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50203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上海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上海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上海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上海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

《上海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ocx

上海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2021年上海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航空航天产业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其产业内容涵盖航空工程、航空制造、航空运输、航空服务等多个领域。

作为经济社会效益竞争的焦点之一,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不仅能够体现国家利益,而且是加强和巩固国防的重要基础,对于国家安全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放眼未来,“航空强国”应该包含两方面的涵义:

一方面,航空业本身要成为与美欧同台竞技的强者;另一方面,要以航空而强国,把航空业的扩张和发展作为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引擎或强大推动力。

随着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ARJ21新支线飞机示范运营,上海初步建立了以大型客机和民用航空发动机、新支线飞机量产为代表的民用航空产业体系。

“十四五”时期,上海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构筑“上海制造”战略优势,既体现出上海在全国发展中的使命担当,也凸显了上海的国际视野与理想抱负。

一、 世界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新趋势

(一)航空航天产业进入提速期,欧美国家领先优势明显

从行业年均增速及市场潜力释放规模来看,现阶段世界航空航天产业已进入了提速期。

根据摩根士丹利预测,全球航空航天制造业的规模将从2016年的3500亿美元增长至2040年的超过1.1万亿美元,年增速10%以上。

全球各国行业增加值占比来看,美国仍占主导地位,约占全球的49%,其次是英国约占8%。

中国得益于近年来政府的高度支持,超越德国和英国,全球市占份额位列第三,约为7%(图1)。

图12018年全球航空航天产业份额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

中国报告网整理

在全球航空航天产业规模的行业占比中,飞机制造业占比最高约为54%,其次是关于航空航天产业维修升级服务约占比27%,卫星和空间占比7%,导弹和无人机占比约为5%(图2)。

近年来,神舟飞船上天、“嫦娥登月”计划、国产大飞机试飞、北斗卫星的发展、歼20服役等等事件发生,中国无论从政策上还是资金上,都在向全面提升航空航天重点行业份额占比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目标迈进。

图22018年全球航空航天产业分行业规模占比。

资料来源:

中国报告网整理

(二)疫情冲击导致供应链风险加剧,关键环节自主可控成为各国关注点

受到新冠疫情冲击,航空航天产业供应链风险不断加剧,疫情的暴发在全球形成了十分明显的航空航天产业链“闭关自守”的倾向。

欧美各国出于产业链上游企业供应链自主可控的考虑,通过经济救助、政府补贴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收回原先分包给跨越国境的不同企业的生产工序和环节,将其收缩至国内或区域内部进行生产。

波音和空客为代表的处于航空产业链上游的飞机制造商和供应商,利用寡头地位不断从政府获得经济援助、从金融机构获得商业贷款。

例如,美国通过2万亿美元经济救助计划,其中包括向航空类头部企业提供250亿美元直接经济援助,以及250亿美元的贷款担保。

 

图3航空航天产业链  

疫情催化下,在加强“主制造商-供应商”产业链建设过程中,航天航空制造业产业链的核心层(图3)成为各国发力的关键领域。

具体而言,航空航天产业链核心层主要包括直接和航空业独特资源有关的环节,是航空业独立存在的基础,包括发动机制造、机载系统制造、材料研制、机身建造和组装等领域。

航空航天产业链关联层对核心环节起到支撑作用,主要是指航空产业中的专业服务业,如租赁、金融、贸易、物流、维修、咨询、培训、法律等;航空航天产业链扩展层,依托前两类产业引发的产业,如相关的展览、旅游、房地产、零售等商业服务产业。

在此背景下,中国航空航天产业链需要科学布局,不断扩大核心层本土化供应比例,迈出选择性自给自足的坚实步伐。

(三)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卫星通信行业潜力巨大

数字新型基础设施成为未来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和保障措施,世界各国均高度重视,已经在5G基础设施、天基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展开布局。

在天基互联网方面,美国SpaceX公司于2015年率先提出了星链计划,表示旨在为整个地球全天候提供高速卫星互联网服务,预计在9年内向太空轨道发射约1.2万颗通信卫星。

Facebook公司自2018年开始着手筹划雅典娜卫星项目,旨在通过毫米波无线电信号向地面提供互联网接入。

根据《2017-2021年中国卫星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显示,未来10年全球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2015-2024年全球将制造发射1400颗卫星,在卫星制造和发射上将会产生2550亿美元收入。

随着中国加快对现有卫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卫星导航与卫星通信、遥感、高分等卫星资源与行业和大众应用的融合发展将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市场。

二、 上海高质量发展航空航天产业优势与挑战

(一)国内领先的航空航天材料与设计、工艺与装备、工程与服务技术行业资源与功能性平台集聚优势

目前,上海航空产业已经形成了以浦东新区为主的“2+X”空间格局,其中浦东新区的张江高科技园以飞机研发设计为主,祝桥的大飞机产业基地以飞机总装为主,临港地区以发动机制造为主(图4)。

在航空航天材料方面,位于上海的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作为全球钢铁技术引领者,一直致力于航天航空新材料的研发及应用,为国家重大装备材料方面实现很多重大突破。

在工艺与装备方面,上海已集聚了飞机核心零部件制造15家企业,从各企业功能布局来看,已形成从飞机研发设计到维修服务完整的产业链。

在工程与服务技术行业资源与功能性平台集聚优势方面,现阶段上海已集聚民航华东管理局、民航华东空管局、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油集团华东分公司、航空仲裁法庭等重点功能性机构,以及飞机设计、航空运输、航空维修、航空物流、通用航空等航空服务产业链,航空服务业企业达218户,航空服务业产业集群效应明显。

根据《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2018—2030年)》,上海重点航空服务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将达到8%左右,上海重点临空服务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幅将保持在10%左右,全球航空企业总部集聚效应不断显现,高端服务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图4上海航空产业规划图 

(二)依托中国商飞大飞机项目引领和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制造”形成战略优势

中国商飞集团从2008年5月11日在上海成立,到2017年国产大飞机C919上海首飞,同时实施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中大型客机项目,统筹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发展,用近10年时间串起了一条完整的民用飞机制造产业链。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优势也体现在航空航天产业。

从高等院校来看,上海有四所高校院系开设了与航空产业相关专业,分别是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以及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从科研院所来看,有5家科研所,分别是上海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中国航空研究院上海分院、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和民用航空发动机测试验证中心(图5)。

从功能平台来看,上海集聚了5家平台,分别是国家商用飞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商用飞机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民用飞机模拟飞行国家中实验室、民用飞机工业设计中心和ELEMENT民用航空先进检测技术实验室。

打破常规产学研合作模式,整合开发这些创新资源,将不断提升上海航空航天产业人才吸引力,进一步集聚国内外航空航天产业创新资源能力,为“上海制造”形成战略优势提供巨大动力支撑。

图5上海航空航天科研院所分布图 

(三)初步形成了北斗卫星导航应用覆盖全产业链产品形态和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近年来,上海把北斗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新动能、新支柱,多方施策,推动北斗产业聚集发展,出台了《上海市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卫星导航”专项工程实施方案》,同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推进重点行业应用等几个方面推动上海北斗产业发展。

在上海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布局中,杨浦区的湾谷北斗高精度产业园以高精度位置服务为主,青浦区的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以北斗导航、卫星应用为主(图6)。

闵行区闵行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园以空间信息产业为主,嘉定区的司南北斗高新技术产业园则以高精度北斗/GNSS板卡、北斗高精度应用模块研发为主。

在目前已经落户上海的170多家创新企业中,位于北斗导航和位置服务产业链上游的北斗芯片、天线、高精度板卡等方面,聚集了以海积、金赞、华测等为代表的具有业内领先水平的企业;在基础数据和数据服务方面,聚集了以图聚、度势等为代表的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企业;在中游终端集成环节,聚集了包括华测、普适、势航等十多家具有极强竞争力的企业;在下游运营服务环节,势航、博冕、美迪索科、爱喜等多家企业已成为具有领先地位的位置服务和车联网服务运营商。

同时,一批“北斗+”跨界融合类企业集聚上海,不断促进技术领域间的跨界融合创新,如诺力、寰鹰等“北斗+”智能无人系统的相关企业。

现阶段,上海的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特征鲜明、运行机制有效、优势明显的产业链分工的科技创新集群。

图6 上海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规划图  

(四)大飞机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不利位置,面临关键部件制造能力不足挑战

国外大型航空制造企业凭借其先进的技术积累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保持着垄断治理者的地位,成为全球大型商用飞机产业的技术领先者和创新驱动者。

国内参与大型商用飞机研制相关企业,由于核心技术和系统研发能力不足,暂时无法攀升到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只能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负责一些一般零部件制造。

大型商用飞机各主要部件在全球的分配如表1所示,现阶段中国只能负责较少的重要部件和价值量较低的一般零部件生产。

表1大飞机各部件在全球价值分配(五)航空航天制造仍要面对关键技术薄弱、品牌影响力不强挑战

现阶段,上海航空航天制造仍然以“躯干制造”为主,对于航空航天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发动机、机载设备和新型复合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短期内难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会导致产业链低端锁定。

另外,中国适航审定能力依旧薄弱,短期还无法得到国际上的完全认可。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大型商用飞机项目起步较晚,其承载主体中国商飞公司也才刚刚成立没多久,尚未形成自主品牌。

国外大型商用飞机品牌成功经验表明,自主品牌形成要经历日积月累。

中国大飞机自主品牌建设将任重道远。

(六)航空航天研发领域仍面临“产学研”创新协同脱节、效率不高挑战

现阶段,央企、国企、高校在对接上的体制机制仍然不通畅,存在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上海航空航天制造领域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不足,创新网络联系度不高。

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大学和科研机构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转化的渠道不够畅通;另一方面,军民融合方面,虽然上海有大量优秀的军工研究所,但是由于缺乏体制联结整合等问题形成了“民参军”“军转民”的壁垒,协同创新效果欠佳。

三、 三大特色园区将成上海航空航天强链、补链重要抓手

随着“临港新片区大飞机园一谷一园”项目开工,临港新片区大飞机园、北斗西虹桥基地、华东无人机基地相继获得航空航天产业特色园区授牌,三大特色园区分别围绕打造大飞机“工业皇冠”之谷,建成全球具有影响力的无人机产业创新示范区,以及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北斗导航位置服务科技创新中心,为上海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补链和强链。

表2 上海航空航天特色园区

(一)临港新片区大飞机产业园,聚力打造大飞机总装和关键设备和零部件、关键技术、关键材料研发国际新高地

截至2018年底,中国航空产业园数量为84家。

从目前中国航空产业园区建设现状来看,大致可以将航空产业园区分为三类,分别是采用“核心基地+生产区”模式的以航空制造业为主导的制造型园区;采用“核心基地+服务区”模式的以航空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型园区和以“核心基地+生产区+服务区”模式的综合型园区。

 

表3中国航空产业园区按模式及主导产业分类

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临港新片区大飞机产业园将聚焦大飞机总装环节,致力于打造综合型园区,占据国际航空产业链“五新”制高点。

一是打造国际航空产业集聚新高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