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网课题目答案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73601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4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原理网课题目答案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网课题目答案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网课题目答案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网课题目答案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网课题目答案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原理网课题目答案全.docx

《马克思主义原理网课题目答案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原理网课题目答案全.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原理网课题目答案全.docx

马克思主义原理网课题目答案全

绪论

第1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第2题(单选)

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劳动价值论

辩证法

历史观

√剩余价值论

第3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工人罢工和起义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第一章第一节

第1题(单选)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第2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一切知识的总汇

对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第3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第4题(单选)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普遍性

特殊性

科学性

√客观实在性

第5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物质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可感知性

物质是自然界的具体的物质形态

第6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

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第7题(单选)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关于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第8题(单选)

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

主张只有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

主张只有感性认识才是可靠的

认为人的精神是崇高的

√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

第9题(单选)

客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

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

√认为世界是某种独立精神的产物

人的意志是世界的本质

物质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10题(单选)

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相分离

世界观与方法论相分离

主体与客体相分离

自然观与历史观相分离

第11题(单选)

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指的

运动

√实践

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

第12题(单选)

列宁指出:

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

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

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是指

物质能否被意识所正确反映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意识是否根源于物质

意识是否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第13题(多选)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哲学都是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学说

√具有历史性的意识形态

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第14题(多选)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时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

√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

√它是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关系的根本问题

它是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它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标准

第15题(多选)

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存在就是被感知

√物是观念的复合

理在事先

√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第16题(多选)

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物是感觉的集合

√“理在事先”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

第17题(多选)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

√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

√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

√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18题(多选)

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一章第二节

第1题(单选)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

此,他解释道:

“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

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

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

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

”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

度看。

就是要

注重量的积累

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坚持适度原则

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第2题(单选)

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

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

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

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客观性

有限性

√相对性

一维性

第3题(单选)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说明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第4题(单选)

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形式和状态

方向和道路

结构和功能

源泉和动力

第5题(单选)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

的哲学道理是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第6题(单选)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

√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形而上学的思想

诡辩论的思想

相对主义的思想

第7题(单选)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共性和个性的观点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第8题(单选)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质量互变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

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9题(单选)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第10题(单选)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事物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第11题(单选)

“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归纳与演绎

分析与综合

抽象到具体

实践到认识

第12题(多选)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

话说明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第13题(多选)

恩格斯说: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所

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第14题(多选)

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第15题(多选)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16题(多选)

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

√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同样的元素由于结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事物

√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由变异的积累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第17题(多选)

辩证的否定是

√事物的自我否定

√事物发展的环节

√事物联系的环节

√扬弃

第18题(多选)

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普遍性的完整含义是指

矛盾存在于全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

矛盾存在于某个事物产生和消亡的过程中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第一章第三节

第1题(单选)

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认为人的思想是人的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第2题(单选)

正确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正确认识客观规律

彻底克服错误思想

第3题(单选)

意识的本质是

大脑的机能和属性

√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大脑的分泌物

思维的各种现象

第4题(单选)

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抹杀了意识的主观特征

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第5题(单选)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

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意识的内容和源泉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

第6题(单选)

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是人类的主观意识

是意识的客观内容

既非物质,也非意识

第7题(单选)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

“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句话表

明人的意识具有

客观性

√能动性

对象性

任意性

第8题(单选)

“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第9题(单选)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

第10题(单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

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经达到数百万种。

这说明

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物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第11题(多选)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

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

”这说明

√精神、意识对物质具有依赖性

精神和理论的作用可以取代物质的力量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现实世界,而且可以通过实践改变现实世界

√理论和精神可以通过群众转化为物质力量

第12题(多选)

“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违反客观规律的表现

√急躁冒进的表现

√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表现

第13题(多选)

下列体现事物发展具有规律性的有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万物皆流,无物常住

第14题(多选)

实事求是体现着

√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第15题(多选)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表现在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客观规律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客观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16题(多选)

下列体现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辩证关系的有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人可以借助工具作用于客观世界,有目的地引发、调节和控制自然界中的事物、能量

和信息过程,使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生有利于人的变化

√自然规律是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

现的

√自然规律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

不同的历史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第二章第一节

第1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的观点

实践与认识辩证发展的观点

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过程的观点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

第2题(单选)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说明

技术比科学更为重要

√社会实践的需要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科学发展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

技术发展推动科学发展

第3题(单选)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各自独立的

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前提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于理论之中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第4题(单选)

人的认识就是类似于照镜子的活动,这是属于()的观点

唯心主义

经验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第5题(单选)

关于感性认识的正确说法是

√感性认识只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是一种抽象的思维

感性认识主要有感觉、知觉和推理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

第6题(单选)

两种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旧唯物主义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经验论与唯理论

第7题(多选)

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的错误

√经验主义

√教条主义

√经验论

√唯理论

第8题(多选)

从根本上说,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

√认识关系

依存关系

√实践关系

矛盾关系

第9题(多选)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10题(多选)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缺陷有

坚持从物到感觉的思想路线

√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缺乏理性认识

第11题(多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的看法是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反映具有摹写性

√反映具有创造性

反映就是原物在头脑中的映现

第12题(多选)

理性认识的形式主要有

表象

√推理

√概念

√判断

第二章第二节

第1题(单选)

真理最本质的特征是

主观性

相对性

绝对性

√客观性

第2题(单选)

真理的一元性是由()决定的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辩证性

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发展性

第3题(单选)

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错误认识

真理是理性认识,谬误是感性经验

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自生的

第4题(单选)

判断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主要看它

√能否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

能否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能否得到大家的认同

第5题(单选)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了检验真理标准的

√客观性

全面性

发展性

稳定性

第6题(单选)

只有感性认识才是可靠的,理论知识是不可靠的,这是()的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

√经验论

唯理论

教条主义

第7题(多选)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

√有条件性

√有限性

永恒性

不确定性

第8题(多选)

价值的特性主要有

√客观性

√主体性

√社会历史性

√多维性

第9题(多选)

关于真理、价值与实践三者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有

√真理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

√真理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价值是实践追求的唯一目标

√价值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

第10题(多选)

价值是实践追求的唯一目标

√多数人的意见

√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的认识

√得到公认

经实践检验

第二章第三节

第1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是

重视实践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认识要回到实践

第2题(单选)

运用马克思主义制定革命策略,必须做到

建立在正确的认识基础上

要征求各方意见

要集体研讨

√从实际出发

第3题(单选)

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根本点是

√从实际出发

遵循原则

按照规律办事

做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第4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

科学发展

第5题(单选)

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阶段

社会转型期

第6题(单选)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

√认识必然、争取自由

满足人的需要

获得发展

文明进步

第7题(多选)

以下关于理论创新的说法,是正确的有

√重视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特点

√重视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政治经验

√重视理论创新要坚决反对教条主义

√理论创新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展开

第8题(多选)

以下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说法,正确的有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两种基本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主要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统一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第三章第一节

第1题(单选)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是否承认

个人的历史作用

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巨大反作用

第2题(单选)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第3题(单选)

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社会存在的是

哲学

道德

宗教

√政治法律思想

第4题(单选)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在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第5题(单选)

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

它是构成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础形式

它是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

√它是一种人们不能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

它是实体性客观力量

第6题(单选)

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信息传递系统

√生产工具系统

劳动力系统

能源系统

第7题(单选)

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问题上,以下论断属于正确的是

√历史的发展是决定性和主体选择性的统一

历史的发展是由先于人的活动的规律决定了的

历史的发展是主体自由选择的结果

历史的发展纯粹是偶然

第8题(单选)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社会发展和自然界发展完全相同

社会发展过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社会发展中一切情况都是必然的

√社会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客观规律

第9题(多选)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历史观长期占统治地位,这是因为

唯物史观对唯心史观斗争不力

√社会生产规模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难以揭示比较隐蔽的经济根源

√剥削阶级有意歪曲解释社会历史

√社会领域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了意志支配历史的假象。

第10题(多选)

下列论著属于意识形态的有

√曹雪芹的《红楼梦》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邹容的《革命军》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第11题(多选)

政治法律思想的特点及其作用在于它是

√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

√带有强烈的阶级性,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

√在社会意识诸形式中起核心作用

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变化的决定因素

第12题(多选)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的分工与协作

√劳动对象

第13题(多选)

“自然环境决定论”错误地认为,自然环境

√决定社会的性质

√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对社会的作用受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制度的制约

第三章第二节

第1题(单选)

决定社会制度性质和社会制度更替的是

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

生产工具

生产资料

第2题(单选)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的统一

主体与客体

自然与社会

生产与消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第3题(单选)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第4题(单选)

“社会形态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这句话说的是

人的思想动机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没有差别

√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第5题(单选)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规律是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第6题(单选)

既承认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活动的选择性的观点,属于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相对主义观点

折衷主义观点

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第7题(单选)

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非决定论

辩证决定论

√机械决定论

唯心主义决定论

第8题(单选)

由于社会历史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

社会规律是由人创造的

√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

人的活动都体现社会规律

人们可以改造或消灭社会规律

第9题(单选)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的发展

经济基础的发展

上层建筑的发展

第10题(单选)

阶级的实质是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专政

不同的社会地位和分工

√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生产资料

第11题(单选)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

命家。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