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题目汇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51038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题目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黑龙江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题目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黑龙江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题目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黑龙江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题目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黑龙江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题目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题目汇编.docx

《黑龙江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题目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题目汇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题目汇编.docx

黑龙江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题目汇编

不明题型

1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具有学术性或职业性的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一系列专业教育活动。

2欧洲中世纪最早的几所大学有(波隆那大学、萨勒诺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

3设于齐国都成的官学稷下学宫,成为战国时期文化教育的中心。

汉代,公元124年,汉武帝设立太学。

东汉灵帝于公元178年,在洛阳设立了一所艺术学校,史称鸿都门学

4教育方针的含义

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一切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指针。

5我国的教育方针是

(1)、教育必须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2)、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高等教育的目的:

开展高等教育之前,教育者、管理者、学者、学生在头脑中对于高等教育的预期结果。

7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的总合。

8高等学较教学方法的类型

(1)课堂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2)自学指导方法读书指导法、论文写作法、毕业设计的方法

(3)现场教学方法示范法、展览法、体验法

(4)科研训练方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9狭义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

判断题:

1、从一般性质来说,高等教育学是一门教育学科。

从特殊性质来说,高等教育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

2、课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高等教育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的教学科目、结构及进程及安排,是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设计的一切条件和一切活动的总和。

3、根据课程有无具体明确的计划,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是指教学计划中没有规定的但是学生成长发展有影响的因素包括1、学校的物质

设施2、规章制度3、校园的文化氛围4、校园中的人际关系

4、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5、高等学校教学是双边的活动过程,它主要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管理五种因素构成。

6、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必遵循的基本要求。

选择题:

1、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高等教育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1.改良阶段(1840~1911)

2.改革阶段(1911~1913)

3.波动阶段(1913~1927)

4.缓进阶段(1927~1949)

2、高等教育目的的性质

1.高等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具有主观性

2.高等教育目的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具有客观性

3、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2.调控作用

3.评价作用4.激励作用

4、专业构成要素

1专业培养目标

2课程体系

3教育主体

4硬件设施、试验设备、信息资源

5、建国后,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和结构调整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1998年7月16日教育部颁布了新修改的本科专业目录,共列249种专业。

这次专业调整的突出特点是:

少、宽、柔。

6、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条目、基本论点和进程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叙述某件事件的指导文件。

教学大纲的组成

教学大纲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说明、本文和附录。

7、教材的四种类别1实物性教材2、文本性教材3、音响类教材4、视频教材

8、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

1.课堂教学依据学生年龄、教学计划划分班级

2.实验课教学

3.社会实践教学

9、对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

客观、公正、科学、统一

10、我国大致将高等教育类型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按学科设置特点进行分类

第二,按科研的规模和研究生的比例进行分类

第三,按隶属关系或投资渠道进行分类

第四,按主要投资渠道进行分类

第五,按发展目标和水平进行分类

第六,按建校时间进行分类

第七,按颁发文凭的系列进行分类

简答题:

1、外国古代高等教育有哪些特点?

1.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高等教育的中心也处在变动之中。

2.具有官办、私办或官私合办多种形式,但以官方的资助和兴办为主。

3.教育内容比较全面,比较注重道德与伦理教育。

4.教育的方式方法比较灵活,交流、启发、论辩是常用的方法。

5.学术研究和教学育才结合的比较紧密。

2、中世纪大学的主要特征

1、已经初步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学习钻研高深学术的场所,是围绕学科专业组织教学的活动。

2、大学拥有自治权,是学者和学生的行会组织,大学可以自己设置课程,聘请教师、控制人员编制、审查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对违法的教师和学生可自行处置。

3、大学是具有“国际性”的学术机构,是对外开放的大学中的学者和学生在欧洲这些大学中可以自由流动,并得到相互承认的学位证书。

4、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授予相应的学历、学位证书。

5、中世纪的高等教育仅限于大学教育,大学教育是综合性的教育。

3、近代高等教育,具有不同于中世纪大学的一些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是:

1.将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区分开来并衔接起来。

2.学校、学科、课程的设置反映工业化和地方工商业发展的要求。

3.在各大学尚有不同程度自治的前提下,国家开始对大学加大干预力度。

4.大学的职能进一步扩展,如何正确处理科学研究和为国家经济社会服务的关系问题,

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4、二战后各国的高等教育都得到很大发展和改革。

其主要特征如下:

1.高等教育大发展、大调整,由注重发展数量逐渐过渡到注重提高质量。

2.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

3.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办学形式日趋多样化。

4.出现了产学研一体化和学生消费者至上的现象。

5、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对培育一般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从办学主体看,是官私并存。

2.从社会功能看,是显在、潜在同具。

3.从管理者素质看,是名师掌权。

4.从课程内容看,是儒学为尊。

5.从受教育权看,是机会不均。

6、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一)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现象

(二)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

(三)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

7、为什么要学习高等教育学

(一)有利于增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二)有利于深化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

(三)有利于提高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

8、高等教育具体包括哪些具体的教育结构?

(一)高等教育的体制结构

(二)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

(三)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

(四)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

(五)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

(六)高等教育的地区结构

(七)禅传结构

师范院校师资比例与格及其他院校的关系

9、高等教育结构的制约因素

(一)社会经济、产业、技术结构的基础作用在众多制约因素中,经济因素的作用是基

础性的

(二)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根本制约

(三)区域经济、区域文化的客观影响

(四)人口因素人口的数量、质量的职业结构

10、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趋势

当代世界高等教育机构改革有两种基本趋势:

其一,一体化模式

指把以前地位不同的教育机构联合在一起或建立新的包括多种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的机

构。

其二,多样化模式。

11、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提升个人的素质

二、促进个体的发展

三、改变个人的地位

四、丰富个人的生活

1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关于人的发展的含义,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智力和体力、志趣和才能、道德和审美等

方面的充分自由协调的发展。

2、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社会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制约影响人的发展和水平,

也影响着社会的进步。

3、旧式分工和私有制使人的发展片面化。

4、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工业生产的发展是人的片面发展达到了巅峰同时为人的全面发

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5、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教育发展的唯一方法。

6、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必要条件。

13、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在高等教育目的的方面已基本形成共识,即培养德、智、体、

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我们认为,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途径就是能使高等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具体的实施方

式,即教学工作、科学研究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

最基本的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14、什么是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的内涵?

与国外有什么区别?

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如何改革?

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

国家队高等学校进行管理的组织制度体系及其规范。

其内涵为:

1、高等学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地位。

2、高等学校实行党政分开,党委负责党务宣传组织等一系列工作,而校长负责行政工

作,各行其职。

3、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教职工通过教代会民主参与学校管理。

15、我们国家的学位制度是什么?

国外有哪些?

1.我国学位的级别和标准

我国的学位分成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

2.我国学位的授权体系、授予学科门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

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博

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授予。

目前授予学位门类12个。

16、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形式是什么?

1、实行全员聘任制,所有的学校工作人员都实行聘任制

2、聘任制的前提:

定岗、定编、定员、签订聘任合同和任期。

17、高等学校教师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高校教师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

2.高校教师是科技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实现者

3.高校教师是知识、技术应用的重要参与者

4.高校教师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直接推动者

18、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特点和性质

(一)高校教师劳动具有所有教师劳动的共同特点

1.无私性;2.示范性;3.迟效性和长效性

性质:

以脑力劳动为主,专业性的复杂性的劳动。

19、高等学校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质?

1、要有坚定的专业的信念,专业信念是指对专业价值的深刻认识。

2、要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关于学科的知识、课程的知识和学生的知识等相关知识

3、教师要有良好的职能结构,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

(1)持续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研究能力、

(3)教学能力、

(4)人际沟通的能力、

(5)自我保健、自我控制的能力,恪守专业伦理:

教人以正、不隐其学、安贫乐道、

甘为人梯

20、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应从哪些方面进行?

(一)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遵循教师成长规律

(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

(三)高等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建设

21.教师专业化的含义是什么?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22、专业划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以学科为基础的原则

职业适应性的原则

独特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

23、课程改革趋势是什么?

(1)课程基础化

(2)课程综合化

(3)课程职业化

(4)课程国际化

24、教学计划有哪几部分构成

从形式上看,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计划的指导思想;二是对课程和教学形式的安排。

从内容上看,它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专业培养目标

(2)课程结构

(3)主要教学活动

(4)时间安排和学时分配

(5)学年编制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