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讲练测系列10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教师版.docx
《高考历史 讲练测系列10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 讲练测系列10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教师版.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讲练测系列10世界近现代经济史教师版
【专项冲击波】2013年高考历史讲练测系列10世界近现代经济史(教师版)(教师版)
【讲01——考点梳理】
1.从新航路开辟到世界市场的形成(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2.罗斯福新政与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4.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的形成;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
【讲02——知识归纳】
考点一:
从新航路开辟到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新航路的开辟
A.新人教版——开辟新航路
东方的诱惑:
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也日趋强烈。
自《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流传以后,人们对书中关于中国等东方国家遍地黄金的描述深信不疑,很多人渴望到东方“寻金”。
长期以来,意大利和阿拉伯商人把东方的商品,如丝绸、茶叶和香料等,辗转运销西欧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令其他西欧国家的商人垂涎不已。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了地中海东部的广大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西欧同东方的贸易更加困难。
于是,很多西欧人都渴望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那时西欧局势动荡,各国争斗激烈。
葡萄牙和西班牙濒临海洋,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希望获得海外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同时,教会也鼓励人们去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
而这一时期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更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新航路的开辟:
为了到达东方,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别组织了东西两条路线的海上探险。
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率领一支由三艘帆船组成的葡萄牙船队,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
航行一段时间后,船队遇到风暴,一度远离海岸。
许多船员感到害怕,但迪亚士坚持继续向前航行。
当船队再次见到陆地时,船员们惊讶地发现,陆地的走向已经不是向南,而是往东,继而偏北。
原来这里是非洲的最南端,迪亚士把它命名为“风暴角”;后来,葡萄牙国王把它改称为“好望角”,希望它能带来好运。
10年后,另一位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继续前行,终于到达了印度。
在葡萄牙人沿着非洲海岸探索航行的同时,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坚信地圆说,认为只要一直向西航行,也一定能到达中国和印度。
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开始横渡茫茫的大西洋。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终于到达了陆地,哥伦布以为这里就是印度。
他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意思是印度居民,其实那只是今天美洲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
在以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哥伦布又进行了三次横渡大西洋的航行,到达了美洲大陆沿岸的很多地方。
哥伦布虽然没有到达他梦想中的亚洲,但他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
沿着哥伦布开辟的航路,1519~1522年,西班牙支持的另一位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绕过了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
走向会合的世界: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从海外获得大量财富,一跃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
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紧随其后,纷纷加入海外探险的行列,开辟了欧洲前往世界各地的航路。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前根本不知道的地方,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以及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赚取丰厚利润。
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同时,新航路的开辟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
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商业的地位日益重要。
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
历史上称这些变化为“商业革命”。
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人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所有这些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人民版——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新航路的开辟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客观原因是分散的文明(相对封闭的五大文明区域);主观原因是西欧人想获得东方的黄金和贵重商品——“黄金热”;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海外市场、资本积累);直接原因是土耳其控制了传统商路(商业危机)。
在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主观条件),当时具备了远航的一些物资和资金,中国发明的罗盘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欧洲已出现了新型的快速、宽舱的大船,当时欧洲已经开始流行地圆学说。
分散的文明(古代世界文明的分布及其特点):
古代世界五大文明区域:
西亚两河流域、北非尼罗河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东亚黄河长江流域和南欧爱琴海沿岸地区。
古代世界五大区域文明:
东亚儒家文明、南亚佛教和印度教文明、西亚北非的伊斯兰教文明、欧洲基督教文明、美洲大陆的印第安文明。
古代世界文明的特点:
文明区域是相对封闭的;地域性和独立性特征相当明显;文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时间——14、15世纪。
地区——威尼斯、佛罗伦萨、尼德兰等地区较早。
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根本原因)→→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市场交换活动的频繁展开;外加科技知识普及(主要指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并普及)→→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手工工场的出现(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生。
表现:
农业——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手工业——出现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工商业领域——包买商和公司出现。
新航路的开辟的经过:
时间
航海家
国籍
支持国
方向
最终到达地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
葡萄牙
向东
好望角
1497年
达·伽马
葡萄牙
葡萄牙
印 度
1492年
哥伦布
意大利
西班牙
向西
美 洲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
西班牙
西班牙
环球航行
文明的链接(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导致商业革命(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扩大;贸易中心——转移)和价格革命(货币贬值,社会分化,封
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市场开始产生(世界市场联系之路);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人类文明交流之路);西方国家开始对外殖民扩张,最终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掠夺之路);“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理论(思想震撼之路);以国家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融合的世界历史(整体世界之路)。
C.岳麓版——新航路的开辟
东方的诱惑:
14—15世纪欧洲社会的商品经济逐渐发展,欧洲人渴望得到更多的贵重金属和来自东方的贵重商品。
在欧洲广泛流传的《马可•波罗游记》将东方描述成“黄金遍地,香料盈野
”。
欧洲人相信这种说法,因为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
欧洲对东方的贸易一直是转口贸易。
经过印度商人、阿拉伯商人和意大利商人倒手,香料的价格一般要提高8—10倍以上。
高额利润令大西洋沿岸的西欧商人垂涎不已。
西欧的贵族和商人渴望另辟一条抵达东方的商路,发财致富。
当时欧洲各国君主依仗武力,强化王权,积极扩张。
西班牙和葡萄牙首先把扩张的目光投向欧洲大陆之外的地区。
基督教会为了传教,不惜使用武力进行“圣战”,这也成为欧洲人向海外扩张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经过几个世纪的努力,欧洲人在造船和航海技术方面取得很大进步,具备了远洋航海的条件。
开辟新航路:
为了发现与亚洲进行直接贸易的航路,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别扶持了向东和向西两条路线的海上探险。
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1487年,迪亚士(约1450—1500)率领三艘轻便帆船抵达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1497—1498年,达•伽马(约1469—1524)从葡萄牙出发,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开通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
1499年,达•伽马船队返回葡萄牙,所贩香料获利为出航成本的几十倍。
葡萄牙马上又派出一支更大的船队到印度去。
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1492年,哥伦布(约1451—1506)率领三艘帆船,经过70天的艰苦航行,抵达美洲。
在以后的8-10年间,哥伦布又三次西航。
1519年,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葡萄牙贵族麦哲伦(约1480—1521)率领的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他们通过贸易和掠夺,把各大洲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
作为欧亚大陆一端的西欧开始崛起。
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
先是里斯本、塞维尔,后来是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再后来是伦敦等城市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
在欧洲人“火与剑”的殖民扩张活动中,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但是,美洲金银矿的开采和种植园经济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航路开辟后,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
葡萄牙人在15世纪就开始把西非海岸的黑人卖给欧洲贵族。
1502年,第一批黑奴被送到美洲,跨越大西洋的黑奴贸易从此开始。
最初欧洲殖民者只能在亚洲侵占一些大陆沿岸据点和岛屿。
当时欧洲的商品在亚洲没有竞争力,欧洲人用美洲的白银来购买亚洲的商品,如纺织品、瓷器、香料、染料等。
白银的大量流人,也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二)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A.新人教版——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海上马车夫”:
荷兰濒临大西洋,手工业发达,但自然资源稀缺,本地市场狭小。
许多荷兰人外出从事商业活动,来往于世界各地,赚取了许多钱财。
荷兰因此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1581年,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国王的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17世纪时,荷兰已经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当时,荷兰拥有的船只超过1.5万艘,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荷兰人因此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成千上万的荷兰商船贩运着世界各地的商品,如东方的瓷器、丝绸和香料,美洲的皮货,欧洲的手工业品,为荷兰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当时,在荷兰政府支持下,一些资金雄厚的大商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积极参与殖民争夺,很快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在非洲,它从葡萄牙手里夺取了好望角殖民地;在亚洲,它在印度沿海建立了殖民据点,夺得了马六甲和锡兰,侵入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一带,并一度占领了中国领土台湾;在美洲,建立了以新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殖民地。
“日不落帝国”:
新航路开辟以后,大西洋航运日趋繁忙,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人海外贸易的竞争。
当时,英国经常截击西班牙从美洲运送金银的船只,两国矛盾激化。
1588年,西班牙派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讨伐英国,遭到惨败。
从此,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
17世纪初,英国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易公司,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在印度和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殖民据点。
不久,英国爆发了革命,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方面,以手工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为殖民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为殖民争夺提供武力保障。
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
这个条例遭到了荷兰的强烈反对,双方爆发了三次战争,结果荷兰战败。
英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
接着,英国又同法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法国,不仅从法国手里获得了北美的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还在印度迅速扩大了殖民势力,侵占了更多的印度土地。
这样,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建立了殖民地,逐步建立起自诩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世界市场的拓展:
新航路开辟的同时,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抢占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
此后,荷兰、英、法等西欧国家纷纷加入殖民争夺的行列。
它们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建立了殖民地,并与世界各地更多的地方建立了直接的贸易联系。
当时,西欧国家生产力还不高,仅仅依靠正常贸易,远远不能满足它们对财富的贪欲,于是,抢掠、欺诈等成为这一时期西欧殖民者常用的卑劣手段。
在美洲,西班牙殖民者抢夺大量财富的
同时,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由于被屠杀、奴役或染上殖民者带来的疾病而死去,加勒比海一些岛上的印第安人甚至全部死亡。
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大量非洲黑人被掳掠卖到美洲为奴,这就是臭名昭著的黑奴贸易。
从15—19世纪的近四百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
在印度,英国殖民者洗劫了当地国库。
在殖民扩张过程中,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却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
在西欧殖民列强获得血腥财富的同时,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B.人民版——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海上马车夫”(荷兰):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属地尼德兰进入大发展时期;尼德兰南部的安特卫普成为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尼德兰北部的荷兰省成为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省份;1581年,摆脱了西班牙统治的尼德兰北部七省成立了“联省共和国”,又称荷兰共和国。
荷兰的造船业非常发达,商船总吨位居当时世界首位,占欧洲的四分之三。
荷兰对外贸易发达,阿姆斯特丹是其重要港口,是荷兰的经济中心,也是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1588年,随着“无敌舰队”被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丧失了海上霸权,商业资本发达的荷兰取而代之。
荷兰在南北美洲、非洲、印度、东南亚一带夺取了广阔的殖民地;亨利•哈得逊在北美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这成为纽约市的起源;17世纪,荷兰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
英国崛起: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地处大西洋航路中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出口,支持工商业者参与贸易竞争);占领殖民地;争夺海外利益(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中英、印英间的贸易);推行圈地运动(通过圈地运动,英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地发展起来,为工业化或城市化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和商品化的农产品)。
1607年,英国在北美洲获得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
17世纪上半叶,英国海外扩张主要方向有:
地中海和东印度的商业贸易开发;纽芬兰的渔业开发;北美殖民地的农业拓殖;北爱尔兰的拓殖活动。
殖民霸权的角逐(争夺殖民地和海外利益):
葡萄牙是早期西欧殖民活动的始作俑者;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逐渐垄断了与东方的贸易;西班牙的殖民活动是和哥伦布的远航探险同时开始的;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殖民者已在美洲中部和南部建立起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殖民大帝国。
荷兰首先竭力排斥葡萄牙的殖民势力,夺取葡萄牙的殖民地;在东亚,荷兰殖民者还一度侵入中国台湾,在日本长崎建立贸易据点;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后,荷兰逐步取代了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17世纪初,荷兰执世界殖民贸易牛耳(霸主、老大);从17世纪中期开始,英、法两国迅速崛起,对荷兰的霸权地位提出挑战。
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矛头直指荷兰(争夺航海与外贸利益);17世纪中期,三次英荷战争后,荷兰不但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也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
1763年,英国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英法签订《巴黎和约》(不能等同于1919年《巴黎和约》),英国不仅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还确立了在印度的优势,掌握了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强盗的贸易(殖民主义的罪恶):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殖民掠夺的罪恶主要有野蛮的掠夺屠戮(掠夺如英国对印度的掠夺;屠戮如西欧殖民者对印第安人大规模屠杀)、奴隶贸易(西班牙人最早从非洲掠贩黑奴,满足美洲劳动力市场的需要;18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贩卖国)和不平等贸易(如英国人和葡萄牙人的商业控制与商业诈骗)。
西欧殖民扩张,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第一桶金),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迫使这些地区相继卷入世界近代化的进程;新航路的开辟和随后的殖民扩张,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重要途径;商业活动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世界市场粗具规模。
C.岳麓版——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葡、西的早期殖民活动:
新航路开辟之初,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开始在东西两个半球进行殖民掠夺活动。
16世纪,葡萄牙凭借武力垄断了从欧洲经非洲沿海到亚洲的海上贸易路线。
西班牙在中、南美洲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
西班牙殖民者为了掠夺当地的金银,先是残酷地屠杀土著居民,后来采用奴隶来开采金银矿藏。
西班牙殖民者还建立农业大庄园,驱使印第安人劳动;在美洲热带沿海地区建立大种植园,役使非洲黑人奴隶来生产单一的作物,以供应欧洲市场。
“海上马车夫”:
16世纪时,荷兰已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17世纪上半叶是荷兰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
荷兰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其贸易范围包括西北欧的海域贸易,以及对亚洲的远洋贸易和对西方新大陆的贸易。
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是荷兰人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
公司资本雄厚,又有政府作为后盾,击败了葡萄牙人,垄断了东方的香料贸易。
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与美洲之间的海上运输十分繁忙。
英国人对西班牙船只进行海盗式的劫掠。
这种海盗行为得到了政府的鼓励,以致英国被称为“海盗国家”。
17世纪英国实力逐渐增强,开始夺取贸易优势和抢占殖民地,为此,与荷兰、法国进行了一系列战争。
到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并且建立了包括北美、加勒比海岛屿、印度和大洋洲等地殖民地在内的帝国。
在殖民地的商业活动和掠夺成为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黑奴贸易是英国对外贸易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到18世纪,欧洲的殖民和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
北美、大洋洲都卷入了世界市场。
欧洲内地和亚洲内地(如印度内地)也越来越多地为世界市场而生产商品。
世界市场的格局也发生重大变化。
过去,欧洲与美洲、亚洲进行着大规模的三角贸易:
欧洲从美洲获取金银,再用金银换取亚洲的香料、瓷器、纺织品等。
到18世纪,大西洋三角贸易突飞猛进,成为世界贸易的重心,不仅把欧、亚、非、美的商业活动联系起来,而且促进了欧洲,尤其是英国制造业的发展。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
A.新人教版——第一次工业革命
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18世纪时,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当时,越来越多的殖民地不仅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还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英国的很多商品供不应求。
由于呢绒出口剧增,刺激了羊毛需求,地主们热衷圈地养羊,很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
许多人把在殖民掠夺中获得的财富投资于手工工场,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但仍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在新兴的棉纺织业,生产技术首先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
飞梭出现以后,人们希望提高棉纱产量。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一次能纺出多根纱线的纺纱机,他把这种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的出现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后来,在冶金、采煤等其他生产领域也纷纷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
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投入使用。
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很快在纺织业中得到广泛运用,并迅速被推广到其他工业生产部门。
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从工场到工厂:
随着机器的日益增多,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资本家开始建造厂房,安置机器,雇用工人集中生产,这样,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
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同时,在工业革命进程中,社会财富迅速增加,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同时,工厂逐渐集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
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做工,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工业革命也促使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于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了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很快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后不久,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需要销往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而工厂所需要的原料也要来自世界各地。
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他们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当
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
来自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的原料在英国工厂里被加工成商品,销往世界各地。
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B.人民版——“蒸汽”的力量
“大工业”的狂飙时代:
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的进行,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扩大;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的巨大动力和政治保障。
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棉纺织业的技术不断革新(如珍妮机、第一座水力纺纱厂);大工厂制度的产生和推广(工业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促进英国经济的发展);蒸汽机的广泛应用(1782年,瓦特改良的联动式蒸汽机——万能蒸汽机,结束了人类对水力、畜力和风力的依赖;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新);交通工具的发展(如汽船、火车)。
生产力方面,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英国率先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社会生活方面(城市化、工业化、廉价化),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了许多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人口的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业劳动力和第三产业劳动力增多;机器化大工厂生产效率高,物价低廉。
文化思想方面,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开展起来。
机床的发明和通用部件的标准化生产,使美国机械制造业迅速处于领先地位(惠特尼率先使用通用部件制造滑膛枪)。
机械化生产迅速普及,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
打造“世界工厂”:
英国打造“世界工厂”的措施(多样性、全方位):
①民主改革(进行民主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经过三次议会制度改革,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化运行机制;建立了职业警察制度,以保持社会的稳定;英国最终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②自由主义(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1852年,英国议会发表原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