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基础与操作》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78614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Internet基础与操作》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Internet基础与操作》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Internet基础与操作》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Internet基础与操作》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Internet基础与操作》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nternet基础与操作》教学设计.docx

《《Internet基础与操作》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nternet基础与操作》教学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Internet基础与操作》教学设计.docx

《Internet基础与操作》教学设计

《Internet-基础与操作》教学设计

山东威海工业技术学校 肖丽荣

  【课题】

 

  Internet基础与操作(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与训练》第三单元专题3-3)

 

  【课时】

 

  第1课时(45分钟)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与训练》书中第三单元专题3-3(Internet基础与操作)中第一学时。

本节主要介绍Internet上常用五大资源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与操作,同时本节又是第三单元专题3-3下一个学时“IE浏览器的使用”的基础。

为充分体现课程的实用性和生活性以及结合学生的学情,在教学设计中对教材内容做了如下的三点处理:

 

  1.将电子邮件的概念跟收发电子邮件的基本原理内容安排在一起;

  2.根据目前家庭上网的方式(ADSL宽带接入),拓展了ADSL相关知识;

  3.考虑到家庭上网的普遍性,联系生活,增加家庭上网申请的相关知识。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基本情况:

  1.Internet对职高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学生对Internet资源操作有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已具有一定上网信息检索能力。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分析比较法。

 

  【学法指导】

 

  观察探究法;实践操作法;小组讨论法。

 

  【设计理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是一种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应尽量体现计算机应用的生活性和实用性。

因此根据计算机教学的特点,结合本节知识内容,设计了“创设情境→设置疑问→引导探究→在案例中验证”的教学方式。

本节课将生活中一些与Internet基础与操作相关的问题精心设计任务链,通过构建旅游团,设计旅游路线,由导游(教师)带游客(学生)参观景点(将Internet上的常用资源依次设计成一个个景点)的情境方式来组织教学。

在整个“旅游”过程中,始终贯穿让学生在活动中长见识,在活动中长知识,在活动中育能力,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教育思想。

同时,结合多种形式的活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资料获取、分析比较的能力。

无论是课中还是课后,教师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Internet的基本概念;

 

  2.熟悉Internet主要服务资源;

 

  3.理解收发电子邮件的基本原理;

 

  4.理解网络域名及DNS;

 

  5.了解接入Internet的常见方式;

 

  6.掌握ADSL宽带接入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疑→质疑→释疑,引导学生的探究。

 

  2.通过项目实施,培养学生上网信息检索、获取的能力;

 

  3.通过生活实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道德、情感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文明上网,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邮件→垃圾邮件→文明上网);

 

  2.用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电子邮件,理解收发电子邮件的基本原理;

 

  2.了解WWW、BBS、FTP、Telnet服务;

 

  3.理解网络域名及DNS;

 

  4.了解接入Internet的常见方式;

 

  5.掌握ADSL宽带接入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收发电子邮件的基本原理;

 

  2.FTP和Telnet服务的区分;

 

  3.域名和IP之间的对应关系;

 

  4.DNS作用的理解;

 

  5.掌握ADSL宽带接入的方法;

 

  6.能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学习、生活(学以致用)。

 

  【重难点剖析】

 

  了解Internet上五大常用资源,理解邮件服务器、DNS等的工作原理,了解家庭上网的申请流程和掌握用ADSL上网的具体配置在Internet覆盖面越来越广的今天已显得越来越迫切和必需,因此,上述内容无疑是本节的重点。

但由于邮件服务器和DNS是在幕后工作,所以其收发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以及域名及其与IP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因此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FTP和Telnet因条件受限制,学生平时缺少直接操纵的机会,因此容易将FTP和Telnet混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演播辅助教学,尤其是自制课件中多媒体动画全程模拟和实录,不但降低了难点系数,而且提高了感观效果,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教学资源】

 

  多媒体机房、投影仪、电子教育平台、自制课件。

 

  【课前准备】

 

  1.准备几首网络歌曲的MTV,课前在大屏幕投影仪中播放。

 

  2.将全班同学分成4个小组。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约3分钟)

 

  师[设问]:

同学们:

大家好!

刚才播放的MTV音乐你们喜欢吗?

 

  生:

喜欢!

 

  师[设问]:

那你们第一次听到、看到这些歌曲是在什么媒体上?

 

  生:

电视、广播电台、CD、MP3、网络。

 

  师[设问]: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无论哪个媒体,当介绍这些歌曲时往往都会加上一个前缀字,它是什么字?

 

  生:

网络。

 

  师:

是的。

Internet的发展之快,令世人惊奇,更令世人兴奋。

由于有了Internet,我们的个人计算机不再孤单,也正因为有了Internet,我们也不在为缺乏信息而苦恼,Internet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简单、快捷、可靠的服务。

那么,今天就我们一起走进Internet,看看那边的风景是不是独好。

 

  教学方法:

视频法、设问法。

 

  教学手段:

在投影仪上播放网络歌曲的MTV视频。

 

  设计意图:

通过在投影仪上播放网络歌曲的MTV视频,一方面将学生的心情和学习的气氛调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呈现教学内容和生活的结合点,即通过网络歌曲切入到本堂课的正题—网络(Internet)。

 

  二、讲授新知(约30分钟)

 

  

(一)Internet的概念

 

  师:

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Internet景区的大门口,在参观Internet具体景点以前,让我们先对Internet作一个总体的了解,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师:

在图中我们大家可以很直观地看到,Internet将我们个人、家庭、学校、企业等通过某种传输媒体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

通过课件中关于Internet图例使学生能直观的了解Internet的概念。

 

  

(二)Internet上的资源

 

  1.E-mail电子邮件

 

  师:

因特网景点相当多,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来参观其中几个比较有特色的景区。

让我们先进入第一个景点──电子邮件。

 

  师[设问]:

同学们,你们有E-mail吗?

 

  生:

有。

 

  师:

好。

那请你们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一下,今天你们希望参观的因特网的景区是哪些?

然后将你们的结果通过E-mail方式告诉我,好吗?

 

  生: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结果通过邮件发给老师。

]

 

  师:

[收取邮件,并展示邮件内容。

]

 

  师:

[设问]装载着你们小组讨论结果的邮件已经来到了我这里,它是怎样过来的呢?

 

  师:

[组织全体学生讨论,引导探究。

]

 

  师:

[在课件中播放电子邮件收发的动态演示过程。

](课件中显示)

 

 

  师:

[组织学生归纳、总结收发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

]

 

  生:

从上面电子邮件收发的动态演示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封信送至对方,中间必须经过三个环节:

 

  1)发送端将邮件发送到发件人的服务器(SMTP);

 

  2)发件人的发送端服务器自动将邮件发送到收件人的服务器(POP3);

 

  3)收件人从收件服务器中取回了它的信件。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引导探究法、生活体验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

 

  设计意图:

高中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喜欢上网,因此,收发电子邮件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学生缺乏系统的分析能力,收发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是比较抽象。

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学中借助于多媒体的动态模拟演示过程,让发件服务器和收件服务器从幕后走向台前,揭去其神秘的面纱,使学生能切实感受到他们的存在和作用的发挥;同时,通过创设情境(发邮件)→设置疑问(收发工作如何实现)→引导探究(组织讨论)→在案例中验证(多媒体动态演示),引导学生的探究,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和逻辑表达能力。

 

  师[设问]:

刚才四个小组分别用不同的邮箱地址给我发了邮件,请同学们仔细看一下这四个邮箱地址,他们有没有共性可找?

 

  师:

[组织全体学生讨论,引导探究。

]

 

  生:

格式是一样的:

用户名@域名。

 

  师:

用户名@域名。

刚才大家的回答很专业。

 

  师:

那什么是域名呢?

域名又有什么作用呢?

 

  师:

[组织全体学生讨论,引导探究]。

 

  教学方法:

质疑探究法、分析比较法。

 

  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比较邮件地址,引出域名,从而转入第二个景区──网络域名。

 

  2.网络域名:

 

  师[设问]:

大家知道学校对外网站的IP地址吗?

 

  生:

(无人能回答。

 

  师[设问]:

你们知道学校对外网站的网址吗?

 

  生:

(大多数同学都能回答)

 

  师:

域名,是计算机IP地址的一个人性化的名字,是为了方便我们记忆和交流。

域名通常采用层次命名法。

一个域名由多个子域名组成,每个子域名之间用“?

”分隔。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师[设问]:

域名和IP之间是如何关联的呢?

 

  师:

[组织全体学生讨论,引导探究。

]

 

  师:

[在课件中播放网络域名动态演示过程。

](课件中显示)

 

 

  师:

[组织学生归纳、总结DNS的工作原理。

]

 

  生:

从上面网络域名的动态演示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1)用户输入需访问网站的域名;

 

  2)DNS(域名服务器)完成域名到IP地址的翻译;

 

  3)根据IP地址找到网络上的某台计算机。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引导探究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

 

  设计意图:

域名以及域名和IP之间的对应关系不仅是教学的重点,更是本节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学中借助于多媒体的动态模拟演示过程,将域名服务器的工作过程直观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同时,通过创设情境(电子邮件格式)→设置疑问(域名及和IP的关系)→引导探究(组织讨论)→在案例中验证(多媒体动态演示),引导学生的探究,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和逻辑表达能力。

 

  3.WWW服务:

 

  师:

HTTP:

//WWW.WHEZZ.COM,刚才我们输入学校的域名(WHEZZ.COM)前面加上了HTTP和WWW。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WWW,去看看那边的景色是不是也同样秀美。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中显示)

 

WWW简称3W或Web,中文名为“万维网”。

是一个基于超文本方式(HTTP)的信息检索工具,可将Internet网上不同地点的数据信息有机地编织在一起。

如:

HTTP:

//WWW.CCTV.COM  中央电视台网址

HTTP:

//WWW.WHEZZ.COM威海工业技术学校网址

 

 

  4.FTP服务

 

  师: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里的资源类型有什么不一样?

 

  HTTP:

//WWW.WHEZZ.COM         FTP:

//WWW.WHEZZ.COM

 

  生:

HTTP和FTP。

 

FTP即文件传输协议。

它是Internet文件传送的基础。

用户通过该协议可以从一个Internet主机向另一个Internet主机复制文件。

(课件中显示)

(1)使用FTP必须先登录:

方式一:

匿名登录(Anonymous)

方式二:

用户名登录

(2)提供服务:

下载:

指文件从远程主机复制到用户计算机上。

上载:

指文件从用户计算机复制到远程主机上。

 

 

  师:

[匿名登录操作演示。

](下载)

 

  师:

[以用户名登录操作演示。

](下载和上传)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投影演示。

 

  设计意图:

FTP尽管是Internet中的一类重要应用,但由于条件限制,平时学生很少有机会能直接使用FTP进行下载和上载。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通过匿名登录和用户名登录FTP的投影演示,让学生能直观理解使用FTP时必须先登录远程主机,在获得权限后才能进行相应的操作。

 

  (三)接入Internet的常见方式

 

  师[设问]:

有没有家里开通上网的同学?

 

  生:

有。

 

  师[设问]:

家里采用了哪种上网方式,你知道吗?

 

  生:

ADSL、电话拨号上网。

 

  师:

[大屏幕投影接入Internet的四种常见方式。

](课件中显示)

 

PSTN公共电话网

ADSL宽带上网

LAN宽带上网

无线宽带上网

 

  师[设问]:

你们知道目前家庭上网的主流方式──ADSL宽带上网,开通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吗?

 

  师:

[组织全体学生讨论,引导探究。

]

 

  生:

账号申请、上网硬件连接、ADSL连接的创建。

 

  师:

那上网的账号如何申请?

 

  师:

[组织全体学生讨论,引导探究。

]

 

  师:

[在课件中播放Internet账号申请的操作过程。

](课件中显示)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图片展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

通过流程图形式,直观描述账号申请的一般步骤。

 

  师:

ADSL上网硬件又需要哪些,它们如何连接呢?

 

  师:

[组织全体学生讨论,引导探究。

]

 

  生:

配有网卡的计算机、电话线、分离器、ADSL调制解调器等。

 

  师:

[在课件中呈现硬件连接图。

](课件中显示)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图片展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分析、图片展示使学生从理论上能基本掌握ADSL的硬件连接。

 

  三、实践演练(约5分钟)

 

  师:

现请每位同学在本机上创建一个ADSL拨号连接。

(用户名:

ZCJZX;密码:

62790007)

 

  师:

提醒1:

在WindowsXP和Windows98/2000系统中创建ADSL有所区别。

 

  (Win98/2000中须手动添加PPPOE协议,WindowsXP无须添加!

 

  提醒2:

课件中提供WIN98 WINXP创建ADSL拨号连接的全程视频演示。

 

  生:

[自主学习、实践操作。

]

 

  师:

[巡回指导。

]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

通过同步模仿(借助课件)、独立操作和拨号体验,使学生对ADSL的拨号连接从理论上升到实践操作,不仅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四、课堂小结(约2分钟)

 

  生:

[对本节课知识点回顾和小结。

]

 

  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加以归纳和总结。

]

 

1.Internet的概念                       2.邮件服务器及其工作原理

3.域名、DNS                          4.WWW服务

5.FTP及其上传和下载              6.ADSL宽带接入

 

 

  设计意图:

由学生来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小结,一方面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难点知识的理解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逻辑表达能力。

 

  五、知识拓展(约5分钟)

 

  师:

家庭上网从PSTN公共电话网上网已经进入了ADSL上网的时代,相信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改善,家庭上网将走向LAN接入上网和无线接入上网;BBS的作用已不仅仅是电子公告牌,还包括讨论区、交流区、信息布告区等等,是Internet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服务;Telnet(远程登录)可让用户通过Internet网络登录到另一台远程计算机上……

 

  师:

[给各小组布置项目]请你们四个小组的同学根据本小组同学的兴趣、能力和条件选择其中之一项目(LAN接入、无线接入、BBS、Telnet)去收集和整理相关知识,然后将收集的资料整理成WORD或PPT方式的成果报告。

 

  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通过探究学习,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获取和整理的能力。

 

  附:

项目实施方案书

 

项目实施方案书

项目组长

 

项目实施时间

项目成员

 

 

 

 

 

 

 

 

 

 

 

 

 

 

 

项目选择

项目一:

LAN接入方式

项目二:

无线接入方式

项目三:

BBS(电子公告牌)

项目四:

Telnet(远程登录)

项目分析与实施记录

 

 

  

 

  

 

  

 

  

 

  

 

项目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