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12441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18-2019上高三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1.图1是“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部分操作图,图2是“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结果,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盖玻片下最好是成熟的植物组织细胞

B.实验中用吸水纸引流常需要重复几次

C.依据4种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提取色素

D.出现图2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研磨时没加碳酸钙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由于图1是部分操作图,因此既可以表示质壁分离的操作,也可以表示质壁分离复原的操作,只是两个过程中的滴管中的溶液有所区别。

图2中从上到下色素分别为:

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

【详解】在做质壁分离实验时,必须选择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因为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A正确;质壁分离或复原是一个逐渐失水和吸水的过程,因此该操作要重复几次,从而使细胞完全浸泡在溶液中,B正确;依据4种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分离色素,C错误;出现图2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研磨时没加碳酸钙,叶绿素被破坏了,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质壁分离与复原、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

2.下列与遗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的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B.圆粒豌豆的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从而导致细胞内淀粉含量低,表现为皱粒,此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C.格里菲思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的DNA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会导致小鼠死亡

D.拟核DNA中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

【答案】D

【解析】

【分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

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详解】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的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A错误;插入的外来DNA序列虽然没有改变原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双螺旋结构),但是使淀粉分支酶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因此从一定程度上使基因的结构发生了改变,由于该变异发生于基因的内部,因此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格里菲思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会导致小鼠死亡,C错误;拟核DNA中是环状的,故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D正确;故选D。

3.水杨酸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激素,能诱导植物体内产生某些与抗病有关的蛋白质,提高抗病能力。

为探究水杨酸对不同品系(YTA、YTB)水稻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人员所做相关实验的结果如下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水杨酸是细胞合成的能催化水稻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有机物

B.相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不同水稻幼苗后的实验结果基本相同

C.本实验与探究2,4-D等植物激素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一样需进行预实验

D.水杨酸对YTB水稻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品系YTA,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均高于水杨酸浓度为0mol.L-1的对照组,由此说明水杨酸对品系YTA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用1.5×10-4mol.L-1的水杨酸处理6~30h的实验组,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组,说明1.5×10-4mol.L-1浓度的用效果最为显著.用3.75×10-4mol.L-1的水杨酸处理品系YTB,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高于水杨酸浓度为0mol.L-1的对照组,用7.5×10-4mol.L-1和1.5×10-4mol.L-1的水杨酸处理品系YTB,其幼苗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低于水杨酸浓度为0mol.L-1的对照组,由此说明水杨酸对品系YTB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变化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在实验处理浓度范围内,品系YTB对水杨酸的浓度变化较敏感。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水杨酸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激素,能诱导植物体内产生某些与抗病有关的蛋白质”可知,水杨酸是一种激素,具有调节作用,不具有催化作用,A错误;

通过图示分析可知1.5×10-4mol.L-1的水杨酸处理品系YTA,YTB的实验结果基本不相同,B错误;2,4-D是生长素类似物不是植物激素,C错误;分析曲线图可知:

水杨酸对品系YTB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变化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浓度为1.5×10-4mol•L-1浓度的水杨酸抑制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另外两组3.75×10-5mol•L-1浓度的水杨酸、7.5×10-5mol•L-1浓度的水杨酸促进蛋白质含量的增加,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水杨酸对于不同品系(YTA、YTB)水稻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4.如图表示某草原中某一种群的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对曲线分析可知,在5年后该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B.曲线所示20-30年间增长率λ保持不变,说明该段时间种群数量趋于稳定

C.由图可知,0-30年间在第10年时该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

D.依据图中数据可知,在第15年时该种群数量达到最小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1-10年,1<λ<2,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结构为增长型;10-20年间0<λ<1,种群数量减少;20年以后λ=1,种群数量保持稳定。

【详解】通过对曲线分析可知,在5-10,1<λ<2,种群数量增加,A错误;λ不表示增长率,λ-1才是增长率,B错误;1-10年,1<λ<2,种群数量增加,到第10年种群数量最大,故群种内斗争最激烈,C正确;依据图中数据可知,在第20年时该种群数量达到最小值,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5.下列关于细胞的组成成分、结构、代谢及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硝化细菌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②核糖体、核酸和ATP都含有C、H、O、N、P这五种元素③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④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⑤细胞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⑥强光下,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⑦细胞分裂、分化、衰老、癌变、凋亡、坏死都属于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

A.2项B.3项C.4项D.5项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2、DNA、RNA、ATP、磷脂组成元素都由C、H、O、N、P五种元素。

3、无氧呼吸可分为两个阶段,下面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来说: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因中进行,一摩尔的葡萄糖分解为两摩尔的丙酮酸和2摩尔的还原态氢;第二阶段,也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上一阶段生和成的丙酮酸被还原态氢还原,生成物则根据不同的生物而不同,对于酵母菌的大部分植物的细胞来说,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对于动物细胞来说,还有马铃薯块茎,生成物为乳酸。

4、光合作用的过程:

I.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

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

II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

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5、 ①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

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

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②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③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④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硝化细菌无线粒体,只能有催化有氧呼吸的酶就可以进行有氧呼吸,①错误;核糖体、核酸和ATP都含有C、H、O、N、P这五种元素,②正确;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没有[H]的积累,③错误;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换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TP是物质,不是能量,④错误;细胞都能合成蛋白质,合成场所一定是核糖体,⑤错误;强光下,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⑥正确;细胞坏死不属于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⑦错误;故②⑥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呼吸,细胞中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光合作用,细胞分裂、分化、衰老、癌变、凋亡、坏死等相关知识,对于相关知识的综合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6.调查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种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已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系谱图如图1;图2为两种遗传病基因在某人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上的分布示意图。

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图2细胞表示的个体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带有致病基因的基因型有2种

B.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72

C.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1/2

D.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1/60000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使用伴性遗传规律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Ⅱ-2是女性患甲病,所以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由于患乙病的都是男性,所以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同时涉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图2细胞表示的个体的基因型为HhXTXt,其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带有致病基因的基因型有HXt、hXt、hXT共3种,A错误;先分析甲病,由于双亲均为杂合子,Ⅱ-5的基因型HH或Hh,Hh占2/3;再分析乙病,Ⅱ-5的基因型是XTY,因此其基因型为HHXTY或HhXTY.同理分析Ⅱ-6的基因型HH或Hh,Hh占2/3,因此Ⅱ-5与Ⅱ-6婚配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

aa=2/3×2/3×1/4=1/9;再分析乙病,Ⅱ-5的基因型是XTY,Ⅱ-6及其父母正常,但有一患病的兄弟,因此Ⅱ-6的基因型是:

XTXT或XTXt,各占1/2,因此Ⅱ-5与Ⅱ-6婚配,后代男孩患乙病的概率是XtY=1/2×1/2=1/4,因此,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4×1/9=1/36。

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36,B错误;Ⅱ-5的基因型HH或Hh,Hh占2/3,由题意可知,其妻子是h基因携带者,基因型为Hh,后代患病的概率是hh=2/3×1/4=1/6,不患甲病的概率是5/6,Hh=2/3×1/2+1/3×1/2=1/2,不患甲病的个体中,是h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2÷5/6=3/5,C错误;由于Ⅱ-7的基因型为HH或Hh,Hh占2/3,而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10-4,因此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2/3×10-4×1/4=1/60000,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人类遗传病和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判断其遗传方式;能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答题。

7.为了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向三支盛有等量人胃蛋白酶溶液但温度各不相同的试管中,各加一块1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质,设置三个实验组:

A组(20℃)、B组(40℃)和C组(60℃),定时取样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测定结果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酶的浓度、底物的量和_____(写出一种即可)、实验中所用到的材料器具等。

在t3时,C组产物总量不变,原因是_____。

(2)请提供一种方法,使三组实验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假设实验过程中除自变量外的其他环境条件均为胃蛋白酶的最适条件,且酶的浓度不可改变),并说明理由。

方法:

_______________,理由:

_____。

(3)如果要确认上述实验中酶促反应速率的差别是由于酶的活性不同而不是酶本身其他因素的作用,还应补充的对照实验是_____。

【答案】

(1).温度和反应时间

(2).pH值(3).温度升高使酶变性失活(4).将蛋白块切成小块(5).可增大底物与酶的接触面积,使酶促反应加快(6).另取一支与其他三个实验组相同的试管,将加热煮沸后的胃蛋白酶溶液加入试管中,其他操作相同

【解析】

【分析】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

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等。

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

【详解】

(1)通过曲线图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是温度和反应时间,因变量是产物浓度,除此之外属于无关变量。

故本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酶的浓度、底物的量和pH值(写出一种即可)、实验中所用到的材料器具等。

在t3时,C组产物总量不变,原因是温度升高使酶变性失活,不再发挥催化的功能。

(2)将底物蛋白块切成小块,这样可以使其加大与胃蛋白酶的接触,这样反应更快,故可增大底物与酶的接触面积,使酶促反应加快。

(3)酶促反应速率的差别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等。

如果要确认上述实验中是由于酶的活性不同而不是酶本身其他因素的作用,还应再增设对照实验:

另取一支与其他三个实验组相同的试管,将加热煮沸后的胃蛋白酶溶液加入试管中,其他操作相同。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要求考生掌握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及相关曲线,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与图示对应的影响因素,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8.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体的食欲。

下图是关于瘦素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据图1可知,瘦素作用于靶细胞需要通过__________运输才能完成,瘦素能特异性作用于靶细胞的根本原因是决定的基因只在靶细胞中表达。

人体中与图1中a激素呈拮抗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

(2)据图1可得,瘦素作用的靶器官是②下丘脑,其接受瘦素的信号后,经过反应和处理形成一定的刺激传至结构④大脑皮层,令其产生饱觉,进而减少摄食行为,此过程中瘦素对靶器官起作用属于__________调节。

(3)图2是瘦素作用于下丘脑相关神经元,调节其摄食行为,其中a→b→c→g→h_____(填“是”或“不是”)一条完整的反射弧,若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抑制,则突触后膜接受这种递质后的膜内电位是_____。

(4)某些肥胖患者是由于自身抗体攻击神经元细胞上的瘦素受体造成的,这类肥胖病人能否通过注射瘦素治疗该病?

________(“能”或“否”),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体液

(2).瘦素受体(3).胰岛素(4).体液(5).不是(6).负电位(7).否因为该类肥胖病人是因为体内发生瘦素抵抗现象而引起的,即瘦素与其受体识别的能力下降,所以不能通过注射瘦素治疗该类疾病

【解析】

【分析】

1、激素调节的特点有:

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2、由题图1知,a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使得糖原分解加强,说明a激素是胰高血糖素。

①表示传入神经,②表示下丘脑,③表示传出神经,④表示大脑皮层。

3、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主要是促进血糖的来路,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提高血糖浓度。

【详解】

(1)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在核糖体上合成的;瘦素作用于靶细胞需要通过体液运输才能完成。

靶细胞上有瘦素的专门受体,受体是一类蛋白质类物质,故瘦素能特异性作用于靶细胞的根本原因是决定瘦素受体的基因只在靶细胞中表达。

瘦素与血糖调节也有一定的关系,a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使得糖原分解加强,说明a激素是胰高血糖素,人体中与a激素呈拮抗作用的激素是胰岛素。

(2)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引起图中②下丘脑相关神经兴奋,进而使④大脑皮层产生饱感,从而减少饮食,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但是此过程中瘦素对靶器官起作用属于体液调节。

(3)图2中缺乏感受器和效应器等反射弧的组成部分,不能构成完成的反射弧,故瘦素作用于下丘脑相关神经元,调节其摄食行为,其中a→b→c→g→h不是一条完整的反射弧,若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抑制,则突触后膜接受这种递质后会导致阴离子内流,使突触后膜仍然维持静息电位,此时内膜电位是负电位。

(4)由题意“某些肥胖患者是由于自身抗体攻击神经元细胞上的瘦素受体造成的”可知:

该类肥胖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该类肥胖病人是因为体内发生瘦素抵抗现象而引起的,即瘦素与其受体识别的能力下降,所以不能通过注射瘦素治疗该类疾病。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综合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识记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功能,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9.某河流由于污水的排放水质逐渐恶化,经治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

图1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图2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字母表示能量数值)。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转化、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图1未体现的生物成分是_____。

(3)图1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则该食物网共有______条食物链。

(4)若图2中字母A、B、C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E、F、G表示流入分解者中的能量,I、J表示各营养级从污水中获得的能量,则初级消费者流向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100%(用图中字母表示)。

次级消费者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一部分能量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过程应是图示中的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箭头所示。

(5)结合图1和图2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丙的能量去向还有_______(不考虑未利用)。

【答案】

(1).输入、传递

(2).分解者(3).6(4).(C-J)/B(5).F(6).传递给丁、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分析图1图示是一个食物网,其中植物是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甲乙是初级消费者4、处于第二营养级;丙丁是第三营养级,丁同时也处于第四营养级。

5、图示2是能量流动示意图,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为10%~20%,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详解】

(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图1是能量金字塔,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故图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未体现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图中包含的食物链有:

水草→甲→丙→丁;水草→乙→丙→丁;水草→乙→丁;藻类→乙→丙→丁;藻类→乙→丁;还遗漏了水草→甲→丁,故共计6条食物链。

(4)能量传递效率%=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则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是B,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是C-J,初级消费者流向次级消费者C的能量传递效率是(C-J)/B×100%。

次级消费者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一部分能量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过程应是图示中的F箭头所示。

(5)通过图1可知丙属于次级消费者,由图2中可知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有流向分解者,除此之外还有流给下一个营养级丁和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一部分。

【点睛】本题结合某食物网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及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0.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

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或________。

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的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F1中灰体果蝇8400只,黑檀体果蝇1600只。

F1中e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

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________。

(4)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

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

现有基因型为EE,Ee和ee的果蝇可供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