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衔接八年级物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33225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暑期衔接八年级物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暑期衔接八年级物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暑期衔接八年级物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暑期衔接八年级物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暑期衔接八年级物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暑期衔接八年级物理.docx

《暑期衔接八年级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暑期衔接八年级物理.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暑期衔接八年级物理.docx

暑期衔接八年级物理

第一讲初中物理入门——体验物理现象

【物理研究的是什么】

观察声

物理

提问力

猜想热

实验光

电和磁

【典例剖析】

例1.下列物理现象中:

(1)地热喷泉;

(2)闪电;(3)乐音和噪声;(4)钱江涌潮。

属于力现象的是;

热现象的是;

电现象的是;

光现象的是;

声现象的是。

例2.太阳照着树,会在地上留下影子,我们注意到,时间不同,树影也不同。

能否用树的影子来记录白天的时间呢?

关于这方面的应用,你还知道哪些?

【趁热打铁】

1.旗杆在阳光的照射下,观察它投在地面上影子的长短从早晨到夜间的变化情况是(  )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

2.将文具盒平放在桌面上,用手拉动时的感觉所需力的大小,再将两支铅笔垫在文具盒下面,仍用手拉动,此时你会感觉到所需的力(  )

A.比第一次大    B.比第一次小  C.两次一样大  D.感觉不到手上有力

3.分别向手心吹气和呵气,你的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这个现象你能提出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做以下的小实验:

(1一根铁丝,用手控制在某处反复弯折,然后用手摸一下弯曲处,会有什么感觉?

并对这个现象提出问题 

(2取大小和质地相同的两张32开的纸,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让它们同时从二楼下落,看哪一张先落到地面上?

能提出什么问题?

(3用手指轻轻拨动被拉紧的橡皮筋,你会发现什么现象?

改变橡皮筋的拉力大小,再轻轻拨一下橡皮筋,你又会有什么新发现?

你能够找出其中的规律吗?

你知道这属于物理学中的哪类现象吗?

5.将文具盒平放在桌面上,用手拉动时感觉所需力的大小;再将两枝铅笔垫在文具盒下后,仍用力拉动时,你会感觉到所需的力()

A.比第一次大B.比第一次小C.两次一样大D.说不清楚

6.为了探究隔着透明物体看物体会有什么变化,请你选择下表的物体,并隔着它们观看近处书上的字,把观察的结果按要求填入表中.

透明物体

两个表面

字的大小变化

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

都是凸面

近视眼镜片

平板玻璃

 

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出结论:

隔着(填写物体的特征)的透明物体看书上的字,大小会发生变化.

猜想一下,用这些物体看书上的字时,字的大小变化程度还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说出一种因素:

.

第二讲声现象——声音是什么

【新知探究】

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

同学们,这些发声的物体都有怎样的特征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即停止)

※我们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来证明发声体的振动呢?

用敲响的音叉浸入蒸发皿的水面,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的乒乓球,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纸撕成很小的碎纸片,放在大鼓的鼓皮上,再用力敲动,会看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喉咙,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研究中的放大法:

  放大法:

物理实验中常遇到一些微小物理量的测量。

为提高测量精度,常需要采用合适的放大方法,选用相应的测量装置将被测量进行放大后再进行测量。

常用的放大法有累计放大法、形变放大法、光学放大法等。

我们在进行物体发声时在振动的研究时采用了放大实验现象的方法。

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

早期人们如何记录声音?

请大家思考,老师说话发出的声音,你们是如何听到的?

在生活中,声音的传递有赖于各种各样的物质,这些能够传声的物质叫介质。

管道工人在维修时经常敲击钢管发出声音,声音继而通过钢管传递到离他较远的其他位置的工人那里,此时钢管是传声介质;水中的鱼儿经常会被岸上嬉戏的人们发出的声音所惊吓,此时河水是传声介质;那么,天空中打雷的时候,人们听到雷声,以及人们日常的交谈所发出的声音是否需要传声介质呢?

回到书本实验(将罩子里的空气逐渐抽去)

这个实验说明空气也是传声介质,雷声传到人耳,人们之间谈话的声音都有赖于空气这种传声介质。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3声音是一种波

声音是以什么形式传播的呢?

我们来看打鼓这个事例:

人在打鼓的时候,鼓面向左振动压缩左侧空气,空气变得紧密,紧接着鼓面向右运动,空气又变得稀疏,周而复始便形成了图中所示的形状,这和水波非常相似。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递的。

  生活中,声音的传递是需要时间的,例如高空中发声打雷打闪的现象,我们看到闪电后要间隔几秒钟才会听到雷声,这说明雷声传到人耳需要一定的时间。

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根较长的钢管在一端敲击一声,在另一端的人会听到2声,这是为什么?

如果钢管中充满了水,又可能听到几声呢?

请大家小组讨论。

 

知识点4声速 ▲声音传递的快慢用声速来描述,不同的介质传声的速度不同,通常固体传声速度大于液体,液体传声速度大于空气。

  ▲15℃空气中声音的速度是340m/s。

关于速度的知识,做如下补充:

物理量

英文符号

国际单位

英文符号

三者关系

路程

S

m

v=S/t

S=vt

t=S/v

时间

t

s

速度

v

米/秒

m/s

  回声的概念:

生活中在一些空旷且有较大障碍物的地方,我们大声叫喊,会听到有声音经过障碍物的反射传递回来,这就是回声。

人耳分辨回声的最小时间间隔是0.1s,那么,障碍物距离人最近需要多少距离,人耳才能将回声与原声分辨出来呢?

请你来想一想。

知识点5.声音具有能量,声波能够传递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典例剖析】

一、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

1.《黄河大合唱》歌词中有“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2.你知道下列声音分别是怎样产生的吗?

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1)优雅的琴声:

(2)悠扬的短笛声:

(3)风吹树叶的“沙沙”声:

(4)“哗哗”的流水声:

3.用鼓槌击鼓发出声音,鼓声的声源是()

A.鼓槌B鼓面C空气D鼓的侧面

4.下列各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A.“声呐”探测敌方潜艇B.蝙蝠在黑夜中飞行

C.挂在胸前的哨子D.手臂振动

二、固体、液体、气体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指出下列情况下声音是依靠什么传播。

(1)人们平时交谈:

(2)用拉紧的细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的“土电话”进行通话:

(3)潜水员在水下听到岸边的谈话声:

2.把正在发生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当从玻璃罩内向外抽气时,能听见闹钟声音逐渐变;让空气重新慢慢进入玻璃罩内的过程,能听见闹钟的声音逐渐变。

由此可以推测,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3.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在下列环境中,声音不能传播的是()

A海底B山顶上C月球表面D泥土中

4.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大地——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

C.大地——水——鱼D.水——鱼----大地

三、声音是一种波

当声波传入人耳引起振动、进而人就听到了声音,而回声是由产生的。

四、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1.甲在足够长的有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次,已在另一端把耳朵贴在水管上听,能听到次声音,其中听到的第二次声音是依靠传来的。

2.右表中列出了不同温度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你能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温度/℃

速度/(m/s)

-20

318

-10

324

0

330

10

336

20

342

30

348

五、声音具有能量

高压冲击声波可击碎胆结石。

喇叭中发出的较强声音可使烛焰。

这一切都说明,声音具有。

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石粉碎。

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声音是一种波B.只有用凹面镜才能反射声波

C.声波具有能量D.只有把声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

第三讲声现象——响度、音色

知识点1.响度

1.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 

活动一:

拿出大鼓,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声。

怎样才能使鼓面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同学们很容易想到应该使鼓面振动的幅度更大些,关键是设计一种能显示出鼓面振动大小的方法。

如在鼓面上撒些纸屑,通过纸屑向上跳的高低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也可以将鼓侧放,然后将细线悬吊泡沫塑料小球与鼓面接触,通过泡沫小球向外弹的远近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你还能设计出哪些方案?

 

通过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得出结论:

声音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坐在教室前后排得学生听到声音有声么不同?

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3.观察扩音器的前端都是什么形状的?

此特点说明了什么?

声音的能量越集中,响度越大。

4、声学上计量声音的强弱的单位:

    ,符号是    。

阅读“一些物体发声的分贝数”,了解常见声音的分贝。

响度  

 1、含义:

人耳感到声音的强弱程度。

 

 2、振幅:

物体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3、影响因素:

(1)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2)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与能量是否集中有关。

知识点2音色

音色(声音的品质):

欣赏扬声器播出的一段器乐合奏曲,判断其中有哪几种乐器。

同一乐曲中,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不同。

它是由发声体的  、、

   等因素决定的。

【典例剖析】

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有关,越大,响度越大。

1.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叫做响度。

把振动的叫做振幅。

2.在“5·4”联欢会上,张强同学用力击鼓,是为了提高鼓声的。

3.使用随身听(MP3、MP4…)时,调节音量按钮的实质就是改变了声音的。

2、声音的材料、结构不同,所以也不同。

1.小明给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据声音的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

2.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模仿歌星声音的。

3.在音乐会上用二胡和小提琴同时演奏《荷塘月色》时,人们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演奏的声音,主要依据的是。

4.铁路工人检查车轮时,常常轻轻敲打车轮,通过声音判断车轮有无损伤,这是根据()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音是否刺耳

第四讲声现象——音调

【新知探究】

实验1、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

(1)将锯条1/5伸出桌外;

(2)将锯条1/3伸出桌外;(3)将锯条1/2伸出桌外,用同样的力使其振动发声。

观察:

锯条伸出桌外长短不同时:

振动快慢情况?

发出声音的特点?

如图

实验2、将橡皮筋

(1)张紧;

(2)稍松弛。

用同样的力使其振动发声。

观察橡皮筋振动的快慢,并辨别音调的高低。

我们的结论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那么能不能用一个物理量来表示振动的快慢程度呢?

[试一试]用一张硬卡片分别拨木梳的粗齿和细齿,仔细听卡片发出的声音高低有什么不同?

快速拨梳齿,梳齿振动快,快速拨梳齿,梳齿振动慢。

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来表示

1、音调的含义: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频率的概念:

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

3、音调在音乐中的应用

参照《物理实验》的拓展活动,分组探究弦乐器的音调

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

(1)弦的长短;

(2)弦的粗细;(3)弦的松紧

4、通常女生比男生的音调高。

女高音、男中音就是指音调的高低。

1.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反之,越低。

【典例剖析】

例1.小强在使用小提琴前、常常旋动琴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

例2.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  )

A.音调B.音色C.响度D.音色和响度

例3.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色一定不同

B.音调一定不同C.响度一定不同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例4.如右图所示,是一位学生在吹奏自制的哨子,他把用筷子制成的杆上下拉动时,是在改变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

例5.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例6.如图是某同学在瓶子里装上不同高度的水吹奏乐曲时的情景.音乐声是靠空气柱的产生的,吹不同的瓶子发出声音的不同,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播的.

例7.女高音低声伴唱中的“高”指的是高,“低”指的是小

例8.下图分别用来演示声音的三种特征,其中①是用来说明声音的.②是用来说明声音的.③是用来说明声音的.

【小结】

一、响度

1、定义:

声音的强弱

2、影响因素:

振幅、距发声体远近。

二、音调

1、定义:

声音的高低

2、影响因素:

频率——振动的快慢。

三、音色

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第五讲声现象——令人厌烦的噪声

【新知探究】

(1)噪声的来源

1.乐音:

通常是指哪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

2.噪声:

通常是指哪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

[讨论交流]如果我们正在上课而旁边有人在欣赏音乐,那么这“动听的音乐”对我们来说需不需要呢?

而对于欣赏音乐的人来说是否也不需要呢?

[拓展]

1.从物理学角度讲:

(1)乐音是四发声体做有规律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2)噪声是四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2.从环保角度讲:

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看一看]学生阅读课本图示,观察乐音和噪声的波形。

[讨论交流]学生结合家庭、学校周围环境,在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属于噪声?

(学

生根据亲身经历列举)噪声的来源:

建筑工地上机器发出的各种声音;公路上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家属区(住宅区)小工厂发出的声音;家用电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自习课时同学随便讲话的声音。

(二)噪声的等级及危害

[拓展]噪声的危害:

噪声被列为当代社会主要污染之一,它会使人心烦意乱,神经紧张,损伤有的听觉,使人产生头痛,记忆力衰退,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学习、生活和工作。

噪声还是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喷气式飞机和水泥搅拌机的噪声能使人头痛、呕吐。

极强的噪声,能直接导致人和动物的死亡。

[读一读]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声音的级别和人的感觉。

[举例]噪声的危害:

例1.1964年,美国空军作超音速飞行实验时,在飞机的轰鸣中,一个农场的10000只鸡中有6000只死亡。

例2.《楚天金报》消息,4月15日清晨,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一个单位搞宣传活动时,伴随着激扬的音乐声,飞翔在空中的15只珍希红嘴相思鸟纷纷落地而亡!

(三)噪声的控制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想一想]以下各图中控制噪声的方法分别属于哪一种?

[议一议]减弱城市噪声污染的具体措施:

(1)抓植物绿化工作:

在道路两旁、园区植树、种植草坪;

(2)汽车在市区禁用喇叭,禁止载重车穿行;(3)城市住宅区内禁止商店或摊贩用高音喇叭做商业广告;(4)市区禁止燃放鞭炮;(5)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设置噪声测量仪;(6)市区建筑工业要设计隔音板禁用搅拌机等。

【典例剖析】

一:

区分乐音与噪声及噪声的来源

例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

①工厂车间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

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爆竹声⑥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A.①③④B.①②⑤C.①④⑤D.①④⑤⑥

二:

噪声的控制

例2如图所示.为了使道路交通更加通畅,厦门市几条主干道架设了高架道路,高架道路的路面铺设“海绵”沥青,部分路段两侧设有高3m左右的透明板墙,铺设“海绵”沥青和安装这些板墙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

3、声音的等级和危害

例3声音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一般人的理想声音环境是(  )

A.喜欢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

B.喜欢在30-40dB的安静环境里

C.喜欢在80-90dB的热闹环境里

D.就是在100dB以上的环境里也不在乎

例4对人较为理想安静环境,声强大约为(  )

A.70-90dbB.130-150dbC.30-40dbD.0db

4、噪声的控制

例5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  )

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

B.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

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

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例6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在校园周围植树

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小结】

1.乐音:

通常是指哪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

2.噪声:

通常是指哪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

3.控制噪声的途径:

①在声源处减弱。

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③在人耳处减弱。

第六讲声现象——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新知探究】

对于听觉正常的人在空气中是不是都能听见物体振动发出的所有声音呢?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能听见蜜蜂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为什么听不见蝴蝶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呢?

[猜一猜]

(1)火山、地震爆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

(2)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这种信息的呢?

人为什么不能?

(一)人与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

1.可听声:

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

2.超声波:

频率高于20000Hz。

3.次声波:

频率低于20Hz。

(二)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

超声波的特征:

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集中的声能。

[应用]

(1)B超检查母体胎儿

(2)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3)超声波清洗器

(4)超声波焊接机

次声波的特征:

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

预报地震、台风、海啸和监测核爆炸等

【典例剖析】

1、人的听觉范围

例1人能感受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例2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7次,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假如你闭上眼睛,这两种昆虫从你头附近飞过,那么(  )

A.能听到甲昆虫飞过,但不能听到乙昆虫飞过

B.能听到乙昆虫飞过,但不能听到甲昆虫飞过

C.甲、乙两种昆虫飞过都能听见,但甲的声音更微弱

D.甲、乙两种昆虫飞过都听不见

2、超声波与次声波

例3下面关于超声波或超声波的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蝙蝠能发出超声波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

D.可以利用B型超声仪检查身体

例4关于超声波,以下正确的是(  )

A.频率在20Hz以下

B.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

C.频率在20000Hz以上

D.只要响度大,什么样的声音都可看作是超声波

例5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

B.超声波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大

C.次声波就是没有传播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

D.超声波可以透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向前传播

例6关于次声波、可听声、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次声波最快B.可听声最快C.超声波最快D.一样快

例7下列事实中,应用了次声波的是(  )

A.古代水手通过吹号角来探测前方的情况

B.用仪器监听海浪、台风和地震

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D.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小结】

1.超声与次声。

2.超声和次声的应用。

3.超声的特性:

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集中的声能。

4.次声波的特性:

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

第七讲物态变化——物质的三态

【新知探究】

回忆小学科学内容,找出生活中的实物并指出它们的状态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及其特征

名称

形态特点

举例

固态

有一定体积和形状

液态

有一定体积没有一定形状

气态

没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形状

2、

酒精灯的使用

方法:

(1)步骤演示:

①左手扶灯身,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扣放在桌上。

②划着火柴,从侧面接近灯捻点燃酒精灯。

③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④讲解火焰的分层,指出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⑤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身,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2)注意:

①使用前检查灯捻,除掉烧焦部分,剪齐灯捻。

②灯身内酒精,最多不要超过灯身的2/3。

③拿掉灯盖或熄灭酒精灯时,一定扶好灯身,以免将酒精灯弄倒。

④绝对不可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灯,否则容易着火。

⑤万一灯内酒精洒出,使桌面或其它物体着火,不要慌张,要迅速用事前备好的湿抹布盖灭。

三、物态变化

Q:

冰是什么状态?

把它加热?

变成什么状态?

把水烧开,一部分水又变成什么状态?

1、物质由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2、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下图所示: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三、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被称为“分子”的小微粒组成,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固体:

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空隙很小,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

液体:

分子间空隙较大,分子活动范围较大。

气体:

分子间空隙很大,分子可以自由活动。

【典例剖析】

1、物质的三态

例1通常情况下,在气温0℃时的室内,水所处的状态是(  )

A.固态B.液体C.气态D.三态都有可能例

例2甲、乙、丙三幅图中,能形象描述液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  )

A.甲B.乙C.丙D.乙和丙

例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