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13250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0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调研报告.docx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调研报告.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调研报告.docx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从社会发展趋势上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已逐渐超过物质资源、金融资源而成为核心资源,这使得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企业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截止到1999年,我国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校一共有37家,从2000-2003年,每年都有大约30所高校增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4年一年一共有62所高校增设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5和2006年各有39所和54所高校增设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7-2009年,新增势头放缓,2007年新增了24所,2008年新增了19所,2009年新增了14所。

目前已经设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专科院校一共有365所,开办人力资源管理本科的院校总数达到了260所左右。

1999年,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只有327人,2008年,本专科毕业生达到22955人。

招生人数从1999年的2112人,上升到2008年的30850人,在1999年-2008年间,我国高校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总人数已达到70320人,招生总人数达到161030人,2000年的招生人数较上一年增长了124%。

而毕业生人数较上一年的增长率最高的是2003年,增长了128%。

在2009年8月举行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学科讨论会上,中国人民大学的刘昕教授做了《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的十年:

回顾与展望》的报告,指出目前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目前存在的矛盾或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生培养数量增长过快,就业优势消失。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在2005年时的就业率为75-80%之间,2004、2006和2007年的就业率为80-85%,2004-2007年,在管理类各专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要低于物流管理、国际商务、财务管理、图书馆学等专业的毕业生。

与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劳动和社会保障等专业的就业率大体相同,略好于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的就业率,与外语类和工程技术类的本科毕业生相比,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明显要差一些。

(2)学生培养模式趋同,但是教学方案却各不相同。

目前各高校在学生培养方面,基本上是同一种模式,在培养目标上也没有什么差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基本上大同小异。

现在高校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结构大体上形成了一个规范,但各高校还是基于自己的历史传统或实用主义的原则在设计自己的课程体系,各高校在学生培养方案方面存在不小的差异。

刘昕等对搜索到的15所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方案进行了内容分析发现,在一些核心主干课程上各高校已基本达成共识,比如,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开发、职位分析、招聘与甄选等,但是在一部分核心专业课程,尤其是学科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方面,各高校之间的差异还是很大,而且分类方法不统一。

如“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2家列入学科基础课,2家列入专业主修课,2家列入专业选修课;“职业生涯管理”,1家列入学科基础课,2家列入专业主修课,5家列入专业选修课;“组织行为学”,11家列入学科基础课,4家列入专业主修课;“企业文化”,2家列入专业主修课,8家列入专业选修课。

这表明各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有较大的选择性,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可能会导致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社会、企业的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

表12004-2007年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优势

专业名称

所有院校

中央部署院校

地方部署院校

2004

2005

2006

2007

2004

2005

2006

2007

2004

2005

2006

2007

管理科学

B+

C+

B+

B+

A-

B-

A-

B+

B+

C-

B-

B+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B-

B-

B-

B-

B+

B-

B+

B-

B-

C+

B-

B-

工程管理

B+

B+

B+

B+

A-

A-

A-

A-

B+

B-

B+

B+

工商管理

B-

C+

B-

B-

B+

C+

B+

B-

C+

C+

B-

C+

市场营销

B-

B-

B-

B-

A-

B+

B+

B+

B-

C+

B-

B-

会计学

B-

C+

B-

B-

B+

B-

B+

B+

B-

C+

B-

B-

财务管理

B-

B-

B+

B+

A-

B+

A-

A-

B-

B-

B+

B+

人力资源管理

B-

C+

B-

B-

A-

B-

B+

B+

C+

C+

B-

B-

旅游管理

B-

C+

C+

B-

B-

C+

B-

B-

C+

C+

C+

B-

物流管理

B-

A-

A-

B+

D-

A-

A-

A-

B+

A-

B+

B+

国际商务

A-

B-

B+

A-

B+

D+

A+

A-

A+

A+

B-

A+

行政管理

C+

C+

C+

C+

A-

B-

B+

B-

C-

C-

C+

C+

劳动社会保障

B-

C+

B-

B-

B+

B+

B+

B+

C+

C-

C+

C+

从企业需求而言,由中国就业促进会和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发起的人力资源需求调查表明,在企业招聘总体需求方面,财务、人力资源、销售、工程技术、市场、研发、行政、综合管理、信息技术和生产排在需求职位前10位,而人才求职期望则以人力资源职位为多,其次是综合管理和财务。

另外,根据2007年全国最容易就业的十大专业调查显示:

源于企业的巨大需求,人力资源职位虽然竞争最为激烈,但它又是最好就业的专业之一。

可以预测,未来的管理职位中,人力资源管理依旧是黄金职业。

但从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院校能够培养的人才层次和数量及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巨大,尤其是具有夯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技能的人才极度缺乏。

大量中小企业对于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人力资源管理本科毕业生实际上处于一种研究能力不足,操作能力又不够的“夹生饭”状态。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指出,高等学校应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009年3月28日教育部再一次发出通知,要求本科应届毕业生大学四年内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可见,本科教育的实践性教学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社会人才需求的直接体现。

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办于2003年,2004年正式招收本科生,是省内较早创办此类专业的院校之一,截至今年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共有217名毕业生(2008届77人、2009届140人)。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广东工业大学的新增专业,如何使该专业更加适应社会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提升该专业在其他高校中的竞争性和知名度,让本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体现我们的专业特色、培养目标、培养特色和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是当前我们急待解决的。

因此为了更好迎合社会、经济的发展,体现本专业特色以及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配合我校修订2010年的教学计划工作,我们拟对06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本专业教研室全体教师拟通过对兄弟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尤其是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与借鉴,不断地完善和强化本校本专业特色,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除此之外,我们还对社会用人单位及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毕业学生进行跟踪反馈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要求和期望,听取企业及本专业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当前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与劣势,通过诸如此类的形式多样的渠道和途径,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在适应社会、企业需求方面存在的差距,修订本专业教学计划,以使教学计划不但能够体现专业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且与市场人才需求紧密联系,使培养的学生符合市场和企业的要求,在未来的市场竞争及人才竞争中处于优势。

二、调研内容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围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全面开展的,具体内容体现为根据社会、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来修订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专业能力。

本次调研分三部分,分别是高校、企业和本专业学生调研。

1.高校调研

高校调查内容主要是了解兄弟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等内容,尤其是侧重调查各高校是如何开展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在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成功经验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对成功经验的借鉴以及可能面临的共性问题的解决和预防,进一步探讨改进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

高校调研具体内容:

●专业设置情况

●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

●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设备、实训、学校内部实验及企业外部合作等)

●学校支持,包括专业建设、实习基地、调研等的经费支持

2.企业调研

企业和毕业学生调查内容主要是了解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通过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使用的反馈评价信息,可以更进一步明确本专业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尤其是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有待提高和改进的主要问题,了解对于“3+1”教学模式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企业调研具体内容:

●在当前企业中,管理人才的来源是以内部提拔为主或外部招聘为主?

●若是内部提拔,企业最关注的员工素质和能力要求是什么?

●若是外部招聘,企业是通过什么方式招聘,对应聘者的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有哪些?

●对学生参与的各种实践大赛的态度?

●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是什么?

●是否接收“3+1”人才培养模式?

愿意接受为期一年的学生实习要求,如果愿意,其要求是什么?

如果不愿意,主要的障碍是什么,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帮助或支持?

●对学生实习立法有何想法或建议?

学校和企业在学生实习期管理的角色和职责各是什么?

如何保障?

●对于“3+1”教学模式改革建议有哪些?

3.学生调研

学生调研具体内容:

●广东工业大学人力资源专业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向

●我们希望通过调研得知该专业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专业素质与技能,还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平衡,从而根据相应的方向开设合适的课程。

●广东工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安排合理性

1)广东工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安排的满意度;

2)广东工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安排中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的比例;

3)广东工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科目的数量;

4)广东工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实用性;

5)广东工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课时制度。

●受访者对广东工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感性认识

1)受访者对广东工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看法;

2)广东工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对受访者就业的影响。

●受访者对广东工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需求

1)受访者倾向于修读的专业选修课、实践课程;

2)受访者对实践课程课时安排的要求;

3)受访者期望职业(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的时间。

●受访者对广东工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建议

三、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对象包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商学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等六所兄弟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相关负责人(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及以上领导),企业包括珠江钢琴、广东中烟集团两家国有企业,海鸥卫浴、香港雄辉公司、能兴集团和源顺管理咨询公司等数家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

调查对象、调查时间见表2。

表2调研对象、调研时间汇总表

调查单位

访谈对象

访谈时间

调查者

广东商学院(广商)

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任教授,专业教师刘老师

2009年7月14日,历时4小时

陈浩、张春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外)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曹副院长、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张教授、副系主任陈教授

2007年7月7日,历时2.5小时

惠青山、魏新、陈浩

华南师范大学(华师)

力资源管理系主任、一位专业教师

2009年7月8日,历时

惠青山、奚菁

暨南大学

(暨大)

企业管理系工商管理专业副教授,人力资源专业硕士生导师,原人力资源教研室主任。

2009年6月26日,历时4小时

惠青山、奚菁

华南理工大学(华工)

企业管理系主任

2009年6月8日,历时3小时

刘苑辉、张珏

中山大学

(中大)

企业管理系主任

2009年6月18日,历时3小时

张春虎

广东中烟集团

人力资源部冼科长

2009年7月10日,历时3小时

张春虎、陈浩

珠江钢琴

人力资源部王部长

2009年7月8日,历时2.5小时

张春虎、陈浩

香港雄辉公司

人力资源部经理

2009年7月7日,历时4小时

惠青山、奚菁

能兴集团

总部人力资源副总

2009年6月20日,历时7小时

惠青山、奚菁

海鸥卫浴

公司副总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

2009年7月16日,历时3小时

刘苑辉、魏新

源顺管理咨询公司

公司总经理

2009年7月17日,历时2小时

刘苑辉、魏新

校友

2008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8名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

2009年7月12日,历时3小时

刘苑辉、张珏

张春虎、奚菁

四、调研方法

本次调查方法主要是小组访谈、个别访谈、参观、书面文件、档案资料查阅、网络调研等方法。

表3调研方法汇总表

调研单位

调研方法

高校

小组访谈、个别访谈、参观、书面文件、档案资料查阅、网络调研

企业

小组访谈、个别访谈、参观、书面文件、档案资料查阅、网络调研

学生

小组访谈、问卷调查、网络调研

五、调研分析

1.高校调研

(1)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学校

培养目标

广商

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及其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中大

该专业培养国际化、现代化、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的扎实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操作技能。

该专业要求学生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社会、经济、法律、心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熟练运用外语和计算机工具,跟踪国际、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发展。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适合在各类工商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培训机构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广外

本专业培养具备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华工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扎实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机场,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理论和技能,并具有较高的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到大中型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可到政府有关部门等单位从事人才发展规划等工作,也可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

华师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具有优良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相应的政策研究部门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广工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毕业后能适应广东外向型企业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从以上资料来看,各高校的培养目标趋同,这样导致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优势不突出,较难与“211”及一本院校竞争,难以提升本专业的竞争力和知名度,获得社会认同。

(2)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

广东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始办于2000年,至今已有9年的办学历史和经验,该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每年修订一次,以使教学计划能够适应社会、企业的需求,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反应,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广东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共有11名专业教师,该专业每年招收2个班约120名学生。

广外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每年招收2个班约100名学生,该校突出其外语特色,英语课程较多。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本科教育没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企业管理系的工商管理专业偏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开设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课程包括力资源管理、人员测评技术与方法、员工关系管理、绩效与薪酬管理、企业文化、劳动经济学。

华工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系04年首次招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每届36人。

华工实行院系结构,没有专业教研室,管理系设工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两个专业,每届学生约120人。

管理系共有教师2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讲师8人和副研究员2人。

华工管理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领域课程。

选修课程则根据专业方向设置,该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划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向、组织行为与组织管理方向、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方向、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方向,不同方向各有相应选修课程。

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始建于2000年,是广东省最早开办人力资源管理本科层次教育的专业。

华师利用学院在劳动经济学方面的优势,课程安排偏经济学。

开设有《人力资源管理的经济学》,采用自编教材。

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方案见表4、表5。

表4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时与学分要求

学校

公共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

专业模块课程

实践教学

总学时

总学分

必修课

通选课

必修课

通选课

必修课

通选课

广商

10-12周

155

中大

广外

57

18

28

17

28

16

2754

164

暨大

华工

45

16

43

2

14

28

25

2300

173

华师

43.5

10

27

13

19.5

10

16

169

广工

57.5

3

53

12.5

3.5

8.5

30.5

179.5

注:

1.暨大没有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2.各校在课程命名上有差异,如通选课、选修课、必修课等,本报告中通选课与选修课意思相同。

表5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学校

学科基础课

专业模块课程

实践教学

必修课

选修课

广商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

工作分析、绩效评估、员工素质测评、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企业文化等

劳工关系、人事行政管理、员工心理帮助、决策论、跨文化管理、管理沟通等

军训、学年实习、调查和毕业实习

中大

西方经济学、管理经济学、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课程

薪酬与福利管理、员工发展与培训、人员素质测评与招聘、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开发、劳动人事法规等

人力资源管理导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学、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论、组织行为学等

军训、学年实习、调查和毕业实习

广外

管理学、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物流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财务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等

企业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员招募与测评、薪酬管理、绩效评估、工作分析与组织设计、员工培训与开发等

生产与运作管理、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企业调研与管理咨询、劳动关系管理、劳动经济学、领导科学、经济管理应用文写作、管理沟通、组织文化、企业教练技术等

军训、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创新能力

华工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双语)、营销学原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原理、组织行为学(双语)、人力资源管理(双语)、人力资源战略、企业文化、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经济法、应用文写作

工业工程、劳动关系与员工管理、考核与薪酬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企业伦理、

人才测评、社会保障管理、管理沟通、管理研究方法、企业战略管理、公共关系学、企业资源计划、人力资源管理前沿与应用系列讲座

军训、公益劳动、见习实习、专业实习、金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华师

经济学原理(微观、宏观)、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原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会计学原理、组织行为学、经济法学、市场营销学、金融学、计量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现代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人员素质测评、劳动法学、薪酬管理、应用心理学、绩效管理

管理沟通、劳动社会学、统计分析软件、职业生涯设计、社会保障学、员工招聘、企业战略管理、跨文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员工培训方案设计、工作分析与职位设计、劳动关系学、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开发、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

军训、专业实习、毕业实习、

广工

社会学概论B、专业导论、普通心理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B、宏观经济学、统计学A、运筹学B、基础会计、经济法B、劳动经济学、管理沟通、管理信息系统A、市场营销学B、数据库原理及应用B、专业英语、组织行为学A、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B、生产与运作管理B

工作分析、绩效管理

应用文写作A、信息检索与利用、计算机技术基础、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证券投资B、质量管理学B、企业文化学B、公共关系学、计算机网络C、博弈论、劳动法规与政策、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领导学、员工培训与开发、薪酬与福利、社会保障学、人员测评与招聘、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与诊断

军训、认识实习、基础会计模拟实训、组织行为学实验、人力资源市场调查、专业实习、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践、中期论文、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综合设计、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

从以上资料看出,各高校在课程分类命名有各自的标准,教学计划、教学方案与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

尤其突出的是我校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只有3.5、8.5个学分,远远低于兄弟院校,这样较难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特点

1)广东商学院

该校在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取得了可喜成绩,筹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是获得了国家教委的认可与表彰。

它的具体做法是在第六学期14-20周以及第七学期的1-3周共10周的时间全面开展校内的实验实践教学,通过让学生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ERP、沙盘等实验,把所学的大管理知识,包括生产、财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知识进行实操演练,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今年开始,广商进行教学教育改革,在高考招收学生时不划分具体专业,经过一年的基础知识学习后让学生自行选择专业,然后由学校统筹安排,提高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