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吸附降解活性污泥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13421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吸附降解活性污泥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生物吸附降解活性污泥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生物吸附降解活性污泥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生物吸附降解活性污泥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生物吸附降解活性污泥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吸附降解活性污泥法.docx

《生物吸附降解活性污泥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吸附降解活性污泥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吸附降解活性污泥法.docx

生物吸附降解活性污泥法

第七讲

⑸生物吸附-降解活性污泥法

也称为AB法,不设初沉池,由A段和B段二级活性污泥系统串联组成,分别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

AB法工艺对BOD、COD、SS、磷和氨氮的去除率一般均高于常规的活性污泥法,主要用于城市污水处理。

1系统组成:

A段由A段曝气池与中沉池组成,B段由B段曝气池及终沉池组成,A、B两段分别设立污泥回流系统。

2AB法的基本原理

AB法流程遵循以下两条基本原理:

1)与单段系统相比,微生物群体完全隔开的两段系统能取得更高效和更稳定的处理效果;

2)由于AB法不设初沉池,为此一个连续工作的A段,由于外界连续不断地接种具有很强繁殖能力和抗环境变化能力的短世代原核生物,提高了处理工艺的稳定性。

3AB法的工艺特点:

a.不需设初沉池;

b.A段具有高效和稳定的特点;

c.A段和B段运行既独立又联系,可以根据出水水质特点和要求,灵活地调整运行参数;

d.AB法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

e.适合某些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在处理过程中,A段兼氧运行,可使长链大分子有机物变为短链小分子有机物,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使B段处理效果提高;

f.AB法的基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能耗少,处理效果好;

g.易于实现分期建设,可先建A段,通过A段去除大多数有机物,部分达到削减有机物的环境质量要求,资金到位后,再续建B段;

4AB法的变形工艺

A-B(BAF)工艺:

用具有高容积负荷的曝气生物滤池(BAF)代替AB滤池串联工艺。

BAF中的活性污泥不仅在滤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在滤料间形成污泥层,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能起到很好的吸附过滤作用;

A-B(A/O)工艺:

污水经A段去除部分有机物后,进入A/O的缺氧池,利用水中的有机物对来自好氧池的硝酸盐进行反硝化;

A-B(A/A/O)工艺:

将B段改为A/A/O法,这种工艺在A段具有进水负荷高,耐冲击负荷的优点,又具有A/A/O法对含碳有机物和氮磷去除效果好的特点;

A-B(SBR)工艺:

即,将B段改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使该段可以达到去除有机物以及氮磷的目的;

A-B(氧化沟)工艺:

将AB法的A段与氧化沟相结合,以节省B段用地,多用于改建或扩建工程,可达到除磷脱氮、出水水质好的目的。

⑹另一种活性污泥法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间歇式活性污泥法)

其污水处理机理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完全相同,由一个或多个SBR池组成目前,随着自控技术的进步,特别一些在线监测仪器仪表的使用使本法得到较快的应用。

1典型的工艺流程

进水经过格栅、沉砂池以及污水贮存池后进入SBR池进行处理。

SBR工艺中的关键及专用设备是滗水器,它是一种能随水位变化而调节的出水堰,排水口淹没在水面下一定深度,可防止浮渣进入。

由于系统常不设初沉池,为了消除浮渣,SBR反应池应该有清除浮渣的装置。

2工作原理

i污水流入工序

污水流入曝气池前,该池处于操作周期的待机(闲置)工序,此时沉淀后的上清液已排放,曝气池留有沉淀下来的活性污泥。

污水流入的方式有单纯注水、曝气和缓速搅拌三种,至于选用哪一种方式,则应根据设计要求而定。

ii曝气反应工序:

当污水注满后,即开始曝气操作。

iii沉淀工序:

使混合液处于静止状态,进行泥水分离,沉淀时间一般为1〜1.5h。

iv排水工序:

排除曝气池沉淀后的上清液,留下活性污泥,作为下一周期的菌种。

v闲置工序:

曝气池处于空闲状态,等下一个周期的开始。

3SBR活性污泥法的特点

i处理效率高,具有耐冲击负荷和反应推动力大等优点。

iSBR的进水工序均化了污水逐时变化的水质和水量,一般不需设调节池。

i不需要设专门的沉淀池和调节池,不需要污泥回流,运行费用低,与标准的活性污泥法相比,基建费和运行费用较低,主要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

V由于底物浓度高,浓度梯度也大,交替出现缺氧、好氧状态,能抑制专性好氧菌的过量繁殖,可同时具有BOD和有利于生物脱氮除磷的功能。

v污泥的SVI值较低,一般不易产生污泥膨胀。

viSBR工艺的活性污泥沉淀,是在静止或接近静止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处理水质优于连续式活性污泥法。

viiSBR的运行操作、参数控制应实施自动化管理。

4运行时的影响因素

i可生物降解的基质浓度

i硝酸盐氮对脱氮除磷的影响

i运行时间和DO的影响

vBOD污泥负荷与排出比

5SBR活性污泥法的分类

i按进水方式可以分以分为间歇进水式和连续进水式类:

间歇进水方式:

沉淀期和出水期不进水,比较容易获得澄清的处理水。

连续进水方式:

可利用一个反应池连续地处理污水,但因沉淀期和排水期时进入污水,会

引起污泥上浮,与处理水相混,造成出水水质欠佳。

ii按有机负荷分为以下几类:

高负荷运行方式:

适用于处理中等规模以上的污水。

低负荷运行方式:

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

6其他几种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

i改良型SBR(MSBR)工艺

该工艺不需设置初沉池和二沉池,系统连续出水,两个序批池交替充当沉淀池使用,周期运行。

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与沉淀池回流的高浓度污泥混合,聚磷菌进行磷的释放,吸收低分子脂肪酸以PHB等形式贮存在体。

接着混合液进入好氧池,聚磷菌分解体的PHB,获得能量,过量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正磷酸盐,并积累在细胞体,同时碳化菌完成有机碳的降解,硝化菌完成氨氮的硝化。

剩余污泥的排放在沉淀后期直接从序批池中底部排放。

缺氧池和厌氧池分别设置有搅拌装置。

MSBR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采用连续进、出水;采用恒水位运行;提供传统连续流、恒水位活性污泥工艺对生物脱氮除磷所具有的专用缺氧、厌氧和好氧反应区,提高了工艺运行的可靠性和灵活性;改善了出水的水质;提高了系统对生物脱氮除磷及有机物的去除效率。

iICEAS工艺

是一种连续进水的SBR工艺,其反应池前端设置专门的缺氧选择器-预反应区,用以促进菌胶团的形成和抑制丝状菌的繁殖。

反应池的后部为主反应区。

在预反应区,污水连续流入,在反应区通过隔墙下部的孔洞相连,污水以较慢的速度由预反应区流入主反应区。

iiiCASS活性污泥法工艺

CASS即循环式活性污泥系统,是以序批式曝气-非曝气方式间歇运行,将生物反应过程和泥水分离结合在一座池中进行,是一种“充水和排水”的活性污泥法系统,废水按一定的周期和阶段得到处理,是间歇式好氧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工艺的一种更新变形,在氧化沟技术和SBR的基础上开发而成。

CASS的基本原理是:

CASS工艺将可变容积活性污泥法过程和生物选择器的原理进行有机的结合,覆盖包容了各类描述此类工艺所采用的如简称为IDEA的间隙排水延时曝气工艺IDAL间隙排水曝气塘工艺、ICEAS间歇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等。

CASS工艺的设计包括生物选择区的设置,确定污泥回流比,进行运行时间的分配以及

DO值的控制等方面的容。

CASS工艺的运行由进水-曝气、沉淀(进水)、滗水和充水-闲置四个基本过程组成,每个基本过程的时间对处理效果都有影响。

合理的时间分配应为:

曝气时间占总循环时间的

50%〜60%,沉淀时间占30%,滗水和闲置时间分别不超过10%和5%,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必须根据原水水质由试验来确定最佳值,通常总循环时间可设置为4〜12h。

7.氧化沟

1工艺流程与原理

氧化沟一般采用机械充氧和推动水流,污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环状曝气渠道中循环流动,属于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实质上相当于延时曝气活性污泥系统。

由于它运行成本低,构造简单,易于维护管理,出水水质好,耐冲击负荷,运行稳定,并可脱氮除磷,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

2活性污泥法的特点

i氧化沟工艺结合了推流与完全混合两种流态

ii氧化沟具有明显的溶解氧浓度梯度

iii在工艺方面,一般不设初沉池,二次沉淀池可以与氧化沟合建,省去污泥回流,与延时曝气系统相同,耐冲击负荷,可存活世代时间长的微生物。

iv氧化沟的出水水质好。

v氧化沟的整体体积功率密度较低。

3氧化沟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i基本型

基本型氧化沟的处理规模小,一般采用卧式转刷曝气,水深约1〜1.5m,氧化沟污水的水平流速0.3〜0.4m/s。

混合液通过转刷后,溶解氧的浓度被提高,随后,在渠流动过程中

溶解氧又逐渐降低。

氧化沟通常采用延时曝气的方式运行,水力停留时间为10〜24h,污泥

泥龄为20〜30d,通过设置进水和出水的位置、污泥回流的位置、曝气设备的位置等可以使氧化沟完成碳化、硝化和反硝化功能。

ii卡鲁塞尔式氧化沟

是一个多沟串联系统,进水与回流的活性污泥混合后在沟不停的循环流动,采用表面机械曝气器,每沟渠的一端各安装一个,靠近曝气器下游的区段为好氧区,处于曝气器上游和外环的区段为缺氧区,混合液交替进行好氧和缺氧,这不仅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脱氮条件,而且有利于生物絮凝,使活性污泥易于沉淀。

iii三沟式氧化沟

由三条同容积的沟槽串联组成,两侧的池(称为A池和C池)交替作为曝气池和沉淀池,中间的池子(称为B池)一直为曝气池。

原污水交替地进入两侧的A和C池,处理出水则相应地从作为沉淀池的C池或A池流出,这样提高了曝气转刷的利用率(达59%)左右,另外也有利于生物脱氮。

三沟式氧化沟基本运行方式大体分为6个阶段,工作周期是8h,它由自动控制系统根据其运行程序自动控制进、出水的方向、溢流堰的升降以及曝气转刷的开动和停止。

第一个阶段:

工作时间2.5h,污水经配水井进入第一沟,沟转刷低速运转,仅维持沟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下环流,沟处于缺氧反硝化状态,反硝化菌将上阶段产生的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逸出。

在此过程中,原污水作为碳源,不必外加碳源。

同时沟出水堰能自动调节,混合液进入第二沟,沟转刷在第一阶段均处于高速运行,使其沟的混合液保持恒定环流,其溶解氧的浓度为2mg/L,在此进行有机物的降解和氨氮的硝化。

处理后的混合液再进入第三沟,此时第三沟的转刷处于闲置状态,第三沟仅用作沉淀池,使泥水分离,澄清水通过已降低的出水堰从第三沟流出。

第二阶段:

工作时间0.5h,污水入流从第一沟到第二沟,此时第一沟的转刷高速运转,第一沟由缺氧逐步转为富氧状态,第二沟转刷仍高速运转,所以第二个阶段的第一和第二沟均处于好氧状态,都进行有机物的降解和氨氮的硝化。

经第二沟处理过的混合液再进入第三沟,第三沟仍为沉淀池,沉淀后的污水通过第三沟的出水堰排出。

第三阶段:

工作时间1.0h,第一沟转刷停止运转,开始进行泥水分离,需要设过度段,至该阶段末分离过程结束。

在该阶段,入流污水仍进入第二沟,处理后的污水仍然通过第三沟出水堰排出。

第四阶段:

工作时间2.5h,污水入流从第二沟调至第三沟,第一沟出水堰降低,第三沟出水堰升高,沟转刷低速运转,使混合液悬浮环流,处于缺氧状态,进行反硝化脱氮。

然后混合液流入第二沟,沟转刷高速运转,使其处于好氧状态,进行有机物降解和氨氮硝化。

经处理后再流入第一沟,此时第一沟作为沉淀池,澄清水通过第一沟已降低的出水堰排出。

该阶段与第一阶段类似,所不同的是硝化发生在第三沟,而沉淀发生在第一沟。

第五阶段:

工作时间0.5h,污水入流从第三沟转向第二沟,第三沟转刷高速运转,以保证在该阶段末沟有剩余氧。

第一沟仍作沉淀池,处理后污水通过该沟出水堰排出,第二沟转刷高速运转,仍处于有机物降解和氨氮硝化过程。

该阶段与第二个阶段相对应,所不同的是两个外沟的功能相反。

第六阶段:

工作时间1.0h,该阶段基本与第三个阶段相同,第三沟转刷停止运转,开始进行泥水分离,入流污水仍然进入第二沟,处理后的污水经第一沟出水堰排出。

三沟式氧化沟流程简单,无需设置初沉池和二沉池及污泥回流设备,处理效果稳定,管理方便,基建费用低,占地少并具有脱氮除磷的功能,在我国得到了一定应用。

iv奥巴勒型氧化沟

奥巴勒型氧化沟是由多个同心的椭圆形或圆形沟渠组成,污水与回流污泥均进入最外一条沟渠,在不断循环的同时,依次进入下一个沟渠,最后混合液从沟渠排出,进入沉淀池。

奥巴勒型氧化沟可根据需要分设两条沟渠、三条沟渠和四条沟渠,常用的为三条沟渠。

外沟渠的容积约为总容积的60%〜70%,中沟渠容积约为总容积的20%〜30%,沟渠容积仅

占总容积的10%左右,运行中保持外沟渠、中沟渠和沟渠的溶解氧浓度依次递增,有利于提高充氧效率,同时可以达到除碳、除氮以及节省能量的作用。

曝气设备一般采用曝气转盘。

V曝气-沉淀一体化氧化沟

将二沉池建在氧化沟中,集曝气、沉淀、泥水分离和污泥回流功能为一体,无须建造单独的二沉池。

在氧化沟的一个沟渠设沉淀区,在沉淀区的两侧设隔墙,并在其底部设一排三角形导流板,同时在水面设穿孔集水管,以收集澄清水。

氧化沟的混合液从沉淀区的底部流过,部分混合液则从导流板间隙上升进入沉淀区,而沉淀下来的污泥从导流板间隙下滑回氧化沟,曝气采用机械表面曝气。

vi侧渠形一体氧化沟

在氧化沟的侧面设置两座侧渠作为二次沉淀池,并交替运行和交替回流污泥,澄清水通过堰口排出,曝气采用机械表面曝气或转刷曝气。

vii其他氧化沟系统

有导管式氧化沟系统和射流曝气氧化沟系统

导管式氧化沟系统中以导管式曝气器代替转刷等表面曝气机,导管式氧化沟由氧化沟(设阻流墙)、导管式曝气器设备、导流管以及供氧系统四部分组成,污水流速由水力推进器维持,供氧由鼓风机提供,氧化沟的混合和供氧分别由两套装置独立承担,水流从氧化沟底部推进,可避免底部污泥的淤积。

射流式曝气氧化沟采用射流曝气器,在氧化沟底设置射流曝气装置,将压缩空气与混合液在混合室充分混合,完成水、泥、气三相混合和传质,并以挟气溶气的状态向水流流动方向射出,达到氧化沟要求的曝气充氧和搅拌推流的双重功能。

4氧化沟的构造氧化沟的工艺设施由氧化沟沟体、曝气设备、进出口设施、系统设施等组成。

i沟体

主要分两种布置形式,即单沟式和多沟式氧化沟。

一般呈环状沟渠形。

其四周壁可以用钢筋混凝土建造。

氧化沟的断面形式有梯形和矩形等。

ii曝气设备

具有供氧、充分混合、推动混合液不停地循环流动和防止活性污泥沉淀的功能,常用的水平轴曝气转刷和垂直表面曝气器。

iii进出水装置

污水和回流污泥流入氧化沟的位置应与沟混合液流出的位置分开。

iv配水井

两个以上氧化沟并行工作时,应设配水井以保证均匀配水。

v出水堰

氧化沟的出水应设出水堰,可设计成升降的,从而起着调节沟水深的作用。

vi导流槽

为保持氧化沟具有不淤流速,减少水头损失,需在氧化沟转折处设置薄壁结构导流墙,使水流平稳转弯,维持一定流速。

vii溶解氧探头

为了经济有效地运行,在氧化沟好氧区和缺氧区应分别设置氧探头。

2.1.9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管理

⑴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运转前的准备

1验收

活性污泥系统在工程完工后,除了一般的验收外,还应该用清水进行试运行,以便及时发现工程施工和设计中的问题,予以修整。

同时,还可作一次脱氧清水的曝气设备性能测定,为运行提供资料。

2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

⑵活性污泥法运行中常发生的一些现象及其防止的方法

污泥上浮

在二次沉淀池中,有时会产生污泥不沉淀,随水流凝聚或成块从下面浮起,随水漂走,影

响出水水质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有管理上的原因,也有设计考虑不周的原因。

从操作管理方面考虑,二次沉淀池污泥上浮的原因主要有污泥膨胀、污泥脱氮和污泥腐化ii活性污泥不增长或减少的现象

iii泡沫问题

第八讲

2.2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一样,都是利用微生物来去除废水中有机物的方法,为生物膜提供附着生长固定表面的材料称为填料,是影响生物膜法的发展和性能的重要因素。

2.2.1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

1.生物膜的形成及特点生物膜法是通过附着在载体或介质表面上的细菌等微生物生长繁殖,形成膜状活性生物污泥——生物膜,利用生物膜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

生物膜中的微生物以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营养物质,在新代过程中将有机物降解,同时微生物自身也得到增殖。

随着微生物的不断繁殖增长,以及废水中悬浮物和微生物的不断沉积,使生物膜的厚度不断增加,其结果是使生物膜的结构发生变化

在生物处理过程中,生物膜总是在不断地生长、更新和脱落的,造成生物膜不断脱落的原因有:

水力冲刷、由于膜增厚造成重的增大、原生动物的松动、厌氧层和介质的粘结力较弱等。

生物膜法适用于中小规模污水生物处理,污水处理系统可以独立建立,也可以与其他污水处理工艺组合应用。

污水进行生物膜法处理前,宜经沉淀处理,当进水水质或水量波动大时,应设置调节池。

2.生物膜的结构及其净化废水的机理

生物膜是蓬松的絮状结构,微孔多,表面积大,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生物膜微生物以吸附和沉积于膜上的有机物为营养物质,将一部分物质转化为细胞物质,进行繁殖生长,成为生物膜中新的活性物质,另一部分物质转化为排泄物,在转化过程中放出能量,供应微生物生长的需要。

增殖的生物膜脱落后进入废水,在二次沉淀池中被截留下来,成为污泥。

如果有机物负荷比较高,生物膜对吸附的有机物来不及氧化分解时,能形成不稳定的污泥,这类污泥需要进行再处理。

由于生物膜法中的微生物以附着的状态存在,所以泥龄长,使生物膜中既有世代时间短、比增长速率大的微生物,双有世代时间长、比增长速率小的微生物,这使生物膜法中参与代的微生物种类多于活性污泥法。

3.生物膜法的主要特征

与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具有以下特征:

⑴生物相特征:

1参与净化反应微生物多样化

2生物的食物链长

3能够存活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

4分段运行与优占种属

⑵工艺特征

1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2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宜于固液分离

3能够处理低浓度的废水

4运行简单、节能,易于维护管理,动力费用低

5产生的污泥量少

6在低水温条件下,也能保持一定的净化功能

7具有较好的硝化与脱氮功能

2.2.2生物膜法的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生物膜法的因素很多,例如水质、温度、pH值、溶解氧、营养平衡、有毒有害物质浓度等,这些因素也是影响活性污泥法等的因素,前面已讲过,下面介绍一下生物膜法所特有的影响因素。

1.水力负荷水力负荷对生物膜法的处理效果以及生物膜厚度和传质改善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生物

膜法有多种处理工艺,应该选择合适的水力负荷。

2.载体表面结构和性质载体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主要反映在载体的表面性质,包括载体的比表面积大小、载体

表面亲水性及表面电荷、表面粗糙度、载体的密度、孔隙率和材料强度等。

载体的选择不仅决定了可供生物膜生长的面积大小和生物量的多少,还影响反应器中的水动力学状态。

3.生物膜量及其活性

生物膜的厚度反映了生物量的大小,但是生物活性并非总是与生物量成正相关性。

生物膜由好氧膜和厌氧膜组成,好氧膜的厚度通常为1.5〜2.0mm,有机物的降解主要在好氧层完

成。

不能单纯追求增加反应器的生物量,应保证反应器生物膜正常脱落更新而不发生载体间隙被堵塞的现象。

2.2.3生物膜法的类型及工艺流程

生物膜法有多种分类,按照微生物附着的载体存在状态可分为固定床生物膜法和流动床生物膜法。

固定床生物膜分为生物滤池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等,流动床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流化床和移动床等。

按照生物膜被污水浸没的程度生物膜法又可分为浸没式生物膜法、半浸没式生物膜法和非浸没式生物膜法。

常见的浸没式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等,常见的半浸没式生物膜法有生物转盘,常见的非浸没式生物膜法有生物滤池,生物滤池又分为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和塔式生物滤池三种类型。

1.普通生物滤池

⑴工艺流程

普通生物滤池又名滴滤池,是生物滤池早期出现的类型,即第一代的生物滤池。

污水先进入初沉池,去除可沉的悬浮物,接着进入生物滤池。

经过滤池处理的污水和生物滤料上脱落的老化生物膜流入二沉池,经过固液分离后,排出净化水。

⑵构造

普通生物滤池由池体、滤料、布水装置和排水系统等四部分组成。

1池体

其平面形式多呈方形、矩形或圆形,池壁一般用砖石或钢筋混凝土筑造而成。

2滤料

滤料表面有生物膜附着,是净化污水的主体,滤料对生物滤池的工作效能影响较大。

生物滤池一般采用实心拳状无机滤料,如碎石、卵石和炉渣等。

近年来,生物滤池多采用塑料滤料,主要由聚氯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等加工成波纹板、蜂窝管、环状以及空圆柱等复合式滤料,其特点是质轻、强度高、耐腐蚀、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从而大大改善了膜生长及通风条件,使处理能力大大提高。

3布水装置

普通生物滤池多采用固定式喷嘴布水系统,主要由虹吸装置、配水池、布水管道和喷嘴等

部分组成

4排水系统

普通生物滤池底部的排水系统,位于滤料层的下面,主要起收集及排出处理后的废水,保证通风和支撑滤料的作用。

排水系统通常分为两层,即包括滤料下的渗水装置和底板处的集水沟和排水沟。

⑶工艺特点

1普通生物滤池一般适用于处理每日污水量不大于1000m3的小城镇污水和有机工业废水,净化效率高,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

2基建投资省,运行稳定,易于管理,动力消耗低,节省能源。

3剩余污泥量小。

4负荷较低,占地面积大,不适用于处理水量较大的废水,且其冲刷能力不足,易引起滤料生物膜积累和堵塞,从而影响滤池的通风,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滤池蝇,且卫生条件较差,因此,使用受到限制。

2.高负荷生物滤池

⑴特征

高负荷生物滤池是继普通生物滤池之后为解决普通生物滤池在净化功能和运行中存在的实际弊端而开发出来的的第二代工艺。

与普通生物滤池相比,其负荷能力大大提高,BOD5

容积负荷一般为普通生物滤池6〜8倍,水力负荷则为普通生物滤池的10倍,因此,它的池体较小,占地面积较少,卫生条件较好,比较适合于浓度和流量变化较大的废水处理

⑵构造

2〜4m。

其构造与普通生物滤池的构造基本相同,常用的高负荷生物滤池一般由钢筋或砖石砌筑而成,池平面有矩形、圆形或多边形,其中以圆形为多,主要组成部分是滤料、池壁、排水系统和布水系统。

与普通生物滤池的不同之处有:

1滤池表面多呈圆形,滤料一般采用表面光滑的卵石或石英石,滤料总厚度为滤料直径增大,一般采用40〜100mm的滤料,因而孔隙率较高,滤料层亦由底部的承托层和其上的工作层组成。

2高负荷生物滤池多采用连续工作的旋转式布水器,由进水竖管和可旋转的布水横管组

成。

3生物膜经常剥落、更新,并连续地随废水排出池外。

4池不易出现硝化反应,出水中没有或少有硝酸盐,BOD5常大于30mg/L。

5二次沉淀池的污泥呈褐色,没有完全氧化,容易腐化。

⑶典型工艺流程高负荷生物滤池采取处理水回流的措施后,具有多种多样的流程系统。

教材167页图

2-2-23所示为一级高负荷滤池的典型工艺流程。

流程a中将生物滤池出水直接回流至滤池,并且二次沉淀池向初次沉淀池回流生物污泥。

该系统有助于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