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出版资格考试:中级出版基础知识要点考前回顾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8582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出版资格考试:中级出版基础知识要点考前回顾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1出版资格考试:中级出版基础知识要点考前回顾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1出版资格考试:中级出版基础知识要点考前回顾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1出版资格考试:中级出版基础知识要点考前回顾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1出版资格考试:中级出版基础知识要点考前回顾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1出版资格考试:中级出版基础知识要点考前回顾_精品文档.doc

《2011出版资格考试:中级出版基础知识要点考前回顾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出版资格考试:中级出版基础知识要点考前回顾_精品文档.doc(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1出版资格考试:中级出版基础知识要点考前回顾_精品文档.doc

2011出版资格考试:

中级出版基础知识要点考前回顾

第一章 出版概论

一、“出版”的前提和特征

1.前提。

出版活动的前提是作品。

出版界所说的“作品”是指可以转化为出版物的作品。

并非所有的作品都能成为出版的前提,如建筑作品、模型作品。

出版活动的三要素在出版过程中形成精神生产、物质生产和产品流通三个有机结合起来的阶段。

编辑劳动和复制劳动只能创造价值,但不能实现价值。

2.出版活动的特征:

是一种文化活动

(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

(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

(3)意识形态属性。

(4)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

★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它的文化功能实现的。

★出版过程中形成精神产品生产、物质产品生产和产品流通三个有机联结的阶段。

二、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有决定性影响;出版活动作为意识形态和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又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1.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

(1)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2.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形成舆论导向;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和谐。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进经济发展;迅速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3)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发现先进科技成果并促进其迅速传播,使它们尽快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对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了全民族的科学素养和技术能力;科技读物使人们形成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社会观念。

(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增进文化积累;推进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交流。

三、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我国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这就是: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伟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1.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

(记忆方法:

双为双效、双百双用、质量、多样化)

(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为)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双百双用)

(3)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双效)

(4)坚持质量第一

(5)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3.我国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

根本任务,是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具体任务包括: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

(3)弘扬中华文化

(4)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5)满足和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出版物的要素、种类和特殊性

出版物是精神文化成果中经过编辑加工、复制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通过发行而得以在社会上传播的作品。

1.出版物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1)具有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或其他符号形式表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阅读、欣赏。

(2)具有承载这些精神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

(3)具有一定量的复本,可以向公众传播。

2.出版物的种类

(1)根据出版物总体特征的分类,有六大类:

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

其中,图书、报纸和期刊合称为“纸介质出版物”或“印刷型出版物”。

最早出现的出版物是图书,然后是报纸、期刊。

(2)根据出版物内容所属学科的分类

(3)从其他角度所作的分类。

按所载知识的层次结构不同,分为学术研究类、知识普及类、大众生活类、娱乐类;按内容的表现形式,分为文字类、图画类、图文类、声音类、图像类、多媒体类。

3.出版物的特殊性

(1)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两重性,是出版物最重要的特殊性。

(2)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关系上的特殊性:

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既可能一致,也可能背离。

(3)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上的特殊性。

二者既可能统一又可能对立的关系,是出版物的特殊性之一。

正确处理这两个效益之间关系的原则是:

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五、出版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1.出版资源的概念

出版资源是出版产品形成过程中必须加以开发、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包括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

(1)人才资源由出版者队伍、作者队伍等构成。

(2)信息资源由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全社会的文化积累、出版单位和出版物的品牌信息以及市场的文化需求信息等构成。

信息资源不是消耗型资源,而是再生型资源。

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紧紧跟上社会的发展,提出新的选题;整合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即使更新已有成果;着力打造品牌并扩大其影响;开发国外资源;组合运用多种媒体。

(3)物质资源由生产出版物所需的各种物质材料以及各种有形资产构成。

2.资源的特点

人才资源的特点:

(1)不但包括本行业的从业人员,还包括行业外的作者和特约编辑等专业人员。

(2)既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养和专业学科素养,又要有相当的经营管理才能。

(3)特别强调人才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合理性。

信息资源的特点:

已经生产出来的出版物,不仅是它的产品,而且常常也是它进行再生产的生产资料。

六、出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维护

1.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紧跟社会的发展;整合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更新已有成果;打造品牌并扩大影响;开发国外资源;运用多种媒体。

2.要注意的问题:

着力于深度开发;重视调查研究;强化创新意识;提高信息把握能力;注重信息质量,提高使用价值。

3.信息资源的维护:

不断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不断更新、优化信息资源;实现专业化管理;建立信息资源预警和应急机制。

七、我国出版业的特点与构成

1.我国出版业的性质特点:

属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具有产业经济属性;富有文化创意价值;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事业和产业的有机统一。

2.我国出版业的构成:

(1)出版单位:

是从事出版活动的机构,包括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期刊社和互联网出版单位。

出版社可以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出版各种相应种类的出版物。

期刊社的编辑出版部门与期刊的主办单位以及期刊登记机关必须位于相同的省级行政区域内。

期刊社可以设立办事处、联络处等派出机构或与广告经营单位建立协办关系,但派出机构和协办单位不得从事采访、编辑活动。

新闻出版总署认定具有新闻采编业务的期刊社,可以在登记地以外的地区设立只从事采编活动的记者站,但必须报经拟设立机构所在地省级出版行政部门批准。

(2)制作单位:

对精神生产内容进行技术加工处理,制成能够据以批量复制出版物的、具有一定物质形式的“母版”的专门单位。

设立出版物制作单位,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履行报请审批或备案的手续。

未取得合法资质者不得从事出版物制作经营业务。

(3)印刷复制单位:

我国对印刷复制单位的设立实行许可制度。

未经一定级别的出版行政部门审批许可,任何单位都不得经营出版物的印刷、复制业务。

(4)发行单位:

我国对发行单位的设立实行许可制度。

未经一定级别的出版行政部门审批许可,任何单位都不得经营出版物的发行业务。

(5)出版专业教育、科研单位。

八、我国出版业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

1.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1)推进公益性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构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

(2)推动经营性出版单位专制,重塑市场主体。

(3)推进联合重组,加快培育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

(4)引导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健康发展。

(5)加快推进现代出版市场体系建设。

(6)扩大对外交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2.出版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发展图书、报纸、期刊等纸介质传统出版业态。

(2)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兴出版业态。

(3)发展动漫、游戏出版业态。

(4)发展印刷复制业。

(5)发展出版流通业。

九、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的出版业概况

1.台湾地区

出版机构绝大多数是民营的,主要集中在北部;连锁书业发达;最大的书展台北国际书展,每年举办一届,每年一二月份。

2.香港

出版社设立实行登记注册制度。

有出版社500多家,年出版图书1万多种,出版公司或跨国公司在香港设有分支机构,既是一个中文出版市场,也是一个英文出版市场。

有报纸50多种,期刊700多种,其中中文500多种,英文100多种,中英双语的100多种。

香港书展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明年一次,7月举行。

香港是世界最发达的印刷中心之一。

2.澳门:

出版机构包括政府、民间团体及私人主办的三种性质的出版机构,其中政府的公营出版机构占重要位置,其次是民间团体的出版机构,个人的出版机构较少。

图书主要购买者是图书馆。

十、主要发达国家出版业概况

1.美国。

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出版业和出版市场,2009年达到501亿美元的规模,约占全球21%。

图书出版史最大门类。

美国出版企业的设立采用登记制,全美有6万家出版机构。

2.英国。

出版业始于15世纪70年代,以1476年威斯敏斯特教堂开设英国第一家印刷所为标志。

英国是世界上出版大国和出版强国之一,图书出版是最大门类。

对出版企业的设立实行登记制,对外资进入英国出版业没有限制,对印刷出版物免征增值税,电子出版物和音像制品缴纳17.5%的增值税。

3.法国。

大约有3600家出版机构,主要集中在巴黎、里昂。

法国图书的发行分直接销售和间接销售。

4.德国。

2009年,出版物市场销售额为240亿美元,占欧洲25%。

对图书出版实行扶持政策,图书缴纳7%增值税,实行统一定价制度。

中间环节为中间商和零售商,中间商有三种类型订单中心、出版社配送代理和综合性中间商。

5.日本。

2009年出版物市场销售额386亿美元,占亚太地区52%。

报纸是最大出版门类。

大中型出版商同时出版图书和报刊。

十一、出版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学科内容

1.学科性质。

出版学是研究出版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为出版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出版学是行业之学,领域之学,其学科性质属于应用科学,不是基础科学。

2.研究对象:

出版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出版物、出版业和出版物市场是出版学研究的三个重要范畴。

3.学科内容:

(1)出版与社会的关系。

重要内容。

(2)出版物。

是出版活动的成果,它集中体现了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是出版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包括:

研究出版物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特点及关系;研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及其相互关系。

(3)出版业。

是从事出版活动的社会行业,是出版学研究的主体。

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