路两旁的银杏树,就是一?

活化石",非常珍贵。

(如何保护,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即可)

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

 

 

 

 

25、生物的启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仿生过程,认识到什么是仿生。

2、注重事实,乐于合作与交流。

3、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

二、教学重点:

了解仿生过程,认识到什么是仿生。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在上课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做课前的资料搜集。

(一)导入:

葱是我们熟悉的一种蔬菜,你知道葱叶有什么性能吗?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葱叶的启示

1、拿出葱,让学生玩,在玩中学生会发现葱叶虽然很薄可是却不容易弯,这样一来学生头脑中产生了问题,就会有想要在研究的欲望。

问题一:

葱叶不容易弯曲,为什么?

答:

筒形的葱叶比剪开的葱叶承受压力大,承重能力强,所以葱叶不容易弯曲。

2、学生说说可能是什么原因,当和剪开的葱叶进行对比后,学生会发现一些问题。

活动二:

许多重大发明都受到生物启示。

1、让学生自己制作葱叶模型,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不管是纸筒还是葱叶都有一样的特性。

2、由此再让学生利用葱叶的这个特性去进行发明创造。

同时还让学生了解仿生。

活动三:

观察不同的树叶,会得到什么启示?

观察树叶,让学生发挥想想,利用树叶的不同特点进行发明创造。

问题二:

观察不同的树叶,会得到什么启示?

答:

这里是让学生认真观察树叶的不同,同时和它们的生活习性相结合,理解这样的叶子对于它们的生活有什么益处。

比如荷叶和松树的叶子,让学生去发挥想象力去改进会改变生活中的物品等。

拓展活动:

大自然中的小动物都有各自的特性,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然后思考自己得到了什么启示。

课外活动:

交流资料提高自己对仿生学的认识。

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自行设计一种新型的物品。

(可以只是口头的,让学生交流,互相补充。

课后反思:

《科学课程标准》就是要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是真实的”。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交流、亲自实验,切身体验了在蛋壳启示下发明的薄壳建筑结构和在植物卷曲的长叶启示下发明的筒形叶桥承受能力比较大的这一特点,把学生“学科学”变成了“做科学”。

 在多媒体教学的科学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为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

如:

在了解在鸟的启示下发  明了飞机,根据鱼在水中游的特点制成了船这一环节时,巧妙地利用课件将鸟与飞机、鱼与船作比较,这样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人们在鸟和鱼的什么特点的启示下,发明创造了飞机和船,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的真实性。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生动表达;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又有小组的合作交流;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的适时点拨。

形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维互动的学习氛围。

  

通过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和课上积极思考、讨论、实验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验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不足之处:

学生的资料交流如果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就更好了,这样就可以针对学生说的相关之处进行点击,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