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共产党宣言》观后感两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28139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话剧《共产党宣言》观后感两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话剧《共产党宣言》观后感两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话剧《共产党宣言》观后感两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话剧《共产党宣言》观后感两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话剧《共产党宣言》观后感两篇.docx

《话剧《共产党宣言》观后感两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话剧《共产党宣言》观后感两篇.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话剧《共产党宣言》观后感两篇.docx

话剧《共产党宣言》观后感两篇

话剧《共产党宣言》观后感精选两篇

观看了由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编演的话剧《共产党宣言》。

题目虽大,讲的却是小人物和小故事。

故事的时代背景是上世纪20年代,发生在广州起义大革命失败后,在白色恐怖的阴影笼罩下,在面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生死较量特殊时期,展示了正义与邪恶、公平与自私的较量;在这个特殊时期也是对一个共产党人坚定信念一次严峻的考验。

该剧以《共产党宣言》的理想信念贯通始终,着力塑造了共产党人林雨霏在《共产党宣言》的思想引导下,为追求理想、救国救民而不畏牺牲,在生与死、荣与辱、名与利、得与失的考验中,用自己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与英雄气概,诠释了一部现实版的《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剧情是描写上世纪20年代风云激荡的大时代。

在广州起义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员林雨霏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唤起广大民众追求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不懈的努力,遭到国民党政府的追杀,被进步学生邝梅搭救后,意外地在邝家与前夫邝兆年及当年同窗谢婉云相遇。

特殊的遭遇,把信仰理念不同的人置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场面。

当初,丝绸商人邝兆年对商业救国曾充满幻想,而革命意志坚定的林雨霏在《共产党宣言》思想引导下,认定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念,两人的婚姻最终因信仰差异和谢婉云的介入而分手。

获救后林雨霏刚刚逃出邝家门便再次落入敌手。

而逮捕她的正是亲生儿子邝为。

这个毕业于黄埔军校,身为国民党广州卫戍司令部稽查队队长的儿子不知道抓捕的是自己的生身母亲,但审讯中他为林雨霏的凛然正气和铮铮铁骨所打动。

当父亲最后把出身之谜告诉邝为时,一场融母子情、骨肉情和理想信念的戏,把作品推向震撼人心的高潮。

关于生与死、高尚与卑鄙的信念对决,让邝为在百感交集中实现信念转变,共产党人林雨霏表现的浩然正气使作品催人泪下,作品无疑是一部高扬理想信仰旗帜的英雄颂歌。

话剧《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感人,就在于该剧通过刻画两个同为黄埔军校毕业的不同性格、不同立场、不同信仰的人物,让故事更具有现实的生活质感,跌宕起伏,充满悬念和刺激,最终两个人不同的结局。

国民党警察局谍捕处长沈卓阴险而又贪婪小人,通过对林雨霏进行追捕、迫害,对林雨霏的前夫、脱离共产党员身份的商人邝兆年的女儿及家产的觊觎和窃取,最终被邝兆年放火连同自家百年老屋一起化作灰烬。

而邝为在母亲的感召和教诲下,找到了真正值得自己去为之奋斗的革命理想,怀揣母亲留下的那本《共产党宣言》,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母亲英勇就义后,用母亲留给他的写有“做官清正,做人磊落”八个字的祖传瓷碗,为母亲敬酒送行。

从母亲和众多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共产党人身上,读懂了什么是共产党人,什么是《共产党宣言》的真正含义……同时也映衬着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共产党人林雨霏英勇伟大气慨。

林雨霏家传的瓷碗上面刻着的“做官清正,做人磊落”家训,道出了人们做人做事应遵循的座右铭,既是该剧的点睛之笔,也是该剧对现实共产党人教育目的的归结之作。

话剧《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感人,还在于作品以精练的语言和感人的故事,向人们敲响了理想信念的警示钟。

作品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对白,面对亲生儿子,林雨霏满怀深情地告诫:

“天底下,没有哪个母亲愿意离开自己的孩子。

母子之爱,是血肉之爱、天地之爱!

可是选择了革命,就意味着牺牲,为了孩子未来的幸福去牺牲,更是一种比血还要浓、比天还要大的爱……”“一个人没有信仰,就没有追求、没有道德、没有廉耻,即使拥有一切也会心中空虚;一个国家没有信仰,就没有正义、没有尊严、没有公平,就会乱象丛生。

”“我不会出卖,因为做人比做事重要;我不会出卖,因为骨气比喘气重要;我不会出卖,因为主义比生命重要。

”她对谢婉云说过一段话:

“真正的幸福不是身在豪门,不是拥有大宅和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幸福来自于内心,来自于投身革命和帮助穷人。

只有这样,即使一无所有,也会感到幸福;即使失去生命,也会感到幸福……”扣人心弦的演出现场,一句句掷地有声的台词震撼着在场的每一名观众,这些台词很直白,也很具有现实感,清晰易懂,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这些借历史人物说的现实话,提醒着今天所有的共产党人都应该牢记信仰,牢记自己为之奋斗的理想和入党誓言。

我们听惯了大话、官话和套话,这些话,发自内心,铿锵有力,确实能够振聋发聩。

观看大型话剧《共产党宣言》,让我们支部书记备受鼓舞和感动。

该剧人物对话发人深省,剧情错综复杂,高潮跌起,思绪也会随着剧情跌宕起伏,进入境界,深受震憾。

观看后,感受到了一次直面生动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该剧具有强大的穿透力,仿佛穿越时空隧道,聆听革命前辈对我们的教诲,感受革命先烈对我们殷切希望,更感受到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所肩负的责任;这种教育形式是对我们党的基层干部党性修养的提升,也是对我们党员干部心灵的一次净化,为更好地学习贯彻落实党的教育群众路线,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观看话剧也是机关与直属单位党支部书记培训,深化“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建设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教育学习形式新颖,教育内容直白,更容易接受,教育收效很好。

在传统授课的教育形式下,穿插一些更直接的参与式娱乐活动,或者更直观的观看演出形式,确实有加倍增强学习效果的作用。

《共产党宣言》观后感

  最近,观看了广州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新戏《共产党宣言》,受到极大震撼和感动。

广州军区话剧团曾经成功地推出过一部《马克思流亡伦敦》,莫非又是一部马克思的故事?

开演前我一直在猜想。

幕启后我才发现,话剧《共产党宣言》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而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故事。

广州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历来擅长艺术创新,这次,他们用极现代的手法演绎了一个革命传统故事。

无论是编剧手法、导演技巧以及舞美制作,都尽善尽美,无可挑剔。

但是,令人久久不能释怀的,还是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散发出的无穷魅力。

  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敌人疯狂抓捕幸存者。

女共产党员林雨霏被进步学生邝梅带到家中躲藏。

邝梅的父亲邝兆年是林雨霏的前夫;林雨霏曾经帮助因逃婚来广州的谢婉云,却没想到被她夺走了丈夫。

离婚15年后再入邝宅,林雨霏最关心的是即将年满20岁的儿子邝为。

邝兆年说,邝为刚从黄埔军校毕业,在广东卫戍司令部当稽查队队长。

因邝妻谢婉云不欢迎,林雨霏离开邝家后不久即被捕。

邝为审讯林雨霏时,发现她大义凛然,完全置生死于度外。

她告诉邝为:

“在中国,第一个读到《共产党宣言》的,是孙中山先生。

他受此书影响,才制定了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

邝为极为震惊,她又告诉他:

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在这中国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共产党人只有发动暴动,才能制止独裁,挽救革命!

”邝为似懂非懂,倍觉奇怪。

回家后对父亲说明天就要处决林雨霏,邝兆年说,林雨霏正是他的亲生母亲!

邝为至为震撼,理解了林雨霏在狱中的坚定和慈爱。

再次审问时,林雨霏的话往往一语双关,暗隐衷情。

邝为听来声声入耳,句句在理,他感动了,觉悟了,也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面对亲生儿子,林雨霏满怀深情:

“天底下,也没有哪个母亲愿意离开自己的孩子。

母子之爱,是血肉之爱、天地之爱!

可是选择了革命,就意味着牺牲,为了孩子未来的幸福去牺牲,更是一种比血还要浓、比天还要大的爱……”她视死如归地说:

“共产党人今天抛头颅、洒热血,就是为了未来,为了千千万万的人获得解放,为了我们的孩子过上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好日子。

”因此,她绝不会出卖同志。

“我不会说,因为做人比做事重要!

我不会说,因为骨气比喘气重要!

我不会说,因为主义比生命重要!

”我们听惯了大话、官话和套话,这些话,发自内心,铿铿锵锵,确实能够振聋发聩。

  林雨霏是真正的精神高贵者,她对谢婉云说过一段话:

“真正的幸福不是身在豪门,不是拥有大宅和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幸福来自于内心,来自于投身革命和帮助穷人。

只有这样,即使一无所有,也会感到幸福;即使失去生命,也会感到幸福……”她出身于官宦之家,丈夫也是富商,但她把这些都看做是浮云,作为先知者,毅然走上革命道路。

她的“幸福观”更像是针对迷失了方向的今人所说。

  林雨霏慷慨就义前留给邝为的祖传瓷碗上,写有8个字:

“做官清正,做人磊落。

”这难道不应被看做是革命先辈对后来者的警策吗?

  林雨霏让我们看到了一名真正共产党人的本来形象。

在开始步入老年之时,回顾平生,感到幸运的是,我曾有幸见过一些真正的共产党人。

我的中学校长王一知就是其中之一。

王一知的父亲曾任国民政府国务院主事,家境富裕,但她却舍弃一切,投身革命。

早年曾在湖南参加五四运动。

1922年2月与同学丁玲等进入中共主办的上海平民女校读书,同年,经刘少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到北京,住在李大钊家中从事革命活动。

1925年春,从事工人运动,在五卅运动中参加过抗议日本资本家枪杀顾正红的抬尸游行。

同年底,受党组织派遣从上海到广州,在邓颖超领导的广州妇女协会任宣传部主任,主编《光明》周刊,并协助广州国民政府苏联顾问鲍罗廷的助手张太雷开展工作,不久与张太雷结为夫妻。

1927年底张太雷在广州起义中牺牲后,她转入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工作,坚持白区城市地下斗争长达10年。

抗日战争期间,奉周恩来之命,参与在上海设立3个秘密电台,即李白台、杨健生台和郑执中台,定期与延安的党中央联系,担任情报传递工作,以主妇身份掩护党的机要交通工作。

1942年9月,李白电台暴露,报务员李白(即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侠)被捕,她不顾个人安危,立即通知另两个电台的人员转移。

随后去重庆开展地下工作。

1948年底,在西柏坡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接见,组织上通知她解放后可以在人民政府机关任职,她婉言谢绝,只身到上海,担任吴淞中学校长。

1950年10月,组织上要调她到国家教育部任职,她却要求到基层去从事实际教育工作,任华北中学校长。

1952年华北中学并入北师大附中为二部,她任副校长,负责二部工作。

那时她的工资是行政8级,看到校长的工资为行政12级,于是多次要求将自己的工资降为12级。

1953年北师大附中二部改为北师大二附中,她任校长。

她激励大家永不自满、奋发上进,提出把学校命名为“101中学”,说:

“如果说过去有成绩,那就用‘100’来表示;‘1’是新的起点,让我们从‘1’开始!

”她领导学校多次尝试教育改革,使101中学成为北京市最好的学校之一。

文化大革命中,她受到残酷迫害,但是,她心中对革命的信仰一直没有变。

直到80岁离休,她在中学校长的岗位上辛勤耕耘了30年,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

  舞台上的林雨霏,让我恍惚看到了王一知校长的身影。

其实,无论是林雨霏还是王一知,都是《共产党宣言》造就的,而她们每个人,由于有坚定的信仰和纯洁的党性,犹如一本本《共产党宣言》。

我想,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以林雨霏为镜子,任何时候都要问一问自己:

“还记得你当初的入党誓言吗?

还记得共产党的革命宣言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