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19536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溪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本溪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本溪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本溪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本溪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溪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

《本溪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溪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溪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

本溪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本溪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8年-2015年)

(报批稿)

 

本溪市国土资源局

二零一一年六月

目录

一、总则1

二、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2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2

(二)矿产资源概况3

(三)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成果显著5

(四)矿产资源开发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巩固6

(五)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全面启动8

(六)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保护诸领域中存在的问题9

(七)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和保证程度分析10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11

(一)规划指导思想11

(二)基本原则12

(三)规划目标13

四、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矿产资源勘查16

(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矿种17

(二)矿产资源勘查18

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22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调控方向22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调整24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与规划分区26

(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29

(五)矿产资源开采准入条件和开采规划区块29

1、矿产资源开采准入条件29

2、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划分30

六、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31

(一)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分区31

(二)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重点工程31

(三)新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32

(四)生产和闭坑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33

七、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34

(一)建立和完善《规划》体系34

(二)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管理34

(三)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35

(四)拓宽投融资渠道35

(五)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激励机制和产业政策36

(六)培育和规范探矿权、采矿权市场36

(七)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水平37

八、附则38

《本溪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附表18个附表单独装订成册

附图目录

一、本溪市矿产资源分布图

二、本溪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

三、本溪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图

四、本溪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

五、本溪市地质灾害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规划图

一、总则

“十一五”时期及至2020年,是本溪市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加强对本溪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宏观调控,促进本溪市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障本溪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辽宁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本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法律、法规、文件,结合本溪市矿产资源特点和勘查、开发利用实际,编制《本溪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全省矿产资源规划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指导本溪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加强和改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宏观调控,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矿产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矿产资源,转变矿政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的重要手段。

《规划》基准年为2007年,规划期为2008—2015年,展望到2020年,适用于本溪市所辖行政区域。

二、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

本溪市地处辽宁省东部山区,是我国重要的钢铁、水泥生产基地,是辽宁中部城市群中的较大城市。

城市性质是以钢铁工业为主的资源型工业城市。

市内铁路、公路交通发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完备,是辽宁省矿产资源大市、矿业开发大市、矿产品生产和销售大市。

凭借自身的区域优势、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和先进重工业基础的优势,为本溪市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经济环境。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追溯历史,本溪市是在矿业开发基础上兴建并发展起来的,因矿而立,依矿而兴。

建国初期,本溪大规模开发煤、铁资源,曾以“煤铁之城”著称。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本溪老工业基地的创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484.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071元。

其中第一产业29.3亿元,第二产业299.5亿元,第三产业156.1亿元,分别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04%、61.77%和32.19%。

第二产业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和优势。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本溪也为全省、全国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同时也确立了本溪作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的地位。

随着铁、煤炭资源的开采,本溪市逐步发展了起来,并带动了冶金、化工、建材、医药等基础产业的发展,逐步拓宽了全市工业产业结构。

到目前为止,本溪生产钢铁、煤炭、水泥等累计达三亿多吨和千余种工业产品。

矿业经济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本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以本溪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为主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总体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在做大做优做强冶金支柱产业的同时,发展建材和煤化工产业。

因而,矿业仍将是本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矿产资源概况

截止2007年底,本溪市已发现各类矿产45种,占全省已知119种矿产的38%,其中探明储量的有31种,探明储量并纳入省储量表的有21种(详见附表1)。

本溪市主要矿产资源有铁、熔剂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石英岩、方解石、煤炭、制灰用灰岩等。

1、优势矿产

(1)铁矿:

主要分布在南芬、歪头山、北台等地区。

属鞍山式磁铁矿,储量丰富,开采条件优越。

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13.27亿吨,居全省第三位。

(2)熔剂用灰岩:

主要分布在本溪市城郊地区,储量丰富,品质优良。

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1.22亿吨,位居全省第二位。

(3)水泥用灰岩:

主要分部于城市周边地区,品质好,有害成分含量低,可用于生产较优质的水泥,水泥用灰岩拥有丰富的未探明储量,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3.14亿吨,位于全省第二位。

(4)玻璃用石英岩:

主要分布于本溪市南芬区和本溪县南部,质地优良,有害杂质含量低,勘查、开发潜力大。

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0.33亿吨,位居全省第二。

(5)方解石:

主要分布于本溪市南芬区下马塘镇,矿石纯度和白度较高,赋存条件好,资源潜力大。

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993.4万吨。

(6)煤炭:

主要分布在本溪市彩屯、溪湖、牛心台,本溪县的田师付、泉水、张家堡,桓仁县的木盂子等地区。

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1.03亿吨。

(7)制灰用灰岩:

主要分布在本溪市明山区牛心台,本溪县庙沟、偏岭,桓仁县木盂子等地区。

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4386万吨。

2、矿产资源基本特点

(1)矿产资源种类多,配套能力强

在已发现的矿产中,除上述优势矿产外,还有铜、铅、锌、银、铝土、锡、钼、金、冶金用白云岩、冶金用石英岩、耐火粘土、硫铁矿、石墨、滑石、石膏、长石、玄武岩、辉绿岩、饰面用大理岩等矿产,此外还有丰富的地热和矿泉水资源。

基本形成了包括能源、贵重金属、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冶金化工原料及辅助原料、建材等种类齐全、配套性较好的矿产资源体系。

(2)优势矿产地相对集中,开发利用条件好

铁矿主要分布在本溪市南芬、歪头山、北台;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火连寨、高台子、田师付、大明山、朴家湾、牛毛岭;石英岩主要分布在南芬区及本溪县南部;有色金属主要分布在本溪县西南部及桓仁二棚甸子。

多数矿产埋藏浅,适宜露天开采。

开发利用条件好,可集约经营,规模开发。

(3)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储量丰欠并存

本溪市矿产资源种类齐全。

但从储量上看,丰富和欠存的量额差距较大;从价值看,建筑材料等价值较低的矿产较丰富,而有色金属、贵重金属等高价值的矿产欠缺。

(4)非金属矿产资源潜在开发利用前景可观

我市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如方解石、长石、辉绿岩、玄武岩等矿产,开采条件简单,如在矿产品深加工上增加科技含量,研发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可成为矿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5)主要矿种后备储量丰富,找矿及开发前景广阔

铁矿作为本溪市的优势矿产,规模宏大、储量丰富。

本溪市大台沟、思山岭、徐家堡子等地区拥有巨大的已探明储量的铁矿,为铁矿资源开采提供了丰富的后备资源。

(三)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成果显著

新中国成立以来,省内各地勘单位、全国有关院校、科研院所在本溪市做了大量的基础地质、矿产勘查和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地质成果,为本溪市矿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特别是首轮矿产资源规划实施以来,我市地勘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总领,在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矿产资源勘查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

截止2007年底,已完成全市范围的1:

20万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水系沉积物测量、区域重力测量、区域化学探测量和1:

50万环境地质调查;完成了全市范围1:

5万航空磁测,部分地区达到了1:

2.5万;完成本溪市城市地质系列图说明书、1:

5万地质编图978平方公里;对重要的成矿区、带开展了矿产资源评价与预测等研究工作。

“十五”期间通过系统的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和勘查研究工作,为本溪市地质找矿和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宝贵的资料。

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呈现增长趋势。

截止2007年底,全市共发放勘查许可证118个,勘查区总面积1690.02平方千米(详见附表5)。

探矿权设立较多的矿种依次为铁(32个)、金(19个)、铅(17个)铜(14个)。

勘查阶段以普查为主,占全部探矿权总数的97%,详查2%,勘探占1%。

矿产资源储量形势明显好转,多数优势矿产对经济社会发展保证能力增强。

截止2007年底,本溪市优势矿产铁矿保有资源储量从“十五”初期的10.56亿吨增加到13.27亿吨,增长率为26%;石膏从3004.6万吨增加到3507.8万吨,增长率为16.75%;铅锌从9834.36万吨增加到10746.4万吨,增长率为8%;铜从28663吨增加到30771吨,增长率为7.35%;我市其它优势矿产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制灰用灰岩等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详见附表1)。

随着成矿理论发展、科技进步和地质勘查手段不断创新,本溪地区大宗矿产资源的勘查储量具有一定的潜力。

从矿种来看,除铁矿、煤炭、有色金属研究程度相对较高外,其它矿产研究程度相对较低,但潜力较大,如长石、玄武岩、辉绿岩等。

从区域上看,除城市周边和西部部分地区研究程度较高以外,城市东部和北部研究控制程度明显不足。

此外,依据国内外矿产勘查经验,在成矿区带深部及外围加强区域综合研究,提高重点区段地质矿产勘查程度,有望取得找矿上的重大突破。

(四)矿产资源开发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巩固

本溪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起点高、强度大,各类矿产开发利用阶段性突出。

首轮规划实施以来,我市继续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矿业开发基本上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迈入了有效利用的科学轨道。

矿业开发利用程度高截止2007年底,全市共固体矿石开采总量3066.54万吨。

按全市累计消耗储量占累计探明储量计算,铁、煤炭、铜、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利用程度分别为25%、54%、32%、10%、20%,其它矿产资源利用率均不足20%。

矿产资源开采总量稳中有升截止2007年底,全市固体矿石实际产量由“十五”初期的2284.85万吨平稳上升到3066.54万吨,年平均增增长率为5.03%。

其中煤炭开采总量213.86万吨,铁1980.4万吨,铜50.47万吨,熔剂用灰岩385.29万吨,水泥用灰岩214.92万吨,玻璃用石英岩18.98万吨。

产量增幅较大的有熔剂用灰岩、铜、铅、锌。

这些矿物原料的开发利用为本溪市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

矿业产值大幅上升截止2007年底,全市矿业总产值由“十五”初期的11.98亿元上升到43.35亿元,以年均23.9%的速度增长。

其中铁矿273409.74万元,占全市矿业总产值的63%,煤炭35478.28万元,占全市矿业总产值的8.2%,熔剂用灰岩矿业产值29868万元,占全市矿业总产值的6.9%,水泥用灰岩矿业总产值55600.43万元,占全市矿业总产值的12.8%,铜26984.95万元,占全市矿业总产值的6%(详见附表3)。

矿业经济是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业仍将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矿业规模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矿山数量回落首轮规划实施以来,

本溪市矿业规模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截止2007年底,全市矿山总数由“十五”初期的674家减少到437家,减少了237家。

其中大中型矿山总数由“十五”初期的6家增加到13家,大中型矿山总数比例由0.89%增加到3%。

小型及小型以下矿山424家,占97%。

2007年底,全市共有采矿许可证437个,其中铁矿60个、煤矿166个、建筑石料用灰岩59个、水泥用灰岩10个。

矿山数量大幅下降,为矿业规模结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

资源利用水平因矿种和矿山规模不同存在明显差异“十五”以来,本溪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已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通过开展储量动态监测工作,完善了矿山“三率”考核体系,激发了矿山企业提高“三率”水平的积极性,资源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矿山“三率”完成较好。

据部分矿山抽样调查显示,大中型矿山企业通过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矿产资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三率”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五)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全面启动

本溪市矿产开发历史悠久,大规模、高强度开发致使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次生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全市已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灾害共292处,共造成4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6165万元。

全市共查出各类易发地质灾害隐患点462处,其中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达39处,威胁人口约64428人,威胁财产约86613万元。

其中矿山环境问题相对突出的地区有田师付、牛心台、二棚甸子地面塌陷,西湖区后湖滑坡,下马塘施家村泥石流等。

首轮规划实施以来,本溪市加大对矿山环境恢复的治理力度。

在矿山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基础工作方面,建立和完善了矿山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法规、政策和规划体系;开展了矿山生态环境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等工作;建立了矿山生态环境与地质灾害动态监测体系。

在新建矿山环境保护方面,增加了对新建矿山环境影响的准入条件;实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环境评价制度;对现有和闭坑矿山环境加强了监督检查;控制“三废”排放;增加矿山环境保护投入;加强闭坑矿山的审查和管理等。

其中,溪湖区采煤沉陷区尚未治理的48.2km2灾害区,已经国家批准立项,开始全面治理;尾矿处理再回收利用和土地复垦、植被恢复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重要公路、铁路两侧和各类保护区周边“三小”矿山已经关闭,并进行了平渣堆、恢复植被等治理工作;采矿引起的滑坡、斜坡失稳等地质灾害正在治理。

目前全市完成矿山土地复垦率为5.78%,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为14.12%。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初见成效,但由于矿山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其恢复治理工作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六)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保护诸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矿产资源勘查滞后,地勘服务领域狭窄地质工作是国民经济建设先行行业,至少提前一个五年计划期,然而当前很多地质工作滞后。

本溪市早年完成的基础地质工作成果,需要新的理论和技术更新、补充。

一些重要的成矿区带、储量危机的开采矿区外围接续资源找矿、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短缺矿产、新矿物原料找矿等诸多地质工作,都因勘查资金极度匮乏而停滞不前。

此外,地勘领域狭窄,偏于单一化资源保障勘查,而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农业地质等多目标、多功能地勘工作涉足太少。

部分矿产后备资源不足经过半个多世纪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本溪市煤炭、有色金属等矿产开采消耗速度快,部分煤、有色金属矿山逐渐进入衰竭状态。

一些依托矿业发展的资源型乡镇,相继出现经济下滑、社会就业、职工生活保障及生态环境破坏等大量社会问题。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相当突出。

矿业规模结构仍不合理,资源浪费现象依然存在“十五”期间,本溪市加强了矿产资源整合力度,矿业规模结构有所改善,但小型矿山(包括小型以下)约占矿山总数的97%。

因资金技术等诸多因素,在开采过程中“一矿多开、大矿小开”现象仍然存在,破坏了矿床的完整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

矿业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本溪市矿产品加工程度低,产品结构不合理。

除水泥用灰岩外,矿山企业效益以消耗资源为单一指向,基本以原矿石为终端产品,处于“原料状态”的低级水平,附加值未发挥,其潜在大量的价值转移。

此外采富弃贫、采厚弃薄、采易弃难等破坏和浪费资源现象依然存在。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现象依然存在,恢复治理资金严重短缺本溪市的矿山生态环境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是历史欠账大,积重难返,本溪矿业开发历史悠久,期间有日伪时期的掠夺性开采,建国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规模、高强度开采和改革开放后国家、集体、私营多种形式下的开采,矿山企业只开采不治,大面积土地破坏,堆积如山的废弃物污染遗留至今,严重影响矿山环境;二是矿山环境管理法律法规不尽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三是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不健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资金严重匮乏,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恢复进展缓慢。

(七)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和保证程度分析

1、矿产资源需求预测

根据《本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至2020年,是本溪市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外市场的拉动,本溪市矿产品的消耗在“十一五”期间多处于增长状态,主要矿产资源需求量预测详见附表7。

2、矿产资源保证程度分析

从矿产资源现状分析可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矿产资源的可供形势越来越严峻,而一般性矿产资源供给仍较乐观。

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可供性分析如下:

能够全部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矿产有贫铁矿、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石英岩、熔剂用灰岩、滑石、方解石等矿产。

能够部分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矿产有煤炭、铜、铅、锌、石膏、富铁矿、石墨。

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矿产有耐火粘土、萤石等矿产,如无新的资源储备补充,到2015年可采储量趋于枯竭。

具有潜在优势的矿产有铁矿、石灰石、金、银、砖瓦页岩、矿泉水、地热(热水)、硫化铁、花岗岩、长石、玄武岩等。

3、矿产品在当前市场的可供性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矿产资源的供求关系,是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的主要制约因素,也直接关系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影响矿业经济在地方经济中的地位。

针对本溪市主要矿产资源,本溪市矿产资源可分为如下两类:

供不应求的矿种有铁、煤、石墨(隐晶质)、铜、铅、锌、石膏等矿产。

到2010年和2015年,主要矿产铁矿自给率分别达到71%和77%、煤炭自给率13%和9%、铜自己率分别为69%和58%。

供过于求的矿种有滑石、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石英岩、熔剂用灰岩等矿产。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规划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及至2020年,本溪市矿业经济的发展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指导方针,以发展为主题,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把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壮大区域经济为根本出发点,实现矿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以节约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为主线,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调控,建立资源节约型矿业,大力发展矿业循环经济。

努力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确定《规划》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依据并服从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原则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等各项布局、指标与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保持一致性和衔接性。

2、与相关法律、法规相一致的原则

矿产资源规划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点、方向和空间布局必须符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想,必须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要妥善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坚持勘查开发与保护治理并重。

4、坚持经济、资源、环境与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原则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注重资源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坚持以保护为前提,开发为手段,不断改善矿山生态环境。

5、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基础作用的原则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依法调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

6、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科学合理的确定规划目标、任务和实施意见,使规划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规划目标

矿产资源规划的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辽宁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本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充分挖掘本地区资源潜力,提高资源供给能力。

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突出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的勘查工作,增加矿产资源储备。

加强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实施管理,做好矿业结构与布局调整,矿产资源开发规模、矿产品深加工和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提高;矿山生态环境基本改善;矿业宏观调控体系基本建立,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和信息管理建设进一步完善;矿政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1、2008—2015年目标

(1)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基本建立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和商业性勘查分轨运行机制。

加强铁、煤炭等主要矿产勘查,重点开展本溪市大中型矿区外围及深部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突出优势矿产和急缺矿产的勘查工作,重点加强金、银、铜铅锌等多金属矿产及非金属矿产长石、方解石、玄武岩、辉绿岩的勘查工作。

积极引导和鼓励开展商业性矿产勘查,重要矿产、地区型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规划期内完成如下约束性指标:

完成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项目84项(详见附表9),提交可供进一步普查或详查的中小型矿产地或远景区5-8处。

提供远景资源量(333级以上):

铁矿50亿吨、煤3000-5000万吨、金8-10吨,铜3-5万吨,铅锌10-15万吨,石墨15-20万吨,方解石60-70万吨。

提供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热水)矿井1-2处。

(2)矿产品产量与产值

通过矿业结构调整和矿业权市场运作,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水平。

到2010年和2015年,固体矿产开采总量分别为3800万吨和5000万吨,其中主要矿产开采总量铁矿分别为2500万吨和3600万吨,煤炭分别为200万吨和180万吨,熔剂用灰岩分别为450万吨和500万吨,水泥用灰岩分别为300万吨和350万吨,制灰用灰岩分别为150万吨和200万吨,玻璃用石英岩分别为20万吨和25万吨,铜分别为48吨和42吨,方解石分别为20万吨和25万吨。

2010年和2015年产值分别达到58亿元和85亿元,实现矿业产值年均增长10%。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向

通过矿业结构调整,实施矿业大集团战略。

做大做强铁矿开发利用规模;做深做优钢铁、水泥等矿产品深加工工业;鼓励开发金、银、铜、铅、锌等短缺矿产;大力培育和发展长石、玄武岩、辉绿岩、方解石等优质非金属矿产。

(4)矿业结构调整

遵循总量控制,集约化、规模化开采的原则,完成主要矿产和主要矿区的规模结构、技术结构调整。

到2010年和2015年,全市矿山企业总数分别力争压缩到300个左右和250个左右。

逐步加大大、中型矿山数量,力争到2010年和2015年,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