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蓄池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51150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蓄池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调蓄池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调蓄池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调蓄池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调蓄池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调蓄池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

《调蓄池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蓄池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调蓄池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

调蓄池混凝土施工方案

洪泽湖路调蓄池混凝土施工方案-2-

一、编制依据-2-

二、工程概况-2-

2.1、总体概况-2-

本工程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及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地面以上室内为一类,其他部分为二(b)类-2-

三、施工准备-3-

3.1、前期工作准备-3-

3.2、材料准备-3-

3.3、机具准备-4-

3.4、人员备配-5-

四、施工布署-5-

五、混凝土的搅拌与运输-5-

六、混凝土的浇筑-6-

七、混凝土试块的留置-8-

八、混凝土防止温度裂缝措施-9-

九、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10-

十、成品保护措施-11-

十一、安全措施-11-

十二、环保措施-14-

洪泽湖路调蓄池混凝土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洪泽湖路调蓄池工程设计图纸;

5、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50119-2013);

6、《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

7、混凝土膨胀剂》(GB23439-2009);

8、《用于水泥与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

10、《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86);

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JGJ55-2011);

12、《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0);

1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

17、《建筑施工手册》(缩印本第四版)。

二、工程概况

2.1、总体概况

1、宿迁市马陵河综合整治2016年度工程洪泽湖路调蓄水池施工图。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类。

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Ⅲ类,上部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按9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2、本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主体结构设计年限为50年。

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

墙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

B级。

本工程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及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地面以上室内为一类,其他部分为二(b)类

1、工程名称:

宿迁市马陵河综合整治2016年度(八一路-西湖路)工程施工二标段。

2、地理位置:

宿迁马陵河与洪泽湖路旁,东临马陵河,西临二院,南临住房、北临洪泽路。

3、建设单位:

宿城区马陵河治理工程建设处

4、设计单位: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工司

5、监理单位:

上海宏波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6、地质勘探单位: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工司

7、施工单位:

正中路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三、施工准备

3.1、前期工作准备

3.1.1基础底板钢筋及柱、墙插筋应分段尽快施工完毕,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3.1.2将基础底板上表面标高抄测在柱、墙钢筋上,并作明显标记,供浇筑混凝土时找平用。

3.1.3项目经理部应配备好施工用电,以确保混凝土振捣及施工照明使用。

3.1.5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后勤人员、保卫人员等昼夜排班,坚守岗位,各负其责,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灌的顺利进行。

3.2、材料准备

混凝土原材选用及掺量根据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确定。

3.2.1水泥选用安定性好的P.O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其3d天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40kJ/kg,7d天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70kJ/kg。

品牌为合同规定的水泥,水泥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并经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3.2.2石子应选用碎石,选用洁净、级配良好、粒径为最大颗粒不应大于40,且不的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也不的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其含泥量应小于1%。

且必须进场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3.2.3砂应选用中粗砂,含泥量应少于2%,细度模数为2.5~3.2,控制细砂以0.3mm的筛孔通过率为15%~30%,0.15mm的筛孔通过率为5%~10%,并应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2.4粉煤灰选用Ⅱ级以上,具有出厂合格证与复检报告,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用于水泥与混凝土中的粉煤灰》与《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的要求。

基础垫层:

混凝土强度为C15、泵房下部混凝土强度:

为C30P8、梁板柱混凝土强度为C30.

3.3、机具准备

3.3.1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与施工场地状况,现场共布置1台混凝土56米输送泵,其每小时输48立方。

3.3.2砼搅拌运输车,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的砼容量为12m3。

N=Qg×(60L/S+T)/(60V)

Qg—泵车每小时砼计划泵送量为48m3

N—砼搅拌车运输台数

V—搅拌车运输容量12m3

L—搅拌车往返一次的行程距离(为30km)

S—搅拌车平均车速(取40km/h)

T—一个运输周期总停留时间(30min)

N=48×(60×30/40+0.5)/(60×12)=3.03

取4辆。

考虑到高峰期、堵车、绕路行走等其他因素,计划一台泵车配备5辆搅拌车,搅拌车数量根据现场实际浇筑速度随时进行调整。

3.4、人员备配

操作人员:

每台泵配备11人,其中5人振捣,3人下料,3人扒料,每班需人员22人,最后抹面时备10人抹面。

管理人员:

每班管理人员3人。

具体名单见值班表,组织机构如下图:

四、施工布署

混凝土浇筑路线:

混凝土筏板厚度为0.7米根据现场勘查,浇筑时拟在现场布置一台天泵,东侧布置一台56m天泵,按照“先远后近”的原则浇筑。

五、混凝土的搅拌与运输

商品混凝土应在搅拌站严格按设计好的施工配合比进行投料搅拌,投料前对粗骨料用水冲洗,搅拌水要用自来水(为达到降低砼搅拌稳定建议在搅拌水水池);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搅拌车要连续搅拌,混凝土运达工地时如无法马上进行浇筑,在输送混凝土前,要先用水泥砂浆湿润泵送管,以防止泵送管的堵塞。

为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项目部与混凝土供应商对运输线路进行考察。

确定搅拌站到工地的线路,同时对运输线路上的车流量高峰时间进行分析,确保混凝土及时送到现场。

浇筑时要求供应单位派驻现场一名协调人员,向供应单位及时反馈混凝土供应情况和质量情况以便搅拌站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调整。

六、混凝土的浇筑

6.1、浇筑要点

混凝土运送至工地后,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粘聚性、流动性进行测定,经测定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筑,否则退场处理。

由于混凝土的浇筑厚度为0.7m,故采用斜面分层的布料方法,即“一个坡度、分层浇筑、循序渐进、一次到顶”,分层厚度不大于500mm,工作面宽度21米。

斜面分层布料法

浇筑时先在一个部位进行,直至达到设计标高,混凝土形成扇形向前流动,然后在其坡面上连续浇筑,循序推进。

这种浇筑方法能较好的适应泵送工艺,使每车混凝土都浇筑在前一车混凝土形成的坡面上,确保斜面混凝土之间的浇筑间歇时间不超过规定的时间也便于浇筑完的部位进行覆盖和保温。

每台泵车(即混凝土的入模处)配4-5台插入式振动器,振动器跟随泵管移动,按照斜面分层布料法示意图浇筑方向,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斜面上各点要严格控制振捣时间,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不再出现气泡为准,振动棒的移动距离宜为400mm,呈梅花状布置,振动棒振捣时要快插慢拔,要插入下层50~100mm,每个区域的振捣要由专人负责,严防漏振。

混凝土表面若出现泌水现象,主要是以引流为主,将水引至集水坑,再用潜水泵抽到周边的集水坑经沉淀后排入市政管道。

6.3、其它重点部位的浇筑

底板基坑、集水井、部位: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井筒移位、跑模的质量病,为防止模板移位,除支模时采用外顶内撑的方式固定和支设模板,一定要注意在井筒模周边对称下料,对称振捣,禁止一侧混凝土一次浇筑到顶。

柱墙根部:

为防止柱墙插筋在混凝土冲击下偏位,定点浇筑须避开柱墙插筋位置,插点距离钢筋不大于200㎜。

板墙部位:

由于板墙局部达到9.4米,浇筑时采用分层浇筑每次放料不超2米振动棒每次下插到底层混凝土面向下振动棒的棒头50~100mm。

6.4、泌水处理

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骨料和水泥浆下沉,水分上升,混凝土表面析出水分产生泌水。

在浇筑过程中应及时将水泥浆和泌水排到一端或两端,及时排出。

消除泌水对混凝土层间粘结力的影响,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及抗裂性能。

混凝土在浇灌振捣过程中,因混凝土呈大坡面向一侧流动,泌水将沿坡面流至坑底,随着混凝土浇筑向前渗移,泌水最终集中在基坑前端,此时可及时安排水泵抽排。

两条浇筑带搭接部位双向浇筑自然形成中间沟槽,将沟槽内积水排除;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接近顶端模板时,改变浇灌方向,从顶端往回浇灌,与原斜坡相交成一个集水坑,并有意识的加强模板处的混凝土浇筑速度,使泌水逐步在中间缩小成水潭,使最后一部分泌水汇集在上表面派专人随时将积水清除,并用扫帚将混凝土表面浮浆清除。

6.5、混凝土表面处理

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浇筑后须在混凝土初凝前用刮尺抹面和木抹子打平,边收边退,可使上部骨料均匀沉降,以提高表面密实度,减少塑性收缩变形,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也可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闭合收水裂缝,避免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产生,促进混凝土养护。

6.6、施工时应注意事项

6.6.1浇捣时不得将混凝土泵送管支设在钢筋、模板或预埋件上,并保证泵送管与上述各构件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6.6.2振捣混凝土时,振动棒不得碰到钢筋、模板或预埋件,个别部位钢筋或预埋件处还应用人工仔细喂料,人工振捣密实。

6.6.3上一层混凝土必须在下一层混凝土的初凝之前浇捣完成(12小时之内)。

6.6.4混凝土的浇筑必须连续进行,如有间断,间断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

6.6.5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要经常复核预埋件的位置,如发现倾斜或位移,应及时纠正。

6.6.6浇筑前,垫层浇水湿润,以减少垫层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从而防止混凝土因膨胀或收缩时受约束而引起的裂缝。

七、混凝土试块的留置

7.1、因混凝土连续浇筑方量大于1000m3,故每200m3为取样单位,每取样单位取五组试块,其中三组为3d、7d、60d强度试块,另两组为同条件试块。

7.2、作为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依据的标准养护试块,必须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试块拆模后必须送入标养室进行养护。

7.3、抗渗以每500m3混凝土为取样单位,每取样单位取两组试块,每组6块。

7.4、在混凝土施工时,对试块和坍落度的取样实行监理见证制,经监理见证的取样样品必须达同类所有样品的30%以上。

9.1保温养护

用覆盖塑料薄膜、土工布、洒水、养护的方法养护。

八、混凝土防止温度裂缝措施

1、混凝土的施工中宜采用一次性整体浇筑的施工方法,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抗渗性,同时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底板混凝土兼具防水作用,尤其注意不得产生施工冷缝,如产生冷缝,必须进行凿毛处理后方可二次浇筑。

由于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热量,导致内部温度升高,形成内外温差很大,容易造成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2)从采取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温升、减少温差等方面,以及改善施工操作工艺。

(3)采用低热水泥,如优先选择矿渣硅酸盐水泥;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掺入一定比例的粉煤灰、高效减水剂等;

(4)掺入抗裂防水剂,使混凝土能够在早期产生塑性膨胀,中期微膨胀,后期减缩和防渗;

(5)合理安排施工工序进行薄层浇捣,均匀上升,以便于散热;

(6)加强混凝土的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使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模板通常具有保温和保湿的作用,过早拆除模板会使混凝土迅速失水,内外温差加大,从而产生裂缝,施工中要求班组不得因拆模容易而过早拆除模板。

九、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1、施工前,由技术部专项负责人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编制完成后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评审并征求咨询公司意见,经修改后报监理审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