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全文翻译word精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51867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3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全文翻译word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国际经济学全文翻译word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国际经济学全文翻译word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国际经济学全文翻译word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国际经济学全文翻译word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全文翻译word精品.docx

《国际经济学全文翻译word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全文翻译word精品.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经济学全文翻译word精品.docx

国际经济学全文翻译word精品

第2章现代贸易理论的基础现代贸易理论试图回答如问题:

(1)贸易基础(basisfortrade)由什么构成--即国与国之间为什么要进和出口某些商品?

(2)商品在世界市场按什么样的贸易条件(termsoftrade)(相对价格)进行交换?

(3)从生产和消费方面来看,国际贸易收益(gainsfrominternationa1trade)是什么?

本章将首先毓要回顾现代贸易理论的发展历史,然后介绍分析国际贸易影响时用到的理论工具,进而探讨这些问题。

现代贸易理论的发展历史现代贸易理论是经济思想进化的产物。

重商主义以及后来的亚当•斯密和人卫•李嘉图的著作都为现代贸易理论提供了框架。

重商主义

在1500-1800年间,欧洲出现了一批关注国家建设的学者。

按照重商主义(mercantists)的观点,一个吲家如

何管理它的国内和国际事务以提高自身的利益,是建设国家的中心问题,而拥有一个强大的对外贸易部门则是该问题的答案。

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实现贸易顺差(出口超过进口的剩余),就可以得到世界其他国家支

付的黄金和白银。

这种收入将增加消费,提高国内的产出和就业水平。

为了促成贸易顺差,重商主义学派主张政府进行贸易管制,并建议采用关税、配额和其他商业政策将进口限制在最低水平,以保护一个国家的贸易地位。

进入18世纪,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受到了强烈的攻击。

根据大卫•休谟的价格流转学说(price-specie-口ow

doctrine),贸易顺差只可能是短期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消除。

为说明这一点,假定英国获得了贸易盈余,导致黄金和白银流入。

由于这些贵金属构成了英国货币供给的一部分,它们的流入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从而使得英国的物价水平相对于其贸易伙伴的而言比较高。

物价水平的上升会激励英国居民购买外国生产的商品,同时英国的出口额会降低。

结果是,该国的贸易盈余最终将自动消除。

休谟的价格流转机制表明,重商主义的政策最多只能带来短期的经济优势。

重商主义学派从静态的视角分析世界经济,这也是他们遭到攻击的一个原因。

在重商主义学派看来,如果将世界经济看做一块蛋糕的话,那么蛋糕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

这意味着一个国家的贸易收益来自于其贸易伙伴的牺牲,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同时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这种观点受到了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的《国

富论》(Wea1thofNations)的挑战。

根据斯密(1723〜1790)的观点,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的大小并不是固定的。

国际贸易允许各国之间进行专业化和劳动分工,这将提高各国国内生产率的一般水平,并增加世界产出。

因此,斯密的动态贸易观点认为,通过自由贸易,贸易双方能够同时享有较高的生产和消费水平。

下一部分将对斯密的贸易理论做进一步解释。

进行国际贸易的原因:

绝对优势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自由贸易(freetrade)(开放市场)的主要倡导者,认为自由贸易能够促进国际劳动

分工。

通过自由贸易,各个国家可以集中生产他们能生产的成本最低的商品,并随之获得劳动分工的收益。

在肯定了国家间的商品流动取决于成本差异这一观点的同时,斯密试图解释,为什么不同国家的生产成本会存在差别。

斯密认为,投入要素的生产率是决定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

这种生产率的基础是自然优势

(natura1advantage和后天通过学习习得优势(acquiredadvantage)。

前者与气候、土壤和矿产资源等因素有关,而后者则包括特殊的技能和技术。

斯密证明,如果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拥有某种自然优势或习得优势,一个国家将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生产这种商品,并变得比他的贸易伙伴越来越具有竞争力。

斯密对竞争优势决定因素的分析是从市场的供给方面来考虑的。

斯密的成本概念以劳动价值论(1abortheoryofva1ue)为基础,该理论假定,在每个国家中,劳动是惟。

一的生产要素,并且是同质的(质量相同),而且一种商品的成本或价格只取决于生产该种商品所需的劳动数量。

例如,如果美国生产1码布比英国用的劳动少,美国的生产成本就会较低。

斯密的贸易理论是绝对优势原理(princip1eofabso1uteadvantage):

在一个由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构成的世界中,当一个国家在一种商晶的生产上具有绝对成本优势(即生产单位产品使用的劳动较少),而另一个国家

第2章现代贸易理论的基础现代贸易理论试图回答如问题:

(1)贸易基础(basisfortrade)由什么构成--即国与国之间为什么要进和出口某些商品?

(2)商品在世界市场按什么样的贸易条件(termsoftrade)(相对价格)进行交换?

(3)从生产和消费方面来看,国际贸易收益(gainsfrominternationa1trade)是什么?

本章将首先毓要回顾现代贸易理论的发展历史,然后介绍分析国际贸易影响时用到的理论工具,进而探讨这些问题。

现代贸易理论的发展历史现代贸易理论是经济思想进化的产物。

重商主义以及后来的亚当•斯密和人卫•李嘉图的著作都为现代贸易理论提供了框架。

重商主义

在1500-1800年间,欧洲出现了一批关注国家建设的学者。

按照重商主义(mercantists)的观点,一个吲家如

何管理它的国内和国际事务以提高自身的利益,是建设国家的中心问题,而拥有一个强大的对外贸易部门则是该问题的答案。

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实现贸易顺差(出口超过进口的剩余),就可以得到世界其他国家支

付的黄金和白银。

这种收入将增加消费,提高国内的产出和就业水平。

为了促成贸易顺差,重商主义学派主张政府进行贸易管制,并建议采用关税、配额和其他商业政策将进口限制在最低水平,以保护一个国家的贸易地位。

进入18世纪,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受到了强烈的攻击。

根据大卫•休谟的价格流转学说(price-specie-口ow

doctrine),贸易顺差只可能是短期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消除。

为说明这一点,假定英国获得了贸易盈余,导致黄金和白银流入。

由于这些贵金属构成了英国货币供给的一部分,它们的流入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从而使得英国的物价水平相对于其贸易伙伴的而言比较高。

物价水平的上升会激励英国居民购买外国生产的商品,同时英国的出口额会降低。

结果是,该国的贸易盈余最终将自动消除。

休谟的价格流转机制表明,重商主义的政策最多只能带来短期的经济优势。

重商主义学派从静态的视角分析世界经济,这也是他们遭到攻击的一个原因。

在重商主义学派看来,如果将世界经济看做一块蛋糕的话,那么蛋糕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

这意味着一个国家的贸易收益来自于其贸易伙伴的牺牲,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同时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这种观点受到了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的《国

富论》(Wea1thofNations)的挑战。

根据斯密(1723〜1790)的观点,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的大小并不是固定的。

国际贸易允许各国之间进行专业化和劳动分工,这将提高各国国内生产率的一般水平,并增加世界产出。

因此,斯密的动态贸易观点认为,通过自由贸易,贸易双方能够同时享有较高的生产和消费水平。

下一部分将对斯密的贸易理论做进一步解释。

进行国际贸易的原因:

绝对优势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自由贸易(freetrade)(开放市场)的主要倡导者,认为自由贸易能够促进国际劳动

分工。

通过自由贸易,各个国家可以集中生产他们能生产的成本最低的商品,并随之获得劳动分工的收益。

在肯定了国家间的商品流动取决于成本差异这一观点的同时,斯密试图解释,为什么不同国家的生产成本会存在差别。

斯密认为,投入要素的生产率是决定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

这种生产率的基础是自然优势

(natura1advantage和后天通过学习习得优势(acquiredadvantage)。

前者与气候、土壤和矿产资源等因素有关,而后者则包括特殊的技能和技术。

斯密证明,如果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拥有某种自然优势或习得优势,一个国家将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生产这种商品,并变得比他的贸易伙伴越来越具有竞争力。

斯密对竞争优势决定因素的分析是从市场的供给方面来考虑的。

斯密的成本概念以劳动价值论(1abortheoryofva1ue)为基础,该理论假定,在每个国家中,劳动是惟。

一的生产要素,并且是同质的(质量相同),而且一种商品的成本或价格只取决于生产该种商品所需的劳动数量。

例如,如果美国生产1码布比英国用的劳动少,美国的生产成本就会较低。

斯密的贸易理论是绝对优势原理(princip1eofabso1uteadvantage):

在一个由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构成的世界中,当一个国家在一种商晶的生产上具有绝对成本优势(即生产单位产品使用的劳动较少),而另一个国家

第2章现代贸易理论的基础现代贸易理论试图回答如问题:

(1)贸易基础(basisfortrade)由什么构成--即国与国之间为什么要进和出口某些商品?

(2)商品在世界市场按什么样的贸易条件(termsoftrade)(相对价格)进行交换?

(3)从生产和消费方面来看,国际贸易收益(gainsfrominternationa1trade)是什么?

本章将首先毓要回顾现代贸易理论的发展历史,然后介绍分析国际贸易影响时用到的理论工具,进而探讨这些问题。

现代贸易理论的发展历史现代贸易理论是经济思想进化的产物。

重商主义以及后来的亚当•斯密和人卫•李嘉图的著作都为现代贸易理论提供了框架。

重商主义

在1500-1800年间,欧洲出现了一批关注国家建设的学者。

按照重商主义(mercantists)的观点,一个吲家如

何管理它的国内和国际事务以提高自身的利益,是建设国家的中心问题,而拥有一个强大的对外贸易部门则是该问题的答案。

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实现贸易顺差(出口超过进口的剩余),就可以得到世界其他国家支

付的黄金和白银。

这种收入将增加消费,提高国内的产出和就业水平。

为了促成贸易顺差,重商主义学派主张政府进行贸易管制,并建议采用关税、配额和其他商业政策将进口限制在最低水平,以保护一个国家的贸易地位。

进入18世纪,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受到了强烈的攻击。

根据大卫•休谟的价格流转学说(price-specie-口ow

doctrine),贸易顺差只可能是短期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消除。

为说明这一点,假定英国获得了贸易盈余,导致黄金和白银流入。

由于这些贵金属构成了英国货币供给的一部分,它们的流入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从而使得英国的物价水平相对于其贸易伙伴的而言比较高。

物价水平的上升会激励英国居民购买外国生产的商品,同时英国的出口额会降低。

结果是,该国的贸易盈余最终将自动消除。

休谟的价格流转机制表明,重商主义的政策最多只能带来短期的经济优势。

重商主义学派从静态的视角分析世界经济,这也是他们遭到攻击的一个原因。

在重商主义学派看来,如果将世界经济看做一块蛋糕的话,那么蛋糕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

这意味着一个国家的贸易收益来自于其贸易伙伴的牺牲,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同时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这种观点受到了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的《国

富论》(Wea1thofNations)的挑战。

根据斯密(1723〜1790)的观点,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的大小并不是固定的。

国际贸易允许各国之间进行专业化和劳动分工,这将提高各国国内生产率的一般水平,并增加世界产出。

因此,斯密的动态贸易观点认为,通过自由贸易,贸易双方能够同时享有较高的生产和消费水平。

下一部分将对斯密的贸易理论做进一步解释。

进行国际贸易的原因:

绝对优势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自由贸易(freetrad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