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县县城总体规划·规划说明.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15015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111 大小:5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怀仁县县城总体规划·规划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怀仁县县城总体规划·规划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怀仁县县城总体规划·规划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怀仁县县城总体规划·规划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怀仁县县城总体规划·规划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怀仁县县城总体规划·规划说明.doc

《怀仁县县城总体规划·规划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怀仁县县城总体规划·规划说明.doc(1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怀仁县县城总体规划·规划说明.doc

怀仁县县城总体规划·规划说明

第一部分总述

一、概况

怀仁县位于山西省北部,隶属朔州市,紧邻大同市,是山西省北部经济较发达的县区之一。

怀仁县城位于县域中部,地理坐标为:

东经13°06′7″,北纬39°49′7″,距山西省省会太原市270公里,距大同市36公里。

北同蒲铁路纵贯城区,大运高速公路、208国道、大运二级公路(大忻线)均经过县城,交通条件和地理位置均相当优越。

县城现状人口11.52万人,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已形成以新华路和迎宾街、新建路、南环街以及新修的东环路、北环街构成了城市道路骨架,各项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二、原规划及实施情况回顾

(一)原规划简介

上版规划编制于1996年,规划期限至2010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

内容包括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两部分,要点如下:

1、城市性质:

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以陶瓷、机械、化工为主,并服务于能源开发的小城市。

2、人口规模:

近期约9万人,远期约12万人。

3、用地规模:

近期人均123.5平方米,远期人均118.1平方米。

4、规划区范围:

北至县苗圃,南至万金桥水库,东至城关镇行政区界线;西至南窑集煤粘,西北至鹅毛口,西南至何家堡,总面积约63平方公里。

5、用地发展方向,以现状为基础,集中向东、向南发展。

6、规划布局结构:

依托现状形成集中紧凑的城市空间结构,并以北同蒲铁路分隔为铁东区和铁西区,其中铁东区为主城区,规划城市中工业企业迁至城市东南角工业园区内。

(二)实施情况

至2005年末,经过10年的实施,全县GDP已由1993年的6.1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4亿元,三次三产结构比例亦由1993年的18.8:

58.0:

23.3发展至2005年的9.7:

44.7:

45.6,全县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城市人口由1993年的6.02万人增加至2005年的11.5万人,全县经济增幅显著,城镇化动力强劲,城市中心及大“十字”加方格网道路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城市公共建筑设施及市政基础设施初步配套;全县社会经济与城市建设均实现了跨跃式发展。

城市总体规划在长远发展问题上显示了较强的预见性,为怀仁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城市用地不够紧凑,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城中村改造乏力及低层住宅所占比例偏大两个方面,由此造成土地利用效益低下。

2、工业仓储与城市其他建设用地混杂问题未能解决,不利于生活居住环境的改善。

3、铁东区与铁西区交通联系不够畅通。

4、城市园林景观与环境保护滞后。

5、旧区临街一层皮式景观建设应转变为成片改造,体现建筑用地功能、空间景观、道路绿化的和谐统一。

三、规划编制背景

1、国际环境有利于怀仁发展

我国处在和平的年代和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加入WTO给我国带来了良好的国际经济发展环境。

全球能源的旺盛需求,非常有利于怀仁以能源为基础的工业的发展。

2、可充分利用国家给予中西部的优惠政策

怀仁地处晋西北老区,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给予了中部崛起的优惠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因此充分利用宽松的政策环境及资源优势,通过有选择地引进生态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及社会服务型项目,可以改善怀仁县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服务设施水平,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3、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实施和大工业项目的带动

引黄北干线建设项目的全面实施,解决了地方经济发展的供水瓶颈,天然气能源的引入改变了城市燃料结构及大气环境质量,蒙牛乳业、国怀精煤、东马制药等每年100多亿元引资项目的建成投产,将使全县产业结构在发展中更新换代,保持后劲。

4、城镇化的推动作用

据权威人士预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时期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年均递增率约1%,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一方面繁荣了城市经济,另一方面带来就业、住房、子女上学等诸多社会问题需要解决。

综上所述,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定位,合理布局城市及产业园区各项设施用地,统筹解决城乡问题,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问题,保障公共利益,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

随着怀仁县的快速发展,原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已经突破,急需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以指导城市的建设与管理。

四、规划编制的依据和期限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有关技术规范(2005年)。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4.《怀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5.《怀仁县县城总体规划调整》(1996年—2010年)。

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

7、其他有关的法律、法规、条例等。

(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15年,即2006年—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6年—2010年;远期为2011年—2020年。

远景规划对2020年以后城市发展作轮廓性规划安排。

五、规划指导思想

1、加强区域发展条件研究,优化区域经济与城镇体系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设施共享、共建与可持续发展。

2、深入研究城市职能定位,明确城市发展方向。

3、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

4、依托自然环境,体现人文内涵,塑造城市特色,创建园林城市。

六、规划的重点

1、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县域各城镇的职能、地位和发展方向。

2、科学论证县城性质,确定县城产业发展方向,合理预测县城规模。

3、确定县城用地发展方向,明确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合理利用、分配城市土地资源。

4、深化完善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和城市内外交通系统规划,满足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要求。

5、强化城市园林绿地和城市外围生态绿地系统规划,改善城市环境,创造城市景观特色。

6、按照国家标准并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确定城市各项用地指标,使规划更具科学性和适用性。

第二部分怀仁县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县域发展条件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区位条件优越

地理位置:

怀仁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处于晋北中心城市大同市和次中心城市朔州市两个重要能源基地的交界地带。

怀仁县可以依托两市雄厚的经济基础、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推进自身发展;大同、朔州两市为怀仁县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有利于全县畜牧业和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业的发展。

生态区位:

怀仁县地处我国长城沿线和额尔多斯高原外缘,海河流域上游,受西伯利亚大风影响,沙尘天气与风沙侵蚀日趋严重,属于潜在沙漠化地区。

同时又处于京津塘经济与社会核心区的上风上水方向,县域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对自身的农业经济和城乡居民生活有重大影响,而且,也直接影响京津塘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由于怀仁县重要的生态区位,先后被确定为京津风沙源治理、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退耕还林三大工程重点项目区。

这种生态区位,既可为本县生态环境建设与贫困地区发展带来外部支持,也要求县域发展必须将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重要的地位,走生态经济一体化发展道路,做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经济区位:

从宏观层面分析,怀仁县地处国家环渤海经济区的西缘,晋冀蒙三角开发地带。

这两个经济区的开发会较大地改善区域的能源和交通环境,为城镇与经济发展提供机遇。

从中观层面分析,怀仁县处于山西省中部地带,是大运高速公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施资源整合,构建大运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使大运经济带将成为新一轮产业投资的重点区域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先行区域,怀仁县的经济地缘优势也日益凸现。

从微观层面分析,怀仁县是朔州市经济最发达地区,对市域整体经济职能的建设有重要作用。

2、交通运输便利

怀仁县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县境内公路交通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共有县乡级以上公路54条,总长519km,公路网密度为42.2km/百km2,高于山西省(33.8km/百km2)的平均水平。

大运高速公路、108国道、大忻线纵穿南北,为本县进入大区域流通网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北同蒲铁路纵穿南北,途经毛皂镇、云中镇、何家堡乡、新家园镇、金沙滩镇5个乡镇,长约44km,且有金沙滩、宋家庄、怀仁县、里八庄4个火车站和南窑、金沙滩、宋家庄等9个煤炭集运站与发煤站,极大地方便了怀仁县与其它地区的经济联系。

3、矿产资源丰富

怀仁县煤炭资源丰富,为大同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一带。

据1990年山西省地质矿产局资料,全县勘探区面积共131.2km2,约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十分之一,探明储量约35.6亿吨。

怀仁县蕴藏的煤炭资源为优质的动力煤,煤层较厚、地层平缓、构造简单、倾角小、水文地质条件良好,开采条件优越。

怀仁县储藏有质地优良的陶瓷“精粉”原料—高岭土,储量丰富,仅吴家窑和小磨两个勘探区D级储量就达3880万吨。

高岭土成瓷性能好,煅烧白度高,是得天独厚的可作高档陶瓷优质矿产,并且可广泛用于冶金、化工、石油、轻纺、医药等工业部门。

怀仁县建材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泛。

境内建材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岩、砖瓦粘土、玄武岩、花冈岩、石英、长石等,大部分均被不同程度的开采利用。

4、农村经济发展条件良好

怀仁县地处大同盆地中部,境内川多山少,平川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约75%,且地势平坦,土层较厚,土壤比较肥沃。

全县现有耕地52万亩。

怀仁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能资源丰富,是山西省光能资源较多的县份之一。

由于光照充足,日较差较大,适宜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和糖分的积累,故本县的农作物和果品质量一般均比较好。

从整体上看,本县的农业自然资源及条件均比较好,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5、经济社会综合实力较强

2004年,全县完成GDP34亿万元,在全省119个市、县、区中排第14位,在朔州市6个县、区中排第1位;人均GDP13221元,是朔州市平均水平的1.27倍,山西省平均水平的1.3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山西省和朔州市的人均水平。

由此可见,怀仁县的总体经济水平在朔州市和山西省均位列前茅。

二、劣势分析

1、水资源匮乏

目前,全县水资源拥有量为1.7亿吨,可开采量为0.84亿吨,已开采0.6亿吨。

城区地下水严重超采。

水资源利用程度已很高,后备水资源不足。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水资源问题。

2、人口文化素质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怀仁县接受大专以上和高中(含中专)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均大大低于山西省平均水平;接受大专以上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于朔州市的平均水平。

另从整体素质来看,本县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不高,有许多科技人员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

因此,怀仁县人口整体素质还比较低,中高级人才缺乏是影响本县经济社会发展一大制约因素。

3、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较差

全县除县城外其他乡镇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均较差。

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缺乏,污水基本处于自由排放状态;各城镇尚未建设集中供热设施,大部分居民日常生活仍以烧煤为主;供电、电信等设施还未形成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与共享程度均较低。

同时,城镇文教、卫生、体育等社会服务设施也很薄弱。

城镇载体功能与服务功能的低下,导致对人口与产业缺乏吸引力,也影响着自身的发展。

4、资源、环境压力日益严重

怀仁县生态区位极其重要,先后被确定为京津风沙源治理、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退耕还林三大工程重点项目区。

目前怀仁县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产业的快速增加和人口的加速集聚,将会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从而也对资源和生态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将日益增大。

第二节县域发展战略规划

一、区域发展指导思想

(一)创新发展理念,寻找发展契机,加强外部合作与交流,积极发展具有区际意义的优势产业,以技术创新促进资源开发。

(二)在坚持发展的前提下,实行综合、长期、渐进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即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