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和苏小妹对诗.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83262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东坡和苏小妹对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东坡和苏小妹对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东坡和苏小妹对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东坡和苏小妹对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东坡和苏小妹对诗.docx

《苏东坡和苏小妹对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东坡和苏小妹对诗.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东坡和苏小妹对诗.docx

苏东坡和苏小妹对诗

字里行间的千言万语

------古诗词炼字题

身轻一鸟过

北宋汴京有个陈舍人,偶然得到一部旧本的《杜甫诗集》,他如获至宝。

但由於这本书保管不善,致使有不少诗句中的字都脱落了。

有一次,陈舍人读到《送蔡都尉诗》时,发现「身轻一鸟□,枪急万人呼」一句的「鸟」字后面少了一个字,他反复斟酌,始终不能断定那是什麼字。

有一天,他和几位诗友谈论诗文时,提出了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能补上一个最恰当的字。

有人写出一个「疾」字,认为「疾」字最能表现蔡都尉轻快迅速的纵跳功夫。

有人认为不好,因为「身轻一鸟疾,枪急万人呼」上句的「疾」字与下句的「急」字,无论在读音或意思上都太接近,显得有点重复。

又有人写出「度」字,但陈舍人认为「度」字用在此处显得太生硬,也显不出身轻如鸟的特点。

有人更提出用「落」、「起」、「下」等字,但大家都不满意。

后来,陈舍人在别处找到了一本比较完整的《杜甫诗集》,翻到《送蔡都尉诗》一看,原来那句是「身轻一鸟过」。

用「过」字来形容蔡都尉跳得又高快,像一只鸟在眼前飞过一样,确实恰当不过。

苏东坡和苏小妹对诗

苏小妹,许多古籍书上有记载,是宋代大学士苏东坡之妹,但实际上,苏东坡是没有妹妹和姐姐的,也就是说,苏小妹是后来的文人墨客所杜撰出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在文人的笔下是一个美丽、顽皮和充满才气的大家闰秀,所以关于她的故事也或多或少与“才、貌、艳事”有关,我们选编一些苏小妹的故事给大家。

一、庙堂对句    

苏小妹年十五时,生得天香国色,加上才学过人,

所以一些风流才子后生纷纷求媒,其兄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非常欣赏名士秦观(秦少游)的才华,遂将秦的一篇文章介绍给苏小妹看,苏小妹看后大为赞赏:

“今日风流才子,明朝龙阁学士,天下若无二苏;可以横行一时。

”在苏东坡的帮助下,秦少游终于与苏小妹通过媒人定下了婚约。

古时男女授受不亲,秦少游定婚前一直无缘见苏小妹一面,虽然耳闻苏小妹美貌无比,但毕竟心里不踏实。

一日,得知苏小妹要去一寺堂上香敬佛,他便买通寺庙主持,装扮成小和尚去寺庙大厅等候。

   

 苏小妹上香后,就坐在神像前看佛书,对身旁的小和尚看也不看一眼,好半天,竟打着呵欠在躺椅上睡着了,这就苦了扮和尚的秦少游,香主不走他就不能离开,累得他立了半天,动也不敢动。

苏小妹睡足了才过来,依然呵欠连天,不看和尚一眼,秦少游有气,出了一句上联骂人:

“艳女仰卧,横直两条大口。

”这时苏小妹才发现一个小和尚在骂她,她也马上回敬一句:

“秃男行礼,上下两个光头。

”  

二、洞房索句    

秦少游与苏小妹终于结秦晋之好,新婚之夜,苏

小妹顽皮性又上了,设了几道关卡,第一题,是绝句一首,要新郎也做一首,合了出题之意,方为中式。

"铜铁投洪冶,蝼蚁上粉墙。

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 少游想道:

“这个题目,别人做定猜不着。

则我曾假扮做云游道人,在岳庙化缘,去相那苏小姐。

此四句乃含着'化缘道人’四字,明明嘲我。

”遂于月下取笔写诗一首于题后 云:

 "化工何意把春催?

缘到名园花自开。

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

 "    

第二题四句诗,藏着四个古人,猜得一个也不差,方为中式。

"强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

缝线路中常忆母,老翁终日倚门闾。

"少游见了,略不凝思,一一注明。

第一句是孙权,第二句是孔明,第三句是子思,第四句是太公望。

    

第三题,就容易了,只要做个七字对儿.题目是:

"闭门推出窗前月。

"初看时觉道容易,仔细思来,这对出得尽巧。

若对得平常了,不见本事。

左思右想,不得其对。

听得谯楼三鼓将阑,构思不就,愈加慌迫。

却说东坡此时尚未曾睡,且来打听妹夫消息。

望见少游在庭中团团而步,口里只管吟哦“闭门推出窗前月”七个字,右手做推窗之势。

东坡想道:

“此必小妹以此对难之,少游为其所困矣!

我不解围,谁为撮合?

”急切思之,亦未有好对。

庭中有花缸一只,满满的贮着一缸清水,少游步了一回,偶然倚缸看水。

东坡望见,触动了他灵机,道:

“有了!

”欲待教他对了,诚恐小妹知觉,连累妹夫体面,不好看相。

东坡远远站着咳嗽一声,就地下取小小砖片,投向缸中。

那水为砖片所激,跃起几点,扑在少游面上。

水中天光月影,纷纷淆乱。

少游当下晓悟,遂援笔对云:

"投石冲开水底天。

"    前两个题秦少游都很轻松的回答出来了,只有第三个题难倒了他,在苏东坡的帮助下才得到了答案.还有一种说法是他在思考的时候不小心掉进了荷花池,在那一瞬间得到了答案. 

三、姑嫂对句相传苏小妹经常与苏东坡抬杠:

苏小妹薄唇圆脸,乌黑大眼,高耸额头,双颚外凸。

由此,苏东坡笑道: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轼也是满腮胡须,肚突身肥,宽袍大袖,不修边幅,不拘小节因此,苏小妹也回敬苏轼: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   口角儿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苏小妹在家时,因苏家只有这个千金,大家都宠着她,因此,她时常开她二位哥嫂的玩笑。

苏东坡脸很长,她讥之曰:

“春滴一点相思泪,秋后方得到嘴边。

”苏东坡也只能苦笑而已。

这一天,苏小妹与苏东坡之妻两姑嫂穿红着绿在后花园中玩耍,其嫂手中拿一本汉书在看,苏小妹又戏弄她嫂嫂:

“嫂嫂穿红手抱汉(汉)。

”苏东坡之妻即对曰:

“妹妹着绿心想蓝(男)。

”  

四、戏弄先生    苏家在杭州时,专门请一私塾先生教子弟。

这位先生听说苏家大小姐才貌双全,就千方百计寻找机会。

这一天他出了一个对句的一联:

“有客登门,惊醒万里春梦”,要苏东坡之子对,东坡的儿子对不上,跑到后院求姑姑苏小妹,苏小妹即对:

“无人共枕,枉费一片春心”。

这样,由学生作传递,先生又出句:

“六尺绫罗、三尺缠腰三尺坠,”(苏小妹喜缠红绫于腰),苏小妹对句:

“一床绵被,半边遮身半边闲”。

这先生大喜,以为苏小妹有意了,于是投石问路:

“风紧林密,问樵夫如何下手?

”苏小妹一看知道先生误会了就对出:

“山高水深,劝渔翁及早回头。

”先生一看心都凉了,又不肯丢面子,说:

“竹本无心,节外空生枝叶,”苏小妹对:

“藕虽有孔,胸中不染污尘。

”这位先生又误会苏小妹本意,以为苏小妹的对句中有“藕断丝连”之意,又出上句试探:

“桃红李白,这些花何时开放?

”苏小妹也火了:

“稗青谷黄,这杂种是何先生?

”先生挨了骂才死了心。

越年,苏小妹嫁给秦少游,再以后,一胎生下两子,满月酒席上,先生看着苏小妹怀中的双胞胎问:

“这两子哪一个是先生的?

”一句双关想占便宜,苏小妹即答曰:

“管他先生后生,都是我儿子!

”    

 五、骂和尚春天苏小妹乘船游西湖,同船还有一秀才、一和尚;

秀才作诗说:

   “三人同一舟,小姐面如油,明年嫁夫婿——封侯!

”。

 老和尚色迷迷地说:

   “三人共一船,风吹小姐裙,裙脚风送开——裂缝!

” 

苏小妹大怒:

“秀才真有礼,和尚真该死,裂缝和尚嘴——无耻(齿)!

”    

也有苏小妹与佛印抬杠的对联:

   

 佛印云:

"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    

苏小妹云:

"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

"

有一年冬天,雪后初晴,苏东坡披着一件大裘袍坐在向阳的地方晒太阳。

风吹过,裘毛拂动。

苏小妹从旁边走过,看到这一景象,当即说道:

“风吹裘裘毛乱动。

”说完笑眯眯地看着苏东坡傻笑,一副得意的神气,有点挑战的情趣。

说完,她站在墙角下,背后的墙壁上正好结了些冰雪,在太阳的照射下,融化的雪水正顺着墙壁直往下淌。

苏东坡一看,想也不想,顺口就说:

“阳照壁壁水直流。

”苏小妹虽然年小,但已发育成人,初解人事,当即羞红了脸,于是狠狠地瞪了哥哥一眼,飞快地跑开了。

她为什么要跑呢?

因为她一想,这也可以作为另一番解读,她毕竟是未婚的少女啊,不怕羞么?

有次东坡骑马经过这里,一见苏小妹这个姿势,调侃道:

“妹妹剖鱼,蹲下来一剖两半!

”苏小妹知道是在取笑她,犹豫了一下,本不想回答,但一想,怕被哥哥说她弱智,于是,将头微微扬起,半羞半嗔地对哥哥说:

“哥哥骑马,跨上去又加一鞭。

    这兄妹二人以彼此的长相互相为诗戏谑之后的“荤对”,真可谓语出惊人,对仗整齐,形象贴切,功力匪浅。

这种拿对方的隐私部位和隐私来开的玩笑,虽然有点隐晦,有点诗情画意,但稍微有点常识的人,还是听得懂,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拿现在的话来说,还有

点“黄”,有点“淫”。

然而,作为兄妹之间开这样的玩笑,出现这两组调笑的色情对联,细细一想,实属不雅,有失伦理,甚至有伤风化。

据说这两个小故事,当今居然载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的《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的《语文选修读本》中,课文的标题叫《苏东坡的童年与青年》。

有读者阅后评论道:

“兄妹调情伤风化 ,秽语淫联戕心灵”。

妙龄的高中生读这样的课文,是否会举一反三,突发奇想或受其“黄毒”之害呢?

在这里,我们暂且不去讨论。

但从以上这几个小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苏小妹是个的好胜逞强、才思敏捷、性格开放的女子。

又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

苏小妹为了显示她的才华,抢先说: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请哥哥在这两句各自的中间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道: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即前句加了一个“摇”、后句加了一个“映”。

苏小妹不屑地说:

“还尚好。

不过,只能算为下品,这个‘腰’不够美。

那么,怎样的“腰”才算美呢?

苏东坡认真思索后,得意地说:

“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即分别加了“舞”与“隐”这两个“腰”。

苏小妹笑道:

“好是好,但仍不属上品。

”坐在一旁的黄山谷也认为加这样的“腰”很好,心想,是不是苏小妹在故弄玄虚?

于是忍不住问道:

“依小妹的高见呢?

”苏小妹便得意地念了起来: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品味着,不禁拍掌称妙。

因为“扶”字与苏轼的“摇”和“舞”比起来,“扶”不但能使无形的风仿佛有了知觉,而且拟人化了,与细柳的搭配别出心裁。

而“失”与“映”和“隐”相比,又好在何处呢?

因为“失”字表现了在特定情境中(月下)的物(梅花)的特征,具有不映不隐的朦胧美。

总之,这对相处甚好的兄妹俩斗起口来,虽然谁也不会让誰,却能在善意的嘲讽中显示才华,寻找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