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专业一知识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14402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10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专业一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中药专业一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中药专业一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中药专业一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中药专业一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专业一知识点.docx

《中药专业一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专业一知识点.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专业一知识点.docx

中药专业一知识点

第一章中药与方剂

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1.《神农本草经》:

汉代末;各论载药365种,以上、中、下三品分类;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2.《本草经集注》:

魏晋南北朝,作者陶弘景;各论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将所载730种药按玉石、草木、虫兽等分为7类。

3.《新修本草》:

隋唐时期,孙无忌、李勣、苏敬等人所著;载药850种;开创图文对照编撰药学专著先例;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誉为世界第一部药典。

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宋金元时期,唐慎微所著;载药1746种;有图文;有方剂。

5.《本草纲目》:

明代;李时珍所著;载药1892种,绘图1100余幅,方剂11000余首;按自然属性分列为16部共60类。

6.《本草纲目拾遗》:

清代,赵学敏所著;新增716种药。

7.《中华本草》:

当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前30卷为中药,后四卷为民族药;2005年收苗药391种。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

1.寒热温凉,平性;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确定药性,以病证寒热为基准。

2.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3.对临床用药指导意义:

病症的寒热、寒热程度、寒热错杂、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等。

二、五味

1.辛甘酸苦咸等,确定依据主以药效,参以口尝。

2.临床应用:

辛:

能散、能行。

咸:

能软、能下。

甘:

能补、能缓、能和。

涩:

能收、能敛。

酸:

能收、能涩。

淡:

能渗、能利。

苦:

能泄、能燥、能坚。

芳香:

能散、能行、能开。

3.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4.气味配合的原则规律:

一为气味均一;二为一气二味或多味。

不能气只能有一个,味可以为多个。

三、升降浮沉

1.药物质地轻重:

轻主升浮,如花叶;重主沉降,如种子果实、矿物、贝类等。

2.药物气味厚薄:

味薄(辛甘淡微苦等)者升;味厚(酸咸苦)者降。

气薄(寒凉微寒平等)者降;气厚(热温)者升。

因此,气厚味薄者浮而升;气薄味厚者沉而降;气味俱厚者能浮能沉;气味俱薄者能沉能降。

3.药物性味:

温升凉降;热浮寒沉。

4.临床应用:

顺其病位、逆其病势、据气机运行特点用药。

5.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6.影响因素:

炮制和配伍。

四、归经

1.以脏象学说、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

2.以药物特性、药物疗效为确定依据。

3.以归脏腑、归经络阴阳属性表述。

五、有毒无毒

1.“毒”:

侠义指不良反应;广义指药物偏性的总称。

2.确定依据:

是否含毒害成分、是否整体有毒、用量是否得当。

3.引起不良反应原因:

品种混乱、误服毒药、用量过大、炮制失度、剂型失宜、疗程过长、配伍不当、管理不善、辩证不准、个体差异、离经悖法。

第三节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症

一、功效

1.功效表述:

初级功效为动宾短语结构,如截疟、治瘘、主寒热;高级功效为病因病机、治法对应,动词加病邪、脏器、生理功能/排泄物、病理产物、反应等名称构成,如清热燥湿、清肝明目等。

2.分类:

按中医辨证学分类为八纲辩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辩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辩证分类。

按中医治疗学分类为对因功效、对症功效、对病症功效、对现代病症功效分类。

二、主治病症

1.病症表述:

病名类(如肠痈)、证名类(如热淋)、症状名类(如惊悸、耳鸣)。

2.功效与主治病症、性能特点、配伍的相互关系

主治病症湿功效的确定依据,功效提示了中药的主治病症。

性能特点概括功效主治,功效是性能特点的具体表现,性能特点与功效主治指导配伍应用,配伍是性能特点与功效主治的应用。

三、配伍

(一)单味药配伍

1.七情配伍

单行:

单味药治疗

相须:

增效,强强联合

相使:

主辅应用

相畏:

一种含毒药物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毒性,如云半夏畏生姜。

相杀:

一种药物减轻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如生姜杀云半夏。

相恶:

一种药物能减轻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如人参恶莱菔子。

相反:

两种药物合用,能增加毒性反应,如乌头反半夏。

2.君臣佐使

(二)中成药配伍

配伍类型:

功似配伍、功异配伍

第五节方剂与治法

1.常用治法: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2.方剂组成

君:

主攻方向

臣:

辅助君药;治疗兼病

佐:

协助君、臣治疗次要兼证;佐助消除缓解君臣的毒性/烈性;反佐君药药性而又能起作用。

使:

引经药;调和药。

3.方剂组成变化:

药味加减变化、药量加减变化、剂型更换变化。

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第一节道地药材

1.川药:

产地为四川西藏。

含有“川”字药材、黄连、黄柏、金钱草、麦冬、丹参、干姜、白芷、天麻、厚朴、冬虫夏草等。

2.广药:

“南药”,主产地广东、广西、海南、台湾。

阳春砂、广藿香、广金钱草、益智仁、蛤蚧、肉桂等。

3.云药:

主产地云南。

马钱子、儿茶、诃子、三七、重楼、萝芙木、茯苓、木香、草果等。

可记为“马云儿子在三楼吃芙苓香果”。

4.贵药:

主产地贵州。

天麻、黄精、天冬、吴茱萸、杜仲、五倍子、朱砂等。

可记为“麻精冬天吴人种植”。

5.怀药:

主产地河南。

四大怀药:

地黄、牛膝、山药、菊花。

天花粉、瓜蒌、辛夷、红花、金银花、山茱萸等。

6.浙药:

主产地浙江。

“浙八味”:

杭菊花、杭麦冬、白术、杭白芍、玄参、延胡索、山茱萸、浙贝母。

可记为“二杭二白,玄参延胡山贝母”。

还有温郁金、莪术、杭白芍、栀子、乌梅、乌梢蛇等。

7.关药:

主产地关以北、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

甘草、麻黄、黄芪、人参、鹿茸、细辛、防风、龙胆、刺五加、升麻、桔梗等。

8.北药:

主产地河北、山东、山西以及内蒙古中部。

党参、酸枣仁、柴胡、板蓝根等。

9.华南药:

主产地长江以南。

苍术、南沙参、太子参、明党参、枳实、枳壳等。

10.西北药:

主产地西安以西丝绸之路大部分地区。

大黄、当归、秦艽、秦皮、羌活、枸杞子等。

11.藏药:

主产地青藏高原地区。

四大藏药:

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藏红花。

甘松、胡黄连、藏菖蒲等。

第二节中药材采收

一、适宜采收期

1.双峰期

2.有效成分高峰期

3.产量高峰期

4.有效成分总含量高峰期

二、采收原则

(一)植物药类

1.根及根茎:

秋冬两季枯萎时、来年春发芽前。

例外:

明党参在春天采集较好。

2.茎木类:

秋冬两季采收。

3.皮类:

春末夏初采收。

4.叶类:

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成熟前采收。

例外:

桑叶在秋冬时采收。

5.花类:

含苞待放时采收。

例外:

菊花、西红花宜在盛开时采收;红花则花冠变红时采收。

6.果实种子类:

自然成熟时采收。

例外:

山茱萸经霜变红采收;川楝子经霜变黄采收;枳实青皮在幼果时采收。

7.全草类:

茎叶茂盛时采收。

例外:

益母草、荆芥、香薷在开花时采收。

8.藻、菌、地衣类:

因药用部位而异。

茯苓在立秋后;马勃在子实体刚成熟时;冬虫夏草在未发散时;海藻在夏秋两季。

(二)动物药类

大多全年可采收。

昆虫卵鞘宜在虫卵孵化前采收;成虫在活动期捕捉;有翅昆虫在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两栖和爬行在春秋两季捕捉;脊椎动物全年可捕捉;鹿茸宜在清明节后45~60天锯取。

(三)矿物药类

全年可挖

第三节产地加工方法

1.拣、洗:

芳香味一般不洗

2.切片:

较大根茎类、坚硬藤木、肉质果实趁鲜切片。

3.蒸煮烫:

含浆汁、淀粉、糖分多者;去酶活力。

天麻、红参蒸透心;白芍煮透心、太子参略烫。

4.搓揉:

如玉竹、党参、三七

5.发汗:

为了变色,堆放发热回潮出汗,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

6.干燥:

除益母草、石斛、鱼腥草、地黄等要求新鲜外,其他要求干燥利于保存。

烘干、晒干、阴干、晾干。

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第一节绪论

一、结构类型

生物碱、有机酸、苯丙素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木脂素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三萜皂苷、甾体皂苷、强心苷、鞣质等。

二、理化性质

形状、挥发性、旋光性、水溶解性、有机溶剂溶解性、酸性、碱性、荧光性质、发泡性、溶血性、显色反应、沉淀反应、水解反应、酶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三、提取分离方法

(一)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

1.浸渍法:

适用于遇热不稳定或大量淀粉、树胶等,容易发霉。

2.渗漉法:

不断添加溶剂下端流出的方法,消耗溶剂量大,耗时长,操作麻烦。

3.煎煮法:

加水浸泡煮沸,此法不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或预热分解成分的中药材。

4.回流提取法:

用易挥发有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热不稳定成分不适宜,溶剂耗量大,操作麻烦。

5.连续回流提取法:

用索氏提取器来完成。

弥补回流提取法溶剂耗量大的不足。

6.水蒸气蒸馏法:

适用于挥发性、随水蒸汽挥发不被破坏,且不溶于水的化学成分。

7.升华法:

如樟脑,咖啡因的提取。

8.超声提取法:

超声波破坏细胞,使溶剂渗透细胞,溶解化学成分。

不仅不破坏化学成分,而且提高效率。

9.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常用二氧化碳作为超临界流体,不残留、无易燃易爆危险、适用对热不稳定物质、可改变压力而改变介质溶解性、可加入夹带剂改变介质极性、适用于分子量大物质、可循环利用、可与其他色谱技术联用。

局限性:

脂溶性成分溶解性强于水溶性物质;设备造价高、清洗困难。

夹带剂作用:

改善或维持选择性;提高难挥发溶质的溶解度。

(二)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精制

1.根据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

(1)温度不同,结晶和重结晶。

结晶形态和色泽‚熔点和熔距ƒ色谱法④高效液相色谱法

(2)利用两种以上不同溶剂的极性和溶解性差异进行分离

水提醇沉法‚醇提水沉法

(3)利用酸碱性进行分离

酸提碱沉法‚碱提酸沉法

(4)利用沉淀试剂进行分离

2.根据物质在两相溶液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

(1)液-液萃取法(分配系数K值、分离因子、分配比、PH)

(2)液-液萃取与纸色谱

(3)液-液萃取柱色谱

正相分配:

固定相为水,分离极性大的物质

‚反相分配:

固定相为石蜡油,分离脂溶性物质

3.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无选择性,相似者易于吸附)

(1)极性强弱排列:

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氯仿>苯>四氯化碳>石油醚

活性炭吸附:

非极性吸附剂,对非极性物质有较强吸附性,在水中对溶剂表现强吸附性。

‚硅胶、氧化铝:

极性吸附剂,对极性强的溶质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2)常见吸附方法如下:

简单吸附法应用于:

物质精制和大量稀水溶液种浓缩微量物质。

‚吸附柱色谱法应用于:

物质的分离。

溶剂为样本的30-60倍。

酸性物质用硅胶;碱性物质用氧化铝。

ƒ聚酰胺吸附色谱法:

属于氢键吸附,适用于分离酚类、醌类、黄酮类化合物。

④大孔吸附树脂:

选择性吸附和分子筛功能,洗脱机极性越小,洗脱能力越强。

应用于天然化合物分离和富集。

4.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

(1)凝胶过滤法:

葡萄糖凝胶、羟丙基葡萄糖凝胶

(2)膜分离法

5.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进行分离

6.根据物质沸点差异进行分离

三、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方法

1.确定分子式并计算不饱和度

2.质谱(分子量、分子式)

3.红外光谱(官能团信息)

4.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骨架结构)

5.核磁共振谱(质子类型、数目、相邻原子核原子团信息,化学成分结构测定。

常用氢与碳核磁共振)

第二节生物碱

一、基本内容

(一)生物碱的定义:

生物界含氮有机化合物。

氮一般在环内,特例:

麻黄碱与秋水仙碱氮不在环内,亦属于生物碱;氨基酸、氨基糖肽类含氮但不属于生物碱。

(二)分布与存在情况

1.大部分存在于双子叶植物中,集中于某一部位/器官。

如麻黄生物碱在髓;三颗针生物碱在根;黄柏、金鸡纳生物碱在皮。

“麻黄髓三根黄金皮”

2.大部分以酰胺形式存在,少部分弱碱性游离存在;大部分是有机酸盐存在,少数无机酸盐存在;极少数N-氧化物存在。

(三)分类与结构类型

1.吡啶类生物碱

简单吡啶类(槟榔碱、烟碱、胡椒碱)‚双稠哌啶类(苦参碱、金雀花碱)“苦大深仇”

2.莨菪烷类生物碱

3.异喹啉类生物碱(防、延、连)

(1)简单异喹啉类:

萨苏林

(2)苄基异喹啉类

1-苄基异喹啉类(罂粟碱、厚朴碱、去甲乌药碱;“罂厚去甲,方便”)

‚双苄基异喹啉类(蝙蝠葛碱、汉防己甲素和已素;“二房”)

(3)原小檗碱类(黄连黄柏三颗针中的小檗碱、延胡索已素)

(4)吗啡烷类(罂粟中的吗啡与可待因、青风藤碱)

4.吲哚类生物碱

(1)简单吲哚类(大清素B、靛苷)

(2)色胺吲哚类(吴茱萸碱)

(3)单萜吲哚类(利血平与番木鳖中的士的宁)

(4)双吲哚类(长春碱、长春新碱)

5.有机胺类生物碱(麻黄碱、秋水仙碱、益母草碱;“麻秋仙草,相当有机”)

二、理化性质

(一)形状:

结晶性固态,少数小分子呈液态,少数挥发个别升华,无色或白色。

(二)旋光性:

多为左旋光性。

麻黄碱在水中右旋、在三氯甲烷中左旋;烟碱酸液中右旋、中性中左旋

(三)溶解性

1.游离生物碱

(1)亲脂性生物碱:

仲胺和叔胺,易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不溶或难溶于水。

(2)亲水性生物碱:

季胺型生物碱(小檗碱)、含N-氧化物生物碱(氧化苦参碱)、小分子生物碱(麻黄碱烟碱)、酰胺类生物碱(秋水仙碱、吗啡碱)

(3)具有特殊官能团生物碱

含酚羟基和羧基:

两性生物碱,可溶于酸水和碱水,如吗啡和槟榔次碱。

‚具有内酯和内酰胺结构:

一般情况下易溶于有机溶剂;在碱水中加热易溶于水,如喜树碱和苦参碱。

2.生物碱盐(易溶于水,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四)碱性

1.碱性强弱与分子结构关系

(1)杂化方式:

SP3>SP2>SP

(2)电性效应

诱导效应:

烷基为供电子基团使碱性增强,如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

羟基、醚基、酯基、双键等吸电子基团使碱性减弱,如苯异丙胺>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由于苯异丙胺无羟基吸电子基团。

‚共轭效应,使碱性减弱,常见苯胺型与酰胺型。

(3)空间效应

氮原子附近有空间障碍妨碍接受质子,碱性减弱。

如莨菪碱>山莨菪碱>东莨菪碱。

“浪山东”

(4)氢键效应

氮原子附近有羟基、羰基,碱性强。

(五)沉淀反应

常用沉淀试剂:

碘化铋钾、碘化汞钾、碘-碘化钾、硅钨酸、饱和苦味酸、雷氏铵盐。

在酸性溶液中进行,采用3中以上试剂分别进行反应均能沉淀,可判断为阳性。

应用于检查有无生物碱、作为色谱显色剂、提取分离的追踪指示终点、分离纯化生物碱。

(六)显色反应

常用生物碱显色剂(MMF):

Mandelin试剂、Macquis试剂、Frohde试剂

三、常用中药

(一)苦参

1.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为指标成分。

属于双稠哌啶类。

2.大部分为结晶体。

苦参中1个叔胺氮呈碱性,另一个酰胺氮不显碱性。

苦参碱用于水和有机溶剂;氧化苦参碱易溶于水,可溶于三氯甲烷,难溶于乙醚。

极性大小顺序:

氧化苦参碱>羟基苦参碱>苦参碱。

3.消肿利尿、抗肿瘤、抗病原体、抗心律失常、正性肌力、抗氧化、扩张血管、降血脂、免疫调节等。

4.苦参碱可导致胆碱酯酶活性下降,出现倦态、乏力、纳差等不良反应。

苦参素胶囊加重乙肝等。

(二)山豆根

1.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为指标成分。

属于喹诺里西啶类。

2.抗癌作用,抗溃疡作用。

山豆根所含的臭豆碱和金雀花碱能兴奋呼吸,氧化苦参碱和槐果碱强平喘作用。

升高白细胞、抗心律失常、抗炎、保肝等作用。

3.临床用量3~6g,中毒反应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四肢无力、四肢颤抖、麻木等。

(三)麻黄

1.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为指标成分。

有机胺类生物碱。

2.无色结晶,挥发性。

伪麻黄碱碱性强于麻黄碱。

游离型可溶于水;草酸麻黄碱难溶于水,草酸伪麻黄碱易溶于水;盐酸麻黄碱不溶于三氯甲烷,盐酸伪麻黄碱可溶于三氯甲烷。

3.二硫化碳-硫酸铜反应和铜络盐反应,可用于鉴别麻黄碱和伪麻黄碱。

4.收缩血管、兴奋神经作用、类似肾上腺素样作用,增加汗腺和唾液腺分泌,缓解平滑肌痉挛;伪麻黄碱升压利尿;甲基麻黄碱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5.临床治疗量过大引起急性中毒,头痛、烦躁、心悸、大汗不止、体温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呕吐等。

(四)黄连

1.盐酸小檗碱为指标成分。

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

2.黄色针状结晶。

强碱性。

游离型缓慢溶解于水,易溶于热水或热乙醇;小檗碱盐酸盐难溶于水。

3.小檗碱鉴别反应:

丙酮加成反应、漂白粉显色反应。

“北漂”

4.明显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痉、抗溃疡、免疫调节、抗癌等。

5.口服偶尔过敏,肌注有毒性反应出现皮疹等,静滴大剂量引起循环、呼吸骤停。

(五)延胡索

1.延胡索乙素(dl-四氢巴马汀)为指标成分。

属于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2.活血散瘀、理气止痛,常用于胸胁、脘腹疼痛、经闭通经、产后瘀阻、跌打肿痛等。

3.延胡索乙素毒作用较小,一般用量无明显影响。

可能出现眩晕、乏力、偶有恶心不良反应。

(六)防己

1.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为指标成分。

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

2.汉防己甲素抗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解痉、抗炎、抗溃疡、保肝等,调节免疫力和耐缺氧作用等。

汉防己乙素具有抗炎镇痛、降压、抗肿瘤等作用。

3.少数患者服药后轻度嗜睡、乏力、恶心、腹部不适,大便次数增加,停药则缓解。

(七)川乌

1.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为指标成分。

属于二萜双酯型生物碱,此碱有较强毒性,人口服4mg即可导致死亡。

2.乌头及附子经水浸、加热等炮制后双酯型生物碱水解,毒性变小。

3.镇痛、消炎、麻醉、降压、对心脏刺激作用,其中附子升压、扩张冠状动脉等作用,中医用于回阳救逆。

4.乌头碱含剧毒,0.2mg即可中毒,2-4mg即可致人死亡。

乌头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等同用。

(八)洋金花

1.莨菪碱(硫酸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为指标成分。

属于莨莨菪烷类生物碱。

2.莨菪碱为细针状结晶,东莨菪碱为粘稠状液体。

阿托品无旋光性,其他为左旋光性。

碱性强弱:

莨>山>东、樟柳碱。

3.鉴别反应(LV反应):

氯化汞沉淀反应、Vitali反应、过碘酸氧化乙酰丙酮缩合反应。

4.阿托品解痉镇痛、解有机磷中毒、散瞳作用;东莨菪碱还另外具有镇静麻醉作用。

5.过量或误食易导致中毒,表现为M-胆碱反应。

(九)天仙子

1.东莨菪碱和莨菪碱为指标成分,属于莨莨菪烷类生物碱。

2.对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升高眼压,调节麻痹,可用于锑剂中毒引起的严重心律失常。

3.过量食用会中毒甚至死亡,用量控制在0.06-0.6g。

(十)马钱子

1.士的宁(番木鳖碱)、马钱子碱为指标成分。

属于吲哚类生物碱。

为剧毒性中药。

2.鉴别以上两种碱方法:

与硝酸作用、与浓硫酸/重铬酸钾作用。

3.镇痛、免疫调节、抗肿瘤、抗心律失常,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4.成人用量5-10mg可发生中毒现象,30mg可致死。

不宜经皮肤大面积涂敷。

(十一)千里光

1.阿多尼弗林碱为指标成分,属于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

2.抗肿瘤活性,一些有肝毒性、致畸、致突变、致癌等毒性。

千里光有肝、肾毒性和胚胎毒性。

(十二)雷公藤

1.雷公藤甲素为指标成分,雷公藤甲素为二萜类化合物,而非生物碱。

雷公藤的生物碱:

倍半萜大环内酯生物碱、精眯类生物碱。

“倍儿精”

2.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抗生育等活性。

3.毒副作用表现在胃肠道症状、白细胞和血小板较少、女性闭经、肾功能受损等。

剧吐、腹绞痛、腹泻、腰痛、发热、头昏、乏力、尿少、全身肌肉酸痛等。

第三节糖和苷

一、糖及其分类

(一)单糖

1.五碳醛糖:

阿拉伯糖、木糖、核糖。

“五阿哥”

2.六碳醛糖:

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

3.甲基五碳醛糖:

鸡纳糖、鼠李糖、夫糖。

“家禽”

4.六碳酮糖:

果糖

5.糖醛酸:

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

(二)二糖:

麦芽糖、蔗糖、乳糖、龙胆二糖、槐糖等

(三)多糖:

2-9为低聚糖;10以上为多聚糖。

多聚糖常见纤维素、淀粉、肝糖原等。

二、苷及其分类

(一)按苷元化学结构分类:

氰苷、香豆素苷、木质素苷、蒽醌苷、黄铜苷、吲哚苷等。

(二)按植物体内存在状况分类:

原生苷和次生苷。

如苦杏仁苷去掉一份子葡萄糖变成野樱苷。

(三)按苷键原子分类

1.氧苷(O-苷)

(1)醇苷:

红景天苷、杀虫抗菌的毛茛苷、解痉止痛的獐牙苦菜苷。

(2)酚苷:

苯酚苷、萘酚苷、蒽醌苷、香豆素苷、黄铜苷、木脂体苷等。

如天麻中的天麻苷、杨树皮中的水杨苷。

“天份”

(3)氰苷:

如苦杏仁苷

(4)酯苷:

如抗真菌的山慈菇苷A。

(5)吲哚苷:

靛苷、青黛中的靛蓝。

2.硫苷(S-苷):

如萝卜中特殊气味萝卜苷、芥子苷。

3.氮苷(N-苷):

通常是嘌呤或嘧啶。

如腺鸟胞尿苷。

如巴豆中的巴豆苷。

4.碳苷(C-苷):

常见黄铜苷,如牡荆素、芦荟苷。

三、糖和苷的化学性质

(一)糖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Fehling斐林试剂反应、溴水反应、过碘酸氧化反应。

2.羟基反应:

醚化反应、酰化反应、缩醛和缩酮反应、硼酸络合反应。

3.羰基反应:

腙、脎

(二)苷键的裂解

1.酸催化水解

(1)酸水解易难顺序:

N-苷>O-苷>S-苷>C-苷。

C-苷最难水解。

“难处NC”

(2)5元呋喃糖苷比6元吡喃糖苷易水解。

“伏笔”

(3)酮糖比醛糖易水解。

“同圈”

(4)吡喃糖苷中的易难顺序:

五碳糖>甲基五碳糖>六碳糖>七碳糖

(5)去氧糖>羟基糖>氨基糖

(6)芳香属苷(如酚苷)>脂肪属苷(萜苷、甾苷)“纺织”

(7)小基团苷:

横键>竖键。

大基团苷:

竖键>横键。

“小横大竖”

2.碱催化水解:

如烯醇类或羟基β-位有吸电子基取代者,遇碱就能水解。

3.酶催化水解:

专属性高,可保持苷元不变。

PH影响作用大。

(三)苷的显色反应

1.Molish反应:

浓硫酸和α-萘酚组成

2.三硝基苯酚试纸反应:

适用于苦杏仁苷,显砖红色反应。

四、含氰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一)苦杏仁

苦杏仁苷为指标成分,属于O-苷中的氰苷,水解得到的α-羟基苯乙腈不稳定,分解为苯甲醛和氢氰酸,因此苦杏仁苷易被酸、酶水解,贮存运输中注意通风、干燥、杀酶。

避免与酸接触。

(二)桃仁

苦杏仁苷为指标成分,属于O-苷中的氰苷。

桃仁主要化学成分为脂溶性物质、蛋白质、甾醇、糖苷类、酚酸类等。

(三)郁李仁

苦杏仁苷为指标成分,属于O-苷中的氰苷。

郁李仁主要成分为郁李仁苷A、郁李仁苷B、苦杏仁苷、香草酸、原儿茶酸、熊果酸等。

第四节醌类化合物

一、结构与分类(一苯二萘三菲蒽)

(一)苯醌类:

可分为邻苯醌、对苯醌。

软紫菜

(二)萘醌类:

可分为对位、邻位、斜对位。

紫草

(三)菲醌类:

可分为邻醌、对醌。

丹参。

“单飞”

(四)蒽醌类:

1.单蒽核:

蒽醌及其苷类:

大黄素型、茜草素型“大黄对小茜有恩”

‚氧化蒽酚类ƒ蒽酚或蒽酮类④C-糖基蒽类

2.双蒽核类:

二蒽酮类化合物:

大黄、番泻叶中番泻苷ABCD。

‚二蒽醌类:

山扁豆双醌

ƒ去氢二蒽醌类④日照二蒽醌类⑤中位苯骈二蒽醌类(高度稠化)

二、理化性质

1.无色,若酚羟基引入则有色。

有升华性。

游离醌类多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

醌成苷后易溶于甲醇、乙醇、热水。

2.酸碱性:

带有酚羟基,成酸性,溶于碱性溶液。

带羧基酸性增强;β-羟基蒽醌类衍生物酸性>α-羟基蒽醌类。

羟基数目越多,酸性越强。

含羧基>两个以上β-羟基>一个β-羟基>两个α-羟基>一个α-羟基

3.显色反应

Feigl反应:

大类

无色亚甲蓝显色试验:

小分子,如苯醌和萘醌

Borntrager:

羟基醌类

④K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