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生物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09531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生物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七上生物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七上生物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七上生物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七上生物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上生物知识点总结.docx

《七上生物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生物知识点总结.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上生物知识点总结.docx

七上生物知识点总结

姓名___________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氧气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

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除体内废物。

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将废物排出。

植物也能产生废物,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排便不属于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例:

朵朵葵花向太阳、含羞草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长例:

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不断长大

繁殖例:

蜻蜓点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遗传例: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老鼠生来会打洞;龙生龙,凤生凤变异例: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

生石花又名玉石头、珊瑚虫

非生物:

钟乳石、珊瑚、化石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一、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三、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在观察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四、调查分为全面调查(普查)和抽样调查。

五、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六、抽样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随机取样,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

例如,为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在大田调查时,常用的取样方法如下图所示。

 

第1页

姓名___________

 

2.样本大小合适,以减小误差。

一般来说,样本越大,调查的结果越准确;样本越小,越容易产生误差。

但是,样本越大,调查的工作量也就越大。

 

明确调查目的

七、调查的一般过程选择调查材料

 

方法步骤:

①选择调查范围②分组③设计调查路线④调查记录

⑤归类整理分析

 

八、调查的注意事项

1.不要凭个人爱好取舍,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2.不要破坏生态环境和伤害动植物。

3.注意个人安全,不要攀爬高处,不要下水等。

4.调查范围较大的时候要抽样调查。

 

按形态结构:

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

 

九、生物的归类按生活环境:

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用途:

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二、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三、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光、空气、温度、水等

四、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

生物因素: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五、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光

①没有光,绿色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不能生存。

②在水生植物中,光的穿透性限制着植物在海洋中的分布,在海洋表层的透光带,植物的种类、数量很

多。

在透光带以下,植物的种类、数量逐渐减少。

 

第2页

姓名___________

 

③在陆生植物中,有些植物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比如松、杉、杨、柳等,有些植物只有在密林下层的弱光下才能生长得好,比如药用植物人参、三七等。

④光照不但影响植物,也影响动物。

光照能够影响动物的体色。

例如:

河水里的鱼,身体背部颜色较深,腹部颜色较浅,这与光照射有关。

⑤光照能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

⑥光照兆影响动物的活动时间。

⑦光照能影响动物的光周期现象。

例:

鸟类的迁徙是由日照长短的变化引起的。

⑧春兰秋菊

2.温度例:

南橘北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地球上温度变化的幅度极大,但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却很窄。

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3.水

一切生物的生活离不开水,但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也会影响生物的分布。

4.空气

没有空气,生物将无法进行呼吸,大部分生物无法生存。

六、探究和实验

1.六大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变量的判定: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还要排除偶然因素。

3.设计探究实验原则:

①单一变量性原则②对照性原则③重复性原则

4.实验时鼠妇数目尽量多一些的目的:

减少实验误差,使结果更可靠。

5.实验时要计算各组的平均值目的:

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6.假设的提出要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不是随意作出的;假设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

的,需要我们通过探究去验证。

7.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判定:

①对照组(也叫控制组)就是不做处理的、已知的那一组②实验组就是做了相应处理的,也就是要验证的或探索什么就做什么样处理的那一组。

例如在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对蚯蚓来说,潮湿的条件是不做处理的为对照组,而干燥的实验装置为实验组。

七、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

捕食关系(吃与被吃):

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例: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竞争关系: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争夺资源、空间等现象。

例:

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

合作关系:

蚂蚁蜜蜂昆虫往往成百上千只生活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寄生关系: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

蛔虫、猪肉绦虫、跳蚤、菟丝子、虱子

共生关系: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根瘤菌有固氮作用,能将空气中的氯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二者互利互惠,共同生活)

2.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合作、竞争等,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寄生、共生等。

3.不要误以为同种生物之间都是合作关系,也存在相互残杀和竞争的关系。

八、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生长在干旱沙漠或荒漠中的植物,叶子特化成针形或刺形(作用:

减少蒸腾作用),根系特别发达,

如仙人掌、骆驼刺。

2.由于生活环境而经常受到同一方向大风的影响,树木的枝只有一侧生长良好,如旗形树。

3.在炎热缺水的沙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4.北极熊的保护色。

 

第3页

姓名___________

 

5.鱼的身体呈梭形。

6.青蛙冬眠。

7.青蛙、鲫鱼的体色。

8.黄蜂腹部黑黄相同的条纹,能对敌害起到警示作用,利于自我保护。

9.竹节虫的形状像竹枝。

10.枯叶蝶停息在树上的模样像枯叶。

11.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普遍性: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普遍存在

相对性: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在一定程度上的

适应的方式不一定相同:

生物的体色与环境相似,不易被天敌发现,是一种适应;生物的体色与环境差异很大,易被天敌发现,能吓退天敌,也是一种适应。

九、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影响大气环境:

植物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影响降水量。

2.影响水环境:

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引发的赤潮现象,对水域环境造成危害。

3.影响土壤环境:

蚯蚓可使土壤疏松,增加肥力。

4.例:

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影响和适应

生物环境

影响

 

形成统一整体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一、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例:

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

判断一个区域是否是生态系统,不在于区域范围的大小、生物数量的多少,关键是看是否具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主要是太阳(主要由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物部分①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供给了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

 

②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

(例如:

植物中的菟丝子、

猪笼草)

③细菌和真菌常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供植物重新利用。

(例如:

动物中的蚯蚓、蜣螂)

 

第4页

姓名___________

 

不是所有的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只有靠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才是分解者。

(例如:

真菌蘑菇)

2.非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水等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的书写方法①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要将一个食物网变成生态系统,要增加分解

者和非生物部分)

②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

③箭头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并指向捕食者。

例:

兔吃草,狐吃兔草兔狐

3.食物链不仅包括一个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还包括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4.食物网: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5.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五级消费者

四、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

1.生物的富集作用:

指环境中的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的过程,使其浓度随着消费

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渐增加。

也就是说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的数量(所含有机物总量)越多,体内所积

累的有毒物质相对越少,越靠近顶端的生物的数量(所含有机物总量)越少,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相对越

多。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危害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最终危害人类。

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食物链(网)的能量流动起点是生产固定的太阳能。

五、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是植物,数量最少的是营养级最高的动物。

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过程中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

一般地说,能量的流动是单项的,在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

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营养级。

所以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在流动的过程中消耗的也就越多;营养级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生物个体的数量就越少。

(能量、数量逐级递减,有毒物质逐级递增)

 

呼吸消耗呼吸消耗呼吸消耗

 

太阳能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

 

分解者分解者分解者

 

六、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在生态态系统中,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

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第5页

姓名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强弱与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营养结构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

说,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反之,自动调节能力越弱。

热带雨林是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

3.不是所有的生态系统都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不易被破坏。

通常情况下,只有那些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比较复杂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才不容易遭到破坏。

4.例:

一般情况下,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一些。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地球的直径长达一万多千米,而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足球大小,那么,生物圈就比一张纸还要薄!

 

2、如果以海平面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到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人10千米左右的深度。

生物圈的范

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注意:

生物圈只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组成圈层

的一小部分,不要错误的认为水圈、大气圈、岩石圈三者就是生物圈)

 

3、大气圈的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在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

 

4、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

在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是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5、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

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且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这一圈层内.

生物种类十分丰富,例如,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形形色色的各类昆虫,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形态各异的水生生物,无处不在的细菌、真菌等等。

岩石圈也是人类的“立足点”,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6、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环境的总称,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7、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不是截然分开的。

生物圈中的各个圈层的划分,是根据其构成物质的不同大体做的划分。

由于圈层与圈层相接处有一定程度的融合,三者不能截然分开。

如水圈中含有空气,岩石圈中含有空气和水等。

另外,生物圈只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一小部分,不要认为它们各自形成生物圈。

也不要认为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就是生物圈。

 

8、草原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多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仍然是非常丰富的。

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9、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

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

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

有“地球之肾”之称。

 

第6页

姓名___________

 

10、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

辽阔

的海平面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海洋中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

 

11、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

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12、淡水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等,由淡水水体与其中的生物组成。

淡水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的水源,在调节气候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13、农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14、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

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

由于人口密集,排放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多,容易产生环境问题。

 

15、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草原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消费者主要是人类

 

湿地生态系统:

“地球之肾”

 

水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氧气的主要来源

淡水生态系统

 

16、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

水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包括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

17、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8、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19、生物圈包含了各级生态系统,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互相关联,形成了

统一的整体。

20、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

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7页

姓名___________

 

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练习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结构

光学部分:

目镜、物镜、反光镜(平面镜、凹面镜)

调节部分:

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机械部分:

镜臂、镜座、载物台、压片夹、通光孔、镜筒、转换

二、显微镜各部分功能

1、目镜:

接近人眼睛的镜头。

上面标有“5X”或“15X”等字样,表示目镜放大5倍或15倍。

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成像特点:

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上下相反,左右相反(例在载玻片上的字母是p,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d),且物像与实际物体的移动方向也是相反的,即如果物像偏向左方,要使其移

动到视野中央,应向左方移动玻片。

目镜无螺纹。

 

2、物镜:

接近被观察物体的镜头,上面标有“4X”和“40X”等

字样,表示物镜放大4倍或40倍。

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有螺纹。

放大倍数的计算: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例:

使用10X目镜和40X物镜时,所

看到的物像放大了10×40=400倍)注意: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到的视野范围就越小,反之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小,但观察到的视野范围就越大。

 

项目物像大小视野中细胞数目视野亮度视野范围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高倍镜大少暗小近

低倍镜小多亮大远

 

3、反光镜:

可以转动,经过通光孔反射光线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

(光照强时使用平面镜,光照弱时使用凹面镜)

 

4、准焦螺旋:

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分为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大,用于寻找物像,细准焦螺旋旋转时,镜筒升降幅度小,用于调整观察物像的清晰度。

转动方向和升降关系:

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注:

准焦螺旋是对焦用的不是放大用的)

5、遮光器:

上面有大小不同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需要强

光选用大光圈,需要弱光选用小光圈,遮光器可以调节进入镜筒的光线量。

6、镜臂:

手握显微镜的部位,稳定显微镜。

7、载物台:

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玻片标本。

8、压片夹:

固定玻片标本。

9、通光孔:

光学显微镜的通光孔位于载物台上是固定不变的,不能调节。

10、转换器:

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有三个孔),上面安装不同物镜

11、镜座:

显微镜最下面呈马蹄形的部分,起稳定和支持镜身作用

 

第8页

姓名___________

 

12、镜筒:

和镜臂上方链接的圆筒部分,有的显微镜镜筒内有一抽管,可适当抽长,一般长度是160-170

毫米。

 

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

(一)、取镜和安放

1、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严禁单手提着显微镜走,防止目镜从镜筒中滑落。

2、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大约7厘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三转三找,一转转换器,找低倍镜,二转遮光器,找大光圈,三转反光镜,找光源)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2、一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

3、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注意;需要强光时可选择凹面镜和遮光器上的大光圈,需要弱光时可选择平面镜和遮光器上的小光圈。

 

(三)、观察(放→压→降→升→调:

在载物台上放上标本→用压片夹压住标本→把物镜放到最低处→缓缓上升物镜→调节准焦螺旋)

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

3、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清晰。

 

(四)、整理和存放

1、实验结束后,升高镜筒,取下玻片标本。

2、用网纱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若目镜、物镜弄湿或弄脏,应该用擦镜布(纸)轻轻擦拭干净。

3、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降到最低,反光镜竖立。

4、将显微镜放回箱中,送回远处。

注意:

1、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使用低倍镜,换用高倍镜时转动转换器直接换用高倍物镜。

2、降低镜筒时,操作者最关键的姿势应该是从旁边注视物镜和玻片,防止压碎盖玻片。

 

五、易错点

1、在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发现视野内有污点,应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

如果污点不随之移动,再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前两次不能移动污点,则污点在物镜上。

2、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光线进入眼睛的正确途径是:

反光镜→通光孔→物镜→目镜。

 

第9页

姓名___________

 

第二节植物细胞

一、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

(1)切片:

用从生物体上直接切取的薄片制成的。

固体例如:

植物根尖

(2)涂片:

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

液体例如:

血液

(3)装片:

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制成的。

固体例如,洋

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二、玻片标本的制作需要载玻片(托载标本的玻璃片)和盖玻片(覆盖标本的玻璃片)

三、观察材料薄而透明,这样才能看清物像。

玻片永久性的,可长期保存的称为永久切片、永久涂片、永久装片;玻片临时使用的,不能长期保存的称

为临时切片、临时涂片、临时装片。

玻片标本的制作,需要载玻片(托载标本的玻璃片)和盖玻片(覆盖标本的玻璃片)。

四、制作临时装片的材料和用具:

洋葱鳞片叶、清水、稀碘液、刀片、镊子、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

吸水纸

五、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准备:

擦:

(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目的:

防止上面有杂质干扰细胞的观察

滴:

(2)将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目的:

保持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原形,防止内部结构干缩、变形,

影响观察效果;也有利于薄膜展开

制作临时装片

撕、展:

(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

皮。

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将它展平。

撕取时应达到的效果是撕下的内表皮只有一层细胞

盖: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洋葱内表皮上,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染色

染:

(5)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吸: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目的:

节省实验时间,使标本更快更彻底地着色

六、如何辨别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

(1)结构:

细胞内部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结构,气泡内部没有

(2)边缘的着色:

气泡边缘呈现黑色

(3)压玻片是否会移动、变形:

用镊子压玻片,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