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指导意见完成稿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08490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指导意见完成稿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指导意见完成稿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指导意见完成稿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指导意见完成稿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指导意见完成稿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指导意见完成稿2.docx

《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指导意见完成稿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指导意见完成稿2.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指导意见完成稿2.docx

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指导意见完成稿2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于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方案,反映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

为适应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发展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需要,按照“2+1”人才培养模式和学分制管理的总体架构,积极推行与探索“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把学校教育教学、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不断加大校内“项目化”教学、“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的比重,使学生在毕业时具备就业行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制(修)定原则

1.坚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原则。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质量和培养规格提出的新要求,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关系;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人才培养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努力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和时代特点。

2.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原则。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好“五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努力实现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优化,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3.坚持实践育人原则。

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线,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建立课程实验、课程见习、野外实习、专业综合实习(顶岗实习)等多位一体的学生实践实训工作体系,以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

4.坚持“产学研用”结合原则。

“产学研用”结合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应主动争取企事业单位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制订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各个环节既要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又要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特点妥善安排。

5.坚持突出专业特色原则。

在充分考虑专业人才培养规律与专业建设需要的基础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从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自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办出专业特色。

二、培养目标及基本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业务素质、良好的职业素养,“基础扎实、技能过硬、素质全面”,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的专科学历初中教师、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和各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基本规格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发展趋势,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3.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创新的能力。

外语水平达到规定的标准(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能比较熟练地使用一门外语。

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规定的标准(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能比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

教育类专业学生还应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强壮的体魄。

5.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通过素质拓展课、专业拓展课学习,拓宽知识面,突出特长。

6.学生在毕业时取得就业行业所需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其它等级证书。

各专业根据以上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质量规格和人才培养方案。

三、修业年限(学制)

三年,条件成熟时实行弹性学制。

四、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三学年总周数为148周(详见表1)。

具体分配如下:

教学88(70)周,约占总周数的59(47)%;

复习考试10周,约占总周数的7%;

军事训练2周,约占总周数的1%;

生产劳动和社会调查10周,占用机动时间或寒暑假进行,约占总周数的7%;

专业实习18(28)周,约占总周数的11-18%;

就业创业教育4周,约占总周数的3%;

毕业设计(论文)4周,约占总周数的3%;

机动时间4周,约占总周数的3%;

寒暑假共26周,约占总周数18%。

表1:

学年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

单位:

教学实训

社会实践

机动时间

假期

 

共计

 

备注

 

上课

复习考试

综合实习

就业创业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

生产

劳动

军事训练

社会

调查

第1

学年

1

16

2

 

 

2

2(假期)

 

11

52

 

2

18

2

 

 

1(机动)

1

 

第2

学年

3

18

2

 

 

1(机动)

2(假期)

1

10

52

 

4

18

2

 

 

1(机动)

1

 

第3

学年

5

18(0)

2

0(18)

 

 

1(机动)

2(假期)

1

5

44

 

6

18(10)

0(4)

0(4)

 

 

总计

88(70)

10

18-28 

8(同期进行)

4(机动)

2

6(假期)

4

26

148

 

说明:

“专业综合实习”高职类专业安排在第5、6学期,师范类专业安排在第6学前,“就业创业教育”安排在第6学期,部分专业确因教学工作需要,“专业综合实习”、“就业创业教育”教学时间或开设学期可做必要调整。

五、学时、学分

三学年“课程”教学总时数师范类专业应控制在2000±100学时内,高职类专业应控制在1900±100学时内。

三学年总学分数为130±10,其中“课外活动”学分(实行奖励学分制)必须达到10学分以上。

六、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

从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出发,师范类专业设置五大平台、两大系列的课程结构体系,高职类专业设置四大平台、两大系列的课程结构体系。

1.课程平台

(1)普通师范类专业课程平台

普通师范类专业设置五大课程平台(见表2),其中“通识教育”类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和素质拓展课(公选课),“学科专业”类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拓展课(专选课),教师教育类课程执行新的课程标准,不低于20学分,“社会实践”类课程12学分,“课外活动”类课程不低于10学分(奖励学分)。

普通师范类专业要加大专业课程调整,增加实验、实践教学时间,实验实践教学学时不低于总学时的35%。

表2:

普通师范类专业课程结构

课程比例

课程结构

学时

学时比例(%)

学分

学分比例(%)

备注

实践教学参考学时

实践教学比例(%)

1

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基础课

540

238

44

26

32

30

学校安排

素质拓展课

(公选课)

180

36

20

9

10

最低要求

2

教师教育课程

324

124

38

16

20

14

学校安排

3

学科专业课程

专业必修课

专业基础课

≤828

≥320

≥32

40

≤46

40

参考值

专业核心课

专业拓展课

(专选课)

180

9

10

最低要求

4

社会实践课程

就业创业教育

4周

统一安排

不计学时

2

9

第6学期

军训

2周

1

第1学期

劳动

4周

1

机动安排

社会调查

6周

2

寒、暑假

(毕业)综合实习

18周

4

第5学期

毕业论文(设计)

4周

2

第6学期

5

课外活动课程

体育运动

随机安排

统一安排

不计学时

10学分

(奖励学分)

7

学校安排

艺术活动

科技活动

总计

2000学时+38周

100

130±10学分

100

说明

1.实验、实训教学占总学时的35%以上,其中语文、数学等基础性专业不低于总学时的30%;

2.学时总数可在≤2000+38周范围内做适当调整,学分总数可在130±10范围内做适当调整;

3.通识教育类“形势与政策课”不计学时,计算学分。

(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平台

学前教育专业在执行普通师范类专业五大课程平台的基础上(见表3),突出学生保教技能培养,整合课程,压缩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践实训教学课时,实践教学比例达到总学时的45%以上,教师教育类课程执行新的课程标准,不低于40学分。

表3: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

课程比例

课程结构

学时

学时比例(%)

学分

学分比例(%)

备注

实践教学参考学时

实践教学比例(%)

1

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基础课

540

238

44

26

32

30

学校安排

素质拓展课

(公选课)

180

36

20

9

10

最低要求

2

教师教育课程

648

250

38

31

40

29

学校安排

3

学科专业课程

专业必修课

专业基础课

≤504

≥400

≥58

25

≤24

25

参考值

专业核心课

专业拓展课

(专选课)

180

9

10

最低要求

4

社会实践课程

就业创业教育

4周

统一安排

不计学时

2

9

第6学期

军训

2周

1

第1学期

劳动

4周

1

机动安排

社会调查

6周

2

寒、暑假

(毕业)综合实习

18周

4

第5学期

毕业论文(设计)

4周

2

第6学期

5

课外活动课程

体育运动

随机安排

统一安排

不计学时

10学分

(奖励学分)

7

学校安排

艺术活动

科技活动

总计

≤2000学时+38周

100

130±10学分

100

说明

1.实验、实训教学占总学时的45%以上;

2.学时总数可在≤2000学时+38周范围内做适当调整,学分总数可在130±10范围内做适当调整;

3.通识教育类“形势与政策课”不计学时,计算学分。

(3)高职类专业课程平台

高职类专业在普通师范类五大课程平台的基础上去掉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四大课程平台(见表4),高职类专业需打破以学科(专业)理论为中心的传统课程体系,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用型课程体系。

表4:

高职类专业课程结构

课程比例

课程结构

学时

学时比例(%)

学分

学分比例(%)

备注

实践教学参考学时

实践教学比例(%)

1

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基础课

540

238

44

29

32

33

学校安排

素质拓展课

(公选课)

180

36

20

9

10

最低要求

2

学科专业课程

专业必修课

专业基础课

≤980

≥666

≥57

53

≤54

50

参考值

专业核心课

专业拓展课

(专选课)

180

9

10

最低要求

3

社会实践课程

就业创业教育

4周

统一安排

不计学时

2

9

第6学期

军训

2周

1

第1学期

劳动

4周

1

机动安排

社会调查

6周

1

寒、暑假

(毕业)综合实习

18+10周

6

第5、6学期

毕业论文(设计)

4周

1

第6学期

4

课外活动课程

体育运动

随机安排

统一安排

不计学时

10学分

(奖励学分)

8

学校安排

艺术活动

科技活动

总计

≤1900学时+48周

100

130±10学分

100

说明

1.实验、实训教学等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50%以上;

2.学时总数可在≤1900学时+48周范围内做适当调整,学分总数可在130±10范围内做适当调整;

3.通识教育类“形势与政策课”不计学时,计算学分。

2.课程类别界定

通识教育课程:

包括公共基础课和素质拓展课两部分。

公共基础课是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及基本技能等方面进行基础教育的课程,包括《“思政”概论)》《“思政”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大学语文》、《体育》等课程。

素质拓展课(公选课)是以素质教育类课程为主的全校性选修课程,是为拓宽学生知识面、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等开设的供学生自行选修的课程。

教师教育类课程(师范类专业开设):

师范类专业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重视学生教育技能的培养。

教师教育类课程包括《教育心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论》、《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普通话与教师语言艺术》、《写字》等教育理论和教师职业技能教育的课程。

学科专业类课程:

是对学生进行扎实、宽厚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教育的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专选课),由各教学院系根据整体优化原则安排。

其中专业拓展课的开设,应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在加强学生专业基础培养的同时,拓宽专业口径,增强适应性,满足学生多样化就业与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社会实践类课程:

包括军事训练、生产劳动、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专业汇报)、就业创业教育等。

不占学时,考核合格计算学分。

课外活动类课程:

活动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不占学时,通过考核给予奖励学分。

全校性活动课程主要包括大学生运动会、大学生艺术节、大学生科技节、学术讲座、课外读书活动、学科竞赛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

3.课程系列

上述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个系列,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等;选修课包括素质拓展课(公选课)、专业拓展课(专选课)。

(1)必修课程:

公共基础课为各专业通识教育类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学校统一安排,要求所有学生必须修读。

专业基础课是相应专业最基础的课程,保证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技能。

专业核心课为相应专业特色课程,保证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特长和获得未来职业持续成长能力。

(2)选修课程:

素质拓展课主要涉及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文化艺术、教育理论与技能等方面,属于兴趣特长课。

学生可根据个人的意愿、特长和能力选修课程。

鼓励文理交叉互选,文科学生至少选修1门自然科学与技术类课程,理科学生至少选修1门人文社科类课程。

学生须在学校提供的素质拓展课(公选课)中选修5门以上。

专业拓展课包括专业后续课程及应用技术类、职业技术教育类、科学教育类、科学研究类、新兴交叉学科类等课程。

专业拓展课须在本专业提供的专业拓展课(专选课)中选修5门以上。

七、考核

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可采取笔试、口试、实际操作、撰写论文等多种方式。

考试应当注意信度和效度,从命题、监考、评定成绩三个方面严格要求,使考试能够准确、客观地反映学生实际能力和教学质量。

八、毕业

修完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思想品德鉴定合格,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取得规定的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多证制)的学生,准予毕业。

附件:

1.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程编码说明

2.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年制专业全校性课程计划表

3.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程编码说明

课程编码采用八位数字,含义如下:

ABCDEFGH

系号专业号类别号课程类型号课程序号

说明:

1.系号和专业号均为学校自编号,见《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业设置一览表》。

2.类别号

1-师范类2-高职类0-高职、师范类通用

3.课程类型编号

1-公共基础课2-教师教育课3-专业基础课4-专业核心课

5-专业拓展课6-素质拓展课7-实践课8-活动课

4.专业号为00表示全校性课程(全校性课程系号代表课程开出院系)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全校性课程计划表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

类型

学时

开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实践教学参考值

实践教学比例

%

考试

公共基础课程

思政概论

必修课

72

8

10

4

2

4

思政基础

必修课

54

8

10

3

1

3

形势与政策

必修课

专题讲座

全学程

1

统一安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必修课

专题讲座

全学程

1

统一安排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

必修课

专题讲座

全学程

1

统一安排

大学英语1

必修课

72

58

40

4

1

4

考取

证书

大学英语2

必修课

72

4

2

4

计算机基础

必修课

72

36

50

4

理1文2

3

考取证书

大学语文

必修课

54

12

20

3

文1理2

3

大学体育1

必修课

36

116

80

2

1

2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

大学体育2

必修课

36

2

2

2

大学体育3

必修课

36

2

3

2

大学体育4

必修课

36

2

4

2

合计

540

238

44

32

教师教育类课程

教育学

必修课

54

10

20

3

4

3

心理学

必修课

54

10

20

3

3

3

教育心理学

必修课

54

10

20

3

5

3

普通话与教师语言艺术

必修课

36

18

50

1

1、2

2

考取证书

写字

必修课

36

28

80

1

1、2

2

学科教学论

必修课

54

30

50

3

5

3

现代教育技术

必修课

36

18

50

2

文3理4

2

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必修课

专题讲座

全学程

2

统一安排

合计

324

124

38

20

实践类课程

就业创业教育

必修课

0(4)周

6

2

不计学时

军事训练

必修课

2周

1

1

生产劳动

必修课

4周

全学程

1

社会调查

必修课

6周

假期

2

(1)

(毕业)综合实习

必修课

18周(高职28周)

5

4(6)

毕业论文(设计)

必修课

0(4)周

6

2

(1)

合计

38周(高职48周)

12

总计

936学时+38周(高职48周)

64

注:

非教育类专业不设教师教育类课程。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专业类型:

执笔人:

审核人:

 

二○一三年五月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批表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业类型

开设院系

执笔人

 

编写日期:

院系审核

 

审核日期:

教学委员会论证

 

论证日期:

教务处审批

 

审批日期:

2013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号、黑体)

一、专业培养目标(四号、黑体、加粗)

培养目标定位要准确,文字表述明确、简洁、规范。

(小四号、宋体)

(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学前教育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前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学前教育实践技能和一定教研教改能力,在幼儿园语言、科学、艺术等领域有突出特长的,能胜任各类学前教育机构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专科层次师资与管理人才。

二、招生对象及学习年限

(一)招生对象(小四号、宋体、加粗)

普通高中毕业生,三职毕业生。

(二)学习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为三年,条件成熟时实行弹性学制。

三、服务职业岗位群

从职业岗位群描述开始,分析每个岗位主要的工作任务,主要工作任务可以简短概括,体现岗位特征即可。

每个岗位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中级或高级为宜,目的是尽量将职业鉴定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岗位(宋体小五号)

主要工作任务

职业资格证书

幼儿园班主任

任务一:

全面负责所在班幼儿保教工作,确保幼儿身心健康与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

幼儿教师资格证

……

……

……

四、培养规格

(一)基本描述

主要说明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知识、职业资格证书等。

(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

1.人才知识结构(小四号、宋体)

(1)具有较为扎实的人文基础知识,掌握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和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懂得学前儿童教育教学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

2.人才能力结构

……

3.人才素质结构

……

五、课程体系分析

根据预设服务岗位群的主要工作过程,总结出若干典型工作任务,再从典型工作任务中分析应具有的职业能力,进而论证培养相应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一)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本专业服务面向幼儿园教师、幼教科研与管理人员、社区幼教机构工作人员、儿童社会工作者等。

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任务一:

xxx

能力1:

xxx

能力2:

xxx

……

……

(二)主干课程分析

将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形成专业主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能有效支撑上述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

主干课程

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教学知识点

实验实训要点

参考学时

……

……

……

……

……

……

1.学前卫生学

总学时:

开课学期: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学前儿童生长发育与保健、学前儿童疾病及其预防、学前儿童营养与卫生保健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保育观和健康观,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专业实验实训设置表

实验实训主题

开设学期

时数

主要内容

地点

考核办法

备注

……

……

……

……

……

……

……

(一)课程实验设计

按课程标准进行。

每门专业课程学习结束,要求学生设计出幼儿园相应活动方案。

(二)技能训练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模拟训练的任务,组织学生在校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