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31508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9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docx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docx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生命现象

植物:

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

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

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

落叶。

问题:

排便是否属于排出代谢废物的方式?

不属于。

2.生长发育,由小长大。

问题:

钟乳石的由小长大是否属于生物生长?

不属于。

3.繁殖后代。

问题:

细菌用芽孢繁殖后代吗?

不是,芽孢是细菌用来度过不良环境的。

4.遗传变异,相似和差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遗传现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了变异现象。

5.应激性: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

例:

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6.适应并影响环境。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1.生物圈的范围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即海平面上下10千米的范围。

绝大多数生物生存范围是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

2.生物的生存基本条件

生物的生存需要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3.栖息地

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称为栖息地。

如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等。

环境因素(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栖息地特征。

人口数量剧增,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第三节生物学探究方法

1.探究过程

生物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1)提出问题:

例: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

例: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前提:

提出有研究价值问题,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3)制定计划:

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关键,(探究计划包括方法、步骤,材料、器具)

①生物学探究实验一定要设计对照实验,其中实验组指的是被处理的一组,而对照组指的是没有处理,用来与实验组作对照的。

②探究实验中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此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③实验中的自变量指人为设计的变量,因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称为因变量。

④实验过程需设计重复组,目的是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2.探究方法

生物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要了解小区的树干到底有多粗用测量法。

要了解蚕的一生可以采用观察法。

要了解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用实验法。

要了解色盲患者在人群中的比例用调查法。

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1、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2、显微镜使用:

(1)对光:

第一步: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第二步:

转动遮光器,使一个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第三步:

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第四步:

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明亮的视野。

(2)安放装片:

观察对象对准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好。

(3)观察:

①降镜筒:

使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接近装片2mm,此时眼睛应注视物镜;

②升镜筒:

左眼目镜,转动粗准焦螺旋直到发现物象;

③调整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的物象清晰。

(3)注意:

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旋转180°)。

例:

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

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③物象的移动:

看到物象在视野偏左上,怎样移到中心?

往哪偏,往哪移

(4)整理和存放

第二章观察生物结构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细胞的结构组成:

植物细胞: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液泡;

动物细胞: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2.识图

2、功能:

①细胞质:

不停流动,加快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

②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生命活动受遗传物质控制)

③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场所,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

④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场所,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线粒体。

⑤液泡:

内含细胞液,溶解多种物质(西瓜汁,番茄汁是什么,存在的位置)

⑥细胞膜:

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上,不易被观察到。

(如果汤汁、洗菜水变色,首先被破坏的是细胞膜,叶绿体叶绿素才会溶出)

⑦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3、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

①切片——用从生物体上的薄片制成;

②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③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这三种玻片标本都可以做成永久的或临时的。

玻片标本的制作,需要载玻片和盖玻片。

4、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过程:

①擦:

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

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取:

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内表皮。

④展:

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⑤盖: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⑥染:

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5、观察动物细胞中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不同之处:

(1)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而不是清水。

(2)取材不同,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

第二节细胞分裂分化

1、细胞分裂:

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分裂过程:

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结果: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细胞分裂和生长使生物体由小长大。

2、细胞分化(遗传物质作用)

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把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构成的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结果: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构成复杂生物体。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3、植物组织:

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

动物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4、癌细胞:

细胞分裂失去控制,细胞不断分裂而不分化。

第三节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结构层次

植物体: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动物体: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注意:

植物体没有系统这一层次。

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①根②茎③叶属于营养器官

④花⑤果实⑥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裸子植物没有花和果实。

3、哺乳动物八大系统

呼吸、运动、消化、循环、泌尿、神经、内分泌、生殖系统。

4、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单细胞生物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变形虫等都是一个细胞的生物体,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命活动。

细胞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第3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1.根据繁殖方式我们把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其中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孢子植物的繁殖:

成熟孢子从母体散发出来,落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就萌发生长成新的植物体。

一个孢子就是一个生殖细胞。

种子植物的繁殖:

通过产生种子繁殖后代,生殖过程脱离了水的限制,能够生活中干旱的环境中。

2.藻类植物

大都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单细胞;

多细胞藻类无根、茎、叶的分化,没有输导组织。

常见的藻类植物:

石花菜、小球藻、硅藻、海带、水绵、衣藻、紫菜。

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可能会引起水华或赤潮现象。

藻类植物是空气中氧的主要来源。

3.苔藓植物

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一般具茎、叶,根为假根(起固着作用,没有输导组织)。

常见的苔藓植物:

葫芦藓、墙藓、地钱。

苔藓植物叶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因此对空气中的污染气体十分敏感,是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4.蕨类植物

大都生活中潮湿环境中,具根、茎、叶分化,有输导组织。

常见蕨类植物:

肾蕨、满江红、桫椤、卷柏、贯众。

我们现在使用的煤炭是由古代的蕨类植物埋在地下形成的。

5.种子植物—有发达输导组织。

①裸子植物:

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常见的裸子植物:

松、杉、柏、银杏、苏铁等。

②被子植物:

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常见的被子植物:

桃、大豆、水稻、玫瑰等等。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过程

意义:

①促进根吸收水②促进水和无机盐运输到茎叶③有助于植物体散热,降低周围环境温度。

影响因素:

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

作用的主要器官:

叶片部位:

气孔(蒸腾失水门户、气体交换通道)

植物水分2个去向:

蒸腾失水(大部分)、组成植物体和维持生理过程(1~5%)

2、叶片结构:

表皮:

保护组织,上、下表皮,只有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成对围成气孔)

叶肉:

营养组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含有叶绿体

叶脉:

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

3.保卫细胞与气孔开闭

当保卫细胞吸水时,气孔打开,蒸腾作用增强;失水时,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

第3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概念及过程

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其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场所:

叶绿体(叶绿素必须在光下才能合成),植物体绿色的部分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实质: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2.天竺葵的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

暗处理:

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

目的:

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遮光(对照实验):

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对照遮光的部位和不遮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注意:

遮光的时间不要太长,因为未遮光部分的淀粉会通过叶脉运输到遮光部位。

脱色:

把叶片放进酒精中隔水加热,叶绿素易溶于酒精,脱色的目的是使叶片变成黄白色,防止叶绿素的颜色观察。

隔水加热的原因是酒精加热易燃烧。

染色:

用碘液染色。

清洗,观察。

结果:

(已知淀粉遇碘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

结论: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光照。

3.金鱼藻实验——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实验原理:

氧气难溶于水,易采用排空气法收集。

氧气能助燃,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4.柳树实验——探究光合作用需要水。

5.采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注意:

氢氧化钠能够吸收环境的中二氧化碳,碳酸氢钠能够保持环境中二氧化碳恒定。

6.银边天竺葵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为叶绿体。

7.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1)外因:

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水分等。

(2)内因:

叶绿体叶绿素含量、酶的含量和活性等。

(3)应用:

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光的充分利用),通风、延长光照时间、补充CO2、温度

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概念及公式:

细胞内有机物在氧气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公式:

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

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发出去。

2.探究种子呼吸作用释放热量

实验组:

煮熟的种子:

温度计不升高;对照组:

未处理的种子,温度计升高。

结论:

种子萌发释放热量。

(来源于有机物)

3.探究种子萌发需要氧气

实验组:

煮熟的种子:

燃烧的蜡烛不熄灭;对照组:

未处理的种子,燃烧的蜡烛熄灭。

4.检验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注意:

不仅是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而不仅仅是在晚上。

第五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绿色植物是绿色的“能量转换器”

植物吸收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其转换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从而为植物自身及其他生物生存提供物质和能量。

2.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3.天然的“蓄水池”

绿色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绝大部分又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水,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四章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1.根据体内有无以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我们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无脊椎动物类群及特点:

类别

特点

代表生物

 

腔肠动物

身体呈辐射对称,圆筒状,有口无肛门

水螅、桃花水母、海蜇、海葵、珊瑚虫

蠕虫动

扁形动物

身体扁平,左右对称,有口无肛门

涡虫、血吸虫、猪肉绦虫

线形动物

身体细长如线,两头尖,有口有肛门

秀丽隐杆线虫、蛔虫

环节动物

身体有许多相似的环节构成

蚯蚓、沙蚕、水蛭

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有贝壳

蜗牛、河蚌、乌贼、宝贝

节肢动物

身体分部,头和触角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蝗虫(所有昆虫)

3.蚯蚓:

身体的前端处有一个环带,蚯蚓依靠肌肉和刚毛配合运动;用湿润的体壁呼吸。

4.蝗虫:

用气管呼吸,气门不参与气体交换,只是气体进出身体的门户。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是足和翅。

5.节肢动物是地球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生物,外骨骼的存在能够防止体内水分散失,使其更适应陆地生活。

第二节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1.鱼类

(1)生活:

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2)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身体梭形,体表覆盖着鳞片,分泌黏液,减少游动时的阻力;

体表有侧线,感知水流和水压;

腹部白色,背面深灰或黑色,起保护作用;

用鳃呼吸,口和鳃盖交替张合,获得氧气;

用鳍游泳:

胸鳍腹鳍臀鳍主要起平衡作用,尾部和躯干部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背鳍保持鱼体平衡,防止侧翻。

(3)注意他们不是鱼!

鲸鱼—哺乳动物;鱿鱼—软体动物;鲍鱼—软体动物;甲鱼—爬行动物;鳄鱼—爬行动物;娃娃鱼—两栖动物。

2.两栖类

(1)生活环境: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

(2)呼吸:

幼体用鳃呼吸,用肺呼吸,成体用湿润的皮肤辅助呼吸。

(3)代表生物:

娃娃鱼,青蛙,蟾蜍等。

(4)辨析:

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就一定是两栖类吗?

不是,如鳄鱼是爬行类。

3.爬行类

(1)生活环境:

适应陆地生活。

(2)呼吸:

用肺呼吸。

(3)特点:

体表有角质的鳞片或甲,心脏四腔,心室之间有不完全的隔膜。

(4)生殖:

产卵,卵有坚硬的卵壳,防止水分散失,保护内部结构,生殖过程脱离了水的限制,真正适应陆地生活。

(5)代表生物:

蛇,乌龟,鳄鱼,蜥蜴等。

4.鸟类

(1)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点:

体型呈流线型,减少了飞行时的阻力;

前肢变成翼,是飞行器官;

胸肌发达,提供飞行时的动力;

骨骼很薄,有的中空,有的愈合,减轻体重;

呼吸采用双重呼吸,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

(2)呼吸:

鸟类用肺呼吸,用气囊辅助呼吸。

注意:

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3)鸟类的特征:

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有角质的喙,前肢变成翼,双重呼吸。

5.哺乳类

(1)哺乳类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胎生哺乳,体内有膈,大脑发达,牙齿分化。

(2)恒温动物:

鸟类和哺乳类的体温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

(3)变温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体温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

6.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促进物质循环、维持生物的生存和稳定(生物数量和种类)、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第三节动物的运动

1.运动基础

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骨骼肌。

其中骨和骨连结组成骨骼。

骨连结包括不活动的骨连结、半活动的骨连结和关节。

运动中,骨连结中的关节起支点作用,骨是杠杆,骨骼肌是动力。

2.关节的结构

关节头

关节面关节窝外面覆盖一层关节软骨,使关节更灵活。

关节关节囊:

外有韧带,使关节更牢固。

关节腔:

内有滑液,减少摩擦,使关节灵活。

脱臼:

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出。

3.骨骼肌

(1)结构:

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属于器官。

(2)运动:

骨骼肌通过收缩和舒张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骨骼肌至少跨过一个关节。

(3)伸肘与屈肘:

伸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屈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提重物或推门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第四节动物的行为

1.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如蜘蛛结网、亲鸟育雏、蜻蜓点水等。

2.学习行为

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获得的行为,由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决定。

如老马识途、鹦鹉学舌等。

3.社会行为

营群体生活的生物,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表现为明显的分工、组织、等级。

如蚁群、蜜蜂等。

第5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1.营养方式

1.自养:

生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等过程制造有机物。

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细菌、化能自养等。

2.异养:

生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通过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物质。

如捕食、寄生、腐生等。

3.寄生:

指从活的动植物体内获得有机物的过程。

4.腐生:

指动物的尸体粪便、植物的枯枝落叶中获得有机物的过程。

2.病毒

(1)病毒的结构:

不具有细胞结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

(2)病毒的繁殖:

必须在其他生物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侵入→复制组装→释放),以侵入细胞的物质为原料,在遗传物质控制下,通过自我复制繁殖新病毒。

(3)病毒的生活方式: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4)病毒的分类:

根据侵染对象分为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郁金香碎色病毒)、动物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3.细菌

(1)原核生物:

细胞内无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只有一个遗传物质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

如细菌等。

(2)真核生物:

细胞内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如植物、动物、真菌等。

(3)细菌的结构:

单细胞生物,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有的有荚膜(保护作用),鞭毛(运动)。

(4)营养方式:

绝大多数细菌为异养,寄生或腐生。

(5)繁殖方式:

二分裂。

(6)芽孢:

细菌在恶劣生存环境下的一种状态,可以躲避不良环境的影响。

芽孢不是细菌的繁殖体。

4.真菌

(1)形态:

多为有分支的丝状体(霉菌),少数为单细胞个体(酵母菌)。

(2)细胞结构:

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3)生活方式:

腐生生活、寄生生活。

(4)繁殖方式:

分裂生殖、菌丝体锻炼生殖、孢子生殖。

第6章生物的分类

1.生物的分类方法

分类时,一般把生物的生活习性、生理特征和形态结构等作为依据,找出不同生物之间相同和差异的程度,进行逐级分类。

被子植物的分类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是分类的主要依据,因为它们在植物的一生中出现的时间较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小。

对动物进行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外,往往还要比较它们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2.生物的分类单位

(1)生物分类单位一般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共7个单位,其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2)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少;反之,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

根据生物在分类上的地位可知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