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机使用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83793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电图机使用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心电图机使用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心电图机使用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心电图机使用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心电图机使用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电图机使用资料.docx

《心电图机使用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电图机使用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电图机使用资料.docx

心电图机使用资料

第三节心电图机使用

【目的】及【适应症】

分析鉴别各种心律失常;确诊心肌梗死及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协助诊断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炎、心肌病;判断有无心房、心室肥大;协助诊断心包疾病;观察某些药物对心肌的影响;协助诊断某些电解质紊乱尤其是钾、血钙的过高或过低;心电监护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心导管检查、人工心脏起搏、电击复律、心脏复苏以其他危重疾病的抢救;心电图作为电信息的时间标记,常与超声心动图、心音图、阻抗血流图等同步记录。

【物品准备】

心电图记录仪及其导联线,导电膏或生理盐水、棉签、污物桶。

【操作方法】

1、对环境的要求

(1)室内要求保持温暖(不低于18℃),以避免因寒冷而引起的肌电干扰。

(2)使用交流电源的心电图机必须接可靠的专用地线(接地电阻应低于0.5Ω)。

(3)放置心电图机的位置应使其电源线尽可能远离检查床和导联电缆,床旁不要摆放其它电器具(不论通电否)及穿行的电源线。

(4)检查床的宽度不应窄于80cm,以免肢体紧张而引起肌电干扰,如床的一侧靠墙,则必须定墙内无电线穿行。

2、准备工作

(1)对初次接受心电图检查者,必须事先作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

(2)在每次作常规心电图之前受检者应经充分休息,解开上衣,在描记心电图时要放松肢体,保持平静呼吸。

(3)患者皮肤的准备:

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有污垢或毛发过多,则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

局部最好涂导电膏,或用棉签蘸酒精替代。

(4)心电图机的准备:

1)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受检查者两腕及两踝上部涂抹导电膏或生理盐水,在胸前按规定位置涂抹导电膏或生理盐水,准确安放常规12导联心电图电极,具体电极的位置,标识和颜色见下表。

2)机器电源打开,采用标准灵敏度(增益):

10土0.2mm/mV;走纸速度采用25mm/s;将抗干扰均打开。

操作开关自“关闭”转到“观察”时,基线居于记录纸的正中部位,且基线漂移不大于1mm;并描记方波(“打标准”),即观察是否在输入1mv时,基线记录10mm。

并在每次变换增益时,重新描记方波。

表1电极的位置、标志及色码的配置

导联电极位置

电极标志符号

色码

在人体表面的位置

肢体

R

右臂

L

左臂

F

绿

左腿

BF

右腿

前胸

V1

白/红

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

白/黄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

白/绿

V2和V4中间第三肋上

V4

白/棕

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V5

白/黑

左腋前线上与V4同一水平

V6

白/紫

左腋中线上与V4同一水平

3、描记心电图

(1)按照心电图机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常规心电图应包括肢体的Ⅰ、Ⅱ、Ⅲ、aVR、aVL和胸前导联的V1-V6共12个导联(部分心电图机中,V1-V6可标记为C1~C6,意为ChestLead)。

(2)疑有或有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首次作常规心电图检查时必须加作V7、V8、V9,并在胸壁各导联部位用色笔、龙胆紫或反射治疗标记用的皮肤墨水作上标记,使电极定位准确以便以后动态比较。

(3)疑有右位心或右心梗塞者,应加作V2R、V3R、V4R导联。

(4)用手动方式记录心电图时,每次切换导联后,必须等到基线稳定后再启动记录纸,每个导联记录的长度不应少于3~4个完整的心动周期(即需记录4~5个QRS综合波)。

(5)遇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作出处理:

1)如果发现某个胸壁导联有无法解释的异常T或U波时,则应检查相应的胸壁电极是否松动脱落,若该电极固定良好而部位恰好在心尖搏动最强处,则可重新处理该处皮肤或更换质量较好的电极,若仍无效,则可试将电极的位置稍微偏移一些,此时若波形变为完全正常,则可认为这种异常的T波或U波是由于心脏冲撞胸壁,使电极的极化电位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伪差。

2)如果发现Ⅲ和/或aVF导联的Q波较深,则应在深呼气后屏住气时,立即重复描记这些导联的心电图。

若此时Q波明显变浅或消失,则可考虑横膈抬高所致,反之若Q波仍较深而宽,则不能除外下壁心肌梗塞。

3)如发现心率>60bpm而PR>0.22s者,则应取坐位时再记录几个肢体导联心电图,以便确定是否有房室阻滞。

(6)每检查完1人,应在图纸的I导联前或其上注明患者姓名及检查日期;每一导联的起始处应注明导联名称及更改的定准电压、纸速等。

(7)检查完每个患者后,应将导联选择器拔回基点,取下电极板。

心电图机使用完毕,应及时切断电源。

将电极板等擦拭干净。

【注意事项】

1、记录心电图前,不应剧烈运动、饱餐、饮茶、喝酒、吃冷饮或吸烟。

2、分析心电图时,一定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曾经用过的药物、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诊断,以便做出正确的心电图诊断。

第四节监护仪的使用

【目的】及【适应症】

心电监测被列为常规的监测手段,特别是对心脏病人,施行心脏或非心脏手术,各类休克病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病人,心肌病,预激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严重电解质紊乱和COPD及呼吸衰竭病人更具有重要意义。

【物品准备】

心电监护仪一台、托盘一个、容器一个、内盛酒精、棉球、软细纱布一快、导电凝胶、电极片5片、弯盘。

【操作方法】

1、在设备左侧接上各种电缆及传感器。

2、接通电源,打开“开关”。

3、安放心电导联的步骤:

先在电极安放部位用止血钳夹酒精棉球擦一擦,再用纱布擦一下;

电极

安放位置

RA电极

安放在锁骨下,靠近右肩;

LA电极

安放在锁骨下,靠近左肩;

LL电极

安放在左下腹;

RL电极

安放在右下腹;

V电极

安放在胸壁上;

4、血氧饱和度:

将传感器安放在病人手指上,指甲靠近导线测(红灯亮处),注意不可将传感器放在与血压袖带测量同侧肢体上及带动脉导管或静脉注射器管的肢体上。

5、无创血压监测:

开始测量前,要选定病人模式采用尺寸适当的袖带,保证记号⊙正好位于适当的动脉之上。

按面板上的“START”键,开始测血压。

6、在“系统菜单”中选择“病人信息设置”,弹出菜单,设置“科室、病历号、床号、主治医生、病人姓名、性别”等。

7、“系统设置”菜单中选择“报警设置”,并设置“报警记录、报警记录时间、及报警暂停时间”,并在根据需要在“报警设置”选择各种测量参数的报警。

8、短按“SILENCE”按钮,可关闭所以报警声音和报警提示灯,使系统进入“报警暂停”状态;长按“SILENCE”按键,则可关闭所以的声音;但报警指示灯的报警提示和生理报警信息不会被关闭;再次按下“SILENCE”键,可退出静音状态并返回到“报警暂停”状态,再第三次按下时,会退出“报警暂停”状态并重新激活报警声音。

9、冻结功能:

使用冻结功能可对冻结后的波形进行40秒的回顾,还可将冻结后的某一波形输出到记录仪。

在非冻结状态下,按下监护仪控制面板上的“FREEZE”键,系统会退出正在显示的菜单界面,进入冻结状态,同时弹出冻结菜单。

再按一次“FREEZE”可退出冻结状态。

【注意事项】

1、连接电极或病人电缆时应确保没有任何其他导电部件或与其他相接触。

2、不要在监护仪附近使用移动电话,以免干扰监护仪的功能。

穿手术衣步骤

(2)戴无菌手套:

1)戴一次性使用灭菌手套:

用左手自手套夹内捏住手套套口翻折部,将手套取出。

先用右手插入右手手套内,注意勿触及手套外面;再用已戴好手套的右手指插入左手手套的翻折部,帮助左手插入手套内。

已戴手套的右手不可触碰左手皮肤。

将手套翻折部翻回盖住手术衣袖口(图2-3)。

用无菌盐水冲净手套外面的滑石粉。

(1)先将右手插入手套内

(2)已戴好手套的右手指插(3)将手套的翻折部翻

入左手套的翻折部,帮助回盖住手术衣袖口

左手插入手套内

戴手套步骤

2)戴湿手套法:

手套内要先盛放适量的无菌水,使手套撑开,便于戴上。

戴好手套后,将手腕部向上举起,使水顺前臂沿肘流下,再穿手术衣。

【注意事项】

1、用消毒液消毒时应消毒3次,第一次消毒不高于肘上10cm处或者用消毒剂涂抹手和前臂3次;第二次消毒到肘部;第三次消毒到手掌。

2、洗手消毒完毕,保持拱手姿势,手臂不应下垂,也不可再接触未经消毒的物品,否则,即应重新洗手。

3、带手套时,手只能接触手套的内面,不能接触手套的外面。

4、手套的内面不能接触手套的外面,手套的外面不能接触手套的内面。

第十二节认识手术器械

基础器械

1、缝合针:

简称缝针,有直针、弯针,目前中国多用弯针。

其中又分圆针、三角

针与铲针。

圆针用于缝合脏器、血管等,损伤较小;三角针前半部为三梭形,较锋利,用于缝合皮肤、韧带等坚韧的组织,损伤性较大。

2、刀类

1)、刀柄:

供安装手术刀片后切割或剥离人体组织用。

常见的有3#、4#、7#。

2)、刀片:

供安装于手术刀柄上,切割软组织用。

刀片有15号小圆刀,10号中

圆刀,20-24号大圆刀,11号尖刀,12号镰刀。

一般情况下中、大圆刀用于切开皮肤、皮下肌肉、骨膜等组织;小圆刀用于深部组织及眼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等组织切割;尖刀用于切开血管、神经、胃肠道及心脏组织;镰刀用于膝部、五官科手术。

3)、刀:

截断刀:

供切断肢体组织用。

3、剪类

 1)、手术剪:

供剪切敷料、人体表皮组织或软组织用。

有直尖、直圆、直片、弯尖、弯圆、弯片。

长的钝头弯剪,多用于胸、腹腔深部手术;尖头的直剪一般用于剪线及浅层组织的解剖。

眼科和成形科用的手术剪更小巧而精细。

2)、组织剪:

供剪切组织用。

3)、拆线剪:

供伤口拆线用。

4)、其它

①纱布绷带剪:

剪切纱布、绷带用。

②细剪:

供剪切血管粘膜、血管或组织用。

③综合组织剪:

供剪切软组织用。

4、钳类

1)、血管钳:

供分离、钳夹组织和止血、协助持针、夹持敷料等。

有各种类型,主

要区别在于齿槽床的不同,有直、弯、直角、弧形等。

常用的血管钳尖端为平端。

2)、组织钳:

俗称老鼠钳、鼠齿钳、艾丽丝钳,供手术时夹持皮肤、筋膜等组织

用。

3)、针持针钳:

供夹持缝合针缝合皮肤或组织用。

有直、弯、粗、细等类型。

①粗持针钳:

供夹持粗小缝合针缝合皮肤或组织用。

②细针持针钳:

供夹持细小缝合针缝合皮肤或组织用。

③弯持针钳:

夹持缝合针,缝合较深部位组织用。

4)、海绵钳:

分有槽、无槽之分。

①无槽海绵钳:

俗称卵圆钳,供夹持脆弱组织如肠管、肺叶、子宫用。

②有槽海绵钳:

俗称卵圆钳,供夹持敷料、物品用。

5)、器械钳(三叉钳):

供夹持消毒后的手术器械或消毒器皿用。

6)、布巾钳:

供外科手术时固定布巾用。

7)、其它

①肠钳:

供夹持肠管,齿槽薄、细,对组织压榨作用小,分直弯两种。

②肠夹持钳:

又称阑尾钳,供腹部手术时牵拉和夹持阑尾或输尿管等组织用,对组织损伤小。

5、镊类

1)、组织镊:

供夹持组织和敷料用。

镊的尖端分为有齿,齿又分粗齿与细齿。

粗齿镊用于夹持较坚硬的组织,损伤较大;细齿镊用于精细的手术,如整形手术等。

2)、敷料镊:

供夹持敷料和软组织用。

镊的前端为无齿(平镊)。

3)、无损伤镊:

供夹持大隐静脉、瓣膜或镊夹无损伤针用。

4)、电凝镊:

供电凝止血用。

6、拉钩:

供牵拉组织用。

7、开口器:

供急救时供撑开口腔用。

8、创口钩 供牵拉被切开的皮肤组织用。

专科器械

1、腹腔吸引管:

装在吸引器上供腹部手术时吸液用。

2、咬骨钳:

供咬除坏死骨或修整骨残端用。

3、胆取石钳:

供胆道手术时钳取胆管内结石用。

4、骨刮匙:

供刮除病骨坏死组织或肉芽组织用。

5、胆石匙:

供刮除总胆管内结石等异物用。

6、缝(吻)合器WⅡ:

供消化道手术时作吻合用。

7、荷包成型器:

供消化道、阑尾术时作荷包缝线成型用。

8、腹壁牵开器:

供腹部手术时牵开和固定腹壁创口组织用。

第十三节外伤止血、包扎

一止血

【适应证】

外伤后凡有出血的伤口均需止血。

伤口的出血大致可分为①动脉出血:

出血呈喷射状,色鲜红。

②静脉出血:

血液缓慢流出,色暗红。

③毛细血管出血:

血液呈点状或片状渗出,色鲜红。

对毛细血管、中小静脉和小动脉出血,现场一般采用加压包扎止血法,如为大静脉或较大动脉出血,急救时先采用指压止血法,必要时应用止血带止血。

【物品准备】

在现场抢救中可用消毒纱布、绷带、干净的毛巾、布料、橡胶止血带(在现场可用绷带、布带代替,但不可用绳索、电线或铁丝代替)。

【操作方法】

1、加压包扎止血法:

先将无菌敷料或干净的毛巾、布料覆盖在伤口上,再以绷带、三角巾或布带以适当压力包扎。

2、指压止血法:

用手指、手掌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骼上,阻断血液流通,达到临时止血目的。

(1)头顶部出血:

用拇指压迫出血同侧耳屏前方的搏动点(颞浅动脉),将颞浅动脉压向颞骨。

(2)颜面部出血:

用拇指压迫出血同侧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交界处的搏动点(面动脉),将面动脉压向下颌骨。

(3)头面部、颈部出血:

用拇指或其他四指压迫颈部中点气管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的搏动点,将颈总动脉压向颈椎。

注意不能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以免造成大脑缺血,压迫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引起颈部化学和压力感受器反应而危及生命(图4-5-3)。

颞动脉指压法面动脉指压法颈总动脉指压法

(4)肩部、腋部、上臂出血:

用拇指压迫出血同侧锁骨中部搏动点(锁骨下动脉),将锁骨下动脉压向第一肋骨。

(5)前臂出血:

用拇指压迫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中部搏动点(肱动脉),将肱动脉向外压向肱骨。

(6)手掌出血:

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腕横纹稍上处的内、外侧尺、桡动脉。

肱动脉指压法尺、桡动脉指压法

(7)下肢出血:

用两手拇指重叠用力压迫大腿根部腹股沟带中点稍下方的强搏动点,将股动脉压向股骨。

股动脉指压法

(8)足部出血:

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部近足腕处的足背动脉和内踝与跟健之间

的胫后动脉。

3、橡胶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创伤经压迫止血不能控制的大出血,常用于现场急救和运送。

取长约50-6Ocm,直径约0.8-lcm的橡胶管一根,在肢体的适当部位(上肢出血在上臂的上1/3,下肢出血在股中部),用软织物衬垫后再绑扎止血带。

以左手的拇指、示指和中指持止血带的头端,右手持止血带的尾端绕肢体一周后压住头端,再绕肢体一周,然后用左手的示指和中指夹住尾端后,将尾端从止血带之下拉出,使之成为一个活结。

如需放松止血带,将尾端拉出即可。

胫后动脉指压法止血带止血法

【注意事项】

1、采用指压止血法时,如为四肢出血,应抬高患肢;指压止血时应将动脉压向骨骼。

2、采用橡胶止血带止血时,①使用止血带压力要适当,以出血停止,远端不能摸到动脉搏动为宜。

②前臂与小腿不适于扎止血带,因动脉行走于两骨之间,止血效果差。

③记录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一般每隔1小时放松止血带2-3分钟,总时间不宜超过3小时,避免绑扎过久造成肢体缺血坏死。

在止血带松解期间做局部压迫止血。

二包扎

【目的】

包扎术是外科临床常用的基本技术,其借助物理作用,达到固定与治疗患部的目的。

其主要作用有:

(1)保护伤口,避免或减轻污染,预防感染的发生。

(2)固定敷料、夹板位置,防止脱落和移位。

(3)固定肢体和关节或进行悬吊和牵引。

(4)加压包扎,减轻或预防伤肢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5)急救时可替代止血带。

【物品准备】

纱布、卷轴绷带、三角巾,急救现场可用干净毛巾、衣服、被单、布带等代替。

【操作方法】

1、卷轴绷带基本包扎法

(1)环形法:

将绷带作环形的重叠缠绕,后一周完全遮盖前一周。

第一周应斜形缠绕,第二周作环形缠绕时,将第一周斜出圈外的绷带角折回圈内压住,然后再重复缠绕,可防止绷带松动滑脱。

最后用胶布将带尾固定或将带尾中间剪开分成两头,打结固定。

此法用于绷带包扎开始与结束及包扎颈、腕、胸、腹等周径相等部位。

(2)蛇形法:

斜形环绕肢体包扎,各周互不遮盖,用于临时简单固定敷料或夹板(图4-5-11)。

(3)螺旋形法:

如螺旋状缠绕,后一周遮盖前周的1/5-1/2左右,用于手指、上臂、大腿、躯干等径围相近的部位。

(4)螺旋反折形法:

在螺旋形的基础上每周反折成等腰三角形,每次反折处需对齐,使之成一直线,适用于包扎径围不一致的小腿和前臂。

注意不可在伤口上或骨隆突处反折。

(5)回返形法:

从正中开始分别向两侧,呈"V"字形来回向两侧回返,常用于包扎头部和断肢残端。

环形包扎法蛇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

(6)"8"字形法:

在受伤关节上下,将绷带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重复作"8"字形缠绕,用于包扎肘、膝、踝、肩等关节处。

螺旋反折形包扎法回返形包扎法"8"字形法

2、三角巾包扎法

包法甚多,可包扎全身任何部位,多用于战地救护,一般医院中少用。

(1)头顶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向上反折3cm,底边正中部放于伤员的前额,与眉平齐,顶角置于脑后,将底边两角经两耳上方拉向枕后交叉,并把顶角压在下面,再绕到前额打结。

头部包扎法

(2)头部风帽式包扎法:

将三角巾顶角和底边中央各打一结,即成风帽状,将顶角结放于额前,底边结放于枕部,包住头部,两角往面部拉紧,向外反折包绕下颌,再绕到枕后打结。

(3)单肩包扎法:

将三角巾折叠成燕尾式,尾角向上,放在伤侧肩上,大片在上盖住肩部及上臂上部,顶角绕上臂与燕尾底边打结,两燕尾角分别经胸、背部拉到对侧腋下打结。

(4)双肩包扎法:

将三角巾折叠成双燕尾角等大的燕尾巾,夹角向上对准项部,燕尾披在双肩上,两燕尾角分别经左右肩拉到腋下与燕尾底边打结。

(5)单胸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横放在胸部,顶角越过伤侧肩,垂向背部,三角巾的中部盖在胸部的伤侧,两端拉向背部打结,顶角也与该结打结。

(6)双胸包扎法:

将三角巾折叠成燕尾状,尾角向上,燕尾底在下,并在底部反折一道边,横放于胸部,两角分放于两肩上并拉至颈后打结,再用顶角绕至对侧腋下打结。

(7)腹、臀部包扎法:

三角巾顶角朝下,底边横放于脐部,拉紧底边两角至腰部打结,顶角经会阴拉至臀上方,顶角与底角余头打结。

(8)手、足包扎法:

将手平放于三角巾中央,手指朝向顶角,底边位于腕部,将顶角反折盖住手背,再拉两底角在手背部交叉并压住顶角,绕手腕于手背侧打结。

足的包扎与手相同。

胸部包扎法燕尾双肩包扎法

【注意事项】

1、包扎前应先简单清创,并在伤口上覆盖消毒纱布或干净布类再包扎。

2、包扎方向应自下而上、由左向右、自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以助静脉血液回流。

3、包扎四肢应暴露出指(趾),以便观察末梢血液循环。

4、绷带包扎时每绕一周应压住前周的1/3-1/2,包扎开始与终了时均需环绕2周;需加

绷带时,可将两端重叠6cm;包扎完毕用胶布粘贴固定或撕开末端在肢体外侧打结,不应打在伤口或骨隆突部位。

5、包扎应用力均匀、松紧适度、动作轻快。

 

第十四节固定、搬运术

一固定

【目的】

限制骨折部位的活动,从而减轻疼痛,避免骨折断端相互摩擦而损伤血管、神经和重要脏器,便于伤员的搬运。

【适应症】

适用于四肢骨折、脊柱骨折、骨盆骨折等。

【物品准备】

固定材料中最理想的是夹板,在抢救现场可因地制宜用竹竿、木棍、树枝等代替,另需纱布或毛巾、绷带、三角巾等。

【操作方法】

1、锁骨骨折用毛巾垫于两腋前上方,将三角巾折叠成带状,两端分别绕两肩呈"8"字形,尽量使两肩后张,拉紧三角巾的两头在背后打结。

锁骨骨折固定

2、肱骨骨折用一长夹板置于上臂后外侧,另一短夹板放于上臂前内侧,用绷带固定后,屈肘90°,再用三角巾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3、前臂骨折使伤员屈肘90°,拇指向上,取两夹板(长度超过患肢肘、腕关节)分别置于前臂的内、外侧,然后用绷带固定,再用三角巾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4、大腿骨折将伤腿拉直,取一长夹板(长度自腋下或腰部至足跟)置于伤腿外侧,另一夹板(长度自大腿根部至足跟)放于伤腿内侧,用绷带或三角巾分5-6段将夹板固定。

大腿骨折夹板固定

5、小腿骨折取两块夹板(长度自大腿至足跟)分别置于受伤小腿内、外侧,用绷带分段将夹板固定。

6、脊柱骨折使伤员平直仰卧于硬板上,如为腰椎骨折在背腰部垫一薄枕,使脊柱略向上突;如为颈椎骨折在头颈两侧填塞沙袋或布团以限制头颈活动。

必要时用绷带将伤员固定于硬板上再搬运。

【注意事项】

1、骨折固定前如有伤口和出血,应先止血与包扎。

2、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不可把刺出的骨端送回伤口,以免造成伤口内污染。

3、夹板的长度应超过骨折两端关节,伤肢应固定于功能位:

上肢屈肘90°位,下肢

伸直位。

4、夹板不可与皮肤直接接触,其间应垫敷料,以防止受压。

5、肢体骨折固定时,须将指(趾)端露出,以观察末梢血液循环。

6、对现场寻找不到固定物时,可行自体固定,即上肢骨折可将伤肢与胸壁固定,下肢骨折可将伤肢与健肢直接固定。

二搬运

【目的】

为及时、迅速、安全地转运伤员至安全地带,防止再次受伤。

【操作方法】

现场搬运多为徒手搬运,也可使用一些搬运工具,常用搬运工具有床板、梯子、担架,或用绳子和两根木棍制成临时担架等。

1、徒手搬运法

指在伤病员的搬运过程中凭人力和技巧,不使用任何器械的一种搬运方法。

适用于担架或其他简易搬运工具无法通过的狭窄通道或楼阁等地方。

常用方法有单人搬运法、双人搬运法等。

(1)单人搬运法:

常用方法有①手托捕法

;②背驮法;③抱法;④搀扶法等。

抱法搀扶法

(2)双人搬运法:

常用方法有:

①坐椅法;②轿子抬法;③拉车法等。

坐椅法

轿杠法拉车法

2、担架搬运法

为创伤急救搬运伤病员常用方法之一。

担架搬运时应注意:

①对不同的伤病员应有不同的体位:

一般伤员多来用平卧位;对腹部内脏脱出的伤员应取双下肢屈曲仰卧位;昏迷或有呕吐窒息危险的伤员应取侧卧或仰卧头转向一侧等;②注意保暖,扣好安全带,防止担架摇晃时滑脱;③搬运时保持平稳,上下楼梯时尽量保持水平状态;④担架上车后应予以固定,取足前头后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