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示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514299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9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示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山东示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山东示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山东示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山东示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示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山东示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示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示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山东示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

重点建设专业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专业建设方案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签章)

法人代表:

于纪玉

二○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

1专业基本情况3

2专业建设基础3

2.1专业建设背景3

2.2现有基础及优势4

3建设目标7

3.1.总体建设目标7

3.2具体建设目标8

4主要建设内容9

4.1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9

4.2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11

4.3实训基地建设16

4.4师资队伍建设18

4.5加强社会培训服务19

4.6加强辐射作用20

4.7专业群相关专业建设21

5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22

6资金投入预算23

7预期效益25

1专业基本情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2004年被教育部、建设部确定为国家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试点专业,2006年被确立为山东省特色专业,2006年建筑实训基地被确立为中央及省财政重点扶持建设的建设项目。

2009年5月被确定为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建设专业,并于2011年12月验收通过。

该专业教学团队于2010年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省级专业教学团队。

目前该团队有教师65人,其中专任教师40人,兼职教师25人,公共课教师10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4.6%。

本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201人,2000年首次招生,已有八届毕业生1658人。

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到98%,毕业生中的30%已经成为企业技术骨干,部分学生获得劳动模范、技术标兵等荣誉称号。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重点建设心专业,带动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给排水工程等专业的发展,形成了优势共享、资源共享、良性发展的专业群,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优质服务,促进了山东沿海地区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2专业建设基础

2.1专业建设背景

1.社会与行业背景

在最新一轮的经济周期中,建筑行业随着中国GDP的增长而保持同步增长,建筑行业的增长同GDP的增长保持高度的相关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建筑行业的市场总的趋势将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繁荣仍将继续。

具体说来,可以通过一些主要建筑市场来反映。

1.城市化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仍将继续。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使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这种矛盾也不同程度制约了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调整城乡的经济结构,也就是要大力发展城市化。

在此状况下,基础设施的缺口明显;同时,原有城市整治的工程量也非常巨大,未来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新城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道路、园林绿化、景观、地下需求等为主要需求,尤其在大城市中表现突出。

2.住宅将保持巨大的需求。

我国城市住宅除了面对新增城市人口的需求之外,还要满足已经到来的居民住宅更新换代的巨大需求,住宅建设市场还有很大的开发建设潜力。

预计未来,除了在新开发的土地上建设住宅外,对于危旧居民区实施的拆迁重建所占的比重将会加大。

从长远来看,未来5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提高到76%以上,城市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95%以上。

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和中心城市的发展预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起飞,也预示了建筑业更广阔的市场即将到来。

据预测,2011年至2020年,中国建筑业将增长130%。

其中,2018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占全球建筑业总产值的19.1%。

2.人才需求状况

建筑行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人才需求量众多。

调研报告显示,“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实现建筑业产值达8270亿元,吸纳农民工达900万人次,分别比“十五”增长了114.7%和38.5%,呈高速发展的态势。

而且随着半岛城市群建设、我省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未来的二十到三十年内,我国的建筑业仍是一个蓬勃兴旺的行业。

山东省现有建工行业从业人数达280万人,而行业整体技术素质较低。

技术人员与从业人员数量之比偏低,且相当一部分技术及管理人员仅有中专或以下学历,受过高等专业教育的技术人才数量不足。

预计全国未来十年,单是在建筑施工行业,需补充由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人才年均37万人,而按现有职业教育规模,每年仅能培养12万人,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因此,从人才需求的角度看,建筑行业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2现有基础及优势

如今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已经是办学理念先进,管理措施得力,办学实力强,发展前景广阔的专业。

本专业现有基础和优势如下:

1.建立了一支以拥有建造师、造价师等注册执业资格的教师为主体,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专业教师65人,其中:

教授2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14人,高级工程师10人,职称学历结构较为合理。

本专业教师多数拥有注册建造师、造价师、监理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等执业资格,“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4.6%。

目前,专任教师中的“双师型”教师均在企业兼职以获取职业经历。

另外,为改善“双师”结构,强化学生技能培养,每学期在企业中挑选10~15名技术专家及能工巧匠担任兼职理论课教师,选择30~40名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2.以“施工实训场”等为主要内容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

本专业现有土工实训室、建材实训室、力学与结构实训室、测量实训场、施工实训场、建筑CAD实训室、工程地质实训室、建筑设备实训室等生产性或仿真性实训场所,有依托建工专业教师技术力量成立的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一个、水源建设监理工程公司一个。

这些实训场所实训设备较为齐全,固定资产达1753.1万元。

目前,专业实验实训开出率为100%,保证了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主要校内实训场见表2-1。

表2-1主要校内实训场一览表

时间

负责人

实训基地名称

总价值

(万元)

2005

王延恩

土工实训室

162.50

2004

丁建全

测量实训场

230.0

2006

张成雷

施工实训场

606.50

2005

吝杰

建筑材料实训室

99.50

2005

韩永胜

力学与结构实训室

350.0

2011

林兴家

建筑装饰构造实训室

86.60

2006

张多峰

建筑CAD实训室

65.50

2010

万云霞

工程造价软件实训室

100.50

2005

郭玮

检测实训室

52.0

总计

1753.10

本专业现有校外实习基地22个。

其中有一级建筑施工企业、优秀房地产开发企业8家。

他们的技术力量雄厚,装备先进,管理水平高,生产任务重,企业效益好,具备常年接受学生实习任务的能力。

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学校与这些企业建立了较为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了学生“顶岗实习”的目标,根据协议,作为合作单位的企业无偿提供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及教师实践锻炼场所,协助做好实习期间的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参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学院优先向合作单位提供优秀毕业生信息。

3.强化教学改革,建设了较为完备的课程体系,体现了工学结合为特色的案例教学和动态情境相结合教学模式,保证了教学质量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多年来,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们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注重因材施教,采用互动式、案例式、启发式、专题讨论会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规划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重视教学手段改革,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积极推进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如工程制图与CAD的整合。

在考核制度的改革上,改革考试制度及命题方式,建立试题库,已经部分实行试题库命题考试;有的课程还结合应用能力考核,采取教考分离;有的采取开卷或允许携带规定的材料参加考试的方式;有的采用技能测试的形式。

多种考核方式的合理选用,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内容和课程建设方面:

围绕提高专业教学效果和岗位教学要求,教师们进行了课程改革探索,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以基本知识及技能、专业专项技能和专业岗位综合训练为主线,在充分保证体系健全,关系明确的前提下,为营造真实实训环境,进行了大量课程的整合与分解、增删,已经形成了符合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要求,围绕“双证书”和企业需求,增加证书课程及企业关注的课程以及强化实训环节的完善的教学体系。

目前,该专业已有四门主要课程被定为院级精品课。

4.推行“技能考核制度”和“双证书制”,保证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质量

在各种教学文件中均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开放的土工、建材、施工等多个实训室(场),为学生提供了注重实践、参与实践的机会;技能鉴定中心的成立,加大了学生技能培养和考核的力度。

按照山东省社会与劳动保障厅、山东建筑工程管理局、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的要求,本专业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单位合作,进行了工程施工员、造价员、质检员、工程测量员、绘图员等资格与技能培训,学生获取证书比例达到100%,有30%以上的同学获取了两个技能证书。

5.建立了校企人员相互渗透的合作机制,社会服务质量高,专业有较大社会影响力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畅通的就业渠道,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经过多年的建设,本专业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吸纳了一大批工程一线的能工巧匠充实到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工作中,成为建筑业高级技术人才产学研一体化的基地;土工实验室具有山东省建设厅乙级资质,建材实验室具有山东省水利厅乙级资质。

两个实验室不断开拓市场,积极开展对外技术服务。

先后为南水北调工程、引黄济青工程、京福高速公路、栖-莱高速公路、峡山水库扩建等工程,提供土工试验、材料试验、各种检测试验,其中有大批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了这些工程项目,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依托建工系技术力量成立的院办企业——宝胜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水源建设工程监理公司,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专业平台,为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能力的训练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

校企合一、工学结合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

多年来,承揽工程施工任务15项,完成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教师参加建筑工程设计、造价咨询、工程监理等项目达70多项次;为企业提供材料、土工等各类试验检测服务100大项;为社会培训施工员、造价员、质量员等3500人次。

教师们的精湛技艺和热情的服务,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3建设目标

3.1.总体建设目标

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产业与专业对接,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改革、完善“岗位引导式”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构建“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系统化。

建成7门“工学结合”特点显著的专业核心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院级精品课和8门网络课程;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构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服务。

通过培养、引进、外聘等方式,建立一支具有教育理念新、师德高、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有丰富实际工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教学骨干,培养在国内同行业中有较大影响的专业带头人。

至2014年使该专业专兼职教师数增加到75人,其中,兼职教师达到38人,专兼职教师比例1:

1。

培养省内知名、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专业带头人1名,院级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7名。

按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新建高质量的校内实训基地2个;新建校外实训基地12个。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与曲阜宝胜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为示范,新增2个校中厂。

通过轮岗实训保证学生集中、分散实践,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社会服务需要。

拓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范围;利用学院已有的优越实验实训条件,广泛开展社会技术服务,扩大产教结合范围,为建筑行业培训职工800名,进行技能鉴定400人次,技术服务50大项,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实现专业的良性发展。

3.2具体建设目标

3.2.1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是科学的、有用的,作为教育制度的一项改革,它无疑是成功的。

随着政府对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支持及校企合作程度的进一步深入,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逐步形成合作的长效体制机制。

对现行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合作体制机制进行调研、分析并总结;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与曲阜宝胜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为研究平台,通过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研究和探索,以及在校企合作中的实践验证,建立起一套切实有效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按照“校企合作”对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信息反馈系统、评价和考核系统,成立工学结合督查组,定期对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建立适合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2.2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坚持工学结合,进一步完善“岗位引导式”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以建筑业施工员、预算员、质量员、监理员等岗位技能为中心,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健康体魄以及科学的创新精神;能够适应建筑行业一至二个岗位工作,一专多能,在特定岗位上有一技之长,能实现目标岗位的零距离结合的劳动者。

图3.-1岗位引导式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完善教学质量保证措施,建立就业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动态调整。

改革传统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实施考证结合,以证代考,突出技能的考核。

实行“双证制”、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

3.2.3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培养、引进、外聘等方式,建立一支具有教育理念新、师德高、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有丰富实际工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教学骨干,培养在国内同行业中有较大影响的专业带头人。

至2014年使该专业专兼职教师数增加到75人,其中,兼职教师达到38人,专兼职教师比例1:

1。

培养省内知名、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专业带头人1名,院级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7名。

3.2.4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以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建筑业施工员、预算员等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建立和完善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按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建设高质量的校内专业实习实训场所12个;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反映真实工序过程的虚拟实训项目2个;使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达到34个,校中厂达到3个。

通过轮岗实训保证学生分散实践,充分发挥专业实习、实训场所的作用,把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成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地和服务社会的平台。

3.2.5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

进一步构建“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系统化。

通过整合课程内容,突出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营造真实职业环境;改革现有选修课的设置,设置讲座课程;建设7门“工学结合”特点显著的专业核心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院级精品课和8门网络课程;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构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服务;完善课程体系,使“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在4所以上院校推广使用。

3.2.6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

积极筹建宝胜建筑工程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中心,拓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范围;利用已有的宝胜建筑公司和水源建设监理公司以及学院优越的实验实训条件,广泛开展社会技术服务,扩大产教结合范围,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做好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实现专业的良性发展。

4主要建设内容

4.1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1.建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

(1)成立校企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

在原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建立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

一是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行业的要求,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二是确定本专业与上岗有关的知识能力结构标准;三是审定专业教学计划;四是审定专业各门课程教学标准和技能训练大纲;五是审定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的标准及方法;六是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及时指导解决;七是协调管理校内教学和校外实习,实行产学结合;八是指导、推荐毕业生就业。

(2)形成定期交流、走访制度,确保合作双方交流经常化

定期派专任教师走访本地区的相关行业、企业,并召开相关行业、企业人员参加的座谈会,讨论解决产学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虚心征求他们对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及学校管理方面的意见,这对于增进校企之间的感情,促进产学合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3)及时沟通信息

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重要政策调整和人事变动等信息要及时向有关行业、企业通报;凡是行业、企业对学校和专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合理的要及时采纳,不合理的或一时无法实行的也要及时给行业、企业反馈,使企业感到学校对他们的重视。

从行业、企业来说,要及时向学校及相关专业通报行业、企业最新发展信息及人才需求信息,使学校能够及时掌握相关行业、企业的技术发展前沿,为学校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和开展科技创新提供依据。

同时,行业、企业对学校、专业有什么要求也及时提出来,以便学校和专业及时解决。

2.完善校企合作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

(1)建立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教学体系

按照“校企合作”对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信息反馈系统、评价和考核系统,成立工学结合督查组,定期对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建立适合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的课程与计划设计要做到互适性,兼顾校企双方的条件,不搞一刀切;在工学结合教学计划安排上,应灵活多样,在符合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换位思考,充分考虑企业的市场节拍和生产规律,打破老框框,创新校企合作管理模式。

顶岗实习采用分散和集中的方式,因地制宜,因厂而宜,各具特色。

制度上避免“重内轻外”,要改变以往校内教学高度重视、人财物集中投入、操作既规范又严格而校外实训轻描淡写、人财物投入难以保障、操作上既随意又放松地走过场的状态。

(2)完善工学结合管理措施

借鉴国内外工学结合的管理理念,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与实习管理,开发工学结合管理信息系统,达到实习岗位对口、实习过程可控、实习管理规范的目标,做到定期联系、现场指导,形成学校、企业、学生、家庭共同参与实习教育的态势。

打破目前“放羊式”的顶岗实习,即在最后一个学期,把学生交到企业去以后,学校把对学生的管理全部交给企业,而淡化了学校的教育责任。

4.2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

4.2.1.人才培养模式优化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工学结合,进一步完善“岗位引导式”培养模式。

本模式以各特定目标岗位为中心,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健康体魄以及科学的创新精神;能够广泛适应建筑行业工作,有新岗位适应能力;一专多能,在特定岗位上有一技之长,能实现目标岗位的零距离结合的劳动者。

该模式利用第一年完成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通用技能的培养,在通用技能培养的同时结合岗位目标穿插引导专项技能项目,并从第二年开始加强各岗位必需的五大专项技能训练,根据岗位需要,通过第三年的校内仿真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进一步强化五项技能,完成与目标岗位的零距离结合。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建筑业迅速壮大,需要大量的具有建筑工程新知识的人才去管理、去操作。

由于建筑科技含量的提高,原有一般操作、管理人员已不能胜任工作,社会上急需掌握现代建筑技术的高技能的学习型人才。

结合建筑工程培养目标和教学课程的改革,在原来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加大岗位培训的力度,进一步深化实践基地的建设,配合新的培养模式加大改革力度,以便适应在职人员和在校学生两方面的需要。

按照用人单位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安排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模块式教学。

岗位引导式立体化教学模式是适应时代发展,培养既具有现有职业零过渡能力,又能够迅速适应技术发展、满足工程建设需要人才的新型培养模式。

4.2.2课程体系改革

(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根据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职业发展要求,在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确定专业核心工作岗位、核心能力与素质及相关工作岗位及素质,构建支撑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学习领域)。

表4-1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工作领域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建筑识图

1.识读和描绘一般建筑工程图

1、熟练使用CAD软件绘制工具

2、能正确识读和描绘一般建筑工程图

建筑材料应用

1.建筑材料的选择、保管和使用

1、根据工程特点正确选用建筑材料的能力

2、材料保管、检测能力

建筑施工放线

1.施工定位、放线、抄平及复核

1、熟练操作测量仪器

2、能够完成施工现场定位、放线、抄平及复核任务

地基处理与基础施工

1.地基处理

2.基础工程施工

1、具有现场取样、进行土工试验的能力

2、熟练识读基础施工图

3、具备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能力

建设工程监理

1.编制监理大纲、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

2.进度、质量、投资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

1、能掌握建筑工程建设各阶段监理的主要内容

2、具备协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建设监理单位关系的能力

建筑施工

1.制定施工方案

2.落实技术措施

3.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4.对有关质量问题进行调查、分析、鉴定并处理质量事故

1、能正确确定施工方案,把握技术要点控制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

2、能处理施工现场工程技术问题和解决施工现场实际问题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

1.编制并实施进度计划

2.质量管理、现场管理

1、能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具备项目跟踪能力

2、能够熟练使用一项进度管理软件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1.计算工程造价

2.工程造价管理

3.竣工结算

1、能根据工程量计算规则、编制工程量清单并计价

2、计量与计价软件应用能力

工程安全技术资料整理

现场安全技术资料的整理

1、具有常用工程安全技术资料整理的能力

建设合同管理

1.编制招投标文件

2.参与工程招投标和合同管理工作

1、能参与组织招投标活动

2、能编制招投标文件

引入建筑行业职业岗位(工种)标准,构建工学结合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能力训练体系。

首先是以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合格达标为目标,构建教学体系中的专业基本平台,培养学生就业的职业素质、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运行管理、项目管理等管理岗位的能力和学生个性发展要求,构建专业专项能力的模块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

职业能力与公共课程对应关系见表4-2所示。

表4-2一般职业能力分析与课程对应关系表

综合

能力

专项

能力

分项能力结构

相关课程

A

A1

政治思想

品德素质

A1-1用马列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理论基础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A1-2具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A1-3正确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A1-4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精神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形势与政策

A2

文字与语言表达能力

A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