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全套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83295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29 大小:11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全套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苏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全套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苏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全套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苏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全套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苏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全套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全套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全套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全套教学设计.docx(1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全套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全套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

1、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

2、学会修改作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从小学到中学语文一直是门很重要的功课,你知道为什么要学好语文呢?

学好语文有什么意义?

2、要想学好语文是不是就是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呢?

请你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平时是怎样学习语文的?

二、指导看图,了解、掌握学习语文的渠道。

1、过渡:

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学习语文的途径,除了这些还可以有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

我们一起来看图。

2、学生看图,思考:

有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3、汇报交流,相机板书:

广播电视、电脑、参观、访问、图书、讨论……

4、讨论:

在这么多的渠道中你喜欢采用哪些形式去学习语文?

为什么?

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5、小结,通过看图,讨论交流我们掌握了多种学习语文的渠道希望你们能学以致用。

请大家说说看本学期自己准备怎样学好语文?

三、总结。

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很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希望大家说到做到,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的小主人。

教学后记

学习这课时,让学生联系自己学习实际深入探讨。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做小结:

学习语文的主渠道首先是课堂,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从课本上学习语文。

同时学习语文的渠道还有很多,听广播,看电视,到工厂,到图书馆去读无字之书,都是学习语文的途径。

 

第二课时

一、导入质疑,明确修改的重要性。

1、(板书:

文章不厌百回改)提问: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二、指导如何修改作文。

1、过渡:

我们都明白了修改的重要性,那到底如何修改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

2、讨论:

一篇文章写好后,要修改些什么呢?

3、对,找出这些毛病后我们要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来修改符号,来修改也就是我们平时做修改病句所使用到的符号,只不过那是句子,现在将句子组合成文章。

4、回忆复习所学修改符号。

5、自学书上例文《小花猫》

6、汇报:

这篇文章中修改了哪些部分?

毛病在哪儿?

7、练习:

8、讨论总结:

如何修改作文?

三、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想写出好文章就要多修改,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文章不厌百回改,期待着你们写出一篇篇优秀的文章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两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

【教学重点】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春天来了,我们久封的心门也随着这暖暖的春光被打开,总是希望能够出去走走、看看。

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如果出游,你会选择哪里?

2、大家说的地方不少,可是我们都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它们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

这又是一首诗歌,读诗歌的要求是什么?

自由读,教师巡视。

3、开火车读教师出示的词语,教师注意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

4、齐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裸露”(边音)“撑”(后鼻音)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

6、学生点评。

7、有进步吗?

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大家。

由于时间关系,选择一个自然段,向大家展示。

8、指名读,评价。

三、初步学习第一、第八自然段。

1、请一、二两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三、四两组的同学读第八自然段,我来读课题。

读完,你们发现了什么?

(第一、第八自然段结构相似,前后呼应,有点题的作用)

2、想一想上学期学的《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读一读,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吗?

3、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这仅仅是文字上的不同吗?

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四、学习生字。

1、“谣、袍、裸、寞、叽”想一想他们有没有同胞兄弟?

他们和他们的兄弟区别在哪里?

把他们的特征记牢。

2、和学生共同书写“鼠”,帮助学生摆好间架结构。

3、描红。

4、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读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句诗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找出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荒山野岭”,一个是——“青山碧岭”,你们说老师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粉笔来书写这两个词呢?

2、看到“荒山野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那“青山碧岭”呢?

4、让我们打开书本,看看诗人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青山碧岭”画面吧!

二、学习三-七自然段:

1、自由读。

告诉大家,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哪些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或者是你的感动、或者是你的快乐!

3、学生朗读,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教师点拨。

①“煎熬”

什么是煎熬?

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岩,你来诉说自己的痛苦吧。

②“林涛”

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翻涌?

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

③小鸟、松鼠、小兔、小猴

我来问问你:

“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

”“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

”“小兔、小猴你们呢?

”谁来读读,把这种快乐、安全、衣食无忧的感觉读出来,你们现在就是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

④“浑浊”—“碧波”,“咆哮”—“轻抚”

读一读这两对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

4、诗人给我们描述的画面是多么美好呀!

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是谁的功劳?

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2、锨、镐的声音是多么单调,可是为什么是“歌谣”?

3、齐读。

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

1、“我们”因为什么而快乐?

春光特别喜欢“我们”,染绿了“我们”的双脚,“我们”以自己的行动让春光更加美丽

五、朗读全诗:

1、齐读。

2、尝试背诵。

【板书设计】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裸露、煎熬林涛、动物的家

教学后记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现代诗,课堂伊始,我就让学生介绍了现代诗的特点,学生说得稍微繁琐了一些,明显占用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在预习的时候所查资料并非全部有用,而在课堂上汇报的时候更应该选取最精华的内容来说,这是今后在课堂教学中要留心训练的地方。

这节课在解释词语方面学生说的我还是挺满意的,学生想象的“寂寞”“煎熬”的画面令我很惊喜,随机便能很准确地说出词语的意思。

达到的效果与学生的积极程度都比以往“你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这样的交流方式要好。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手段和方式应该不断更新,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相信我们的孩子,其实他们的潜力是很大的!

第一课时我让学生自主解决生字词后,主要是通过读,体会诗歌的特点。

通过赛读,看谁读得投入、有感情,来训练学生读出诗的韵味。

学生朗读水平不一,这是一种资源,课堂上我予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是这样进行的:

学生选择一个自然段向大家展示;集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多次用换词的方法比较中体会、比较中朗读,如把“踏一路春风”的“踏”换成“迎”、“踩”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感受到踏更能体会少先队员的愉快心情,进一步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准确。

在课堂上,我力求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我深深的明白语文教学我们不是在教课文,而是在教语文,在字、词、句、篇的训练中培养学生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当然这堂课堂,我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面还不够广。

 

2暖流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4、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三、教学时间 两教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暖流”是什么意思?

本文中的暖流是指天气情况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正音。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江泽民主席看望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并和他们亲切交谈的事。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从“涌动”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心情十分激动)为什么会这么激动?

(江主席看望师生员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再读生字词。

   2、讨论识记方法。

   3、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看拼音,写词语。

     和蔼 抑扬顿挫 沉浸 阅览 致意 视察

     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1、轻声读第二段,思索:

江主席来到了南开,主要做了什么?

(具体写了江主席与王辉等同学交谈)

   2、分角色朗读,注意体会江主席是怎么问的,王辉又是怎样回答的。

   3、结合课文谈感受。

    

(1)你觉得江主席怎么样?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细细体会。

      平易近人:

江主席来了,他满面春风,向同学们致意。

……走到王辉身边,和蔼地问、兴致勃勃、抑扬顿挫。

      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

背《滕王阁序》、背《水调歌头·中秋》。

    

(2)分组朗读、讨论。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程序:

分角色读——说感受——再次有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1、齐读。

提问:

王辉为什么说自己打心眼里佩服江主席?

   2、反复朗读王辉的话,体会其中的激动和佩服之情。

  四、朗读全文

   1、课题“暖流”是什么意思?

(江主席对师生的关心、对青年人的关怀、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使大家产生了激动、兴奋、喜悦的情绪)

   2、本文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反复朗读。

  五、作业

   1、熟读《滕王阁序》、《水调歌头·中秋》

   2、小练笔:

写一段话,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一个特点。

  板书:

       2 暖流

          兴奋  喜悦

         平易近人  关心青年

         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

教学反思:

教完《暖流》一文后,我反思教学中的得失。

第一课时成功的地方是,导入课文自然、有趣,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引领学生整体感知全文,按照“交谈前、交谈中、交谈后”来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段。

最后指导学生描红,过程是这样的:

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的间架结构,然后描红,接着,再凭印象去临写,这样,写出的字基本上美观,得体,大方。

但第二课时是一节不太成功的课,效率低、气氛淡。

综观整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虽然整篇教案的程序设计自认为巧妙,但激情不足,语言缺乏激励性和启发性,导致学生回答问题不够积极,出现冷场,严重打击了教师教学的热情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也许是我们普通教师即使拿着特级教师的教案也上不处好课的主要原因所在。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上课教师语言水平的提高应重视起来,语言要具有启发性,激励性,唤醒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我必须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增强自己的语言功底,其次要多看一些名家的课堂实录,积累他们典型的教学语言,再次,自己要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2.虽然整个教学程序作了不错的设计,但对于每个重难点的教学缺乏详细的设计,以至于上课时想到哪说到哪,没有清晰的思路,结果重点不突出,难点为突破,导致整节课效率底下。

因此,以后备课对每节课的重难点部分要在详细一些。

3.学生交流少,参与积极学习的面不广,对于一些发言不够积极的同学应适当安排一些小组或同桌交流,慢慢提高他们发言的能力和胆量。

 

3、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绳子,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理清课文脉络。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  相关的教学课件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春景图:

谈话:

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

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

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明确要求: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3、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

座无隙地 忸怩 烂漫     

查字典理解:

成千盈百 儿童不解春何在 使出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

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

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边 玉澜堂   

3、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

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

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

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

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4、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第1、2两自然段,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文资料、及朗读课文录音等。

一、过渡导入   

1、提问: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2、指名回答。

   

3、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

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根据回答板书:

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   

4、过渡:

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一群接着一群   

4、指名读齐读。

   

5、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

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

“小天使”比喻谁?

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学生回答。

   

6、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段   

1、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

   

2、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1)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出示句子: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

    

(4)学生畅谈体会。

  

四、小结    

刚才,我们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寻找春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

(颐和园门口儿童多,知春亭畔儿童多,湖面儿童多,湖边儿童多)可能是儿童欢快活泼的身影把春天遮住了吧,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春天。

春天到底在哪里呢?

让我们下节课到玉澜堂去看看。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儿童多处就是春

玉澜堂(花儿→儿童)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第三、四自然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春天的气息与儿童的旺盛生命力。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

一、过渡    

这节课,我们继续寻找春天。

  

二、学习第三第四段。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提问:

你们找到春天了吗?

春天在哪里?

   

2、指名回答:

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

     

春天是什么样子?

     

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3、完成课文后的练习5

(2):

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

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4、学生交流。

   

5、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

    

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指名尝试背诵。

   

7、指名读第7自然段。

分角色读。

   

8、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提问:

“朋友,春天在哪里呢?

”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指名回答:

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

春天在儿童身上!

     

教师引读课文。

   

10、齐读第四段。

    

(1)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2)出示句子:

       

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

       

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11、完成课后练习5(3):

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12、学生讨论交流。

   

13、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7——9自然段。

   

2、默写词语。

  

 

板书设计:

         

3、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面湖边        儿童多处就是春

玉澜堂

(花儿——儿童)

教学后记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其中蕴涵的美呢?

这是我教学这篇课文前思考的问题,回顾今天的课堂,总体来说,我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

那么在这课的教学教学中,我带领学生着重围绕两个方面进行学习:

一是感受课文中那群春游的孩子们的快乐;二是感悟冰心奶奶对孩子无限喜爱的感情。

首先从课文的主体,贴近学生生活的“儿童”入手。

请学生仔细读读课文,找一找,你从哪些句子里读出了儿童的快乐?

通过圈画一些关键词体会颐和园门口、玉澜堂等地方的儿童多,在此基础上,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其次,引入第二方面内容的学习。

从颐和园门口到园内,随处可见儿童。

这么多儿童,对于喜欢静静地游园赏景的人来说,有点烦,甚至太吵了,可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孩子们是那么快乐,那么充满活力。

请学生再次读课文,找找你从哪些句子读出了冰心奶奶对儿童的爱?

学生找句、品句、谈感受,读句,感悟冰心奶奶对孩子的爱。

不足之处:

1.我觉得今天课堂的节奏还是比较慢,一节课仅仅完成了1——4小节的教学,而且是紧紧张张,始终感觉,课堂刚开始时进入课堂的时间比较长,仿佛习惯了。

课堂节奏问题是我现在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2.我觉得今天课堂上,孩子的朗读没有达到我的要求。

虽然孩子们抓住了关键词句弹出了自己的感受,但在用朗读标的时候总是没有什么味道。

 

4.早

学习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3、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找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并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三味书屋内陈室的挂图、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论“早”

1、教师板书:

早2

2、设问:

你们想到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

4、设问:

最想了解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早”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生字词的读音,并能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记号,可以问问同桌,还不能解决的准备提问。

2、指名读文,相机正音。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汇报自己读懂的地方,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汇报自己在读文过程不懂的地方。

5、师生通过读文、讨论等方式共同解决。

五、指导书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课文第二段。

2.着重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以及鲁迅先生事事早,时时早的精神。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选读课文,感悟“早”

1、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节?

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节?

2、指名读学生自己选定的小节,感情朗读汇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学生一般都是选择第五节和最后一节,重点指导学生朗读)

四、精读课文,品悟“早”

1、课文哪几节与“早”有关?

(5~8小节)

2、精读5~8小节,课文一共写了哪几种“早”?

3、品评两种“早”的异同。

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早”进行批注式阅读,如“你读懂了什么?

”或者“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

”等。

可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