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课内阅读训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07191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小儿辩日》课内阅读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两小儿辩日》课内阅读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两小儿辩日》课内阅读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两小儿辩日》课内阅读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两小儿辩日》课内阅读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小儿辩日》课内阅读训练.docx

《《两小儿辩日》课内阅读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小儿辩日》课内阅读训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两小儿辩日》课内阅读训练.docx

《两小儿辩日》课内阅读训练

两小儿辩日》课内阅读训练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划线词。

1孔子东游()

2孔子不能决也()

2.用“/”画出文中加线句子的朗读停顿。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2)孰为汝多知乎?

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

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见两小儿辩.斗()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3及其日中如探汤.()

4孰为汝多知.乎()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请联系实际谈谈。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7.《两小儿辩日》选自《》,这部作品相传是战国时(人名)所撰。

8.解释下列加点词

(1)问其故()

(2)及其日中如探汤()

9.翻译下面句子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10.两小儿辩斗的事情是,他们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是

表现了。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5分)

两小儿辩日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②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③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④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5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⑥孔子不能决也。

⑦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11.作者相传是时期的列子。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14.请用“/”为下面句子标出朗读时的语意停顿。

(2分)

(1)日初出大如车盖(标一处)

(2)此不为近者热

而远者凉

乎(标两处)

15.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4分)

(1)孔子⋯⋯问其故(故:

(2)日始出时去人近(去:

(3)及其日中如探汤(汤:

(4)孔子不能决也(决:

16.请把下面这句话翻译为现代汉语。

(2分)原文:

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17.阅读一篇文章,是可以从多种角度得到启示而有所感悟的。

请说说你从“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感悟?

(任选一个角度)(2分)[来源:

学&科&网]

1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1)课文选自《》。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

①及其日中如探汤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3)翻译句子:

孰为汝多知乎?

(4)阅读本文获得的启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穷尽的,我们要不断学习。

B.要勤于思考,大胆向权威质疑,求得答案,探求客观事理。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实事求是。

D.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文言文阅读:

19分

两小儿辩日

《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19.解释下列加点词

6分

⑴两小儿辩斗(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⑶及其日中如探汤(

⑷孔子不能决也()

⑸孰为汝多知乎(

)()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1.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2分

答:

22.“孰为汝多知乎?

”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

这说明了什么?

3分

23.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请联系实际谈谈。

4分

答: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2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问其故.。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3及其日中如探汤

4孔子不能决.也

25.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见.两小儿辩日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B.问其.故

不能指其.一端乎

C.而.日中时远也

未至,道渴而.死。

D.孰为汝多知.乎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6.选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错误的一项。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及日中/如盘盂

C.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D.孰为/汝多知乎2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②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28.填空:

①本文主要通过来表现人物性格,展开情节。

②两小儿的辩斗对你的启发是

29.你如何看待孔子的“不能决”?

两小儿辩日《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30.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两小儿辩.斗.()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⑶及.其日中如探汤()⑷孰.为汝多知乎()

31.翻译下列句子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2.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

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⑴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3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3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请联系实际谈谈。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手?

(选自《列子?

汤问》)3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东.游东:

东方。

B.问其故.故:

原因、缘故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

距离

D.及其日中如探汤.汤:

热水

3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B.何为.者也

C.缚者曷为.者也D.为.其来也

37.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B.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

C.宇宙无限,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D.要大胆挑战权威的思想、学说。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

“何以致泣?

”,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答曰:

“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

“日近。

”元帝失色,曰: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答曰: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38.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⑵孰.为汝多知乎()

⑶何.以.致泣()⑷元帝异.之()

3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译文:

40.“孰为汝多知乎?

”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

这说明了什么?

41.甲文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什么?

乙文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什么?

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什么共性呢?

参考答案

1.①在东方②判断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

(1)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

(2)谁说你知

识丰富呢?

【解析】1.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东”:

在东方。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为: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沧沧凉凉”:

清清凉凉。

“及”:

等到。

“汤”:

热水。

“为”:

说、认为。

4.①争辩,争论②距离③热水④同“智”,智慧

5.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蓬,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6.①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②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

考虑问题应该全面。

③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我们要不断学习。

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诚实谦虚、实事求是。

【解析】4.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去:

离开。

汤:

古义:

热水。

今义:

食物加热煮熟后的汁液。

通假字词,知:

通“智”,智慧。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初:

刚刚。

及:

到。

则:

就。

为:

是。

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

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能为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对待事物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看待,不能只停留在一点上,

要实事求是,虚心思考。

【点睛】

译文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在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7.《列子·汤问》列御寇

8.原因热水

9.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10.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两小儿善于观察、大胆质疑、

说话有理有据、勇于探求、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

【解析】选自《列子·汤问》作者:

列御寇年代:

战国

7.试题分析:

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

在识记文学常识时,主要按照“名、时、地、评、作”

几个方面来记,一般来说,文学常识类的习题就可以解答了。

8.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如“故”是“缘故,原因”;“汤”是古今差异词,是“热水”的意思。

点晴:

试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的理解。

平时要注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以及特殊词语的特定含义。

平时要分类积累,解答此类习题并不是太困难。

9.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句中的“孰、为、知”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0.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文章中“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

中时远也”和“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可以看出“两小儿”辩斗的事情是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两个小儿分别从太阳的“大小”和“冷热”来判定太阳距离我们的远近,可知道他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因而也就有了不同的结论;文章通过两小儿辩日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说明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

反映出我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参考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遇见两个小孩争辩,前去问原因。

一个小孩说:

“我认为日出时太阳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太阳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则认为日出时太阳距离人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

“日出时太阳像一个车盖,正午时就像一个圆口器皿,这不是远的东西显得小而近的东西显得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子说:

“日出时十分凉爽,正午时像手伸进沸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东西热而远的东西凉的道理吗?

”孔子没有办法判断。

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11.战国

12.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

(关键词:

以、去)

13.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阅读。

题目涉及到文学常识、文言句子翻译和内容理解。

11.本文的作者列子是战国的。

1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以”是“认为”的意思。

“去”是距离的意思。

13.本文并不是批评孔子一类的学术权威的无知,所以D不对。

答案第3页,总10页

14.

(1)日初出/大如车盖

(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5.

(1)原因

(2)距离(3)热水(4)判断

16.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问号漏写扣0.5分。

17.本题可从多角度回答,应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能紧扣文本,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参考示例1】面对“两小儿辩日”,博学多才的孔子都“不能决”,这充分说明了人的认识是很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穷无尽的;因此,我们更应该“学海无涯苦作舟”了。

【参考示例2】孔子能正确对待两小儿提出的问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种“实事求是”的学者风范,是天下莘莘学子的学习榜样。

【参考示例3】两小儿“辩斗”半天,却都不能说服对方,这是因为两小儿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不同了。

如果两小儿能互换角度看问题,那就容易形成共识了。

【解析】试题分析:

14.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朗诵节奏的掌握,划分时注意关联词以及句子层次的理解。

15.考查的是解释词语,要注意实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16.考查的是翻译句子,要把握句中的“孰”、“汝”“知”所表达的意思。

17.考查的是对文言文主要内容以及文意的把握,通读全文,进行理解和概括。

考点: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的朗诵节奏的掌握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文言文文意的理解以及文章的感悟点评:

对于文言文如何划分朗读节奏,应该在理解句子的意思上来划分,对于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应在分析字音,辨明字义,注意找出通假字,将词义带进原文,看是否通顺,判断词意是否相同。

对于翻译文言文语句,翻译时要注意词类的活用、倒装、通假,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翻译,粗知全文大意,翻译句子是要与上下文相对应,有直译和意译两种形式。

对于文言文文意的理解以及文章的感悟,应在精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进行分析,总体把握文意。

18.

(1)列子

(2)热水;距离

(3)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4)B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

文学常识内容识记的考查。

在识记的时候可以按照“名、时、地、评、作”的内容来识记,要记识记文章的出处。

【小题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如“汤”是古今差异词,在这里是“热水”;“去”也古今差异词,“离开”的意思。

点晴:

试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的理解。

平时要注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以及特殊词语的特定含义。

平时要分类积累,解答此类习题并不是太困难。

【小题3】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句中的“孰、知”几个词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小题4】试题分析:

《两小儿辩日》通过对话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我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文中没有人是权威,孔子对此事不知也没有作任何评价所以B项理解不正确。

故答案是B。

19.

(1)辩论,争论。

(2)以为(3)热水(4)裁决,判断。

(5)谁,哪个。

通“智”,聪明。

20.

(1)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2)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21.孔子不能决也

22.这不能怪孔子,这说明即怀是像孔子这样知识渊博的人也会有不懂的知识,这充分说明

人无完人,只有不断努力的学习各种知识才能不断进步,不至于被别人嘲笑。

23.示例:

对待事物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看待,不能只停留在一点上,要实事求是,虚心思考。

学习无止境。

【解析】

试题分析:

19.文言文实词的解释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要牢固掌握。

注意“知”是通假字。

20.:

翻译第一句话注意“以”是“以为”的意思,“去”是“距离”的意思;第二句话“及”是“等到”的意思,“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是反问句。

21.仔细阅读文段,两小儿各执己见,而孔子作为大教育家也无法决断,可见其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22.从孔子对两小儿所探讨的问题的态度上,可以看出孔子的实事求是态度,也说明,人无完人,知识无止境。

23.可以从多个角度谈阅读启示,如知识的角度、认知态度的角度等。

考点:

文言文实词解释翻译句子理解文意阅读启示

点评:

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

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仔细阅读语段,分析其主要内容,对关键的问题做出合理的分析。

对句子含义的考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品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2)紧扣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语句;(3)紧扣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语句内涵;(4)联系写作背景去理解。

24..①原因②距离③热水④判断

25.D

26.A

27.①太阳刚出来时清凉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

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②谁认为你见多识广呢?

28.①对话②日初出还是日中离人近。

理由是: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9.可从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谈,也可以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谈,言之成理即可【解析】选自《列子?

汤问》作者:

列子年代:

战国时期

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子在争辩,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

“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然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然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

“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蓬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

“太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