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的研究精简版沉家桢居士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505887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刚经的研究精简版沉家桢居士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金刚经的研究精简版沉家桢居士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金刚经的研究精简版沉家桢居士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金刚经的研究精简版沉家桢居士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金刚经的研究精简版沉家桢居士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刚经的研究精简版沉家桢居士述.docx

《金刚经的研究精简版沉家桢居士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刚经的研究精简版沉家桢居士述.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刚经的研究精简版沉家桢居士述.docx

金刚经的研究精简版沉家桢居士述

金剛經的研究(精簡版)

 

沈家楨居士述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廿六日講於紐約大覺寺

 

緣起

鏡臘喻

發願每日持誦金剛經

金剛經的感應

怎樣念金剛經

為什麼勸念金剛經

金剛經的功德

金剛經能消業障

為什麼金剛經祇列了千二百五十大比丘而沒有列菩薩?

千二百五十大比丘的程度

向千二百五十大比丘看齊

為什麼有「爾時,世尊食時」這一段日常生活的記錄?

般若妙慧在日常生活中

什麼是「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

云何應住和應云何住

為什麼佛答「諸菩薩摩訶薩」和先答「應云何降伏其心」?

降伏其心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彌勒菩薩的金剛經頌偈

為什麼佛列了那麼多眾生的類別?

修無相因,方成無相果。

什麼叫做「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既然實無眾生滅度者,為什麼佛又叫我們去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呢?

依緣起性空立義

眾生本空,以現代譬喻得解。

什麼是「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財施、法施、無畏施

布施波羅蜜多

為什麼佛要問:

「虛空可思量不?

為什麼佛要問「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為什麼佛要問「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如來有所說法耶?

萬里長江 直瀉大海 祝各位福慧雙修

 

 

緣起

 

一九八九年我應紐約菩提心基金會之邀,在僑聲廣播電台菩提心節目中講金剛經的研究,每星期十五分鐘,共計二十五次,第一集是莊博慧、傅麗卿兩位將演講稿的錄音帶整理而成。

演講的宗旨,是想拋磚引玉,藉此引發學佛的朋友,研究金剛經或讀誦金剛經的興趣,因而得大利益,走上菩提大道。

亦因此之故,將王沈醒園居士所記錄的一篇講詞,列在卷首。

在此我謹向她們三位及贊助刊印這本講集的劉實居士及社會各界人士致最大的敬意,願他們福德無邊,願受持金剛經的朋友同證佛道,早登無上菩提!

 

為什麼勸您念金剛經

 

鏡臘喻

 

一九八一年,我在紐約華美協進社講「學佛緣由」。

當時我用了一個明鏡和臘的比喻,我說:

「澄澈光明的本性,是人人本來具有的,然而多生以來,卻為貪瞋痴無明所覆蓋,以致忘卻本來面目,顛倒虛妄,脫不出生死輪迴。

這好比一面原本淨澈的鏡子,被塗上層層厚臘,把光明遮蓋了。

」我用這個譬喻,說了幾個例子,來看世上的人,結論都不能將臘消除。

於是有人問我說:

「你說明鏡和臘的譬喻雖然不錯,可是說來說去,似乎沒有人可以將臘消除,您能不能教我們一個迅速除去臘的方法?

」當時我的回答是:

「十分抱歉,我也正在追求這個問題的答案,但還未找出適當的方法。

」八年後的今天,我很開心在這裡向各位報告,我現在有一個方法,可以介紹給各位。

 

諸位儘管依舊修淨土,或修禪、修密,只要抽出一部份的時間依照我介紹的方法去修,就會逐漸將鏡面的臘熔化;不但臘可以熔化,有一天你會發現原來所謂明鏡,也是臘做的,也一併熔化無餘。

 

什麼方法呢?

—念金剛經。

現在且讓我將這段因緣向各位一敘。

 

發願每日持誦金剛經

 

一九八八年七月三日,莊嚴寺正舉辦佛學夏令營,當天下午我有兩小時的課,那時內人居和如病況不輕,我原想不去了,可是她堅持要我去講。

我趕去講了一個多小時後,匆匆趕回。

 

和如情況如常,夜間十一時許,雷久南博士和我及家人圍坐床前,和如忽然要我靠近她,並示意伸出雙手互握,她張目注視著我,我輕聲問她,是不是什麼地方痛?

她表示沒有。

我微笑地看著她,並緊握著她的雙手。

忽然間,我覺得她的眼珠不動了,且微微張著口,我聽到輕微的「浦」的一聲,一下子什麼都靜止了。

全家抑制悲傷,同聲念阿彌陀佛,和如自己緩緩地閉上口眼。

我左手握著她的左手,不停地念佛八小時。

 

第二天一早,替和如換好衣服,我到家中小佛堂拜佛,一眼望見佛檯上擺著一本金剛經,這是和如十八年來,每天早課必誦的經本,當時我發了一個願,我要繼續替和如做她的晨課,每天誦金剛經。

此後我每天或念一遍,或研讀金剛經的各家註解,或自己思考經義,至少半個小時,至今從未間斷,自覺所得益處遠超過以往四十餘年,斷斷續續地念經看註。

金剛經實在有不可思議的功德,而我之能每天受持金剛經,和如度我之恩,不敢或忘。

 

金剛經的感應

 

下面這兩個報告都是事實,說這兩則金剛經的感應,我得承認是有主觀的成份在內,但對我而言,這種體會實在非常深刻,各位聽了之後,不妨自己下判斷。

 

第一件,是多年來,我曾幾次看過人們辭世的情形,彌留之際總是痛苦的!

尤其是癌症患者,病情越重就越痛苦,必須靠止痛劑來減輕身體的痛苦。

但止痛劑用多了,會使神志不清,陷於昏迷狀態。

和如患的是骨癌,我一直在擔心到後期,她會承受不了那種刻骨鑿心之痛,可是她沒有!

在去世的前兩天,她不但停止服用止痛藥,連一粒安眠藥也不須要,她的頭腦完全清醒,八個小時後為她換衣服時,身軀柔軟,膚色如常,就像入睡一樣。

這種現象,是許多親友所共睹的。

她走得如此的安詳自在,是許多學佛修行人所嚮往,而又不易獲得的往生善果。

我極為羨慕。

十八年來,她每天誦念金剛經,其功德可謂「功不唐捐」啊!

 

接著說到這次莊嚴寺大佛殿十月十五日破土典禮的事。

破土典禮有機會請到達賴喇嘛來參加,是事前絕沒想到的。

記得九月十八日那天,我應邀到哥倫比亞大學,參加達賴喇嘛為哥倫比亞大學,東方文化所揭幕盛典。

當我駕車穿越哥大校園,準備到指定地點停車時,恰巧聚會所在地的LOW圖書館附近,有個空車位,我便在此停車。

如此,免去我十幾分鐘繞道的時間,也因此有時間和主持人THURMAN博士,聯袂迎迓達賴喇嘛,並一同接待他。

 

我和達賴喇嘛曾數度見面,但並非極熟悉,他拉著我的手,帶我到貴賓接待室,在談話時,我提到十月十五日莊嚴寺大佛殿破土的事,並表示可惜他不能來參加。

那知他一聽之下,竟然很感興趣,立刻召來隨員,問他們可否安排時間到莊嚴寺。

他的指示令隨行者極為難,因為達賴喇嘛的行程早已訂好,十月十三日在威斯康辛演講之後,預定飛往芝加哥,十四日轉飛倫敦休息一天之後回印度。

而大佛殿破土時間已迫在眉睫,看來他們是難以變更行程,雖然達賴喇嘛讓隨員再行研究,我則並不抱很大的希望。

回來後第二天,電話來了——好消息,達賴喇嘛決定取消在倫敦一天的休息及在倫敦的約會,趕來莊嚴寺參加破土盛典。

更不可思議的是,就在達賴喇嘛決定來莊嚴寺之後,傳來他當選為今年諾貝爾和平獎金的得主,這一來益發受到世人的注意,連帶的前來參加法會的人數驟增。

 

偌大的破土會場,自一片遍佈雜草亂石的樹林中,開闢出來。

整地的工程費,已支出了一萬餘元,當時曾考慮典禮日若下雨,地面泥濘,將不堪設想。

工程公司建議,在泥地土再鋪一層小石子,以遮泥濘,工程費需再追加五千美元,我為了省錢,沒有採納這項防範措施。

 

在這裡要感謝四位尼師,她們花了很多的心力,把破土壇場佈置得莊嚴大方,美崙美煥。

十四日下午,一切準備就緒。

黃昏時,晴朗的藍天,忽然烏雲密佈,大有風雨欲來之勢,工作人員緊急會商應付之策,有的說不用怕,莊嚴寺的法會,向來沒下過雨,有的則持謹慎態度,結果找來許多大塑膠布,仔細地遮蓋,這份工作做起來相當不簡單。

 

十四日凌晨二時許,屋外急雷閃電,驟雨敲窗,我從睡中驚醒,擔心著若大雨繼續下個不停,法會將如何舉行?

既使雨停了,遍地泥漿,寸步難行,我這個罪過可也真不小。

但是不可思議的,是五分鐘之後,大雨停了。

 

十五日清晨,住在距莊嚴寺二十分鐘車程的幾位董事,紛紛電話急詢莊嚴寺的情況?

原來在他們居住地,澈夜大雨滂沱,使他們為破土盛會的進行憂慮不已。

 

諸位,想一想,這五分鐘的雨水帶給我們什麼好處?

清晨起來,山中空氣清新無比,地面潮而不濕,莊嚴寺那未舖設柏油的路面,平日車過後,總是塵土飛揚,而今天這麼多的車輛奔馳其間,竟然點塵不揚,可謂龍天灑淨,真是妙極了。

 

參加的中外來賓,由最初估計的一千人,而一千五百,而至兩千人,結果來了兩千五百餘人,加上由各地寺院、社團來義務幫忙的一百多位,特別是交通指揮和午餐供應,秩序井然,事後大家稱道:

「這次是美國東部佛教界中一次空前順利成功的大法會。

」如此奇蹟的成功,都是參與的人的共同福報和達賴喇嘛的修持感應,但對我個人來講,我心中常想,這是受持金剛經的功德。

 

怎樣念金剛經

 

現在我想貢獻各位一些怎樣念金剛經的方法。

我覺得念金剛經,是老少咸宜,小大由之的。

為什麼說老少皆宜呢?

年紀漸老,行動不便,外出聽經聞法,不易隨心所欲;再則佛教經典太難懂,法門又多,明師難求,缺乏經常指導,不知如何修行。

金剛經譯文流暢易讀,一本在手,已夠修持,所以是老少皆宜。

為什麼說小大由之呢?

因為金剛經可以完整全部念一遍,也可以只念一段或其中幾句,經中不是常說「乃至四句偈等」,拿一段或幾句經文,仔細尋釋經義,實在是意趣無窮哩!

 

今天想介紹給各位的,就只有三小段,對我們而言,這三小段已是金剛經的精華了。

第一段是佛說「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在這段中,佛說的「所有一切眾生之類」,這句「眾生之類」就是指凡眾緣和合而生的都是眾生。

 

各位想一想,宇宙之間那一事物不是由眾緣和合而生。

有情的人類、動物固然是眾緣和合而生,無情的植物、礦物等也是眾緣和合而生,有形質的物體是眾緣和合而生,無形質的思想事象也是眾緣和合而生。

所以一切眾生之類是指宇宙間一切的事物思想,因為眾生乃緣聚則生,緣散則滅,無論是人,是物,是思想,都是瞬刻在變化,並非永恆。

如夢如幻,但也不是沒有,它們都是不生不滅的本性,在這不生不滅的本性中,生起幻化虛妄的各種相,名為眾生。

無餘涅槃而滅度之,這句話好像很難懂,其實就是要使這一切眾生都會歸不生不滅的本性。

所以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是佛陀教我們應發廣大的心願,這正和各位常念的「眾生無邊誓願度」一樣是發大願。

 

第二小段,佛說: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從現代科學理論,宇宙萬物最後的本質都是「能」,然則我皆令入涅槃而滅度之,不但眾生滅度,我也滅度。

換句話說,一切都是「能」。

所以佛說無我相人相眾生相。

既然一切都是能,還有什麼人我眾生之分?

這就是「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正因為眾生都是「能」,本來就是不生不滅,如此那有眾生得滅度?

這就是佛所教的大智。

 

第三小段,佛說「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是佛所教的大行。

這幾句話含義極豐富,布施有有相布施、無相布施。

有相布施所得福德是有相和有限的,也就是所謂的人天小果。

無相布施的福德,佛用虛空作比喻,是不可思量。

而金剛經所著重的是無相布施。

通常說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種,其實不只是以外在為施捨對象才是布施,在自身修行中,還可以有更深入,更廣泛的布施意義。

如六波羅蜜中布施捨貪,持戒捨瞋、貪、放逸,忍辱捨瞋,精進捨懈怠,禪定捨散亂,般若捨兩邊空、有見。

捨就是布施,布施波羅蜜多就是於法行無所住,亦即對萬法的表相不起執著,各位,要知道煩惱及貪瞋痴都因取著相而生,所以於法無所住,實是大行的中心。

 

為什麼勸念金剛經

 

請位同修,從上面三小段文來看,大願大智大行,佛法的精華都包含在此。

大願大智大行不但修慧而且修福。

在這裡我想和各位提一提:

知識份子的習性,重視研讀書本,因此信佛教的讀書人,大都注重修慧而忽略了修福。

有的學者更是把佛法作為一門學問,皓首窮經,常有時不我予之嘆。

佛在金剛法會上一再強調,修慧求解固然重要,修福也同樣重要。

須知人身難得,久遠以來,我們一定做過許多好事,不然不會生而為人,但亦難免做過惡事。

惡因會有惡報,修慧不修福者,往往會障礙叢生,多病多痛,而且臨終業障出現,可以使一生幾十年的修行,毀於一旦。

所以修福消業,十分要緊。

 

金剛經教人修福修慧消業,是一部各方面都顧到的完善佛典,無怪乎佛在經中說:

「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又說:

「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各位想一想,你是不是也希望曾在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因為有這樣的功德福報感應,所以我覺得我應該勸各位親愛的同修,將念金剛經列入您們日常的課程,也算是我報答曾經是各位的一位好同修,居和如度化我的深恩,謝謝各位!

 

金剛經的功德

 

金剛經在中國是一部很普及的佛教經典,是記錄釋迦牟尼佛和他的大弟子須菩提問答對話的一部經。

讀誦這部經的人很多,可是我們往往念過就算了,正和念佛一樣,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又有幾個人心裡存著阿彌陀佛普度眾生不可思議的無邊功德?

我想在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如果心中能念念不忘阿彌陀佛普度眾生的不可思議無邊功德,一定更能和阿彌陀佛相應,也更容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念佛如此,念經也如此,所以如果我們念金剛經時,能心中念念不忘金剛經的功德,一定更能和佛在金剛經裡講的道理相應,更能得到好處。

 

「金剛經的功德」這個題目,說得完整一點,應該是「受持金剛經的功德」。

所謂「受持」,「受」就是接受;「受」比了解要更進一步,換句話說,了解了一個道理,生起了信心,所以誠心接受,這是「受」的意義。

「持」是「持久」的意思,就是懂得道理之後,在心中念念不忘,且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上。

所以受持金剛經,簡單的說,就是明白了解金剛經的道理,有了信心,誠心接受,而且憶念不忘,能用在日常生活上,這樣才可以叫「受持」。

這樣的受持讀誦,或為他人解說,並不一定要全部的經文,經中一再地說「乃至四句偈等」,就是指,既使是一小段,幾句經文,就已是功德大得難以想像了。

 

佛是一位非常細心、非常慈悲的老師,他擔心我們的心量太小,容納不了大法,不肯相信受持金剛經有這麼大的功德,所以他特別在經中說:

「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

」「我若具說者」就是說,我如果將這種功德統統講出來,或者有人聽了,心裡會起狂亂,狐疑不信甚至生起毀謗,造意業、口業,這樣反而害了這個人,所以佛說,我實在還沒有將受持金剛經的功德,在金剛經裡統統講出來哩!

 

那麼,佛在金剛經裡已經講出來的功德、福德,究竟有多少?

佛用了好幾種譬喻說明。

首先拿布施七寶的福德來比較。

「七寶」簡單的說,就是金銀珍寶。

「布施」就是幫助他人。

「七寶布施」是拿金銀珍寶來幫助他人。

在金剛經中,佛問須菩提,如果有人拿了裝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這個福德大不大呀?

三千大千世界是很多很多的世界,好比現在的天文學家說的「銀河系裡有很多很多的星球」。

你想若以裝滿了這許多世界的珍寶來幫助人,這樣的福德大不大呀?

須菩提說:

「很大,世尊。

」佛又說:

倘若另外有一個人,他受持金剛經,甚至只有一小段,或幾句經文,解釋給別人聽,這個人的福德,要比前面那個人用七寶去幫助別人的福德更大,這已是大得不可想像了,可是這還只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而已。

 

再看經文,佛用恆河的沙做比喻,恆河是印度的一條大河,河中的沙很細,是出名的多沙的河。

佛說如果我們有像恆河沙那麼多的恆河,再把這許多恆河的沙加起來,這麼大的數目,如果裝滿了這麼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布施,你說大不大呀?

須菩提說:

那真是大得無可比喻了。

可是佛又說倘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希望各位聽到這裡,不要懷疑不信,心即狂亂,因為佛是不說謊話的。

各位請想一想,佛如果將福德說得小一點,又有什麼關係呢?

他又何必騙我們?

所以受持金剛經的功德,實在是非常大的。

 

不僅如上所說,在金剛經的最後一段,佛用無量阿僧祇世界來比較。

「阿僧祇」是印度梵文「無數」之意。

換句話說,是拿無量無數的世界的金銀珍寶來助人,這樣的福德,還不及受持金剛經,乃至四句偈等為人演說的福德。

 

佛在金剛經裡又說,他從前還未成佛,在做大菩薩的時候,有一位佛名叫「燃燈佛」。

他在燃燈佛的時代,八萬四千億那由他的佛,他一一供養,沒有漏失過一位。

照理來說,他供養了這麼多的佛,其功德應該是大得無法想像,可是佛說,他供養了這麼多佛的功德,還不及在末法時代,能夠受持金剛經所得的功德大。

 

各位聽到這裡,千萬不要心即狂亂,狐疑不信,佛就是擔心我們的心量太小,不肯相信,而錯失良機,所以在金剛經裡,非常懇切地說:

「須菩提!

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佛以他自己親證的經驗,知道金剛經的功德是這麼大,他殷切地希望我們這些後世凡夫,能用最小的精力,獲得最大的福德,不要浪費寶貴難得的人身,不要走修行的冤枉路,所以一再的強調金剛經的福報功德。

其實金剛經的福德,還不止如此哩!

佛又以用身命來布施的福德和受持金剛經的福德做一比較。

 

佛說: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佛又說: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早上以恆河沙數一樣的身命行布施,中午又以像恆河沙數一樣的身命行布施,晚上也以像恆河沙數一樣的身命行布施,如此不斷地布施了八千萬億劫,而他所得到的功德,還不及另外一個人,他一聽到金剛經,就生起信心,並且相信金剛經的道理所得的功德多,更何況他相信了。

之後又能書寫,能念,能受持,能為他人解釋。

所以佛做了一個結論,他說:

「須菩提!

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

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

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

 

金剛經是佛在般若法會上講的。

般若是佛親證的空性體驗,是不著行相的教理,可是佛在金剛經中,這樣一再強調受持解說金剛經的福德功德,我希望各位能細心體會其中的含義。

 

下面我為各位講一個「羅漢托空缽」的故事,來結束這段「金剛經的功德」。

 

從前印度有一個羅漢,這個羅漢依印度的規矩,每天都要出去托缽,就是拿個大碗,沿街去討東西吃。

這天,他走了很多的路還未討到東西,缽裡還是空空的,他走到王宮的門口,看見一隻大象,滿身掛滿了珍珠瓔珞,顯然已吃得飽飽地,站在王宮的門口,羅漢看了這隻象,不禁心生感嘆,他說:

「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瓔珞。

」他說我往世只注重修智慧,研究經典,但沒有去修福德,所以雖成了阿羅漢,卻因沒福報,所以今天沒人供養我,我的缽裡還是空空的。

這隻大象,他往世只曉得修福,沒修智慧,所以今世是隻象。

可是他福報大,養在王宮裡,吃得飽飽的,滿身都掛滿了瓔珞珍寶,可是終究是隻呆象。

由此看來「福慧雙修」實在十分重要,而受持金剛經,不但可以開智慧,還有不可思議的福德。

 

金剛經能消業障

 

在這裡,我誠心誠意的再貢獻各位一點意見,在多生多劫之中,我們做了很多的好事,種下很多善因,今世才會投生為人,而且能看得懂、聽得懂中文的金剛經。

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中文金剛經,流暢美麗,我看過數種英文的譯本,但都不及中譯本的好。

換句話說,各位實在太幸運了,就如同開經偈中的「百千萬劫難遭遇」一樣,有這麼好的機緣在一起研究金剛經,希望各位能好好珍惜,不要錯失良好機緣。

 

我們在學佛的過程中,到了相當的成就之後,往往會體驗出業障的重要。

無始以來,多生多世,我們做了很多的好事,不然是不會投生為人的,但也難免積了很多的罪業,這種往昔所造的惡業,尤其是結怨的怨業,往往會在緊要的關頭來障礙我們。

 

從前有一位老居士,他修淨土修得很不錯,在他臨終時,大家在旁為他助念,他也很歡喜,說他看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看到阿彌陀佛。

此時,忽然「呯!

」的一聲!

門應聲而開,一個披頭散髮的女子跑進來,這就是他的姨太太。

這個女子哭啼著:

「老爺子!

您怎麼可以走!

您走了我靠什麼人過活啊!

您不能走啊!

」經這麼一叫,這位老居士雙眼一白,臉上現出很難看,很痛苦的樣子,阿彌陀佛不見了,西方淨土也不見了。

這就是業障現前,前世的業在這緊要關頭現出來了。

 

造業要受報,往往受報的時候,就會障礙我們,不但是障礙修行,也可以障礙我們的日常生活,所以如何能消罪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佛教裡有很多消業障的方法,如拜大悲懺、拜八十八佛等。

在金剛經中,有這麼一段:

「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是說善男子善女人,受持金剛經,如果受他人批評、侮辱、辱罵,或者生病、破財等,這些都是先世的惡業,原本應該投生到惡道去的,現在因為受持金剛經,惡業取消,重報輕受,所以念金剛經有這樣的無邊功德。

上面經中這句「若為人輕賤」,「為人輕賤」這句話含義很廣,例如:

凡是被人侮辱、被人打罵、生病,或者有不愉快、不如意的事等等,都可以包括在內。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若遇到這種不如意或不愉快的事,就要記得這句話的含義。

 

「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惡道」就是三惡道,也就是畜生、餓鬼、地獄。

簡而言之,就此人過去的罪業,本應投生在惡道中,現在因受持金剛經,或者為人解釋金剛經的不可思議功德,而將他應該投生至惡道的罪業消滅了。

這是非常重要的!

有的大德解釋為「重罪輕報」,重的罪可以消,輕的業當然更可以消了。

一個人,如果過去的罪障能消得愈多,不但來生會更好,就是現世的生活情況都會改善的。

所以就這一點來研究,如果有人能精進地念金剛經,研究金剛經,為人解說金剛經,不論是一句兩句或是很短的一段經文,都有不可思議的功德,是可以將他要成熟的重罪消滅的。

在這種情形之下,有一部份罪障往往表現在為人輕侮,或者不如意。

所以在這裡特別強調一下,各位如果遇到這種情形,要將欺侮你的人,或是要加害於你的人,視如幫你消滅重罪的朋友或善知識,甚至是恩人。

 

為什麼金剛經祇列了千二百五十大比丘而沒有列菩薩?

 

這個問題,是我讀金剛經時所產生的,我們都知道,金剛經是一部大乘經典,而大乘經典都是以菩薩為聽法的主要對象,例如華嚴經和圓覺經,都是列了大菩薩而未列聲聞弟子,也就是說都是大菩薩,而沒有比丘弟子。

金剛經在開頭的時候就說「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就是說在金剛經裡,只提到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但是沒有說菩薩。

所以我的問題是:

為什麼金剛經是一部大乘經典,而聽眾只有大比丘,沒有菩薩?

集結這本經的大德,是不可能忽略了這點,是不是他有特別的用意呢?

 

千二百五十大比丘的程度

 

現在我們來研究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根據佛經,他們都是跟隨釋迦牟尼佛已三十多年的弟子。

佛在證覺之後,了解當時眾生的根性,自我的觀念還很強,沒有辦法接受佛陀親證的空性的真理,所以佛先說了十二年的阿含經,從苦集滅道四諦,求個人的解脫;接著講了八年的方等經,「方」是方廣,「等」是平等,要弟子們把心量擴大,明白如果祇是求自我的解脫,其意義是不大的,而是應以平等普度一切眾生為胸懷。

隨後再講般若,開始透露佛陀親證的體驗,使弟子逐漸明白空的真正意義,明白每個人本來就有的本性是超越相對,是無所不包,所以要發大心,修佛道,度眾生,才是究竟的解脫。

 

佛講般若二十二年,一共是十六會,講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時候,已經是第九會了。

換句話說,弟子聽佛陀講般若妙慧也已經十多年,到了佛講金剛經時,可以說都已發了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宏願,也就是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了,已經不是單單只求自己解脫的小乘聖者,所以最低限度,我們可以說這批大比丘都是初發心的菩薩。

因此,金剛經確是針對這批弟子講的,他們的根基成熟,是可以接受金剛經的般若教授。

 

可是上述這個結論,並不能完全解答我的問題,因為結集金剛經的大德,也可以像阿彌陀經一樣,在列了大比丘之後,再列菩薩摩訶薩若干人,可是經上並沒有這樣寫。

所以我覺得結集金剛經的大德,只列了千二百五十大比丘,是有其用意的。

我的淺見是結經的大德,是在對未來的眾生,就像我們這些現在在讀誦金剛經的人,一個重要的啟示。

這話怎講呢?

在此,我先舉個譬喻,比如說在中學裡上代數課,有小學生、中學生和大學生都在聽課,你想那一種人得益最多?

小學生聽不懂,大學生本來懂,覺得不夠勁,所以得益最多的一定是中學生。

 

向千二百五十大比丘看齊

 

佛陀是極注重應機說法的,所以凡是對機的聽法者,一定是獲益最多。

所謂對機,就是聽的人的程度及聽法時的心境,和說的法最能相契,這就像中學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