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中考真题集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08788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运动中考真题集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机械运动中考真题集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机械运动中考真题集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机械运动中考真题集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机械运动中考真题集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运动中考真题集及答案解析.docx

《机械运动中考真题集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运动中考真题集及答案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运动中考真题集及答案解析.docx

机械运动中考真题集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

1、小明在记录一

些长度的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 

A.物理书的长是2.25 B.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C.茶杯的高度是9.5  D.黑板的宽是1.28

2、2014年是国家对重点地区实行大气“国考”的第一年.12月30日,南京市环保局发布消息,南京今年PM2.5下降2%的考核目标已基本完成.“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可入肺的微粒.2.5μm相当于()

A.2.5×10-6km      B.2.5×10-3mm       C.2.5×10-1nm       D.2.5×10-9m

3、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的是(  )

A.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

C.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

4、关于误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误差的产生和测量工具有关

B.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

C.误差不能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

D.误差和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

5、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6、下面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科学家研究发现,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均每年靠近2.9cm    B、月球围绕地球转动  

C、幼苗两个月长高了15cm         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

7、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左车)乙(右车)两车的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D.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8、敦煌曲子词中有词一首,“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以船为参照物的一句是(   )

A.满眼风光多闪烁B.看山恰似走来迎

C.仔细看山山不动D.是船行

9、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

B.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

C.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

D.小强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

10、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B、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物体,它们的速度都是相同的;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1、一物体从A地运动到B地,如果通过前二分之一路程时的平均速度是4m/s,通过后二分之一路程时的平均速度是6m/s,则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4m/s      B.4.8m/s     C.5m/s      D.6m/s

12、 如图2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时间内,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相遇

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13、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比乙后运动2秒,甲运动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在图所示的三条图线中,乙的运动图像()

A.一定是图线a       B.一定是图线b        

C.可能是图线b       D.可能是图线c

二、填空题

14、如图所示,某同学测量一枚面额为1元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币的直径,图中的读数为______cm。

15、图5中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cm;秒表所测时间为_____min________s。

1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给人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从物理的角度分析,以“小桥”为参照物,老树是      的;若说“小桥”是运动的,是以      为参照物.

17、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动,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做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知小车甲做____运动,速度大小为__      m/s.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运动.

18、近几年,不少地区推行的“区间测速”也作为判断是否超速的依据之一。

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

若监测点A、B相距14.4km,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

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通过两监测点的速度分别为110km/h和100km/h,该车在此路段的的平均车速为        m/s,该车       (“会”、“不会”)被判为超速。

19、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

1,运动时间之比是2:

3,则它们的运动速度之比是      ;若甲、乙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以后在相同的时间内他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

20、两辆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位置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为___m/s,当t1=50s时,甲、乙两车相距___m.

21、如图1是汽车速度计,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如图2是交通标志,其中甲的含义是      ;乙的含义是      ;汽车从这两个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要      min.

2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m至少需要________s,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________.

        

三、作图题

23、如图所示,甲图是两位同学在一段时间内以不同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三幅照片,请你在 乙图中用图像分别描述出男女同学的大致运动情况.

 

四、简答题

24、中国古典小说《镜花缘》中有这么一段描述:

宝叔在外求学读书,宝叔的父亲去看他,宝叔向父亲询问家中可有怪事.他父亲说:

“怪事倒也不多,只是昨夜一阵大风甚怪,把咱家院中的一口井吹到了篱笆院外.”如图所示,宝叔细想言道:

“此风少也.确实甚怪.”请你仔细分析一下,此风“怪在哪里”.

25、开动的火车或汽车上写字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火车或汽车在开动时不断的颠簸。

有人发明了在火车上写字的装置,如图所示,用皮带把写字板固定在手臂上,这样就能在写字板写上漂亮的字了。

你能解释其中的原理吗?

五、实验,探究题

26、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

 

(1)图17中圆的直径是_________cm。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18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___________(选填“A”或“B”) 

A.(𝐷2−𝐷1)/𝑛               B.(𝐷2−𝐷1)/2𝑛 

27、如图所示:

(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图,铅笔的长度应为__   __cm.

(2)用刻度尺测某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    __.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是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     __,该课本的长度应为_ __.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8、某学生为测定语文课本的纸张厚度,采取如下步骤:

(a)量出一叠纸的厚度L;

(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检查了零刻度是否磨损;

(c)计算每页纸的厚度d=

(d)取得语文书内20页叠齐压紧.

上述步骤的正确排列顺序(用序号字母)是      ;上述步骤中      、      步骤是错误的,应改为      ,      .(至少找出两处错误并进行改正)

29、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

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____,应该改正为:

.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___。

30、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

较    (填“大、小”).(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小”).

31、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

分:

秒”.

(1)实验中要使斜面坡度较小,是为了      ;

(2)小车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为      cm/s,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为      cm/s;

(3)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      (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32、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

(1)小明在斜面中点处放一金属片,用停表记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至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并用刻度尺量出小车通过的距离s1。

(2)小明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终点,在斜面中点位置释放小车,测出小车下滑到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2和这段时间内小车通过的距离s2。

(3)用测得的数据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小明发现v1=v2,于是得出结论:

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至底端做匀速直线运动。

你认为小明的实验过程妥当吗?

    。

原因是                                  。

33、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

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________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六、计算题

(A)34、一列长为200m的火车匀速过桥,整列火车通过大桥用了3min,车速如图所示,问这座大桥长多少?

(B)35、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

在某次试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

⑴经过多少米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

⑵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多少秒?

⑶根据

(2)中的计算结果,请你给开车的人

们提出一条忠告。

(B)36、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 m处有障碍物。

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 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 m。

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 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

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A)37、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10min内前进6km,停车10min后又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0min,

(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

 

(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B3、B4、D5、C6、C

7、C8、B9、D10、D11、B12、C13、C

二、填空题

14、2.50

15、1.45 1 40.3;

16、静止;流水.

17、匀速直线   15  西

18、. 40          会   

19、9:

2; 9:

2.

20、30  450

21、70km/h;该路段限速40km/h;此处距西大桥的距离是8km;12.

22、限制车速不超过5km/h 72 运动的

三、作图题

23、如图所示

评分意见:

共4分.横纵坐标上标出物理量及单位得1分.画出

两条直线各1分,正确标注男女同学得1分.

有其它合理答案均参照给分.

四、简答题

24、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会有所不同.以篱笆为参照物,当篱笆越过了井口,相对篱笆而言,井就移动到了篱笆院子外了.因此这才是此风“怪”的原因. 

25、写字板与手固定后,车无论是否颠簸,手与定字板位置始终相对静止.

五、实验,探究题

26、 

(1)1.54 

(2)B

27、

(1)_甲__  __3.25__.

(2)__减小误差__ __26.42cm__  __26.00cm__.

(3)__偏大_.

28、解:

首先检查三角尺零刻度是否磨损,再取一定数量的纸张,用三角尺测量这叠纸的厚度L,最后用所测厚度除以纸张的张数就可以了;故顺序是:

bdac;

取了20页的纸张,即10张纸,每张纸的厚度应该是:

;取得语文书内20页叠齐压紧,20页纸的厚度太小,测量误差很大,所以可以取100页纸.

故答案是:

bdac;c;d;d=

;取100页.

29、

30、

(1)v=s/t 

(2)小 (3)大

31、解:

(1)实验时,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

(2)由图可知,小车从甲到乙通过的距离s1=25cm,所用时间t1=2s,从乙到丙通过的距离为s2=65cm,所用时间t2=4s,

小车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为v1=

=

=12.5s,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为v2=

=

=16.25s;

(3)计算可知,v1<v2,

所以,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

(1)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所用的时间;

(2)12.5;16.25;(3)变速直线运动.

32、不妥当 测量小车后半段的平均速度时,不能让小车从中点开始运动

33、 

(1)时间 

(2)大 大 (3)0.25 (4)7

六、计算题

34、解:

由图可知,火车匀速过桥的速度为40km/h,

火车过桥的时间:

t=3min=1/20h,

由v=

可得,火车过桥通过的路程:

s=vt=40m/s×

h=2km=2000m,

桥的长度为:

L=s-l=2000m﹣200m=1800m.

答:

这座大桥长1800m.

35、解:

⑴72km/h=20m/s  S反应1=vt1=20m/s×0.4s=8m (5分)

⑵S反应2=S反应1 +(39m-33m)=8m+6m=14m  

t2=S反应2/v=14m/(20m/s)=0.7s

⑶驾驶员打电话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变长,因此其刹车反应变慢,所以,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驾驶员朋友们开车时不要接打电话。

36、解: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𝜐=

=20 m/s。

(2)由于酒后驾车反应时间

,所以匀速运动阶段的路程:

   所以

,汽车将撞上障碍物。

37、10m/s; 16.7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