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56259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长春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长春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长春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长春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春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

《长春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春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x

长春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长春市矿产资源规划

(2001年-2010年)

 

长春市人民政府

二○○五年一月

前 言

根据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有关文件要求,我市从2003年开始编制市、县两级矿产资源规划,本次规划是建国以来第一资编制,我市成立了以李洪珠局长为组长的《长春市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委员会,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编制工作,本次规划采取市、县两级同步开展,上下结合、内外结合、课题与专题研究相结合、常规方法与现代技术方法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规划编制工作人员考察了通化市等兄弟市州的编制经验,同时也借鉴了国内先行城市的经验,邀请了省市有关专家和学者,对长春市矿产资源规划成果和专题研究成果进行多次论证,聘请了省有关专家参与了规划的编制研究工作。

长春市本级规划编制分调研准备、专题研究、规划编制和成果验收上报四个工作阶段,2003年8月,完成了准备阶段工作,调查摸清了各类矿产资源的储量、开采量及资源空间分布状况。

2003年底前完成了规划文本、图件成果第一稿。

并多次征求了市直15个有关部门的意见和省厅5个处室和有关专家的意见,经各方资询论证听取意见后,又进行了完善和补充。

2004年10月正式上报市人大专业委员会通过,2004年12月,通过省国土资源厅审查批准通过。

2005年1月正式发布实施。

《长春市矿产资源规划》

编委会

主任:

李洪珠

副主任:

朱亚福毕忠德李成员姜峰华

委员:

王胜利王春志宋业文刘劲鸿

张振权冯学春松权衡于成

编写人员名单

主编:

李洪珠

副主编:

毕忠德李成员

主笔:

刘劲鸿宋业文

编写人员:

王胜利王春志宋业文刘劲鸿

冯学春张振权松权衡秦洪莲

贾巍王长春孟东刘莹莹

郑晓红王渊谨马庆山于文祥

姚常东张海龙王闯刘雁斌

长春市人民政府文件

长府发[2005]1号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贯彻实施

《长春市矿产资源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长春市矿产资源规划》已经吉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现就认真贯彻实施《长春市矿产资源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规划》是指导我市2001年—2010年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开发利用以及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纲领性文件,各级人民政府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必须采取得力措施,认真贯彻实施。

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按照“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要求,建立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资源优化配置新机制,推进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二、在我市开展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采项目立项审批,探矿权、采矿权的设置及其矿山建设用地审批等,必须符合《规划》。

要切实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手段,调整、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分区制度和准入条件,把鼓励开采区集约、限制开采区收缩、禁止开采区关停的规定落到实处,依法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

三、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认真做好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的激励机制,改善地质勘查投资环境,多渠道筹集资金,拓宽地质工作服务领域。

鼓励社会投资开展适应市场需要的商业性勘查,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资源基础和地质资料。

四、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规划》确定的矿产资源开采应达到的生态环境准入条件,严把矿产资源开采立项关,避免产生新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按照“谁开采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督促采矿权人依法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义务。

加强矿山生态环境调查、监测和预警预报,鼓励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制度,推进矿山环境综合治理。

五、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

县(市)区政府要高度重视《规划》实施工作,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各种违反《规划》的行为,对违反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和《规划》非法开采矿产资源或者破坏矿产资源的,要坚决予以查处。

六、要对《规划》进行广泛宣传。

接受社会对《规划》实施的监督。

各级政府要把《规划》的目标和主要指标纳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严格执行。

附:

长春市矿产资源规划

 

          二○○五年一月十九日

吉林省国土资源厅文件

吉国土资函发[2004]85号

关于长春市矿产资源规划的复函

长春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报批长春市矿产资源规划的函》(长府函[2004]60号)收悉。

现函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长春市矿产资源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予发布,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你市矿产资源较丰富,是我省重要的水泥原料矿产生产基地,能源矿产和新型建筑材料矿产分布广、资源储量大、前景广阔。

必须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按照"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要求,建立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资源优化配置新机制,推进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的根木转变,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三、加强矿产资源勘查。

配合国家和省做好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工作。

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的激励机制,围绕重点和优势矿种,加强商业性矿产资资源勘查工作,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可靠的资源基础和地质资料。

四、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

严格执行《规划》确定的分区制度和准入条件,把鼓励区开采、限制区收缩、禁止区关停的规定落到实处。

调整、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

规模结构调整以煤、建筑材料矿产为重点,减少矿山数量,提高集约化水平。

加大油页岩招商引资开发力度,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开采油页岩资源。

陶粒页岩

是你市的优势矿产,要加强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防止盲目新上矿山建设项目。

加强现有普通建筑用砂、石矿山的整合,提高矿山生产规模。

加强砖瓦粘土矿的管理,逐步减少矿山数量,扩大开采规模。

五、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按照《吉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条例》要求,抓紧落实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制度,推进矿山环境综合治理。

严格《规划》确定的生态环境准入条件,避免产生新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对新建和改扩建矿山,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腐殖土,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对生产矿山,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

理的监督管理,废弃区不能按要求及时治理,复垦的,不得扩大开采规模;对已经闭坑和废弃的矿区,要拓展融资渠道,建立激励机制,加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

建立、健全地质环境和矿山次生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加强矿山生态环境调查、监测和预警预报,特别是对采煤塌陷区,要加强监测,积极采取预防和治理措施,保护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

·

六、切实做好《规划》实施工作。

《规划》是你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和管理的依据,必须严格执行。

要认真组织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和措施,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规划主要指标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严格执行。

积极培育、规范矿业权和矿业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状况和储量动态变化的调查与监测,加强对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抓紧组织报批县(市、区)矿产资源规划。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矿产资源形势2

一、自然经济社会概况2

二、矿产资源特点3

三、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现状4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5

五、矿山生态环境现状6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6

七、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及发展潜力7

第三章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10

一、指导思想10

二、基本原则10

三、规划目标11

第四章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15

一、矿产资源勘查准入条件15

二、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15

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16

四、商业性矿产勘查17

五、地质勘查信息化建设与监督管理18

第五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19

一、矿产资源开发方向19

二、调控开采总量19

三、矿业经济布局20

四、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23

五、矿业结构调整25

六、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27

第六章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29

一、总体要求29

二、新建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29

三、生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30

四、闭坑矿山生态环境治理30

五、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恢复规划及重点治理工程31

第七章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行为的监督33

一、矿产勘查活动的调查与监督33

二、矿产开发利用与保护活动的调查与监督33

三、矿山生态环境状况动态监督34

四、矿产资源储量变化动态管理与监督34

五、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情况的调查与监督检查36

六、矿业权市场监督和控制36

第八章规划的实施和保证措施37

一、建立并完善矿产资源规划体系37

二、加强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及监督管理37

三、加强法制建设,加强执法检查监督37

四、拓宽融资渠道,改革和健全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投资机制37

五、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信息化建设38

六、扩大对外开放,实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战略38

七、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39

第九章附则40

 

第一章总则

为贯彻落实中央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矿产资源,有效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大幅提高矿业经济地位及对长春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吉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结合本市市情、矿情,制定《长春市矿产资源规划》(2001~2010)(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全省矿产资源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省级规划的重要措施,是市政府对本行政区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总体部署,是指导我市2001-2010年矿产勘查、保护与开发利用以及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规范性文件,是市政府及其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法对上述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一切矿业活动,必须服从本规划。

《规划》基准年为2001年,规划目标期为2005年,展望期为2010年。

《规划》适用范围为本市所辖行政区域。

第二章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形势

一、自然经济社会概况

长春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地理坐标东经124°18′~127°02′,北纬43º05′~45°15′。

北和西北部与松原市、南和西南部与四平市毗邻,东部与吉林市接壤,东北部以拉林河为界与黑龙江省相望。

面积20571km2,总人口705.7万,是全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之一,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为计划单列市。

长春市下辖榆树、九台、德惠三市,农安一县,朝阳、宽城、南关、二道、绿园、双阳六区。

地势地貌总体南高北低,南属长白山余脉,北属松辽平原。

全市海拔多在160~200m,最高为双阳老道洞山,海拔711m,最低为榆树市大岗乡拉林河沿岸,海拔137.5m。

全市低山丘陵占2.84%,高平原(黄土高台)占37.5%,河谷平原占59.66%。

区域内分布的河流均属松花江水系,主要有第二松花江及其支流饮马河、伊通河和拉林河,有水域面积较大的湖泊和水库十余处,为灌溉农田、发展养殖业、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长春市属中温带大陆性亚湿润季风气候。

基本特点是春季风大干燥,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短暂,冬季寒冷漫长。

年平均气温 4.6℃,最高气温可达40℃,最低气温零下39℃,年平均降水量567mm。

全市耕地面积134.9万公顷,土质肥沃,加之雨热同季,适合农作物生长,是我国的重要商品粮产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长春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改革统揽全局,实施省政府提出的“科教兴省、开放带动、县域突破”战略,现基本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配套的国民经济发展格局。

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03亿元,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比2000年增长13.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9亿元,比2000年增长9.7%;第二产业增加值443.6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423.5亿元,增长14.0%。

产业经济结构由2000年的3个产业比14.7:

44.3:

41.0调整到2001年的13.6:

44.2:

42.2。

200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274元,比上年增长12.7%。

主要工业产品:

汽车、电子、水泥、医药、火电、油气、香烟等。

农产品以大豆、玉米、稻米等著称。

采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为长春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现已经形成了吉林亚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长春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省营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规模企业。

主要矿产品有水泥、煤炭、二氧化碳(液态)、石油、天然气、白灰和建筑用砂、建筑用石、建筑用粘土等。

2001年矿业产值40540.95万元,占全省矿业产值的4.03%,占全市工业产值的0.316%。

长春市交通十分发达,有铁路、公路和航空通往全国各地,各县市有省道、县道相通,主要矿区和矿山都有公路直达,给发展矿业提供了交通方便。

长春市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吉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中心,具备建设经济强市和现代化城市基本条件。

二、矿产资源特点

长春市现已发现矿产58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24种。

其中优势矿产有水泥用灰岩、膨润土、沸石、陶粒页岩、矿泉水、二氧化碳气、建筑石和建筑砂,潜在优势矿产有油页岩,重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

矿产资源的特点是:

(一)部分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具有明显优势

膨润土、沸石、陶粒页岩、伊利石粘土、水泥用灰岩、珍珠岩储量均居全省首位。

陶粒页岩是进入21世纪才予以重视并开始勘查的矿种,现在获得的资源量约8000万吨(包括2002—2003年获得的储量),资源潜力巨大,具有后发资源优势,它将对调整本市矿业结构起到重大的作用。

(二)部分非金属矿产与能源矿产相伴产出,资源潜力大

膨润土、沸石等非金属与煤伴生,陶粒页岩与石油、油页岩伴生,资源潜力大,增储空间大,有利于经济合理组合勘查开发。

(三)能源矿产丰富

油页岩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占全国储量的36.48%。

石油和煤在省内也占有重要地位

(四)矿产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从南往北可分为:

双阳石灰岩、煤矿带、大南—波泥河油气矿产带、兰家—八台岭金属矿产带、羊草沟—营城煤、非金属矿产带、农安—德惠油气、油页岩、陶粒页岩矿产带及长春市城区矿泉水分布区等6个矿产带,这一特点为规划矿业经济区奠定了基础。

三、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现状

长春市的地质工作最早始于1906年,至建国前开展了以煤矿调查为主的地质工作,提交地质矿产调查报告26份。

但较系统较深入的地质工作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展的。

截止2001年,已完成1:

20万长春市幅及相邻幅的区域地质调查,完成面积约占全区的1/3;完成1:

5万区域地质调查14幅,占应测图幅的23%。

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完成大黑山条垒中段和长春市城区南部的1:

20万及部分1:

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探主要对煤、油气、金属矿产和油页岩、膨润土、沸石、水泥用灰岩等矿种开展了工作,共发现矿床(点)779个,其中中型金矿1处,小型金矿3处,中型油田1处,中大型油页岩矿床3处,中型煤井田3处和10余处中大型非金属矿床。

提交各类地质报告263份,其中矿产勘探报告41份,详查报告17份,普查报告32份。

对德惠、伏龙泉、哈拉海、大南—波泥河坳陷的成油藏条件做了调查评价,部分地区进行了勘探,扩大了找矿远景。

另外还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调查,并论证其保证程度。

通过对地热的调查,初步预测了资源潜力,为长春地热开发提供一定资料。

勘查评价矿泉水产地69处,为矿泉水开发提供了依据。

综上述,长春市基础地质和矿产勘查程度都比较低,能源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全市现正在开发利用的矿产23种,其中煤、天然气、石油、黄金、膨润土、沸石、珍珠岩、水泥用灰岩、制灰用灰岩、陶粒页岩、建筑用砂、建筑用石、砖瓦用粘土、矿泉水、二氧化碳气等为主要开采对象。

全市共有矿山企业733户,从业人数44710人。

其中大型矿山企业1户,中型矿山(除油气、二氧化碳气)2户,其余皆为小型矿山。

国有矿山10户、有限责任和股份制矿山3户,其余为集体、私营和个体矿山。

全市矿石(固体)总产量1458.494万吨,占全省矿石产量的19.62%。

矿泉水产量2.54万吨,占全省矿泉水产量的5.44%。

二氧化碳气产量2万吨(液态)。

原油产量19.0195万吨。

全市矿业产值40540.95万元,占全省矿业产值的4.03%。

其中煤炭产值15333.22万元,占全市矿业产值37.82%,非金属建材矿业产值19758.63万元,占48.74%。

长春市矿业在本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较重要的地位。

已形成资源保证程度高,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双阳羊圈顶子水泥用灰岩生产基地、九台营城羊草沟煤、膨润土、沸石生产基地、双阳煤炭生产基地、德惠市郭家二氧化碳生产基地、大南-新安堡石油生产基地、九台团山子闪长岩建筑用石生产基地。

它们是提供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能源和建筑材料重要的供应基地。

另外农安是全国最大的油页岩矿产地,农安和德惠的陶粒页岩矿产集中,质优量大,又具有建设规模矿山企业的良好条件,是我市未来矿业开发的重点和矿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显然长春市矿业经济发展具有以煤、油气、非金属矿产为特色的资源基础和特有的区位优势,后发优势明显。

五、矿山生态环境现状

矿产开采引起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比较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1年底,全市因矿业活动占用或破坏土地1769.8公倾,地面塌陷57.40公顷,地下水位下降0.5~10.0m。

仅九台市营城煤矿采空区发生塌陷,面积达43公顷,8540户居民受害,地下水涌出使601户居民受灾。

矿坑水年排放量746.55万吨,有毒物质硫化物、氰化物、汞等超标;废石和尾矿累计量68.3万吨。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质工作程度低,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长春市大面积被第四系覆盖,基岩的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和研究程度都很低。

主要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的储采比逐年下降,资源储量不能满足矿山生产发展的需求。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不合理,矿山数量多,规模小,整体经济效益差,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矿山规模与资源储量不适应。

全市矿山企业数量占全省的16.9%。

而矿业产值仅占全省的4.03%。

众多小型矿山企业设备落后,生产效率低,开采和加工技术工艺落后,造成采矿回采率、选矿回收率指标偏低。

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具有优势的膨润土、沸石等矿产以出卖原矿或初加工产品为主。

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部分企业经营艰难,面临停产的危机。

3.矿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遏制,矿产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程度低,未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4.矿业权市场初具规模,矿业投资尚不够活跃,促进矿业经济发展的软环境还有待培育和建设。

七、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及发展潜力

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矿业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趋势,各国都关注对矿产资源的控制和占有的份额。

面临各国竞争资源的挑战,要实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以保证矿产资源可持续供给,保障本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煤:

有可采储量1.59亿吨,现在主要矿山设计生产能力268万吨/年,按此能力可持续开采50年。

2001年产煤139.32万吨,长春市年需煤800万吨,至2005年需求量可达900万吨,年生产量可达255万吨,预测煤炭需求缺口700万吨的状况将持续较长的时期。

水泥用灰岩:

全市有水泥用灰岩储量1.86亿吨,2002—2003年又获得储量约3亿吨。

随着水泥旺盛需求,产量持续稳步增长,亚泰水泥厂“十一五”将由原生产能力225万吨/年扩大到600万吨/年,年需600万吨石灰岩,建业水泥厂生产能力10万吨/年,年需10万吨石灰岩,预测可保开采50年。

区内水泥用灰岩资源潜力还很大,可保障水泥产业的持续发展的需求。

油页岩:

合计资源储量115.7亿吨,居全国首位,按现平均含油率5.6%计算,折合石油6.5亿吨,价值1万亿元以上,可保证大规模开发利用。

因矿区位于基本农田区,要积极引进和研究先进的地下干馏技术,尽快启动油页岩开发项目。

按现有的资源量,如规划年产500万吨页岩油规模的企业,可开采100年。

金:

经调查现有矿石储量8.4万吨,金属量448.2kg。

现只有兰家金矿和八面石金矿开采。

前者尚有金属量230kg,后者有金属量158kg,按其现生产能力可保证开采3~5年,已处于资源危机状态。

沸石:

有基础储量3925.8万吨,年设计开采能力15万吨/年,规划期末开采能力可扩大为20万吨,按此开采能力可供开采100年。

膨润土:

现有九台银矿山、羊草沟、九台火药库、双阳三家子等4处矿床,基础储量2335.7万吨,年设计开采能力约20万吨,预计规划期开采能力可扩大为30万吨/年,按此开采能力可保证开采45年。

区内膨润土资源丰富,资源潜力还很大,可满足大规模开采。

类型齐全,有利于开发系列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

陶粒页岩:

陶粒页岩是烧制陶粒的优质材料。

随着轻体建筑材料的兴起和实心粘土砖的禁用,陶粒页岩的开发利用,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境内已查明德惠市杨树陶粒页岩矿床,提交基础储量265万吨。

为提高陶粒页岩资源保证程度,2002年又安排4项陶粒页岩详查项目,获资源量约8000万吨。

可满足规划期建4座中型开采陶粒页岩生产陶粒砌块企业的需要。

矿泉水:

区内已评价矿泉水产地69处,允许开采量1300万吨/年,2001年实际开采量为2.54万吨,仅为允许开采量的0.195%。

地下水资源:

全市共有地下水天然资源154400万m3/年,其中长春市城区28400万m3/年,榆树市48000万m3/年,农安22600万m3/年,德惠29800万m3/年,九台25600万m3/年。

开采资源86200万m3/年,其中长春市城区26100万m3/年,榆树市22900万m3/年,农安10800万m3/年,德惠14200万m3/年,九台12200万m3/年。

开采量60100万m3/年,占开采资源的70%,尚有一定开发潜力。

二氧化碳气:

郭家二氧化碳气田是全省仅有2处产地之一。

现可采储量18.04亿m3,剩余可采储量16.11亿m3,年产量2.0万吨(液态),预测可保证开采100年以上。

上述分析说明,本市水泥用灰岩、矿泉水、二氧化碳气、膨润土、沸石等储量保证程度比较高,均能满足规划期的需求。

特有的油页岩和陶粒页岩资源保证程度高,具有巨大的开发经济价值,将有力拉动全市经济的发展。

第三章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前和长远对矿产资源的需要。

认真实施《吉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结合长春市矿情,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创新,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矿业经济的地位,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矿产资源的可持续供应来保障本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立足全市现有矿产资源家底和找矿潜力,客观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