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区域资本市场发展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88493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区域资本市场发展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温州区域资本市场发展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温州区域资本市场发展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温州区域资本市场发展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温州区域资本市场发展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州区域资本市场发展报告.docx

《温州区域资本市场发展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区域资本市场发展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州区域资本市场发展报告.docx

温州区域资本市场发展报告

  

 

  

温州区域资本市场发展报告

 

  

 

 

 

 

 

 

 

   

 

 

 

 

 

改革开放后的温州率先进行市场化和民营化改革,形成了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双重意义上的先发优势,创造了温州模式的神话,成为全国民间资本最为雄厚的地区之一。

但是与此同时,由于资本市场建设的滞后,大量民间资本只能通过非规范的渠道,自发地集聚、流转和扩散,这样不仅使得资本这一重要的生产要素未能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发挥出更好的作用,而且容易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

为了促进温州区域资本市场的建设,使得温州巨额的民间资金能够通过资本市场高效率地转化为金融资本,现特在当前温州区域资本市场发育状况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其进一步的发展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温州区域资本市场的发展概况

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的四大要素市场之一。

在我国,一提起资本市场,指的一般就是证券市场。

它主要由股票市场、债权市场和投资基金等三个子市场构成。

但实际上这种看法是极其片面的。

区域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也有差异,其经济组织、企业结构、经营规模、产品品种都不尽相似。

为了适应资本的不同层次需求,资本市场体系也必须有从低级到高级的不同的层次。

资本市场可划分为整体和区域两个层次。

区域资本市场是整体资本市场的一个延伸和补充。

当整体或者说全国性的资本市场不能全面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时,就要求区域资本市场在金融产品的层次、品种、结构上因地制宜、灵活变通地予以补充,从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区域资本市场是一个完整、高效率的资本市场体系所不可或缺的层次或板块。

区域资本市场的目标就是要弥补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不能充分有效配置民间资本的不足,提高资本的创值能力,促进企业股权流动。

实质上,诸如产权交易市场、典当业、拍卖行等所有能使资金从闲置变为投资的场所或机构,都属于区域资本市场的范畴。

且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说,产权交易市场、典当业、拍卖行等甚至比证券市场作用更大,更值得研究。

目前温州区域资本市场发育情况大致如下。

1.公开资本市场

(1)银行信贷市场。

温州公开资本市场里面银行金融占绝对优势,迄今为止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除光大银行外所有银行都在温州安家落户,可以说温州已成为全国同类城市中银行机构体系最健全的城市之一。

2005年中国社科院对我国291个城市金融生态进行综合评价,温州作为唯一的地市级城市被评为五个Ⅰ级城市之一。

据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统计,截至20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462.25亿元,比年初增长17.9%;本外币贷款余额2783.72亿元,比年初增长24.3%。

(2)股票市场。

从区域资本市场意义上讲,温州至今还没有设立独立的股票市场。

温州企业股票只能通过深市或沪市等市场上市。

2006年之前,温州上市企业仅有浙江东日这么一家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13万家民企全部徘徊在资本市场的大门之外。

2006年,情况发生了变化。

2006年4月18日,中国·瑞立集团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挂牌交易。

2006年8月23日,华峰氨纶在深圳中小板上市。

2007年1月30日,浙江华仪电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借壳”上市,作为温州首家国内主板上市民企,华仪实现了突破。

2007年8月1日,浙江报喜鸟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深市公开发行,成为温州第五家上市企业。

而同时,浙江省在国内资本市场上的上市公司已经达到了114家,同省的城市杭州有40多家上市公司,绍兴有20家上市公司,与杭绍甬相比,温州仅5家上市企业,显得很少,换个角度说,温州市场潜力很大。

2007年以来,温州企业涌动的“上市热”继续加温,未来三年计划上市的企业数量呈现成倍增长趋势。

伴随着这股“上市热”,一个市场份额达到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上市中介服务市场正在温州酝酿。

以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为核心,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上市咨询公司、股权投资机构、银行、保险公司等都围绕着他们,使出浑身解数,争吃其中的市场蛋糕。

在拟上市企业成为上市企业这一过程中,外地券商切走了很大的蛋糕,本地机构也在加入竞争的行列。

这个全新的产业链条一旦形成,不仅能推动本地中介服务市场的发展,更能促进温州传统产业的升级。

(3)担保公司。

温州市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起步于1999年,1999~2004年,发展较为平缓,5年的时间里全市成立的信用担保机构仅为23家,到2005年发展到50多家,2006年以来担保公司发展迅猛,截止到2007年11月初,全市注册各类担保机构246家,总注册资本31亿元。

[1]温州市担保机构迅速发展,架接起银行和中小企业的桥梁,对缓解温州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

此外,担保机构的发展,一方面将富余的民间资金以入股的形式吸引到担保机构,减少了民间借贷资金供给;另一方面促进了银行业机构向主要依赖于民间借贷取得资金的借款人的信贷投放,减少了民间借贷的资金需求。

因此,担保机构的规范发展也有助于将民间借贷市场从“地下”引到“地上”,减少温州民间借贷的无序运作和高风险状态。

但是,信用担保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运行机制体系还不够健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在当前银根紧缩的形势下,银行缩减了对担保公司的授信额度,正规担保公司步履维艰。

部分担保公司偏离主业,非法借贷,在最近发生的龙湾、乐清企业主出逃案件中,涉及担保公司的资金就高达数千万元,担保公司违规经营情况严重。

温州市已经决定对现有的担保公司进行梳理和整顿。

(4)产权交易。

产权交易是企业所有权变更、资产重组的主要途径之一,能够使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增长潜力。

从资本运作的角度上说,实质上也是企业融资的方式之一。

1989年,温州产权交易事务所成立,归口温州市经济委员会,后改名为温州产权交易中心。

2001年,温州技术产权交易所成立,归口温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温州瑞安市和平阳县,在1995年后,相继建立了产权交易所。

20世纪末,温州产权交易中心承担了温州冶金厂、温州华塑集团、温州海鹤集团等企业的改制或破产前的准备工作,涉及存量资产4亿多元;为温州防腐设备厂、温州特豪电器有限公司等企业产权直接交易服务,交易金额600万元。

2001年,温州产权交易中心建立了温州产权交易拍卖行,将工作重心转到拍卖上。

平阳县企业产权交易所在20世纪末有一些活动,1996年交易额632万元,1997年为662万元,1998年936万元,1999年3650万元,2000年3520万元。

[2]

(5)典当业。

1988年,典当业重新出现在温州。

1988年2月9日,温州金城典当商行开业。

温州金城典当行是温州第一家典当行,早期有股东11人,每人一股2万元,同时还有温州市鹿城区城郊工业公司入股20万元。

开业初期,金城典当行还向鹿城区近郊乡借款30万元,向建设银行鹿城办事处贷款18万元,共有资金150万元。

1988年,全市相继批准了42家典当企业,其中开业34家,这34家典当行除股本金外,共获得贷款3608万元,其中国家银行3094万元、城市信用社与农村金融服务社514万元。

由于发展过快,典当业自身经营管理经验不足,社会相关的机构的业务衔接不配套,有关法律制度建设滞后,典当业长期发展不快,有的典当行还发生了超越经济范围的情况。

1991年和2001年有关部门对典当业进行了两次比较大的清理整顿工作。

根据2004年的统计,温州典当业企业19家,从业人员180人,资产总额11729万元,提供典当服务16665笔,金额28177万元。

典当业全年综合收入815万元,利润138万元,税金82万元。

近年来典当业有萎缩的趋势。

(6)拍卖。

根据2004年末统计,温州市独立法人拍卖企业17家(其中温州市区6家),从业人员236人,拍卖师35人,注册资金3248万元。

外省市的拍卖企业在温州的分公司11家。

2004年,全市组织各类拍卖活动371场(次),总成交额39亿元,市17家拍卖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5467万元,利润1938万元。

温州拍卖市场上的拍卖品主要有9类,它们是文化艺术品、房地产、土地使用权、机动车、农副产品、破产企业、股权、企业无形资产和其他拍卖品。

其中土地使用权、破产企业、无形资产三项的拍卖成交额为28亿元,占全部拍卖额的72%。

2004年,全市拍卖成交额比2003年增长95%。

温州拍卖行、温州市汇丰拍卖行、温州产权交易拍卖行是温州比较知名的三家拍卖行。

温州汇丰拍卖行成立于1988年,其拍卖额多年保持连续增长的趋势;温州拍卖行创办于1989年,前身是温州鹿城拍卖行;温州产权交易拍卖行成立于2001年。

这三家的成交额约占全市的50%。

[3]

产权交易、典当和拍卖近几年在温州区域资本市场中并不占重要位置。

另外,20世纪90年代,温州曾经有上百家以融资为主的租赁公司,其中以温州租赁公司规模最大。

2001年后,以融资为主的租赁公司在温州基本消失。

2.非公开资本市场

非公开资本市场是温州资本形成和积累的一个重要的渠道。

温州民间资本流通是非常有特色的,既有传统的方式、机制——呈会,也有在20世纪80年代初新的创造——挂户公司与农村基金会。

迄今为止,对温州民间资本流通的情况还不能进行有效统计。

温州在改革初期,由于个私经济发展与国有银行的信贷投放结构存在较大错位,温州也不可能依靠外资和大量的国家投入,温州的民营经济只能依靠民间资金市场和自筹资金机制以及因此产生的滚动式现金积累来为自身融资,民间借贷的规模占企业全部资金来源的30%~40%。

不仅如此,民营经济自身的发展带来了金融资产存量的巨额增长,还为改革缓慢的国有企业融资。

我们可以说,首先,温州民间借贷的发展为温州经济初期发展阶段提供了必需的民间资金,有力地支撑了温州区域经济在20世纪的繁荣。

其次,虽然民间借贷近几年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较之正规金融有所放缓,但它对正规金融的促进作用不容置疑。

并且,民间借贷的发展为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资金和人员储备及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再者,中小企业融资中一般存在先民间借贷、再银行贷款的顺序,使民间借贷发挥了风险投资资本的作用,有利于银行保持良好的资产质量。

近三十年来,民间资本的形式亦在不断变迁。

20世纪80年代除直接借贷外,主要还有合会、企业集资、“银背”活动、挂户公司、私人钱庄、典当商业等,形式多样;20世纪90年代民间金融新出现的典型形式主要是共180多家的农村合作基金会、融资租赁公司以及一些农村金融服务社等。

近年来温州民间资本的活动更倾向于民间借贷、股权融资、民间贴现等形式。

(1)民间借贷。

从整个经济环境的角度来看,银行信贷总量和民间信贷总量互为补充。

在国家银根紧缩、市场资金短缺时,民间信用的规模就扩大,利率就上升;反之信用规模缩小,利率下跌。

2004年如此,2007年亦然。

据调查,2006年末温州辖区内民间流动性资本已经超过2200亿元,并且以每年13.6%左右的速度递增。

2007年1~10月,抽样调查民间借贷数量比年初增加9.5%。

1月份加权平均月利率为9.17‰,5月份以来民间借贷利率明显提高,到10月份已经达到10.77‰,提高了1.6个千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68个千分点。

部分担保公司或明或暗地存在吸收资金发放短期贷款等违规经营,存款月利率在10‰~20‰,贷款月利率在20‰~30‰,个别甚至高达50‰。

一些中介机构收取的佣金一般按垫资天数计算,佣金标准为贷款额的0.5%~1%,月息在15‰~36‰之间,最高可达40‰~45‰。

2007上半年在贷款高位运行、贷款增量创下新高的背景下,很多银行开始压缩存贷规模并导致下半年资金趋紧,其中一些银行甚至上收了基层网点的贷款权限。

而另外一些银行即使给客户放贷,往往也采用“贷款反存模式”。

银行一边惜贷,一边又采取吸存,由此,民间借贷利率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

2007年以来,温州民间借贷需求旺盛,利率上升过快,并且融资流向呈现投机性。

首先是股市的财富效应吸引居民通过民间融资将资金投入股市。

前三季度温州约有250亿元增量资金流入股市,使温州在股市的民间资本达到400亿元。

其次是资源矿投资仍是主流。

2006年温州民间资金流向矿产的规模约130亿元,2007年前10个月相当部分的投资者继续追加投资,使资源矿的投资资金不断扩大。

瓯海、乐清、瑞安、泰顺、文成等县市的投资者纷纷加入到投资矿产的行列之中。

再次,民间借贷成为中介机构短期垫贷的主要资金来源。

少数担保公司以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价格向民间融资,企业通过委托担保公司间接参与资金运作,按月60‰高利收取分红。

还有一些担保公司利用民间融资所得资金,以高于36‰的月利率向个人、个体工商户、企业办理垫资业务,变相开展银行业务。

由于缺乏规范引导和外部监管,民间融资基本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极易导致社会投资的盲目性。

使一部分民间融资资金投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或项目,影响宏观调控的效果和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同时,由于民间融资的趋利性,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加上一些不法分子以高利为诱惑从事非法集资、集股诈骗等活动,资金安全得不到保障,极易形成较大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

近期温州区域内的民间借贷已引发了诸多纠纷。

仅温州瓯海区,2007年5月至今,瓯海法院即已受理民间借贷诉讼76起,总额达600多万元。

我们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堵疏结合,切实加强民间融资管理。

(2)票据贴现。

民间票据融资发生在银行关系人、中间人和企业三方,由中间人向需要贴现的企业收取票据,转手给银行关系人,这些关系人可以和银行商定比较低的贴现利率。

一般而言,民间票据融资的贴现利率要比商业银行贴现率低0.1~0.3个千分点。

贴现率越低,意味着企业获得的资金越多。

此外,银行关系人还负责资金快速到账。

在整个办理过程中,企业既不需要出示增值税发票、购销合同,同时又能快速获取资金。

民间票据融资在乐清柳市等地非常盛行。

3.股权融资和股权转让

以股权为目标募集资金,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在中国流行。

最早是企业向内部职工募集资金,把公司的一部分法人股转让给员工,后来慢慢地就转向了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发行股票的方式募集资金。

以乐清黄华为例,大量的民间资金投向造船行业。

其中大部分采取“套小股”(一个大股东名下有众多的小股东,但其生产经营、利润分配均在大股东掌控之中)的融资链条,众多的小股东既不参与经营,也无权知晓企业的经营状况,只在约定时期取得约定的利息收入。

股权融资在温州非常普遍。

1987年,温州《关于农村股份合作企业若干问题暂行规定》出台,该暂行规定要求企业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股东投资。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的变化、企业经营的盈亏、股东之间的意见分歧和股东个人情况的变化,都会引起新股东的进入、老股东的退出或者使企业的股东的股权发生变化,股权转让成为经常发生的事情。

在股份合作企业里,股权信息是相对封闭的,股权转让一般发生在企业的股东中间和股东的亲友之间,也即股权的流通性是不足的;而且股价一般不会请会计中介公司评估,大致毛估一个价格,双方没有异议就通过,甚至有的不去工商管理部门更改登记。

2007年以来,民间融资与时俱进,出现了很多类私募基金形式,即民间金融的一部分从传统的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

类私募基金可以依附于这几年蓬勃发展的担保公司来运行,或干脆完全一直处于“地下”状态,它们完全是由市场需求而自发“成长”起来的,其顽强旺盛的生命力令人侧目,一般投资者在外地落实项目后,回乡向亲朋好友或有较强融资能力的人员介绍项目情况,有意向的投资者可单独入股,或将大股分成若干股,若干股再分成小股,多人合资入股,且这些投资者一开始就干脆提出一个他满意的回报率,这种集资方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募得大量的资金。

从理论上来说,资本都是逐利的,但是,没有任何一种资本可以依靠投机而长盛不衰。

没有哪个放款人希望自己的资金血本无归,他会选择回报率高的行业、企业或个人进行投资。

这时收益的稳定性就成为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把握好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平衡,不仅需要有很深、很广的人脉关系,还需要对一个行业或企业的形势的了解和把握,以及对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和分析,而这些依靠个人的力量往往很难做到,再加上投机意识和机会的存在,其投资方向难免会出现偏颇,从而在一定范围内造成对经济的伤害,而当这种伤害出现的时候,投资者个人往往也会追悔莫及。

而且缺乏合规身份的类私募基金对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弱的中小投资者是一把双刃剑。

中小投资者普遍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及有效手段,即使有自我保护意识,当其权益遭到损害时,因缺乏有效的组织者、专业知识等原因而导致无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二温州资本市场的发展与突破

温州区域资本市场现有的状态是实现其功能的直接来源,也是未来资本市场模式得以发展的基础。

从目前的运行状态看,直接融资比例低、市场风险主要集中于银行系统仍然是温州区域资本市场的主要缺陷。

这种局面对于区域经济和全国经济都存在较大的隐患,同时也大大限制了金融市场的容量。

因此,对于区域资本市场而言,其发展的思路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直接融资方式的市场发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是打通全国证券市场与区域市场之间的通道,三是形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转换的通道。

1.建立地方产权交易市场

从温州区域资本市场现有基础看,产权交易市场是最具实力的发展平台。

因此,要达到以上目的,产权交易市场的机制改革与设计是可行与必然的选择。

温州建立地方产权交易市场的基本思路是:

推动产权交易所规范发展,加强温州的产权交易所建设,促使其成为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建立形成科学合理的产权交易定价机制,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产权交易制度,为本市非国有产权和国有产权交易做好服务,制定措施,完善服务网络,提高市场扶植能力,吸引异地企业来温进行产权交易。

并支持产权交易所市场导向下的产权交易制度创新,丰富投资品种,发展产权交易增值服务,探索建立做市商交易制度,在国家有关部门统一监管下,积极探索进行非上市股权的标准化和证券化交易试点,鼓励发展各类产权交易中介机构,积极推动私募资本市场的发展,支持产权交易所开发有利于投资退出的产权交易品种,鼓励产权交易所开展不良资产处置的中介业务。

2.争取设立区域性证券市场

温州有很多做传统行业的小企业经过十多年或二十多年的发展,基础稳固,效益好,企业在当地口碑不错,生产任务饱满,产品不愁没有销路,但是缺资金。

如果能够为这些企业提供资金帮助,他们很快就会上规模、上档次,加快产品技术更新步伐,最终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

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温州中小企业高度集中,民间资金充裕,已具备了设立区域性资本市场的条件,可在温州设立一个区域性证券市场,从当地数十万家企业中,挑选出几十家或几百家最具发展潜力的企业在区域性市场上市,投资者主要是当地老百姓,由于他们对这些企业非常了解,减少了信息获取成本。

对企业来讲约束力也必将加强,对地方政府来讲,对市场的监督把关也会更加认真,因为这种市场不再是某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圈钱”的通道,而是当地优质企业向当地投资者募集资金的通道。

从中国目前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分析,发展区域性证券市场更有利于外部投资者获取信息,真正体现资本市场的三大功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做大做强上市公司温州板块

加大股份制改造力度,积极培育上市后备资源。

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上市公司要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建立均衡的制约机制;加强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诚信教育。

推动企业多渠道上市,促进上市公司持续发展。

立足国内证券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

要采取鼓励措施,开拓海外资本市场,推动企业海外上市;有关部门要研究扶持措施,对企业海外上市予以支持。

要高度重视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上市公司优化重组、收购兼并。

支持上市公司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

利用中小企业板块推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要抓住中小企业板块设立的机遇,推进民营中小企业的规范运作,加快改制步伐,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到中小企业板块上市。

4.培育引进资本市场中介机构

大力培育和引进资本市场中介机构。

引导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和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等资本市场中介机构转变观念,优化股权结构,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做优做强。

鼓励境内外著名证券中介机构来温州开展业务。

增强资本市场中介机构诚信执业和自律意识。

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和指导,建立资本市场中介机构职业诚信制度。

督促中介机构强化职业道德,严格规范运作,健全内控制度,有效防范风险。

5.积极稳步推进金融改革

按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要求,研究制定金融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

要进一步发挥温州中心城市金融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金融体系和网络,努力使温州成为各类金融机构集中、资金实力雄厚、资产质量优良、服务功能齐全、金融市场稳定的地区。

优化地方金融资源配置,推进金融机构并购重组。

鼓励多元投资设立保险公司,支持设立风险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管理公司,逐步完善金融体系。

推进地方金融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使其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的市场竞争主体。

温州城市商业银行2007年有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举措:

更名为温州银行、发行次级债券及在衢州开设分行实现省内跨区域经营,上述行为都预示其在为更顺利地上市做好铺垫,而无论它将来如何发展、发展到什么地步,为中小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始终是其业务的核心。

推进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和县级统一法人联社,使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