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常见连梁边框梁边缘构件框架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13516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6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常见连梁边框梁边缘构件框架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说明常见连梁边框梁边缘构件框架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说明常见连梁边框梁边缘构件框架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说明常见连梁边框梁边缘构件框架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说明常见连梁边框梁边缘构件框架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明常见连梁边框梁边缘构件框架梁.docx

《说明常见连梁边框梁边缘构件框架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常见连梁边框梁边缘构件框架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说明常见连梁边框梁边缘构件框架梁.docx

说明常见连梁边框梁边缘构件框架梁

 

 

 

连梁编辑

是指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

在11G101图集中,连梁分为连梁(对角暗撑配筋)、连梁(交叉斜筋配筋)和连梁(集中对角斜筋配筋)三种,分别编号LL(JC)、LL(JX)和LL(DX)。

参见下图。

梁暗撑做法编辑

梁暗撑一般用于剪力墙的连梁中。

当连梁的跨高比不大于2时(只要是剪力墙筒体结构中),一般要在连梁中设置暗撑或交叉钢筋,这种暗撑是斜向交叉的。

跨高比不大于2的框筒梁和内筒连梁宜采用交叉暗撑;跨高比不大于1的框筒梁和内筒连梁应采用交叉暗撑,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00mm;.

2.全部剪力应由暗撑承担。

每根暗撑应由4根纵向钢筋组成,纵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其总面积As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3.两个方向斜撑的纵向钢筋均应采用矩形箍筋或螺旋箍筋绑成一体,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及梁截面宽度的一半;端部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加密区长度不应小于600mm及梁截面宽度的2倍;

4纵筋伸入竖向构件的长度不应小于lal,非抗震设计时lal可取la;抗震设计时lal宜取1.15la;

  5梁内普通箍筋的配置应符合本规程第9.3.7条的构造要求。

附:

具体做法见平法图集11G101-1第76页。

11G101

跨高比

跨高比是简支梁计算跨度与其梁截面高度之比值。

这个比值通常影响梁的稳定性,一般比较合理的比值是跨高比为12,就是梁高是跨度的1/12。

《高规》6.3.1条规定:

框架结构的主梁截面高度hb可按(1/10~1/18)lb确定,lb为主梁计算跨度;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当梁高较小或采用扁梁时,应验算其承载力和受剪截面要求外;尚应满足刚度和裂缝的有关要求。

在计算挠度时,可扣除梁的合理起拱值;对现浇梁板结构,宜考虑梁受压翼缘的有利影响。

需要掌握的设计要点  1)钢筋混凝土梁的跨高比对它的结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设计时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以内。

若设计梁高在表中上下限范围内取用时,可不作挠度及裂缝宽度验算,只需进行抗弯承载力及抗剪承载力计算,求出纵筋和腹筋数量。

2)跨高比的上限,当荷载跨度比值较小时,常由挠度控制。

如果荷载跨度比值较大,则由抗弯承载力控制。

参数变化时,控制范围应作相应调整。

3)跨高比的下限,都由裂缝宽度控制。

分析可知,跨高比越小,梁高越大,则裂缝宽度越大。

工程设计时,为了不作挠度验算,就增大梁高,减小跨高比,而未作裂缝宽度验算,是不妥的。

4)以上计算都是假定悬臂梁有一个理想的固定端,而支座处无竖向位移、无转角。

如悬臂梁在支座处有转动,将对挠度有影响,跨高比需作相应调整。

简支梁

简支梁就是梁的两端搭在两个支撑物上,梁端和支撑物铰接,支撑物只能给梁端提供水平和竖直方向的约束,不能提供转动约束的梁。

边框梁

边框梁是指框架边梁与剪力墙的特殊构造(其配筋03G101-1图集上很清楚,可以是两边都无板的形式,如楼梯间、电梯井等)

框架梁简单说就是--框架上的梁。

非框架梁简单说就是--不在框架上的梁。

如混合结构上的梁和框架梁和连梁上的梁。

边框架梁就是--边轴线框架上的梁。

框支柱是框支梁(框支梁连接剪力墙和框支柱)下的柱,用于转换层上层。

框支柱与框架柱的区别在于框架柱与基础相连,框支柱与框架梁相连

边框梁(BKL)是指在剪力墙中部或顶部布置的、比剪力墙的厚度还加宽的“连梁”或“暗梁”,此时不叫连梁、暗梁而改称为边框梁BKL,详见《03G101-1》P-51页左下角断面图和《11G101-1》P-74页左下角-3断面图以及P-75页右上角断面图。

连梁是剪力墙中洞口上部与剪力墙相同厚度的梁,暗梁是剪力墙中无洞口处与剪力墙相同厚度的梁。

边框梁虽有个框字,却与框架结构、框架梁柱无关。

边缘构件

11G101图集把暗柱和端柱统称为“边缘构件”,又把它分为两大类:

构造边缘构件和约束边缘构件。

YDZ、YAZ是约束边缘端柱、约束边缘暗柱,均属于约束边缘构件;GDZ、GAZ是构造边缘端柱、构造边缘暗柱,均属于构造边缘构件。

这些都是剪力墙结构中特有的,他们的作用都一样,设置在剪力墙的边缘,起到改善受力性能的作用。

对于抗震等级一、二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剪力墙肢,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其他的部位和三级抗震的剪力墙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构件对体积配箍率等要求更严,用在比较重要的受力较大结构部位;构造边缘构件要求松一些。

那么如何区分呢?

1、从编号上看,构造边缘构件在编号时以字母G打头,如GAZ、GDZ、GYZ、GJZ等,约束边缘构件以Y打头,如YAZ、YDZ、YYZ、YJZ等。

2、从图集上体会,第71-73页可以看出,约束边缘构件比构造边缘构件要“强”一些,主要体现在抗震作用上。

所以,约束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高(如一级)的建筑,构造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低的建筑。

3、从11G101图集中的配筋情况也可以看出构造边缘构件(如端柱)仅在矩形柱范围内布置纵筋和箍筋,类似于框架柱,当然也不能说构造边缘端柱一定没有翼缘。

约束边缘构件除端部或角部有一个阴影部分外,在阴影部分和墙身之间还有一个“虚线区域”,该区域的特点是加密拉筋或同时加密竖向分布筋。

4、11G101图集引用了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关于抗震墙的抗震构造措施,可参考该规范加深理解。

井字梁

编辑

井字梁就是不分主次,高度相当的梁,同位相交,呈井字型。

这种一般用在楼板是正方形或者长宽比小于1.5的矩形楼板,大厅比较多见,梁间距3m左右。

由同一平面内相互正交或斜交的梁所组成的结构构件。

又称交叉梁或格形梁。

中文名井字梁类    型房梁类型使用场合大厅等别    称交叉梁、格形梁得名原因呈井字型而得名梁间距一般3米

1设计

▪ 原则

▪ 尺寸确定

▪ 结构布置

2注意事项

1设计

原则

1当井字梁周边有柱位时,可调整井字梁间距以避开柱位,靠近柱位的区格板需作加强处理,若无法避开,则可设计成大小井字梁相嵌的结构形式。

井字梁

2井字梁楼盖两个方向的跨度如果不等,则一般需控制其长短跨度比不能过大。

长跨跨度L1与短跨跨度L2之比L1/L2最好是不大于1.5,如大于1.5小于等于2,宜在长向跨度中部设大梁,形成两个井字梁体系或采用斜向布置的井字梁,井字梁可按45°对角线斜向布置。

3梁格间距的确定一般是根据建筑上的要求和具体的结构平面尺寸确定,通常取跨度的1/12~1/6,且一般不宜超过4m,同时还应综合考虑刚度和经济指标要求。

4与柱连接的井字梁或边梁按框架梁考虑,必须满足抗震受力(抗弯、抗剪及抗扭)要求和有关构造要求。

梁截面尺寸不够时,梁高不变,可适当加大梁宽。

5井字梁最大扭矩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四角处梁端扭矩较大,其范围约为跨度的1/4~1/5。

建议在此范围内适当加强抗扭措施。

尺寸确定

1一般的混凝土框架梁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由于井字梁结构纵横方向梁能起到侧面相互约束作用,使得梁截面宽度较小时,也不会发生侧向失稳破坏。

因此井字梁截面宽度尺寸可比普通梁截面宽度小一些。

通常井字梁宽度b取1/3(h较小时)1/4(h较大时),但梁宽不宜小于120mm。

2两个方向的井字梁的高度h应相等,一般常用的井字梁截面高度为跨度的1/20~1/15,当结构在两个方向的跨度不一样时,取短跨跨度。

3井字梁的挠度f一般要求f≤1/250,要求较高时f≤1/400。

4井字梁和边梁的节点宜采用铰接节点,但边梁的刚度仍要足够大,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若采用刚接节点,边梁需进行抗扭强度和刚度计算。

边梁的截面高度大于或等于井字梁的截面高度,并最好大于井字梁高度的20%~30%。

对于边梁截面高度的选取,应按单跨梁的规定执行,一般可取h=L/8~L/12(L为边梁跨度)。

梁柱截面及区格尺寸确定后可进行计算,根据计算情况,对截面再作适当调整。

结构布置

1井字梁梁系布置很关键,它不仅体现井字梁楼盖体系在两个方向的传力关系,也影响周边结构的受力大小。

通常梁系布置时应遵从以下布置原则:

①优先采用偶数布置。

周边环梁受力大小与井字梁的布置关系密切,当井字梁采用偶数布置时,周边支撑环梁受力较合理。

②优先采用双向相同的井字布置。

双向相同的井字布置是指两方向的梁格间距布置相同和两方向井字梁线刚度相同。

井字楼盖的荷载能较均匀分配于四周,使周边支撑体系受力均匀,井字结构受力也较合理。

2井式梁板结构的布置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①正向网格梁网格梁的方向与屋盖或楼板矩形平面两边相平行。

正向网格梁宜用于长边与短边之比不大于1.5的平面,且长边与短边尺寸越接近越好。

②斜向网格梁当屋盖或楼盖矩形平面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1.5时,为提高各项梁承受荷载的效率,应将井式梁斜向布置。

该布置的结构平面中部双向梁均为等长度等效率,于矩形平面的长度无关。

当斜向网格梁用于长边与短边尺寸较接近的情况,平面四角的梁短而刚度大,对长梁起到弹性支承的作用,有利于长边受力。

为构造及计算方便,斜向梁的布置应与矩形平面的纵横轴对称,两向梁的交角可以是正交也可以是斜交。

此外斜向矩形网格对不规则平面也有较大的适应性。

③三向网格梁当楼盖或屋盖的平面为三角形或六边形时,可采用三向网格梁。

这种布置方式具有空间作用好、刚度大、受力合理、可减小结构高度等优点。

④设内柱的网格梁当楼盖或屋盖采用设内柱的井式梁时,一般情况沿柱网双向布置主梁,再在主梁网格内布置次梁,主次梁高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⑤有外伸悬挑的网格梁单跨简支或多跨连续的井式梁板有时可采用有外伸悬挑的网格梁。

这种布置方式可减少网格梁的跨中弯矩和挠度。

2注意事项编辑

井字梁的配筋和一般梁的配筋基本上要求相同,但在设计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两个方向梁交点的格点处,短跨度方向梁下面的纵向受拉钢筋应放在长跨度方向梁下面的纵向受拉钢筋的下面,这与双向板的配筋方向相同。

2在两个方向梁交点的格点处不能看成是梁的一般支座,而是梁的弹性支座,梁只有在两端支承处的两个支座。

当箍筋不能满足端部剪力的前提下,把端部最大剪力值减去箍筋承担的剪力。

余下的剪力,采用增加弯起鸭筋来解决,对鸭筋的构造要求,由端部支座内边到第一排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

3由于两个方向的梁并非主、次梁结构,所以两个方向的梁在格点处不必设附加横向钢筋。

但是在格点处,两个方向的梁在其上部应配置适量的构造负钢筋,不宜少于2根Ф12,以防在荷载不均匀分布时可能产生的负弯矩,这种负钢筋一般相当于其下部纵向受拉钢主筋截面积的1/4~1/5。

悬挑梁

不是两端都有支撑的,一端埋在或者浇筑在支撑物上,另一端伸出挑出支撑物的梁,可为固定、简支或自由段。

长跨面筋在下,短跨面筋在上。

目录

1简介

2设计构造

3悬挑梁的设计

4悬挑梁的构造

1简介编辑

一般为钢筋混凝土材质。

截面高度一般取跨度的1/6~1/8,当悬挑长度大于1500时(建筑单位除特别说明外为mm),需加弯起钢筋。

但是实际情况往往会不满足要求,所以在后面还得根据实际情况慢慢调整。

长跨面筋在下,短跨面筋在上。

2设计构造编辑

现浇屋面板挑檐转角处的构造钢筋

屋面板挑檐转角处应配置承受负弯矩的放射状构造钢筋,如图1.45所示.其间距沿l/2(l为挑檐长度)处应不大于200mm,钢筋的锚固长度一般取la>l,钢筋的直径与悬臂板支座处受力钢筋相同且不小于6mm。

当挑檐宽度l≤500mm时,构造钢筋可用3根,锚固长度la>500mm;当500mm

3悬挑梁的设计编辑

砌体墙中钢筋混凝土挑梁的抗倾覆应按下式验算:

Mr≤Mov

式中:

Mov——挑梁荷载设计值对计算倾覆点产生的倾覆力矩。

Mr——挑梁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

悬挑梁的抗倾覆弯矩设计值可按下式计算。

Mr=0.8Gr(l2-x0)

式中:

Gr——挑梁的抗倾覆荷载;

l2——作用点至墙外边缘的距离。

挑梁计算倾覆点至墙外边缘的距离可按下式确定:

当l1≥hb时,且不大于0.13l1。

(2)当l1

式中:

l1——挑梁埋入砌体中的长度(mm)。

x0——计算倾覆点至墙外边缘的距离(mm)。

hb——挑梁的截面高度(mm)。

注意:

当挑梁下有构造柱时,计算倾覆点至墙外边缘的距离可取0.5。

4悬挑梁的构造编辑

(1)梁顶面的纵向受力筋应按计算确定,而且不少于两根。

钢筋沿梁角配置,其伸入支座的长度应满足锚固要求,其余钢筋不应在梁的上部截断,且满足以下要求:

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一般为45°;梁截面高h≥800mm时,可弯起60°;梁截面高较小时,可弯起30°;为了避免弯起钢筋在弯转处因其合力将混凝土压碎,钢筋在弯转处应有一定的圆弧形,圆弧半径一般不小于弯起钢筋直径的10倍。

(2)弯起钢筋应根据施工对钢筋骨架的稳定和结构计算确定,当悬臂长度大于1.5m时,无论计算是否需要,均要设置一排(从根部算起)弯起钢筋。

若悬臂端有集中力作用时,宜设置多排弯起钢筋。

(3)梁底部架立筋应不少于两根,其直径不小于12mm。

非框架梁

在框架结构中框架梁之间设置的将楼板的重量先传给框架梁的其他梁就是非框架梁。

传力形式为:

楼板—非框架梁—框架梁—框架柱—基础。

非抗震框架梁KL可在靠近支座的1/3跨搭接?

答:

非框架梁L不宜,为什么呢?

因为非框架梁L是框架梁中的梁,我们在学习结构力学时,知道框架是多(高)次超静定结构,有较多的“多余约束,而非框架梁,则是静定结构或低次超静定结构,没有“多余”约束或只有少量“多余”,所以非框架梁L的下部钢筋不宜在靠近支座的1/3地方搭接、焊接或机械连接。

框支梁

编辑

框支梁的由来:

因为建筑功能要求,下部大空间,上部部分竖向构件不能直接连续贯通落地,而通过水平转换结构与下部竖向构件连接。

当布置的转换梁支撑上部的剪力墙或柱子的时候,转换梁叫框支梁,支撑框支梁的柱子就叫做框支柱。

目录

1转换构件

2转换层次分类

1转换构件编辑

转换构件有:

楼板、框支梁、框支柱、落地墙、箱型转换结构以及转换厚板等。

建筑物某层的上部与下部因平面使用功能不同,该楼层上部与下部采用不同结构类型,并通过该楼层进行结构转换,则该楼层称为结构转换层。

现代高层建筑向多功能和综合用途发展,在同一竖直线上,顶部楼层布置住宅、旅馆,中部楼层作办公用房,下部楼层作商店、餐馆和文化娱乐设施。

不同用途的楼层,需要大小不同的开间,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

建筑要求上部小开间的轴线布置、较多的墙体,中部办公用房要小的和中等大小的室内空间,下部公用部分,则希望有尽可能大的自由灵活空间,柱网要大,墙尽量少。

这种要求与结构的合理、自然布置正好相反,因为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即正常应当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部逐渐减少。

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必须以与常规方式相反进行布置,上部小空间,布置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大空间,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

为此,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称结构转换层。

2转换层次分类编辑

结构转换层的分类按结构功能,转换层可分为三类:

1.上层和下层结构类型转换。

多用于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它将上部剪力墙转换为下部的框架,以创造一个较大的内部自由空间。

2.上、下层的柱网、轴线改变。

转换层上、下的结构形式没有改变,但是通过转换层使下层柱的柱距扩大,形成大柱网,并常用于外框筒的下层形成较大的入口。

3.同时转换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线布置。

即上部楼层剪力墙结构通过转换层改变为框架的同时,柱网轴线与上部楼层的轴线错开,形成上下结构不对齐的布置。

结构专业对框支梁进行设计时会对其内力进行适当的放大,一般放大1.5倍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