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现在的范文6篇.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15994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现在的范文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现在的范文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现在的范文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现在的范文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现在的范文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现在的范文6篇.docx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现在的范文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现在的范文6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现在的范文6篇.docx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现在的范文6篇)

目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

一、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

(一)不会表达

(1)表达不完整

(2)表达不规范

(3)表达缺乏条理

(二)不愿表达

二、提升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策略

(一)学会倾听,在倾听和示范中学习数学语言表达的方

(二)有序指引,给予学生提供更多表达的机会

(三)丰富阅读,在课外延伸中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一、遵循教育性

二、丰富游戏素材

三、做好游戏评价

一年级小学生的纪律意识、自我管理能力都比较薄弱

正文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面我们就从以下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来探讨一下吧!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第一篇

(1)

题目:

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

数学核心素养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由此可见,语言表达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实现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当前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参差不齐,存在着部分学生不能完整地、清晰地表达出自己想法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其数学学习的效果。

因此,如何在一年级时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成为教师需要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一、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

(-)不会表达

不会表达,指的是学生有表达的欲望,但由于自身的年龄特征或所受环境、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尚不能做到表达得很好。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表达不完整。

一年级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较弱,不能够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的回答常常是一些零散的词组或短语,缺乏完整性。

比如,在教学《数一数》这课时教师提问:

“在这幅图里,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会回答:

“蝴蝶。

”教师接着问:

“蝴蝶有几只?

”学生回答:

“5只。

”从该生的回答可以看出数学语言表达不完整,这里的“5只”指的是什么,并不能从他的回答中得出。

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完整的话:

“5只蝴蝶。

”甚至是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看到了5只蝴蝶。

(2)表达不规范。

数学语言因其特有的学科性质,应该是严谨的、规范的。

但是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其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在进行语言表达时也往往缺乏一定的规范性。

比如,在教学《几和第几》时,教师提问:

“涂色的灯笼排在第几个?

”学生会回答:

“第4个。

”很少有同学能说出:

“从左往右数,灯笼排在第4个。

”这部分内容学习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清楚且规范的表达物体的位置,很多同学其实是能够理解这个意思的,但是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却不能说得很规范。

(3)表达缺乏条理。

数学的逻辑性要求数学语言的表达必须具有层次性和组织性。

有条理的表达对思维的过程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一年级的学生由于缺乏思维的高度,因此在表达的时候往往是无序的。

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会提问学生:

“7可以分成几和几?

”这时学生会回答:

“7可以分成3和4,7可以分成2和5,7可以分成6和1……”显然学生大都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样的回答是杂乱无章的。

(二)不愿表达

不会表达是基于有表达的欲望,而不愿表达则是出于个人性格、情感等方面的原因,对表达产生了畏难和抗拒的心理。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数学课堂交流时,班级里积极举手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个同学,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光听不说,即使是被点名发言时也是吞吞吐吐,甚至有的直接站立不语。

这样的现象首先说明一年级学生在进行数学语言表达时遇到了障碍,不能很好的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其次是在情感方面,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进而对数学课堂上的提问与回答也缺乏表现的欲望。

二、提升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策略

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要达到有效的数学交流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因此在一年级时教师就应有意识的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

(-)学会倾听,在倾听和示范中学习数学语言表达的方法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密切相关。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只有在认真倾听了教师的讲解和提问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学习的内容,明确自己的想法并组织好语言。

同时教师的讲解和提问中蕴涵了对数学语言运用的规范方法,学生通过认真倾听,可以帮助自己完善表达,使自己的表达能够更严谨、规范、有条理。

从示范的角度而言,意味着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数学语言的语言应是逻辑完整、规范而有条理的。

例如,在学习灶匕一比》时,教师的提问应该是“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而不是简单的问“谁多”,“谁少”。

规范的提问不一定会得到规范的回答,但不严谨的提问方式一定不会得到满意的答案,这就是示范的作用。

在课堂上,除了教师以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就是同学。

一部分同学的表达同样会对另一部分的同学产生影响,在思维的碰撞中可以提升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因此,教师也应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别的同学的发言,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二)有序指引,给予学生提供更多表达的机会

小学数学的课堂应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而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学会“让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对学生来说,讲给别人听,往往比听别人讲更高效。

学生能表达到什么程度,就证明他们的理解到什么程度。

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只要他愿意说,教师应毫不犹豫的给他机会说。

而对于缺乏表达欲望的学生,教师也应该鼓励其尝试表达。

学生受到了鼓励,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这也许会是表达的良好开端。

在给与学生说话机会时,对于学生的表达也要进行相应的指导。

因为有的学生很有表达的欲望,啰嗦冗长的语言使得班级里的其他学生无法理解到该生表达的意思。

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有序的指引、相机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正确表达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一般会提问:

“8可以分成几和几?

”可以让学生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板书,这时学生的答案可能是没有顺序的,一般是想到哪个就说哪个。

随后教师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

“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吗?

”排好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反思,

“在说分与合的时候为什么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这样有什么好处?

”通过讨论后可以得出有序可以做到不遗漏。

有序的表达是缜密思维的一种表现,而数学就是这样一门严谨的学科。

(三)丰富阅读,在课外延伸中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是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读书是学习的先决条件。

阅读并不是语文学科的专利,学习数学同样需要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潜移默化的感悟数学的语言。

数学的文本除了基础的数学教科书外还有很多课外的数学读物。

对识字量较少的一年级学生而言,数学绘本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丰富多彩的故事图片中,学习数学的语言,学生可能会更有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兴趣,才会学的更好。

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还离不开家长的帮助。

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与家长多进行交流,让学生把在数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说给父母听,并告诉他们你是如何知道和思考的。

利用这样的方式也可以对孩子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过程需要依靠语言表达来呈现。

教师只有通过长期的、有计划地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才能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参与数学活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史宁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例[J].中小学管理,2017,(01)o

[2]季芸.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有序表达的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05)o

[3]席爱勇.数学表达:

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范式[J].江苏教育研究,2017,(11B)。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第一篇

(2)

题目:

浅谈教育游戏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摘要:

当儿童步入小学生活之后,就意味着他们要接受系统的数学启蒙教育,如何顺利引导小学一年级学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与数学学习特点,做好幼小衔接教学衔接,是每一位一年级数学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教育游戏在幼小衔接教学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对如何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教育游戏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字: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育游戏

“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一年级小学生心性简单、直接,数学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直接决定了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思维活跃度。

因此,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成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游戏对儿童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在教育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可让小学生快速理解知识内涵,使其在娱乐中自然而然地习得数学知识与技能。

另外,幼儿园是以游戏、活动为主要教育活动的,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教育游戏,还可让小学生感到熟悉、亲切,使其获得心理安全,而这则可使其更快速地适应小学生活。

为了保证教育游戏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将从遵循教育性、丰富游戏教材、做好游戏评价三个层面,讨论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师应用教育游戏的具体做法。

一、遵循教育性

将教育游戏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最主要目的是提升数学教学效率,教育游戏是为小学数学教学服务的。

因此,数学教育游戏必须要符合一年级数学教学内容的要求,切忌为了追求数学游戏的热闹化、娱乐化而割裂了游戏与数学课程之间的关联。

就如在“位置”一课中,小学生应建立基本的空间意识,了解左、右这两个方位特征。

为了帮助小学生感知左、右方位,笔者以

“正话反说”这一游戏展开了教育游戏。

游戏规则为:

小学生所说出的方位词,要与实际动作相反,若笔者说出“举右手”,小学生便应举出左手;若笔者说出“向左转”,小学生便要向右转。

小学生必须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同时还应具备敏捷的反应能力,否则便会失败。

在这个游戏中,绝大多数小学生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他们能在游戏中感知左和右,了解左右位置的相对关系。

二、丰富游戏素材

为了迎合小学生好动、活泼的心理特征,以及小学生喜欢通过趣味性实践活动获取知识的认知特点,各个地区的数学教材都收录了许多教育游戏,教师应予以利用与实践。

另外,除了教材中已经存在的数学活动,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生活资源、现代信息技术等来丰富游戏素材,使小学生可一直对教育游戏保持兴趣。

在“广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中,笔者利用电脑中的“青蛙过河”游戏组织小学生进行了加减法练习。

这个电脑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

在一片荷塘里,有一群小青蛙,每个小青蛙上都有一个广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小学生只有通过电脑键盘录入正确的计算结果,才能帮助小青蛙顺利过河。

以电脑游戏展开计算练习,可为小学生呈现一个十分生动、鲜明的游戏画面,这种近乎真实的游戏画面更有代入感,对小学生的吸引力也更高。

在“分类与整理”一课中,笔者直接利用小学生的书包,要求小学生与自己的同桌两两分组,在小组内对二人书包中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每个小组都应说出自己的分类标准。

在分类整理中,小学生会自发思考各个学习用品的相同点,而这便可使其初步建立分类思想。

三、做好游戏评价

一年级小学生的纪律意识、自我管理能力都比较薄弱,在教育游戏中,会出现许多不可控问题,如游戏纪律涣散,游戏意外,小学生对数学教育游戏不感兴趣等。

为了及时了解教育游戏在数学教学中所发挥的功效,教师应做好游戏评价,根据评价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针,保证游戏的有效性。

在每一轮教育游戏活动结束之后,笔者都会先让小学生分享他们在游戏中所获得的感受。

就如在上述“青蛙过河”游戏中,有的小学生认为这种计算游戏可让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有的小学生认为可在课下自觉进行游戏,有的小学生认为自己在游戏中熟练掌握了广5的加减法计算方法……从本质上说,让小学生分享自己的游戏参与感受,属于小学生的自评活动,而这不仅可让小学生了解数学教育游戏的意义,还可帮助笔者了解小学生参与游戏的学习情绪与态度,掌握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待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