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教案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50959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教案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教案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教案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教案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教案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教案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docx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教案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教案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教案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docx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教案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前言

地理在文科中属于较为理科的科目,需要一定的逻辑理解,同时也需要刻苦的死记硬背。

所以合适的学习课件对大学来说至关重要。

因此这份资料提供给大家使用,主要包含有一些课件和习题教案。

后序中有提到一些关于学习的建议。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以及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产生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

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2.利用案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2、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1.利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学习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2.对比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理解在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过程中,各个农业区位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形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2.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与讲议结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树立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理论,并且有了农业地域类型的一些基本认识,学习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兼有的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下面我们先看一段录像,请大家认真观看,录像里反映的是什么农业类型。

教师提问:

以上录像内容反映了什么农业类型?

生:

种植业。

师:

很好。

在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中,我们就将认识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一、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区:

亚洲季风区。

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

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

(阅读P47图3.10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重点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完成P48读图思考题。

4、本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学生活动)读图思考

1.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2.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

3.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教师提示):

从水稻的生长习性结合读图思考1、2引导学生分析图3.10,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是水稻生长的基础,丰富的劳动力等社会经济条件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经营和发展。

(归纳总结)

1.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区。

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2.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这里劳动力丰富。

3.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

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本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约有7000年),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5、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

(学生活动)学案【知识梳理】一

(总结归纳)

一、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分析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

集约经营

单产高,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意识

机械化水平低

体力劳动为主

加快机械化发展

水利工程量大

夏季风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大力投资,兴修水利

科技水平低

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凭传统经验

加大科技投入

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以家庭为单位,每户耕种的田地少。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农民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每户耕种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留作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畜、家禽的饲料用粮,到市场出售的很少。

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农民凭自己劳动能够完成农活。

日本机械化水平较高。

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

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

(学生探究)

以中国为例,说明应该寻找和运用哪些资料,解释我国南方水稻产区形成的原因。

活动步骤:

1.探究方案:

需要着手组织哪些方面的相关材料知识。

2.列出资料清单。

3.运用这些资料说明问题。

(友情提示)此活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在课下完成。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1、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的杂交水稻的发明和推广,为粮食生产开辟了广阔前景。

2、目前,我国生物技术育种居世界先进水平,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居国际领先地位。

超级杂交水稻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1万多千克,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地区: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

2、农作物:

小麦、玉米

(学生活动)读图3.13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简要分析这些因素对商品谷物农业有什么影响。

3、特征:

以上国家商品谷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这类农场我国西北、东北也有分布,一般为国营。

(教师提示)商品率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点。

在分析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时需要围绕商品率高的特点考虑。

(总结归纳)

农业生产的生产量高,自身消费少,生产效率高,交通、市场条件好,商品率就高;产量高,而自身消费量大,生产效率低,即使交通、市场条件好,商品率也不会很高。

因此在分析主要区位因素对商品谷物农业影响的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关键特征,从分析哪些区位因素有利于提高产量,哪些因素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哪些因素有利于促进产品的销售着手。

下面我们以商品谷物农业典型代表——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为例,分析归纳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

(学生活动)

通过这个案例3,使学生明确如下问题:

(1)、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

(2)、农业的商品化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和区域化,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取得最佳效益。

(3)、美国的玉米带、小麦区能够保持常盛不衰,得益于有力的农业措施。

(4)、小麦的分布分为北部小麦区和中部小麦区。

4、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学生活动)参照归纳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特点的方法,归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教师提示)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是: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学生活动)

【知识梳理】(总结归纳)

二、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与评价

区位优势

评价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

①平原地形广阔②黑钙土和冲积土肥沃③温带草原气候,夏季温和湿润④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水源

为实现机械化和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利于作物生长、稳产

(二)便利的交通运输:

①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航运发达②公路、铁路与水运构成发达交通网

集散便利、降低运费、提高效益

(三)地广人稀:

土地租金低,可大规模经营

竞争力比欧洲强

(四)高度发达的工业:

提供现代农业所需的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

实现农业机械化、化学化,但增加能耗和成本

(五)先进的科技:

国家建立科技研究中心和推广系统,免费提供科技成果

促进农业科技发展和专业化、社会化生产的实现

(总结归纳)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机械化水平高;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

三.把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与季风水田农业作一比较,你认为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学生探究)

农作物品种

生产目的

经营方式

气候条件

水稻种植业

水稻

自给一商品农业

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

季风气候区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小麦、玉米等

商品农业

家庭农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低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产生这两种农业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条件和气候因素。

气候条件不同,两种农业地域所生产的农产品品种不同。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条件直接影响到生产的经营方式和商品率高低。

【板书设计】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区:

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

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

4、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5、主要特点: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地区:

2、特征: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3、农作物:

小麦、玉米

4、区位条件

【随堂练习】

1.亚洲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有(   )

A.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D.便利的效能运输条件

2.东亚水稻种植区必须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其原因是(   )

①该区机械化水平低②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

③亚洲水稻种植区气候干旱④水稻生产需要大量的灌溉水源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长期以来,上海市郊种植业以粮食、棉花、油菜为主,其中粮食作物占很大比重。

2001年上海市郊种植业结构调整后,全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之比达到1:

1,产值之比达到1:

3,农民增收4.2亿元。

据此完成3~4题。

3.上海市郊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工业发展水平B.科学技术水平

C.劳动力的文化教育水平D.商品经济发展水平

4.现在,上海市郊农业已形成了种苗、园艺作物、出口蔬菜、名特优新为主的小宗经济作物四大特色,其主要原因是由于(   )

A.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B.精耕细作,水平不断提高

C.商品市场与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D.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用地减少

我国加入WTO后,农业面临挑战。

根据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价格占世界相应指标关系图,回答5~7题。

5.我国受国际市场冲击最严重的农

产品是(   )

A.油料B.水产品

C.粮棉D.水果

6.我国某些农产品受冲击严重是由于(   )

①投入的农药化肥、机械化设备过多,造成生产成本过高,价格偏高

②农业科技投入较少,产品品质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

③投入的农业劳动力过多,造成生产成本过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④人口多,购买力太强,造成价格升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A.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近年来,北京冬季市场上出现大量反季节蔬菜和南方瓜果多来自北京郊区的塑料大栅。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去农民冬闲,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

B.冬季农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照条件

C.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弱化了农业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D.反季节蔬菜投放市场只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被称为“亚洲的粮食”。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8.水稻种植可缓解某些地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的根本原因是( )

A.水稻地区适应性强B.水稻种植技术简单

C.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D.水稻种植很适合于小农经营

9.“杂交水稻”的开发应用说明了我国农业发展必须坚持(   )

A.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B.不断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入

C.贯彻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D.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

10.传统稻米产区农业生产改进最关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